第128章 鲜衣怒马少年时
作者:笃志   血脉撒满世界最新章节     
    走到场中,刘章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润了润喉咙,清了清嗓子,放声高唱:
    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这首歌的前两句描述了种田的情景,强调了深耕和合理种植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庄稼的生长和丰收。
    然而,最后一句却突然转折,暗示着那些不属于自己种族或家族的人应该被铲除。
    众人一听,立刻意识到这首歌所传达的信息并不简单。
    尤其是那句\"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更是让人联想到当时的政治局势。
    在汉朝,刘邦曾经立下誓言,只有姓刘的人才能称王,但吕后却违背了这个规定,封吕氏子弟为王,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此外,吕后还杀害了一些刘氏子弟,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因此,这首歌很可能是在暗讽吕后及其家族的行为,表达对他们的不满和反对。
    这首歌的歌词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如下:
    我刘氏高祖皇帝历经千辛万苦,犹如辛勤耕耘田地一般,才艰难地打下这片江山。
    高祖皇帝曾与天下英雄豪杰歃血为盟,约定只有刘氏才能称王,就如同农夫精心种植稀疏的秧苗以使其茁壮成长。
    可是,世间竟有心狠手辣之人,企图铲除农夫辛苦栽种的秧苗。
    聪慧之人一听便知,刘章所唱之歌是针对吕氏家族和吕雉的。
    昔日戚姬因一首舂米歌而导致母子皆亡,此事早已传遍天下。
    吕雉一心想铲除刘氏子弟,刘章竟敢公然挑衅,宴会众人无不为他捏一把汗。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吕雉听了刘章的歌后,竟然沉默不语,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她不禁开始思考起吕氏家族未来的命运。
    她耗费心血和精力所建立的吕氏帝国大厦,是否真的能够被吕氏子孙们守护得住呢?
    毕竟,她自己才是这座大厦的顶梁柱,一旦她离世,这座宏伟而华丽的大厦还能够支撑多久呢?
    如果大厦最终倒塌,那么吕氏家族必将遭受灭门之灾。在这场权力的赌博中,权力与生命紧密相连,一旦押注,就只能追求胜利而不能有丝毫失败。
    场面陷入了僵局,但不用担心,总会有人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在上流社会这个舞台上,从来不缺乏那些善于打哈哈、插科打诨的小丑角色。
    过了一会儿,场面再次变得热闹起来。人们继续饮酒作乐,但是每当看到刘章时,他们就觉得酒意全无,难以咽下。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不得不继续喝酒,因为刘章早已下达了军令:在酒宴上,任何私自逃跑的人都将被斩首!
    这次酒宴,刘章可是把人给整惨了,连吕雉都被他给涮了。
    这一下,下一个被整的人肯定要出现了,只是名字还没公布呢。
    只见刘章手持长剑,绕着桌子监督,众人只能拼命喝酒。这时,有个家伙实在喝不下去了,悄悄地溜走了。
    刘章立刻提剑追出去,一剑砍去,直接把头给割下来了。
    刘章提着首级回到宴会厅,面无表情地说道:“有个人私自逃跑,我按照军法,把他杀了。”
    他身材高大,右手拿着剑,左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头颅,那场景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刘章竟然真的敢杀人,而且被杀的人还姓吕,在场的人都吓得不轻。
    毕竟,刘章之前已经立下了军令,吕雉也同意了,就算他杀了人,吕雉也没办法责怪他。
    经过这一次,刘章展示了自己的杀伐果断,让吕氏家族的人对他产生了畏惧。而吕雉也终于意识到,吕氏家族的子弟们并没有能力支撑起整个帝国。
    在这之后,刘章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那些迷失方向的朝臣带来了希望。
    他们纷纷归附于刘章,如同找到了一面可以依靠的大旗。
    刘章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原因有三:其一,他为人胆大心细;其二,他深得夫人欢心,这一点是其他刘氏子弟无法比拟的;其三,他的封地富裕,物资充足,且不缺外援支持。
    刘章年少轻狂,趁着酒宴的机会,与吕雉展开激烈争斗,为刘氏家族挽回了不少气势。
    那些真心认同刘氏家族的大臣们也感到扬眉吐气。
    然而,吕雉绝非等闲之辈,刘章的举动并未真正触碰到吕氏家族的核心利益。若想彻底铲除吕氏势力,必须连根拔起,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丞相陈平深知此理,此刻正闭门沉思,寻找着一举消灭吕氏的策略。
    大汉王朝风云变幻,自从吕后专权以来,吕氏家族势力迅速崛起,掌控着朝政大权。
    原本应该手握重权的大臣们却成了空架子,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太尉周勃。
    他虽居高位,但手中并无实际兵权;而灌婴,曾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如今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权力被架空。
    他们两人皆是武将出身,对于阴谋诡计并不擅长。更为糟糕的是,周勃与陈平之间存在着深深的矛盾,平日里连一句好话都难以说出口。
    环顾四周,朝中竟无一人能挑起大梁,历史的重任就这样沉甸甸地压在了陈平一个人的肩上。
    陈平整日闭门不出,苦苦思索破局之法,然而妙计难寻,心中甚是苦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一个人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线希望。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书生陆贾。
    想当年,刘邦驰骋沙场,凭借郦食其和陆贾这两位口才出众之人,成功化解了许多战事。
    郦食其不幸离世后,陆贾继续为刘邦效力,立下赫赫战功。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功招降了南越王尉佗。尉佗,本姓赵,因此又称为赵佗。
    当陆贾来到尉佗面前时,他看到尉佗梳着一个直挺挺的锥形头,张开双腿,箕踞而坐。
    这样的坐姿对于使者来说是非常无礼的,但陆贾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他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并以武力相威胁。
    陆贾对尉佗说:“你原本是中原人士,你的父母和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然而,你却违背了礼仪,不仅不系冠带,还妄图凭借小小的南越来对抗大汉。如果你继续这样做,将会大祸临头。”
    陆贾这句话点出了尉佗的无礼之处,同时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前来的目的。
    这就像一支箭能够分别射中左右两个目标一样,一箭双雕。
    尉佗知道这只是游说的开场白,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陆贾见尉佗已经被自己的话吸引住了,便继续说道:“秦朝施行暴政,导致天下豪杰纷纷起义反抗。然而,最终只有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地区,并成功占领了咸阳城。
    项羽却违背了之前的约定,自高自大,擅自称王,自称西楚霸王。他虽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扛起巨大的鼎器,并且能够统领天下众多豪杰,但这又如何呢?
