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妹你怎么想起来到我这里了,你不在南京到我这大营中做什么?”
朱棣起身,大步走来。
庆城郡主闻言,温和的笑着说道:“你现在可是越来越让人不放心了,这整天打打杀杀的伤了自家的和气,岂不是让外人笑话?”
“而且关外那些小国也一直对咱们虎视眈眈,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给他们一个造反的机会,难道四哥真想要看到咱们老朱家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吗?”
朱棣一听,急忙示意对方坐下,一脸无奈的说道:“皇妹,我的性格你也不是不知道,但凡是有一条活路,我也不可能走这一步呀,可建文那小子是一点活路都不给我呀。”
“湘王他们的下场怎么样,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如果我不这样做,倒霉的不单单是我一个,我的孩子,我的夫人,全都会跟着我一起倒霉。”
朱棣说着一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庆城郡主闻言,心里也有几分感触,轻声说道:“这事我知道,皇妹也知道你们的确是受了委屈,所以呢,这一次我就过来当这个和事佬。”
“你要是再这么打下去这南京城可就算是完了,现在在京师的大臣不少,都看出了局势不对劲,一个劲儿的给自己找理由请求外调。”
朱棣闻言没有接话反而看着庆城郡主问道:“我那两个兄弟,周、齐二王现在在什么地方?”
此话一出,庆城郡主的脸色微微一变,无奈的说道:“周王朱橚被召回京师软禁,齐王朱榑被下狱。”
朱棣闻言,顿时不爽的冷哼一声,周王与他可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彼此的关系也一直很不错。
可现在周王却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他的心里也着实有几分不爽。
庆城郡主一看朱棣的脸色有些难看,急忙笑着说道:“你放心,这一次陛下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让我前来,主要目的就是和谈。”
“一家人尽量不要把事情弄得太过难堪,为了保证你能够放心,他已经决定封你为王并且重新封地,以后你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再加上你现在手握重兵,他想要对付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棣闻言,顿时冷冷的笑了起来,“亏他想得出来,当年父皇给我封地给我王号,我都不能质保,他给我地盘我就能安稳过日子吗?”
“再者说了,我这一次率兵前来也不是找他的麻烦,朝堂之中有太多僵硬,我要清君侧,这正是为了咱们老朱家好。”
“只要朝堂清明,我马上卸甲归藩,以后他依旧是皇上,我依旧是臣子,可现在他让你过来跟我和谈,意思是什么?皇妹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庆城郡主一听,顿时嘴巴张了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当然了,如果他能够把那些奸佞之臣都交出来,也不是没有和谈的。”
“这样好了,皇妹你也知道四哥嘴笨,不太会谈判,我叫一个人过来跟皇妹谈,你稍等片刻。”
朱棣说完便起身走了出去。
庆城郡主毕竟是他的皇妹,这要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也的确有些不近人情。
更何况现如今这个阶段名声,对他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更不想卷入这是非之中。
答应和谈那是不可能的。
可如果他不答应和谈的话,那么朝廷肯定就会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和谈的任务,交给其他人来处理,这样的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扯到他身上。
“徐闻,徐闻呢?”
还没有走进营帐,朱棣就扯着嗓子喊道。
徐闻一听忙从营帐内走了出来,看着朱棣询问道:“殿下怎么了?难道朝廷已经打过来了?”
朱棣闻言笑着说道:“虽然没有打过来,可他派了一个比打过来都要让我头疼的人。”
“哦?京师还有人能够让王爷头疼,难道是……?”
徐闻话还没说完,朱棣就一脸无奈的点了点头。
“你小子猜的不错,正是我的那个皇妹庆城郡主,从小我们一起长大,本王不可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她,所以呢,我准备让你跟她和谈,反正意思你明白,本王就不多说了。”
朱棣拍了拍徐闻的肩膀,便起身直接离开,这种事他懒得搅和。
徐闻摸着自己的鼻尖儿淡淡一笑,随后便起身走进了朱棣的营帐。
只见庆城郡主正神色平静地坐在原地喝茶,虽然年纪不小了,不过保养的倒是十分不错,皮肤白皙,仪态端庄优雅,让人感觉十分的舒服。
“下官徐闻,见过郡主。”
徐闻作揖行礼,面色如常。
毕竟对方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他徐闻虽然功高,可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庆城郡主闻言,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才看着徐闻笑着说道:“你就是探花郎徐闻?”
徐闻笑着点了点头,“正是在下!”
庆城郡主微微颔首,笑道:“早就听过徐大人的名字,在朝堂之上甚至敢骂皇帝,在燕王这里,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妥妥的人才啊!”
“陛下没有重用你,这也算是他的损失了,看来朝堂之上对陛下不满,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事儿我回去可要跟皇帝好好说说,怎么能埋没人才呢?更何况是徐大人这样的少年天才!”
徐闻一听顿时眉头皱了一下,心里更是忍不住感叹这庆城郡主的不简单啊!
三言两语,就把他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要知道他可只是一个臣子,而对方毕竟是郡主,面对这种夸奖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顶得住,绝对都会飘飘然。
最重要的是庆城郡主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她可以跟朱允炆搭话。
甚至可以让朱允炆重视他,这才是最厉害的!
如果心智不坚恐怕一个照面,都会被这庆城郡主给弄的迷迷糊糊。
在这个时代,天地君亲师,帝王之命,名正言顺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朱棣的心病。
如果能够名正言顺,朱棣恐怕也不会一直询问他的意见了,怕是一路直接杀到京师了。
可见这名正言顺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