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了解科举
作者:穆如清风   病秧子一心只想吃软饭最新章节     
    江贵成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似乎明白了江叙白的意思。
    江叙白微笑着鼓励他:“你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我们会有很多的路要走,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缚。”
    见他情绪有所好转,江叙白又轻轻地拍了拍方贵成的肩膀,安慰道:“别太难过了,事情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接着,他开始给方贵成分析当前的形势,“现在夫子已经成为了秀才,即使你和你娘不再犯下大错,以方天宝的性格,也会一直供养着他们。”
    江叙白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继续说道:“不过呢,如果你能考上秀才,那方家未来的家业绝大部分都会归你所有。这不就是现成的啃老机会吗?多好呀!”
    当两人再次走出山林时,方贵成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尽管他的眼眶仍然有些发红,但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眼神已经比刚进山时明亮了许多。
    江叙白心中暗自庆幸听从了江老头的建议,没有去王家寻找白眼。如今夫子恐怕也无暇顾及他们。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王云思是他的女儿,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打断方天宝的腿。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夫子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只注重读死书,将王云思培养得太过傻白甜。
    王云思真是太可怜了,她明明有一个读过书的老爹,本应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却因为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而耽误了一生。
    正如江叙白所料,此刻王友德不仅想要打断方天宝的腿,甚至也想打断王云思的腿。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愚蠢啊,愚蠢至极!我早就说了,只要你点头,我立刻就让你跟方天宝和离。虽然村子里的生活可能艰苦些,但总比在后院受那些委屈要好得多吧!\"
    然而,王云思却坚定地回应道:\"爹,夫君他待我很好,为何要和离呢?况且,如果我真的和离了,您和娘该如何是好?\"
    王友德愤怒地反驳道:\"我都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里了,还会在乎这些虚名吗?\"
    王云思接着担忧地问:\"可是贵成呢?贵成将来又该如何?\"
    王友德气得跺脚:\"你现在终于想起他来了!当初我叫你娘去接他时,他都快要饿死了。这么大的方家居然连个小少爷都照顾不好,这些你都视而不见吗?\"
    但王云思仍然坚持着:\"现在情况不同了,夫君说过会好好对待我们母子俩的。\"
    王友德一脸颓然地缓缓坐下,一边无力地摆着手,一边叹气道:“罢了,罢了,你回去吧。不过贵成必须得留在我身边,由我亲自教导。如果方天宝不同意,那就让他自己来找我谈。”说完,王友德挥了挥手,将女儿赶出了房间。
    女儿的一生算是毁了,但好在外孙的性格尚未定型,还有机会教导。
    方天宝那种性子,他实在不敢让方贵成跟他们回去,否则长大后恐怕又会成为一个像方天宝那样的纨绔子弟。
    尽管王友德心中万般不情愿,但为了女儿未来的生活,也只能在教训了方天宝一番后就此罢休。
    把方天宝夫妇打发走后,王家才真正恢复了平静。
    这时,王友德才有时间让方贵成把江叙白三兄弟和江叙钧叫去学堂。
    “恭喜先生,您终于如愿以偿了。”几人齐声恭喜道。
    王友德感慨万千地道:“是啊,我考了一辈子试,却从未想过在这个年纪还能考上。真是老天有眼啊!”
    江叙白点点头,附和着说道:“您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也是您应得的。”
    “起来吧,不过是个秀才,只要你们努力,早晚也会考上的。”
    原本,他只打算收江叙白一人为徒,但在外孙讲述完近期发生的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将这几名学生全部收入门下。
    对于他来说,余生最大的愿望并非功成名就,而是培养出优秀的弟子。倘若这些学生都能够顺利考取秀才,那么他王友德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他这辈子也没有更大的愿景,这几人如果都能考上秀才,那他王友德就不算白来世间走一遭。
    王友德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缓缓说道:“都坐好,今日我们讲讲科举。”
    在安国,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其流程大致可分为童生、秀才、举人以及进士四个阶段。
    想要成为一名童生,首先需要参加县试。县试共分五场,前三次考试主要围绕四书五经、《圣谕广训》以及试帖诗展开;而在后两次考试中,则会增加对时文、诗赋、经纶以及骈体文等方面的考核。
    只有成功通过县试,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府试。
    府试共有两场考试,第一场被称为正场,除了常规的四书五经外,还会涉及经解、史论、孝经和算学等内容;至于第二场考试,则与县试的内容较为相似。
    府试之后便是院试,这院试可是由学政大人亲自坐镇监考!相比起府试来说,其考核内容更为全面,而且要求也更高了。
    更重要的是,县试、府试、院试这三场考试的试卷都需要核对是否一致。
    只有通过了这些考验,才有资格成为一名生员,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秀才。
    如果有人能够在这三场考试中都获得第一名,那可真是了不起啊,被称为“小三元”。一般来说,县试和府试、院试都是三年举行两次。
    江叙白以前对于科举制度只是略知一二,但经过王夫子的详细解释后,他才真正明白科举之路有多么艰难。
    就拿院试来说吧,每年大府录取的人数不会超过二百人,而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却有成千上万之多。
    更不用说前面的县试和府试了,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怪不得夫子考到现在才得到一个秀才的功名呢。
    “至于举人、进士,现在离你们还太遥远了,如今你们已经知道科举之路的艰难,作为夫子,我问你们一句,是不是真的要走这条路?”后面这句话王友德问的十分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