    而皇上仅仅凭借着巴蜀之地作为根据地,不断掠夺诸侯,最终成功诛杀了项羽,仅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就平定了天下。
    皇上所立下的这些功绩,并非单纯依靠人力就能实现,而是顺应了天意!”
    陆贾清楚尉佗的心理,他想要先通过夸赞刘邦来提升其威望,将刘邦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
    同时,也要打压尉佗的气焰,将他贬低到尘埃里,以警告尉佗不要轻易采取行动。
    尽管辩士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能力,但他们善于运用言辞和策略,扰乱对方的思维,使其陷入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
    陆贾又说:“皇上听说你偏安南越自立为王,却不伙同天下人一起诛戮暴秦,很想派军打你。
    然而,他心性仁厚,知道天下百姓苦于战乱,不想再造杀戮。我作为剖符通使带着皇上的授印,你本该出门迎接,北面称臣。
    而你不但不迎接,还妆容遭乱,坐着迎接我,你简直是大逆不道!”
    紧接着,陆贾大吓尉佗,说:“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如果被皇上知道,他一定会灭你全族,对皇上来说,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陆贾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尉佗心中一惊。
    他原本以为自己在南越称王,可以不受汉朝的约束,但陆贾的这番话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刘邦的不满,如果继续固执己见,恐怕会给自己和族人带来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尉佗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陆贾滔滔不绝地说着,犹如长江大浪一波接着一波,不给尉佗任何多余的思考时间,直接击中尉佗内心深处的忧虑。
    尤其是最后那句“灭你全族”,更是起到了震慑作用,吓得尉佗立刻端正坐姿,并向陆贾道歉:“我在这里野蛮之地生活太久,已经失去了礼节。”
    然而,如果仅仅因为陆贾的几句话,尉佗就被吓倒并愿意臣服,那么他也就不配被称为尉佗了。
    毕竟,尉佗只听说过项羽,却对汉臣一无所知。
    于是,尉佗开始询问陆贾,自己与萧何、曹参、韩信等人相比,究竟谁更厉害。
    对于陆贾来说,他既想要贬低尉佗,使其甘心臣服,又不能过分贬低他,以免引发尉佗的反抗情绪。
    因此,他需要巧妙地把握这个度,既要让尉佗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又要避免激怒他。
    这样一来,尉佗可能会产生与汉朝一较高下的想法,从而导致更大的冲突。
    陆贾微笑着说道:“尉佗啊,您确实稍微厉害了那么一点。”
    尉佗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有些得意,脸上露出一丝自满的笑容。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反而得寸进尺地问道:“我与皇帝相比如何?”
    陆贾心里明白,如果不将刘邦吹捧到极致,尉佗肯定不会心甘情愿地臣服。
    于是,他开始滔滔不绝地夸赞刘邦的功绩。
    陆贾激动地说道:“皇上从沛县崛起,讨伐残暴的秦朝,消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带来利益,消除祸害。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继承三皇五帝的伟大事业,统领天下,治理中原地区。
    中原地域广阔,人民生活富足,物资充足,政令严明,这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
    而您呢,只不过管理着几万蛮夷之人,而且还处于山区崎岖之地,最多也就是像我们的一个小郡县而已,怎么能够和皇上相提并论呢?”说完这些话,陆贾自信满满地看着尉佗,等待他的反应。
    所谓,高下形也,强弱势也。尉佗大笑,说:“我没在中原起事,因而在这个小地方当王;如果我身在中原,就不见得会差于刘邦。”
    尉佗当真认为自己了不起,然而,遇到陆贾那张能言善辩的利嘴,不管尉佗如何自命不凡,也只能乖乖地臣服。
    尉佗留陆贾喝了几天酒,陆贾说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和传闻给尉佗听,尉佗非常高兴,陆贾临行时,他又送金子又送礼物。
    其实尉陀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那便是牧家近年来持续向此地派遣人员。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此地种植甘蔗。
    尽管每年前来的人数并不多,但逐渐地,他们的活动范围开始压缩了尉陀的生存空间,令他感到非常不适。
    尽管此处地处偏远,但他依然不敢公然与牧家对抗。
    毕竟,他的故乡在河北,距离牧家并不算遥远。
    在他年幼的时候,秦朝和牧家曾在河北展开一场激战。
    当时,当牧家的铁骑从他所在的地方经过时,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数以万计的骑兵在他眼前呼啸而过,这种壮观的场面深深地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因此,多年来,他始终不敢对牧家怀有过多的敌意。
    因此,他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恐惧,担忧当牧家在南越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后,会毫不留情地将他吞噬。
    基于这种顾虑,他认为寻找另外一座坚实的靠山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他并非没有从牧家那里获得过益处。
    通过与牧家的合作,他能够采购到铁器、农具以及各种珍贵的药材等物资。
    多年来,两大势力之间的合作一直非常融洽,但他自己身为一代枭雄,绝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一家之上。
    他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数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南越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