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深处,中央第六集团军司令部隐于山西腹地,一室之内,光影交错间,一位身形伟岸的将领正埋首于案牍之间,他便是名震一方的六军统帅——陈长杰,一位源自闽地,却承袭了燕赵风骨的保定军校第七期骑兵骄子。
世人常言,南国多儒雅之士,而这位陈司令,却以一副北国壮士的体魄,颠覆了所有想象。他肤色如铁,身形魁梧,若添上几分络腮胡茬,活脱脱一现代版的“黑面张飞”。历史长河中,不乏容颜相仿者,但能如他这般,在北伐烽烟、中原逐鹿乃至抗日疆场上,挥洒晋绥雄风,铸就赫赫战功的,实乃凤毛麟角。
此刻,陈长杰的目光定格在阎锡山亲笔密电之上,眉宇间流露出难以置信之色:“八路军?半日之内,竟能全歼敌军一整个步兵大队?非是那些乌合之众所为吧?”言罢,一股莫名的惊异与好奇交织于胸,让周遭的空气都为之凝重。
面对总司令的质疑,一旁的副官如临大敌,冷汗涔涔,连忙请命:“司令,卑职即刻再行确认,以电文往来探明真相。”
“速去速归,此事非同小可。”陈长杰轻挥手,示意副官速行,随后,他的目光转向墙上那幅详尽的山西地图,仿佛要在这方寸之间,寻觅到八路军那不可思议胜利的蛛丝马迹。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陈长杰曾亲眼见证八路军的风采。当年,日军板垣师团侵扰山西,他亲率预备第十一军,在鹞子沟与团城口,与敌鏖战十二昼夜,血染山河。而在此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如同天降神兵,于平型关设伏,一日之内,毙伤日寇千余,成就了一段佳话——平型关大捷。今日之讯,莫非又是那支神奇之师,再次书写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思绪万千,陈长杰的眼神愈发深邃,仿佛已穿透时空的迷雾,窥见了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日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抗日力量屡遭重创,正当人心惶惶之际,一记重锤般的胜利犹如破晓之光,瞬间点燃了全国上下的希望之火,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尤为关键的是,这场胜利如同及时雨,为正面战场上的陈长杰将军,卸下了千斤重担,让他的心灵得以片刻的喘息。
陈长杰内心深处,对八路军抱持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感激与关注。然而,随着对这支队伍了解的深入,他心中的疑惑却如同迷雾般愈发浓厚。阎长官的电文犹如一枚惊雷,炸响在他耳畔——八路军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独立团,竟在重炮团的寥寥支援下,半日之内,便让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大队灰飞烟灭,人数多达八百之众!这绝非儿戏,更非与那些乌合之众的较量,而是实打实地与日军精锐的正面交锋。
陈长杰暗自思量,自己麾下的第六集团军,若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恐怕需倾一师之力,历经一天的苦战,方能勉强胜之,且还需外界无丝毫干扰。反观八路军,物资匮乏,装备简陋,甚至连完整的枪械都无法保证人手一支,最强火力也仅限于几门老旧的迫击炮。若非奇迹降临,如平型关之战般的天时地利人和齐聚,调动数个精锐步兵团,激战昼夜,岂能有此等战绩?
