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赵煦招见
作者:坠落的黄昏   我以官身镇天龙最新章节     
    “算了,就这样决定了,先写一份拜帖,告知李家一声,让他们有个准备。”
    很快,王行之做下决定,离开后院,转身向书房走去。
    几分钟后,他写下拜帖,请宋清溪帮忙送去。
    随后又带着吴长风与游氏双雄准备聘礼。
    李家与他定下婚书之后,对聘礼并没有什么要求,但人家不要求,不代表他不准备,好在殿试之后,他的赏赐不少,也能勉强准备一份聘礼。
    然而,就在几人在前厅整理礼单时,林原带着一队人,与一个太监来到别院。
    吴长风看到身穿铠甲的林原,立马目瞪口呆。
    “新科状元王行之接旨。”
    只是领头的太监不给他机会询问,拂尘一甩,尖锐的声音响起。
    “王行之接旨。”
    王行之带着几人,恭敬的跪倒在地,俯首接旨。
    “官家口谕,宣新科状元王行之立刻进宫觐见。”太监朗声道。
    “微臣接旨。”王行之回应后起身。
    随后,林原上前,笑着开口“王兄弟,快随我入宫吧!”
    “林大哥,你们可是骗得我好惨。”
    王行之故作苦笑。
    “嘿嘿——”
    林原尴尬的笑道“官家不允许,我也没办法,你进宫之后,官家自会和你分说。”
    “好吧!林大哥,公公稍等,我安排点事,立刻跟两位进宫。”
    王行之点点头,对两人躬身行礼。
    “状元郎自便,官家说了不急。”
    太监露出菊花般的笑容,十分亲切,他在来之前,宋煦就特意交代过他,不可以怠慢王行之,因此也十分客气。
    “王兄弟不急,我们在这里等着。”林原轻笑道。
    “谢谢,请两位稍等。”
    王行之回应一声,转身走向吴长风几人,嘱咐几人几句,随后跟着林原几人进宫。
    王行之所住的别院距离皇宫不算远,在太监的带领下,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他们就来到皇宫。
    汴梁皇宫是从五代的后梁开始的,后唐、后晋继之。
    北宋的皇宫是仿照洛阳宫殿紫微城的模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
    皇宫的正殿叫做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也就是王行之他们参加殿试的地方。
    大庆殿之南,是三省办公的地方,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
    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
    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
    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也就是平日间举行朝会,商量事情的地方。
    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宫中的宴殿为集英殿、升平楼。
    北宋皇宫内的殿宇并不很多,后宫的规制也不很大。
    后宫有皇帝的寝殿数座,除后妃的殿宇外,后宫中尚有池、阁、亭、台等娱乐之处。
    宋初时,皇帝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
    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
    另外,后宫宫殿有一宫殿名叫延福宫,是皇帝平日间休闲娱乐之处。
    太监领头,带着王行之,在林原的护卫下很快来到延福宫。
    延福宫殿、台、亭、阁众多,景色宜人,只不过现在还不比后来,后来宋徽宗扩建延福宫。
    据历史记载,宋徽宗扩建延福宫后,宫的东门为晨晖,西门称丽泽。
    大殿有延福、蕊珠。东旁的殿有移清、会宁、成平、睿谟、凝和、昆玉、群玉。
    阁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保、铅英、云锦、兰薰、摘玉。西侧的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琼华、绿绮、瑶碧、清荫、秋香、从玉、扶玉、绛云。在会宁殿之北,有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
    在凝和殿附近,有两座小阁,名曰玉英、玉涧。背靠城墙处,筑有一个小土坡,上植杏树,名为杏岗,旁列茅亭、修竹。
    宫有右侧为宴春阁,旁有一个小圆池,架石为亭,名为飞华。又有一个凿开泉眼扩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又于堤上架一道粱入于湖水,粱上设茅亭栅、鹤庄栅、鹿岩栅、孔翠栅。由此到丽泽门一带,嘉花名木,类聚区分,幽胜宛如天造地设,人间仙境,极尽奢华。
    只可惜,靖康之耻后,南宋懦弱,终其一朝,不敢北望,汴梁萧条,再到后来蒙古入主中原,汴梁彻底落幕,即使后世对延福宫有所修补,但繁华依旧不在。
    相对而言,现在的延福宫虽然也美,但与历史上记载记载的相差很大,宫殿只有一座,亭台虽多,但却没记载中那样奢华夸张。
    此时,宋煦正坐在一座凉亭中喝茶等待,身旁有三五宫女侍候。
    “见过陛下。”
    太监领着两人,来到凉亭,三人齐齐跪拜行礼。
    “起身吧!”
    宋煦抬手轻声开口。
    “谢陛下。”
    三人起身。
    随后,宋煦看向周围的宫女,云淡风轻的开口“你们先下去。”
    “是,陛下。”
    几位宫女行礼,而后离开。
    待人离开后,宋煦抬眼看向王行之,微笑道“行之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官家,你这称呼可不行,要是被别人听到了,我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王行之苦笑着行礼,他虽然早知道宋煦就是赵煦,但没想到赵煦这么跳脱,他还真吓了一跳。
    “朕就知道,身份一旦表露,你一定会拘谨。”赵煦(以后都用赵煦)幽幽叹了口气,这一天他早有预料,但真正到来时,难免有些惆怅,毕竟王行之可以算是他这么些年来,唯一的一位朋友。
    王行之无言苦笑,这话他没法接,他要是继续与赵煦称兄道弟,朝臣百分百不会放过他,甚至于时间一长,赵煦也会认为他恃宠而骄,毕竟古代的皇帝都是孤家寡人,像赵煦这种英主,更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现在能与你称兄道弟,其后杀你全家的时候,也肯定会笑眯眯,眼睛都不眨一下。
    “好了,既然如此,我们以后就以君臣相待吧!”宋煦道“不过,在私下,你还是朕的朋友,不要太过拘束。”
    “是,官家。”王行之行礼。
    随后,赵煦看向林原和太监,吩咐道“林原、刘成恩,你们在凉亭外等候,朕与王行之有话要谈。”
    “是,官家。”林原与太监刘成恩行礼,来到凉亭外,目光锐利的警惕着。
    “坐吧!”
    赵煦挥挥手,让王行之坐下。
    “官家,还是站着的好。”
    王行之没敢坐,老老实实的站着。
    “让你坐,你就坐,哪来那么多废话,忘记朕刚才说的话了。”赵煦不满道。
    “谢,官家。”王行之行了一礼,有些拘谨的坐下。
    紧随着,他开口询问“不知官家,叫臣过来,所为何事?”
    赵煦给王行之倒上一杯茶,王行之刚想行礼,被赵煦用眼神制止。
    随后,他开口说道“你写的那篇策论朕看过,里面主要说了将兵法与青苗法,写得很不错。”
    “谢官家夸奖。”王行之起身行礼。
    “先坐下。”
    赵煦压了压手,继续说道“但朕清楚,你应该对熙宁变法很了解,只是有些话,不能溢于纸面,今天让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对熙宁变法的看法。”
    王行之内心一震,赵煦这番话,无疑是想继承神宗政令,想要继续变法,但以北宋目前的形势,压根不适合变法。
    王行之犹豫片刻后,试探性的问道“官家是想重启熙宁变法?”
    “不错。”
    赵煦没否认,果断的点头道“我大宋看似繁华,但实则已经烂透了,如同烈火烹油,极致过后,就是湮灭,如果不尽快做出改变,那么迟早会走向没落。”
    “介甫公所主导的熙宁变法虽有错漏,如同毒药,但其中不乏有良方,亦能治愈沉疴。”
    “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