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师长跨界成“火器匠人”
作者:吃货西行寺幽幽子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最新章节     
    在旁静候多时的两名勇士,一接指令,瞬间化身战场上的疾风,迅猛进入战斗姿态。
    “填充弹药,锁定目标,引爆未来!”
    三声指令,交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两人默契无间,在眨眼间完成了火箭筒的华丽一击。
    轰然巨响,犹如雷鸣炸响天际,两百米外的机枪工事,瞬间被火焰与硝烟吞噬,化作一片废墟。草人替身,在此刻成为战争无情面目的最佳注脚,若是真人,无疑已步入黄泉之路。
    这一幕,让初次目睹的晋绥军将领们瞠目结舌,心中疑惑如潮水般翻涌:
    “这是何方神圣?肩扛炮筒,直指苍穹,竟能隔山打牛,让机枪碉堡灰飞烟灭?”
    有人低语揣测,仿佛揭开历史的一隅:“莫非是德意志匠人秘制的反坦克利器——无后坐炮?”
    此言一出,众将心中波澜四起,德意志神话般的武器,仿佛跨越时空,降临于此。然而,陈长杰将军淡然一笑,拨云见日:“非也,我深知德意志那款无后坐炮,乃一次性消耗品,且射程不过区区三十米,与此物相去甚远。”
    他的话语,基于深厚的情报底蕴,毕竟国民政府与德意志交往甚密,秘辛尽在掌握。那款仍在实验室的宝贝,与此刻战场上的奇迹,显然非同一类。
    “陈司令学识渊博,令人钦佩。”吴子亭适时插话,自刘师长身旁步出,揭晓谜底:“此乃火箭筒,专为破敌堡垒、坦克而生。三百米内,直击要害,精准度非同小可。诸位方才所见,正是其威力之缩影。”
    一番解说,让在场众人恍然大悟,对这新奇武器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枚直径八十五毫米的炮弹,其威能足以撼动最坚固的混凝土壁垒,无疑是攻坚战中的一把锐利尖刀,独树一帜,卓越非凡。陈长杰的眼眸中闪烁着认可的光芒,这款被唤作“火箭筒”的奇迹,正以它无可匹敌的力量,震撼着每一位目睹其威的战士之心。
    “刘师长,这莫非是从敌寇的运输辎重中意外截获的瑰宝?”陈长杰的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他心中暗自嘀咕,如此尖端之物,岂能轻易落入日军之手?要知道,德意志的军事科技正如日中天,他们所追求的武器梦想,与眼前这火箭筒相比,似乎都黯然失色了几分。日本人的技术,岂能超越世界之巅的德国?
    刘师长闻言,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空中,仿佛是看穿了陈长杰心中的疑惑:“哈哈,陈司令慧眼如炬,正是如此。世事难料,不是吗?”这一笑,让陈长杰不禁哑然,心中暗叹自己多虑,却又觉得自己的智慧似乎被这番戏谑轻轻触碰,有些不是滋味。
    他深吸一口气,内心的波涛被理智的堤坝牢牢锁住,提醒自己身处八路军的领地,和睦共处远比无谓的猜疑重要。既然对方不愿正面回应,他也就此作罢,将那份不快深埋心底。
    此时,严副官适时提醒:“司令,此火箭筒实乃弥补我军火力短板之利器,对于摧毁敌之机枪堡垒,定能发挥奇效。”陈长杰闻言,眼前一亮,顿时明白了它的战略价值,心中有了计较。
    既然无缘自行缴获,那便从友军手中求购吧。他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向刘师长提出了交易的意愿,愿以真金白银换得这宝贵的武器。
    刘师长早已料定陈长杰的反应,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心中盘算着如何通过这场交易,为八路军换取更多的战略资源。一番激烈的“口舌交锋”后,双方达成了共识:五台火箭筒附带五十枚弹药,换取五门迫击炮及五百发炮弹;另加三十支崭新的ak-47步枪,交换六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并附带五万发子弹的交换。
    这场交易,如同战场之外的另一场智谋较量,既考验了双方的谈判技巧,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理解,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共同书写了一段以物易物、共克时艰的佳话。 在价格的天平上,新款与旧款之间赫然悬着一条鸿沟,差距之巨,犹如二至五倍之距,这便是时代更迭的鲜明烙印。