因此,初闻此讯,陈长杰只当它是误传或夸大其词。但副官气喘吁吁归来的汇报,却如冷水浇头,让他彻底清醒——情报部门已多方查证,此消息确凿无疑。更令人诧异的是,八路军的战报不仅见诸报端,连日军也选择了沉默以对,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内部通告严禁小股部队擅自深入八路军腹地,这无声的举措,无异于默认了八路军的辉煌战果。
“原来如此,日军的态度,便是最好的证明。”陈长杰心中豁然开朗,李家坡大捷,非虚妄之言。他深知,敌人的反应比任何言语都来得真实可信。那份内部禁令,正是对八路军战斗力的深刻忌惮,证明了一个大队的日军,在八路军面前,确有覆灭之虞。这一认知,让陈长杰对八路军的敬意油然而生,也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战局,充满了更加复杂的思考与期待。 陈长杰指尖轻触桌面,拾起那份电报,目光一瞬掠过其上。阎长官赋予了他一项非凡使命——组建一支军官精英队,潜入八路军心脏地带,揭开他们胜利之谜,探寻那些制胜的奇策妙计。
“小严,你的见解如何?”他话锋一转,将这份挑战性的考量抛给了那位伴随他左右、已逾春秋的年轻副官,严副官。
严副官,出身军旅世家,黄埔荣耀加冕,当届季军之姿,智慧与机敏并蓄,是陈长杰麾下不可或缺的智囊。他沉思片刻,字斟句酌:“长官,情报显示,八路军之重炮团,实为战局逆转之匙。其来源之谜,不仅日寇蠢蠢欲动,就连重庆方面亦是雾里看花,渴求真相。此行,名为交流,实为情报之暗战。”
陈长杰闻言,微微颔首,心中对那位名义上的国家领袖,委员长的脾性,已有几分洞悉。他深知,这位领袖为对抗八路,不惜与敌共舞,心胸狭隘,难以容人。尽管共赴国难,两军间却暗流涌动,徒增日寇笑柄。
沉吟片刻,陈长杰下令:“小严,筛选几位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军官,随我共赴八路军营地,一探究竟。”
“遵命,即刻筹备。”严副官应声答道,神色间却闪过一丝犹豫,似有未尽之言。
陈长杰敏锐察觉,抬眼相望:“但说无妨。”
严副官低声进谏:“长官,此行风险重重。委员长多次明令,不可与八路过从甚密。您若亲往,恐遭小人构陷,百口莫辩。江湖险恶,人心叵测,您的声誉,不容丝毫闪失。”
陈长杰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性格刚烈,树敌不少,此行确易成他人箭靶。谣言易起,真相难寻,何必为虚无之利,置自己于险境?
于是,他猛地一挥手,电报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重重落在桌上,似乎也在宣告他的决心与抉择。 眼眸猛然一凛,如同寒星骤现:“谁胆敢散布不实之词?我誓要让其言尽于唇裂之际!此番出行,乃奉阎长官之铁血指令,若换作旁人,只怕早已沦为八路那等狡黠之徒的掌中之物,转得晕头转向。”
此人不仅性情如火,言辞间更是锋利如刃,让人不敢直视。幸而这狭小空间内仅余你我二人对话,否则,一旦风声走漏,第六集团军内的诸位将领,耳闻此语,心湖必泛波澜,难保不生出几分不悦与思量。
……
三五八团驻地风云
楚云飞手执电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朗声道:“回电,我楚云飞岂能不凑这份热闹?”一旁的参谋长方立功眉头微蹙,提醒道:“团座,委员长多次强调,要我们紧盯八路军动向。他们岂会轻易暴露底牌?”言下之意,此行或许徒劳。
楚云飞闻言,摇头又点头,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情报打探非我所长,但我欲会一会故人。”
“哦?何人能让团座如此上心?”方立功好奇追问。
“李云龙。”楚云飞轻吐三字,简洁而有力。
“李云龙?”方立功恍然大悟,脑海中浮现出那场苍云岭之战的硝烟。正是这位李云龙,率领新一团,以雷霆之势击毙坂田大佐,突破坂田联队重围,令他们二人当时都震惊不已。
楚云飞忆及此,仍难掩心中震撼:“此人,究竟何方神圣?竟能以一己之力,颠覆战局,连我三五八团都未曾有过的壮举。”
方立功亦是心生敬意,暗自思量。既然团长有此心愿,他自然全力支持,留守后方,稳固防线。
……
“陈顾问,总部就在眼前了。”杨排长满脸喜色,为陈浩引路。坐在驴车上的陈浩,淡然点头,心中却涌动着成功的喜悦。他的计谋已成,爆炸前夕的穿梭,让敌人自食恶果,此招果真是屡试不爽的妙计。
陈浩心中暗笑,未来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只要任务达成,他便能随时穿梭于危险之间,立于不败之地。 他,将穿梭异世界视为自己的无敌领域,携带海量炸药,化身为行走的毁灭力,誓要给敌人致命一击——这无疑是场壮观的构想,仿佛无人能敌!然而,真相总带着几分狡黠,这份“无敌”之下,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若是在引爆前遭遇意外枪击,一切都将戛然而止,化为泡影。因此,陈浩对这份力量格外谨慎,非危急关头绝不轻启。
