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夷陵之战(46)
作者:高瞻非   马谡别传最新章节     
    曹丕当场决定,接受了孙权的臣服,让使者回驿馆等待封赏,赵咨谢恩而出。
    赵咨出去以后,曹丕并没有退朝,而是询问众臣,给孙权封赏什么样的爵位合适。
    本来封赏是皇帝的恩典,一般都是论功行赏,像孙权这样归顺的大势力,爵位可由皇帝一言而决。
    曹丕已经集大权于一身,可谓一言九鼎,当然不害怕不同意见,乐得扮演一个明君,当然,也可以顺便考察手下这般臣子的能力和忠心。
    但众臣都是老油条,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在猜不透皇帝心思的情况下,可不敢随便发表意见。
    因此,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曹丕面露不豫之色。
    因为狼顾之相,司马懿不受曹操待见。
    但自从跟随曹丕以后,司马懿与曹丕本来就是同一类人,很快就相交莫逆,曹丕称帝以后,他也得到重用,现任尚书之职,本来就对封赏有建议权。
    司马懿善于猜测曹丕心意,他料到曹丕想要重重封赏孙权,就出班奏请道:
    “孙权割据江南已久,势力可不小,他前来归顺,说明陛下已经威加四海,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理当加官进爵!他以前的爵位是南昌侯,是侯爵的顶端,我认为,只有封王,才能激励孙权带领部下和刘备死战,陛下坐收渔翁之利。”
    司马懿此言,正合曹丕心意,正要开口采纳,侍中刘晔站出来进言道:
    “陛下,今孙权惧刘备军之势,故来请降,孙权本来就是反复无常之人,明显不是真心归顺陛下,以臣愚见:孙权与刘备交战在即,这是天亡孙权;今陛下若遣一名上将提数万之兵,乘虚从合肥渡江袭之,刘备攻荆州未下,而陛下攻扬州已克,孙权之亡,不出旬日。而陛下可尽占江东富饶之地,声势必然大振!刘备就算重新占据荆州,但已经势单力孤,远非陛下之敌,离败亡不远,陛下何不早图之?”
    刘晔本为汉室宗亲,他投奔曹操,也是抱有匡扶汉室之心。
    后来看到曹操大势已成,取代汉室只是时间问题,也曾多次暗地里出手帮助刘备。
    荀家叔侄有大功于曹操,因为心存汉室,曹操毫不犹豫下手铲除,让刘晔非常警醒。
    他因为汉室宗亲的身份敏感,只能是小心翼翼自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丕篡汉称帝,倒也没有亏待刘晔,升任侍中,赐爵关内侯。
    当时,曹丕因为刘备与孙权交恶,才趁机代汉,曾经问朝臣,究竟刘备会不会为被孙权袭取荆州而杀害的关羽报仇。
    大多数人都是认为,刘备初定西川,力量薄弱,部下名将只有关羽一人,关羽尚且战死,根本没有能力再发动战争。
    但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借讨伐孙权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和关羽感情深厚,一定会为他报仇。
    现在刘备果然出兵,孙权被迫归顺,应验了刘晔的预判。
    现在刘晔又提出不同意见,曹丕心里怀疑刘晔有偏帮刘备之嫌,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想要发作,又没有理由,只得反驳道:
    “孙权既以礼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纳之为是。”
    刘晔当然希望刘备击败孙权,但他还没有胆量偏帮,现在确实也是曹丕进攻江东的好机会。
    当年刘备与曹操的对决,刘晔处处避嫌,很少献计。
    至于以后刘备和曹丕的对决,刘晔也不准备参与,并不怕别人说闲话。
    他提出进攻孙权的意见,料到曹丕不会同意,但他真正的目的,是让曹丕先不要封孙权王爵,等孙权与刘备之战结束以后,再论功封赏,就继续建议道:
    “孙权虽有雄才,是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孙权尚有畏中原之心;就算战胜刘备,也只能割据一方称王。若加以王位,则去陛下一阶耳,如果能够战胜刘备,就有可能效法刘备,自立为帝,则天下三分之势已成,再难改变。今陛下信其诈降,崇其位号以封殖之,是与虎添翼也。”
    曹丕心中愈加不喜,但既然是自己主动征求意见,自不能因言降罪,就继续反驳道:
    “不然。朕不助孙权,亦不助刘备。待看两方交战,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朕意已决,卿勿复言。”
    遂命太常卿邢贞,同赵咨捧执册锡,径至江东册封孙权。
    ……
    ……
    马谡虽然离开荆南,很快就进驻越嶲。
    越嶲属于蛮夷之地,当地民风剽悍,不服王法,他们对土地的归属权,并不需要官府的地契认定。
    因为他们都是以打猎为生,并不擅长种植,只是在山边寨旁,种植一些蔬菜、瓜果和高粱、包谷等旱地杂粮,产量很低,他们对土地并不十分渴求。
    他们对土地的争夺,实际上是对狩猎地盘的圈定。
    决定土地的归属,主要是各大部落的首领协商决定,遵循的是强者为王的原则。
    因此,当马谡领数千大军进驻越嶲以后,各大部落如临大敌。
    当地的几个大部落酋长在一起商量,对比了一下双方实力,觉得单独一个部落,很难抗衡这数千精兵,几个部落联合起来,也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权衡利弊以后,他们决定妥协,主动给马谡让出来一大块地盘。
    这些地盘,都是靠近水源的地带,当地住户很多,猎物不多,在当地蛮族的眼里,自然属于不好的地段。
    但对有心前来屯田的马谡来说,无疑是一块难得的好地,因此,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马谡也在越嶲安顿下来。
    马谡人在越嶲,但他对荆南的局势还是非常关心。
    他留下了不少的探子,在荆南收集情报,三日一报。
    因此,荆南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当他得知习珍和樊胄兵分两路,而且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战略战术以后,就料定两人必败。
    当初马谡制定方案的时候,是以收复整个荆州为战略目标,他可不是在荆南攻城拔寨,而是率领大军直接进攻江陵。
    孙权最害怕的也是江陵两面受敌,那时候孙权的据城而守,拖垮刘备的的战术就变成笑话。
    因为刘备有了荆南大军的接应,就不怕被孙权截断后路,可以绕过城池,长驱大进。
    刘备这次带领的是百战精兵,战斗力非常强悍,如果在陆地上两军对阵,孙权很难拦住刘备军。
    刘备进入荆州腹地,很容易得到当地老百姓和世家的支持,那时候,孙权截断刘备退路的城池,反而是孤城难守。
    所以,孙权调动交州刺史步骘率领交州一万精兵,在长沙驻守,既可以拦截攻击江陵的荆南叛军,也可以随时支援江陵。
    习珍不强攻城池,采用外围骚扰的战术,可以最大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吸引孙权的兵力,对刘备进攻荆州还是有益的。
    樊胄进攻郡城的举动,也不能说是败招,但因为军队本身的战力低下,加上粮草军资缺乏,肯定是自取灭亡。
    荆南起事失败,马谡可以不关心,但四哥马良和大舅哥沙摩柯的安危,他可不能置之不理。
    在沙秋和沙冬的催促下,马谡带着邢道荣和一百余名精锐亲卫,前往秭归与马良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