    两人目光交汇,嘴角勾勒出一抹默契的微笑,那场景,与其说是战场上的战友重逢,不如说是商海中的智者交锋,少了份硝烟,多了份算计的雅致。
    陈长杰心中暗自盘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已窥见胜利的曙光:“呵,这笔买卖,八路可真是小看了咱们。咱们晋绥军,坐拥兵工之利,若能将这火箭筒之秘,化为己有,那将是何等的军备飞跃,岂是眼前这点微末利益所能衡量?”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脸庞仿佛被春日的暖阳所照耀,显得格外灿烂。周围的军官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嘀咕:司令大人平日里不苟言笑,今日怎地如此开怀,真是难得一见的风光。
    刘师长亦是笑容可掬,心中却暗自思量:“陈长杰此人,外表粗犷如张飞再世,实则心思细腻,不容小觑。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咱们自有妙计应对。”
    从商道的视角审视,八路军此番交易,无疑是占尽了先机。陈浩那小子,转手之间,古董换军火,二至五倍的利润轻松入袋,简直是商界的奇才。
    至于晋绥军欲图仿制之事,八路军早已洞若观火。那位自美利坚归来的武器大师苏玉芝曾断言,ak系列尚可仿制一二,但这火箭筒所蕴含的技术精髓,即便是世界顶尖的兵工厂,亦难轻易触及。仿制之梦,不过是镜花水月,徒增笑柄罢了。
    刘师长适时发问,带着几分试探:“陈司令,若我团装备此等利器,辅以迫击炮之威,攻取李家坡,胜算几何?”
    陈长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若配合得当,胜券在握。”然而,他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反而更加浓郁。特别是那些八路手中的名贵手表,其来源之谜,如同迷雾中的幽灵,挥之不去。
    “八路的手表,莫非也是日军运输队的‘馈赠’?这日军,倒是慷慨得让人生疑。”他心中暗忖,对这场交易背后的复杂局势,又多了几分警惕与深思。 为何屡屡与八路军的防线不期而遇?陈长杰的心底明镜高悬,知晓此间盘问不过是徒劳无功,真相岂能轻易吐露?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密令麾下,悄然织就一张情报搜集的细密网络。
    在独立团的心脏地带,一处指挥所内,一盏昏黄马灯如古老灯塔,温柔地拥抱了整个空间。三人影绰,围坐于斑驳的方桌旁,故事悄然上演。
    赵刚得知陈浩已成功“驯服”苏玉芝,胸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长长的吐纳间,仿佛连空气都轻松了几分。然而,自与楚云飞别后,整个黄昏他都在脑海中翻涌此事,却如同迷失于迷雾森林,难以觅得清晰路径。
    思绪回溯至白昼,赵刚眉头紧锁,心中又起波澜:“你究竟如何撬动了那位女子的心门?她,与楚家渊源深厚,情同手足,怎会轻易倒戈?”
    亲情与初识的陌生,天平两端,谁轻谁重?即便是最坚定的信徒,亦难言绝对忠诚,更遑论人性本就复杂多变。赵刚的忧虑,如同暗夜中的细流,悄然蔓延。
    陈浩悠然递烟于李云龙,自己也点燃一根,烟雾缭绕间,他轻声道:“她非我池中物,何来掌控之谈?更何况,往昔她对我针锋相对,我也未曾给予温柔以待。”
    此言一出,赵刚心中寒意四起,原本构建的乐观图景瞬间崩塌。他本以为苏玉芝愿随陈浩入驻独立团,共谋军事,二人应是默契搭档,未料竟是冤家路窄。
    “如何是好……如何修补这裂痕?”赵刚急步如飞,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转圈,仿佛急于挣脱无形的牢笼。
    李云龙见状,眉宇间闪过一丝不耐:“赵政委,能否给咱这小屋留口气?要转,外面天大地大,随你驰骋。”
    陈浩却淡然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无需多虑,若我真遭不测,不过是日军多一靶心而已。他们若敢来犯,只怕是自讨苦吃。”
    提及日军,陈浩的话语中透出一股不容小觑的自信。连那拥有尖端科技的神秘力量都束手无策,区区日军,又能奈他何?倒是八路这边,对可能的暴露忧心忡忡,却不知陈浩的心中,早已布下了另一盘棋局。 在日军持续加码的封锁策略下,陈浩向根据地运送武器的征途愈发荆棘满布。常理推断,此路确为险途,但陈浩,这位非凡之士,岂能被常规所限!