至于那远方的fbi,生死未卜,谜团笼罩,此刻无从揭晓。
穿梭归来,陈浩的足迹似乎总与李云龙并行。基于过往经验,他此番雇佣大车,满载物资,目标直指独立团。八路军的踪迹,对于村中民兵而言,不过是寻常话题,一问便知。不料,途中偶遇归来的特务团杨排长,得知陈浩身份后,他热情相迎,主动担当向导。
一行人穿林越岭,历经一个多时辰,终抵总指挥部。杨排长急命小战士通报,一时间,“陈顾问到了”的呼声此起彼伏,惊动了整个营地。老总、刘师长、左副参谋长等一众将领,纷纷走出指挥室,率队迎至村口,场面之壮观,恍若贵客临门。
陈浩下车,心中涌动着惊喜与谦逊:“各位领导如此厚待,陈某实不敢当。只是杨排长一声呼喊,竟惊动了整个营地,实在过意不去。”
老总紧握其手,笑言:“理应如此,你可是我们八路军的福星,屡次慷慨解囊,物资援助,功不可没。”
众将领簇拥陈浩入内,暖茶相待,围坐交谈。陈浩方知,前两次捐赠的武器弹药,已成为八路军克敌制胜的利器。二十万发三八式步枪子弹,让弹药匮乏的部队重焕生机,近月来,小规模战斗频起,日伪军因此损失惨重,战绩斐然。 在创意的笔触下,这段历史叙述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与色彩:
日军,那群侵略者,热衷于构筑炮楼,企图以此蚕食八路军的生存土壤——那一片片宝贵的根据地。这些看似普通的砖瓦结构,实则坚固如磐石,成了难以逾越的防御壁垒。外界八路军的子弹,仿佛遭遇了无形的屏障,难以穿透;而炮楼之内,日伪军却如猫戏老鼠般,轻易地将八路军置于枪口之下,肆意射击。
倘若此景移至欧洲烽火连天的战场,这些炮楼无疑将成为敌人的巨型陷阱,几番炮火洗礼,便能轻易将其化为尘埃,连同内部的守军一同埋葬。但在此地,八路军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战:缺乏重火力的他们,面对这些碉堡,往往只能智取,而非力敌,每一次进攻都伴随着沉重的牺牲,即便如此,胜利也只是暂时的喘息,因为日军如同顽强的蚂蚁,不断重建起一座又一座炮楼,如同无尽的噩梦,令人头疼不已。
然而,时局已悄然生变。刘师长面带喜色,兴奋地宣布:“特务团精锐尽出,携带你提供的火箭筒,上个月已让十三座炮楼化为乌有。这消息吓得周边的日伪军闻风丧胆,纷纷放弃炮楼,龟缩回据点与县城。”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陈浩同样满心欢喜,他此次又带来了十具威力更强的火箭筒,并豪迈地表示:“弹药充足,无需吝啬。让这股力量成为八路军的利剑,狠狠教训那些胆敢再建炮楼的敌人!”
这些火箭筒,乃是苏联技术的结晶,射程远达四百米,即便是未经世事的战士,稍加训练,也能精准打击静止目标,摧毁一切障碍。从前,八路军还在摸索火箭筒的最佳战法,而今,他们已掌握了其精髓,将其化为对抗敌人的强大武器。
左副参谋长幽默地打趣道:“只可惜火箭筒数量有限,若能装备数百具,再配以充足的弹药,整个山西的日军炮楼,都将变成他们的坟墓,我们八路军的天地,将更加辽阔无垠。”
炮楼,曾是日军束缚八路军自由的枷锁,如今,在创新武器与智慧战略的双重打击下,它们正逐步失去往日的威风,成为历史的注脚。八路军,正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一场前所未有的策略,悄然将八路军的根据地巧妙重构,分割成更灵活多变的阵地。这构想,不得不赞一声绝妙!
谈及资源筹备,几百具火箭筒虽数目不小,但对陈浩而言,他那神秘的随身空间不过是小菜一碟,金钱更非障碍,只是物资渠道一时受阻,成了眼前的难题。加之物资分配需精细考量,轻重缓急间尽显策略智慧。陈浩淡然一笑,语带玄机:“好事多磨,总有云开见月明之时。”
几日前,老总手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出自左副参谋长之手。那上面,绘制了用火箭筒洪流吞噬日军炮楼的宏伟蓝图,旨在为八路军赢得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陈浩的迟疑态度,透露出计划背后的不易。
话锋一转,老总好奇地询问起陈浩的新货:“此次你携来之物,似与前不同,莫非又有奇珍异宝?”陈浩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他轻轻放下水杯,准备揭开谜底:
“此番我携来之物,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各位是想先睹为快那锐不可挡的新式武器,还是细品其余物资的精妙之处?”
老总闻言,目光炯炯,转头对刘师长笑道:“看来,陈浩这小子是要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那么,就让我们先从武器入手,一探究竟如何?”
刘师长欣然应允:“正合我意,老总说了算。我也迫不及待,想看看陈浩的新武器究竟有何不凡,让我们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