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浴血奋战
作者:大明王者   热血江湖行最新章节     
    同年11月金兵入侵建康城,金军肆意地在马家渡到处抢杀劫掠百姓。
    陈淬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身披厚重的战甲,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不屈。他身后士气略显低落,决心与金军死战到底。
    “兄弟们,今日一战,关乎大宋存亡!”陈淬大声说道。士兵们紧握着手中兵刃,面容紧绷。在战场上,金军将领完颜宗弼率铁浮屠及金兵攻打建康城,守将被吓得颤抖。
    陈淬怒吼一声,率先冲向敌阵,宋军们也紧跟其后。陈淬挥动着长枪,挑落一个又一个敌人。他的战甲已被鲜血染红,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
    “陈将军,小心!”一名士兵呼喊声传来,刚好一支冷箭射向陈淬,他侧身躲避,还是被擦伤了肩膀。
    “你们不要管我,与我一起杀敌!”陈淬大声喝道。然而,金军的攻势越发猛烈,宋军渐渐难以抵挡。陈淬看着身边士兵接连倒下,心中充满愤怒和悲伤。
    “我们不能退!”陈淬嘶声喊道。
    此时,局势已经无法逆转,金军调集数万人涌来,最终宋军溃败,建康城沦陷。
    陈淬在乱军中拼杀,直至力竭战死。
    “陛下,末将有愧重托。”这是他最后的遗言,随后倒在这片染血的土地上。
    当金军取得胜利后,放肆地欢呼着。他们的身影跨过马家渡,向着长江边逼近。
    此时的长江边,一个名叫林羽的书生,望着远处的战火,眼神中充满恐惧和迷茫。
    “这天下,难道真要落入金人之手?”他喃喃自语。他的身边是一群逃亡的百姓,百姓拖家带口,惶恐不安,四处逃亡。
    “年轻人,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有一位老者呼喊着。林羽随着人群,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他看到太多的生离死别,看到战火带来的无尽灾难。
    “这就是战争吗?为何如此残酷?”他在心中反问自己。
    几天后,金军渡过了长江,他们的铁蹄踏入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
    而林羽在逃亡中发誓,如果有从军的机会,他一定要为死去同胞复仇。
    接着,赵构在接到军报的那一刻,脸色苍白如纸,双手颤抖不已。宰相吕颐浩焦急地进言:“陛下,当务之急,应速速逃往明州,以保周全。”赵构眼中满是惊恐与迷茫,最终还是点头同意。
    在逃亡的路途上,赵构坐在马车里,心神不宁。寒风透过车帘的缝隙吹进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十二月金军势如破竹,一举攻陷临安。赵构改乘坐海舟,匆忙自明州逃往定海县。在颠簸的海舟上,赵构望着茫茫大海,心中惶恐不安。十九日赵构又渡海至昌国县,尽管身处如此危境,他仍然妄图与金人议和。
    参知政事范宗尹和御史中丞赵鼎则留在明州,等候金国使者的到来。
    这一天,天气阴霾笼罩着明州城。范宗尹和赵鼎在县衙内焦急地踱步,两人的脸色都十分凝重。“范大人,你说陛下此次议和之举,究竟是对是错?”赵鼎忧心忡忡地问道。
    范宗尹长叹一口气:“如今形势,金人咄咄逼人,议和怕是难以成事啊。”
    话音未落,一名差役跑来,拿着一份国书喊道:“两位大人,金朝国书到!”
    范宗尹和赵鼎连忙接过国书,打开国书一看,两人顿时大惊失色,国书上赫然写着金国皇帝要求赵构亲自前往金营议和。
    “这该如何是好?此去必定凶险万分!”范宗尹的声音带着颤抖。
    赵鼎咬牙切齿道:“金人分明是没安好心,陛下若真去了,后果不堪设想!”
    两位大臣陷入了沉思,心中焦虑万分。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陛下,让陛下三思而后行。”范宗尹说道。
    于是,他们连忙派出亲信,带着国书快马加鞭追赶赵构的銮驾。
    此时,宋高宗赵构还在昌国县临时行宫中,对即将到来危险浑然不觉,依然做着那虚幻的议和美梦。当宋高宗收到国书后,书中将赵构痛骂以外,竟然别无其他内容。
    赵构看完国书后,将国书扔在地上,他无法相信金人竟敢如此侮辱他。他转身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金人欺人太甚!朕绝不会屈服于他们的威胁。”
    然而,一些胆小的大臣劝道:“陛下,金人势大,我们还是以和为贵吧。”
    赵构沉默片刻,心中暗自思量。最终,他决定召集将领们商议应对之策。在会议上,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
    这时,有一位叫吴璘将领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金人无非是仗着他们的武力,我们若奋起抵抗,未必没有胜算!”
    赵构仔细端详着吴璘,便向吴璘问道:“吴将军,不知你有何计策?”
    吴璘微微仰头,沉思片刻后,拱手道:“陛下,如今金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毫无破绽。其一,敌军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必然压力巨大。其二,其兵锋虽锐,然久战之下,士气难免有所懈怠。”
    赵构急切地追问:“那依将军之见,具体应当如何行事?”吴璘神色凝重,说道:“陛下,末将建议我们可先派一支奇兵,绕至金军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营地。一旦粮草被烧,金军定会军心大乱。同时,正面战场以精锐部队坚守,消耗敌军战力。待敌军疲惫之时,我军再全面出击,定能一举破敌!”
    赵构微微颔首,赞叹道:“吴将军,你是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
    吴璘回应道:“陛下,吴玠乃是家兄。\"
    此计甚好,此战关乎我大宋存亡,朕将全权托付于你。”赵构笑着说。
    吴璘单膝跪地,抱拳高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肝脑涂地!”
    随后,吴璘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作战计划。在营帐内,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大家都在商量如何应对金军。
    “李显忠,你率领五千精兵,趁夜出发,绕过金军防线,要在黎明前抵达敌军粮草营地。”吴璘指着地图,对李显忠说道。
    李显忠拱手说:“末将定不辱使命!”
    “刘锜,你配合其他义军夹击,两军共抗金军,消灭金军主力。”刘锜接令而去。
    大战前夕,宋军营地弥漫着紧张气氛。在战场上,金军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耳欲聋。宋军将士们在吴璘等人指挥下,奋勇抵抗,拼死地守住阵线。
    “顶住!为了大宋,为了百姓而战!”吴璘挥舞着长剑,大声呼喊着前线将士。
    在金军攻势愈发猛烈时,远处传来滚滚浓烟。“将军,我们成功了!敌军粮草被烧!”一名士兵兴奋地跑来禀报。
    吴璘眼中惊喜说道:“好!时机已到,传我命令,全军出击!”
    宋军如猛虎下山,向金军发起猛烈的反攻。金军顿时阵脚大乱,纷纷溃散而逃。
    赵构站在高处,望着战场上的局势逆转,说道:“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