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放在丑国,会不会反倒帮了丑国呢?
林枫感觉问题不大,尽管前世林枫就是人工智能从业者。
但你要问林枫看好人工智能吗?
林枫还真不看好。
至少短时间内不看好。
抛开时间谈一个事物的价值跟抛开事实不谈讲问题大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人工智能肯定是有用的。
未来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释放人类生产力。
积极作用不少,但这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事情。
短时间内就指望着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场景出现。
那离吃败仗也不远了。
起码两三年之内,以林枫看来人工智能这方面只适合刷点学术积分,
另外时不时给外界一种人工智能时代就要来临的感觉。
然后各种炒概念,保持着这一领域的热度。
偶尔还可以搞些阿法狗之类的挑战传统行业的新玩意出来。
但本质上重点都不是放在搞实际应用上,重点还是放在圈钱上。
炒概念,制造出一种把钱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很赚钱的感觉,然后将资金吸纳进来。
这才是关键,也就是说本质上看起来人工智能是技术发展的路子,但是实际上呢还是金融那套模式。
以金融模式,继续加速老美制造业空心化。
何乐而不为?
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多多地将老美优秀的技术人才都吸纳进人工智能这个领域。
到时候,林枫作为上位者再指派一些注定是大坑的方向给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
让这些高端技术人才全都走进死胡同里面。
哎呀,想想一众优秀人才把最美好的青春和巅峰的科研生涯都浪费在错误的方向上。
林枫就觉得很残忍啊。
不过为什么感觉嘴角不可抑制的上扬呢。
林枫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如何让一群丑国最优秀的技术人才钻进那些看似光鲜、实则无底洞的“科研死胡同”,不由得暗自窃笑。
因为林枫认真的考虑一下,发现真的很有可执行性。
对林枫而言,他固然是知道不少技术突破的方向。
但经验教训那林枫同样是收获不少啊。
再加上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前世那些前辈们所接受的经验教训,那可是满满一箩筐啊。
对各种坑林枫心知肚明。
要忽悠这帮人往里跳,还不是手到擒来?
首先,林枫知道,语音识别就是一个超大的坑。
当年,多少巨头公司把亿万资金砸进去。
结果呢?搞了几年,语音识别就像个听力不太好的机器人,不是听错了就是理解不了。
那会儿,大家都把这玩意儿吹得天花乱坠,整得好像一说话就能控制世界似的,实际上落地应用根本跟不上。
说白了,就是一个听不清、听不懂的尬聊系统。
还有一个更让人头疼的方向就是无人驾驶。
这个技术的理想愿景固然美好。
可在2014年,完全就是个烧钱的火坑。
什么路况复杂、天气多变,还有各种交通规则要遵守,人工智能哪能应付得了这么多变量?
前世多少创业公司因为这玩意儿崩盘,林枫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林枫想象着这帮硅谷的精英们一头扎进去,然后不停调试模型、加班加点,一边幻想着革命性突破,一边却发现自己永远要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的局面。
那滋味,啧啧啧,肯定相当酸爽。
再来说说自然语言处理,这个方向表面上看着炫酷,毕竟能跟人对话的ai多酷啊!
但林枫知道,2014年的自然语言处理简直就像个不懂人话的纸片人,光靠几个关键词去理解上下文,理解力比三岁小孩还差。
让这些高端人才在这领域辛苦研究几年,结果开发出来的ai只能回答“好的,我知道了”,再复杂点的对话就原地爆炸,这难道不让人抓狂吗?
再让他们试图优化优化,结果发现越搞越糟,最后还得打着“未来潜力无限”的旗号继续忽悠投资人。
当然,以上几个还属于那种短期内突破很难,但起码愿景值得期盼的方向。
要说最搞笑的还是情感计算方面,也就是让ai学会理解和表达情感。
老实说,让ai进行情感分析这没什么不妥。
输入一句话,人工智能总得能判断这句话是褒是贬吧。
连最起码的情感判断都搞不出来还说什么后续呢。
但问题是资本想要的更多,资本的脑洞也更大。
资本想要的是人工智能彻底像人一般产生情感,并能进行依托于情感的创作。
林枫前世就看到过这些项目,当时多少人把这个方向吹成下一代交互革命,说什么“人工智能有了情感就能取代人类的情感劳动”云云。
结果呢?搞了半天,ai连个基本的“你开心吗?”“我也很开心”都对不起来。
一群最顶尖的科学家为了让ai会“会心微笑”绞尽脑汁,想想就觉得恶趣味十足啊。
偏偏这些项目都是看起来大道理十足的,光是谈意义那太容易说出一堆大道理了。
很容易赋予很高的重要性。
这样的看起来很有价值,但实际巨坑无比当然是很有用的了。
即便是最强的技术天才,其科研巅峰时期也注定了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啊,林枫盘算着,如果把丑国这些技术天才引导到这些大坑里,一步一步看他们消耗掉精力和资源。
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说到底,人工智能这条路子,短期内根本不现实,尤其是2014年的技术水平,离实际落地还差得远。
既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多折腾折腾,反正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们。
当然了,得拥有了一定的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学术地位之后,林枫才有指路的资格。
不过这事应该快了,先前马库斯还给林枫说,他已经验证了先前跟林枫那次谈话的学术成果了。
并且形成了论文的形式,最近已经投稿了,已经进入到同行评审的流程了。
而林枫和他共同一作。
基本上只是出谋划策,提出想法,而后就能直接获取论文,
整个过程不用耗费太多精力。
林枫觉得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有。
当然,除了学术地位后,指路还得有足够的资本。
毕竟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了,没钱,再有技术你说话也不硬气。
不过这个林枫觉得同样是问题不大。
等《纪念碑谷》这个结束,林枫估计很快就能赚够1亿美元的小目标了。
而后再通过照搬supercell的作业。
搞到两百亿美元是很有机会的。
就算不能一下子到账两百亿美元,前期也能每月十几亿美元这样。
资金方面问题完全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