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7)
作者:许我多吃不胖   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最新章节     
    【后来,宋慈又历任江西、湖南提刑官。他常年奔走在刑侦一线,重视证据,不轻信口供,遇有死者,必究其死因,即使是偏僻恶溺之处,也必须亲往视察,从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公元1247年,宋慈调任广州知州,兼任广东经略安抚使,不再直接审理案件。因此,他开始将毕生所学结合《内恕录》、《折狱龟鉴》、《校验法》等法医理论融汇自己一生的检验心得,终于在去世的前一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着《洗冤集录》】
    天幕之上,一本厚厚的标注着“洗冤集录”的书本缓缓展示,书中记载的各种死因检验之法一一呈现:
    “自缢身死者,两眼合、唇口黑、皮开露齿。若勒喉上,即口闭牙关紧,舌抵齿不出。又云:齿微咬舌。若勒喉下,则口开,舌尖出齿门二分至三分。”详细精准的描述,让众人惊叹不已。
    还有对溺死之人的判别:“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头面仰,两手、两脚俱向前。口合,眼开闭不定,两手拳握,腹肚胀,拍着响。死后入水则无此。”
    秦始皇目光炯炯,喃喃道:“此等细致入微之法,犹如洞察幽冥,朕之律法若有此辅助,冤狱当可大减。”
    汉武帝神色凝重:“宋慈此人,心思缜密,其着述堪称断狱之瑰宝,能于尸身之上寻得真相,使亡者昭雪,实乃奇人奇书啊。”
    天幕之上,《洗冤集录》的内容仍在继续展现,众人皆沉浸于这前所未有的法医学识之中。
    【《洗冤集录》共5卷53目,约7万字,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的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其中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
    【例如,判断一个人究竟是落水溺亡还是死后抛尸,宋慈通过检验头骨即可得到答案。他将处理干净的头骨放在盆中,取热水从头顶浇灌,如果盆中落有泥沙,则证明落水时曾挣扎呼吸,因为会泥沙通过五官进入颅内;但若是死后抛尸,被害人已经没有呼吸,则泥沙不能入】
    【有一次,一个村民被人用镰刀砍死,为了找到凶手宋慈便召集村民将所有镰刀收集起来。夏天的阳光下,七八十把镰刀中有一把被苍蝇围绕,于是宋慈便指认这把镰刀的主人就是凶手,杀人者叩首服罪。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苍蝇集聚案”。这个案件是靠血腥集蝇原理破案的一个科学实验】
    “妙!妙!太妙了!此人角度奇特,破案如神,此乃大才!真是对朕胃口!”听完宋慈的破案过程,汉武帝拍手称快。
    宋慈后面从事法医的各地朝代的后人也在评论区表达了对宋慈的感谢,让年轻的宋慈更加确定了这辈子一定要写出更好的洗冤集录,给后世的同行创造一条更好的破案之路。
    【《洗冤集录》自颁行以来数百年,已成为中国历代刑狱官办案必备的参考书籍,而后世许多法医学着作也大多以此书为蓝本。清朝时,《洗冤集录》传入西方,陆续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对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视频结束,宋慈笑笑看着天幕后回屋去了,天幕此次的视频给他了很大的灵感,他要创作去了。
    ……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500年前,一位青年向其父表明心志时说出了这段金句名言。他被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称赞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后世尊称为大明神农。他就是中华药圣——李时珍】
    此时李时珍正于草庐之中整理药草,天幕之中,人声鼎沸,仿若隔世之音传来。那句当年他为了行医向父亲表明心志说的话让他忽的一愣,随后满脸感慨的陷入了回忆。
    【明朝正德十三年,李时珍出生于湖北蕲春的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14岁时便得中秀才,本以为能在仕途的道路上风生水起,可后来在乡试中屡次落地,加之大病一场,转而弃儒从医。因妙手回春,治好了楚王之子的异食癖而名声大振,被后者举荐进入了太医院,与诸多名家医者学习交流,饱览明朝皇家医学典籍,使得他的医术开始日益精进】
    【嘉靖 36 年,李时珍辞官还乡,开始自行坐堂行医。多年的临床经历他逐渐发现历来的本草古籍中多有错漏,遂决心亲自撰写一部本草书籍。他查历代典籍、书采 800余家、踏万水千山、考证诸家本草。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用近30年修撰出了医学巨着——《本草纲目》】
    天幕之下,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站在庭院之中,望着那株儿子亲手种下的药苗,思绪悠悠。天幕之上,正展示着李时珍行医四方、着书立说的画面。
    起初,他的眼神里仍有一丝落寞。曾几何时,他满心期望儿子能科举入仕,光宗耀祖,毕竟在这世间,为官才是那被众人仰望的正途。可李时珍却一心扑在医药之上,仕途也不顺。
    然而,随着天幕上一幕幕场景的展现,李时珍为了探寻草药的踪迹,深入险山恶水,不顾自身安危;为了验证药性,亲自尝试百草,屡受折磨。他看到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在李时珍的诊治下逐渐恢复生机,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看到各地的医者,对李时珍所着的医书奉若圭臬,认真研习。
    李言闻的眼神渐渐柔和,心中的坚冰开始消融。他长叹一口气,道:“罢了罢了,我儿虽未入官场,却在这医途之中,救死扶伤,泽被苍生。这等功绩,又岂是为官一任所能比拟的?”
    此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心中对儿子的那份牵挂与担忧,化作了满心的骄傲与自豪。“吾儿李时珍,真乃奇人也,以医道济天下,亦是大善之举,为父当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