    即便日军将道路封锁之网织得再密十倍,陈浩的军火通道依旧畅通无阻,他的生意,如常运转,风雨无阻。对此,陈浩淡然处之,甚至为了低调行事,应八路军之请,对自己的身份保持了高度的神秘感。在他看来,个人安危与情报保密相比,似乎并不那么紧要,这份超脱,让一旁的赵刚既无奈又敬佩。
    赵刚对陈浩的这份随性颇感无力,毕竟,他们还聘请了武器专家苏玉芝作为智囊,而八路军的纪律,对她这位外聘顾问来说,并无硬性约束。陈浩见状,轻言宽慰了几句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了热血沸腾的李云龙,好奇地问道:
    “楚云飞不屑空谈战略,你既爽快应承,莫非心中早已盘算着一场实战?”
    “正是!这念头,我已琢磨多日。”李云龙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随即铺开地图,向陈浩细述他的精妙布局。
    数日之前,李云龙已派遣精兵强将潜入白家村,向那受日军扶持的维持会长“借”取两车白面与二十件古董,意图以此作为诱饵,引出幕后黑手——日寇。他的算盘打得响亮,不仅要借此机会歼灭敌人,更要顺手牵羊,拔除那令人生厌的据点。
    “你瞧,我得知小鬼子在修据点时,霸占了当地大户的宅院,那里说不定还藏着些宝贝古董呢,说不定连金条银元都能顺道收刮些,到时候拿着这些钱去县城换更多好货,岂不美哉!”李云龙笑得狡黠,言谈间满是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古董的痴迷,让在场的赵刚也不禁哑然失笑,感叹其为换取装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脸色阴沉,老李的质问掷地有声:“老李,上次未经许可调动兵力的教训,你真给忘到九霄云外了?”
    一支精锐营突袭万家镇,力克伪军骑兵营,荣耀归来,却见战利品大半落入旅长之手,犹如黄粱一梦。
    时日未远,李云龙怎会忘怀?他愤然掷笔,捶桌而叹:“我何尝不想良策?独立团守着指挥部,请示旅长、师长?无异于与虎谋皮。如今武器满仓,战士们却饥寒交迫。”
    “虎亭据点,鬼子三百,军大衣亦三百件;库内粮草,足以飨我全团一月有余。此题何解,你我心知肚明!”
    八路军捷报频传,却难掩物资匮乏之困。陈浩运力有限,金银细软尚可运,粮棉布匹则力不从心。
    独立团现状堪忧,战士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冻疮肆虐,更有甚者,手足不保。后勤无力,团长李云龙岂能坐视?
    赵刚左右为难,李云龙之心可鉴,但循规蹈矩,难免束手束脚。是上报求援,还是违令行事,为小家谋福利?他心中五味杂陈。
    “依我看,应先呈报上级。”赵刚终开口,一语惊四座。
    李云龙闻言,眼神闪烁,疑惑难掩,似在质问:“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陈浩一笑解千愁:“两全之法,易如反掌。我来替你周旋,以检验训练成果为名,此事必成。”
    独立团身负实验团之名,陈浩一席话,仿佛为难题插上翅膀,直飞老总案头,想来通融不难。 创意版修订
    灵光一闪间,李云龙眉宇间绽放出璀璨笑意,兴奋地道:“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这可是老总跟前的金嗓子,随口一句,风云变色。以后这类事儿,还得多仰仗你给兄弟我美言几句,好处自然不会少你的。”
    走上层路线,微妙地撬动决策的天平,此乃权力艺术的一隅。说实话,陈浩的影响力,比起李云龙来,简直是云端与尘埃之别。更绝的是,陈浩心中已上演过剧本无数遍,此时劝李云龙收手?晚了,那多米诺骨牌已自行倒塌。
    眼下,唯一救赎之道,便是速报老总,提前拉响警报,让大家远离即将引爆的雷区。至于李云龙那斩尽虎亭三百倭寇的豪言壮语,怕是要成镜花水月。但陈浩心生一计,不妨让李云龙放手一搏,说不定瞎猫碰上死耗子,来个意外之喜。
    他还悄悄替李云龙向老总请了旨,走完了那些繁琐却必要的流程。如此一来,云龙兄非但无过,还可能因祸得福,立个功勋章啥的。瞧他那笑得比春日荷花还灿烂的模样,显然深知:谁愿意天天和处分过不去呢?
    只不过,李云龙这人,一热血起来,组织纪律就成了耳边风。不过,不论最后成败,教训是少不了的。别到头来,忙活一场,功劳簿上难留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