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宗入洛】后唐灭梁的次月,凤翔李茂贞就遣使来朝,向李存勖表达祝贺之意。在信中,李茂贞以“叔父”自居,言辞间俨然一副长辈训导晚辈的话,“你别怪贞叔说话比较直白,因为你年轻,这里面水很深,我怕你把握不住……”当月,李存勖下令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长安、洛阳一直是大唐帝国都城,初以长安为首都,洛阳为东都,昭宗朝,朱温胁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和洛**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是华夏文明正统的代表,只有以此为都城的政权才是人们心中的中原正统王朝,而若以其他地方如幽州、扬州、杭州、广州、成都等为都城的政权则是地方割据势力。汴州,是朱温集团的龙兴之所,也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李存勖以大唐王朝的复兴者自居,标榜自己继承的是大唐帝国的衣钵,首都自然要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二选一,而坚决不能沿袭朱贼的汴州。2,军事虽然长安、洛阳曾经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时过境迁,中心早已经向东偏移,重要的军镇几乎都分布在潼关以东。洛阳在长安东面,相比较而言,洛阳比长安更适合作为帝国的指挥中枢。3,基础建设长安自“黄巢之乱”以来,屡遭战火蹂躏,数次遭人为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虽经修缮,但由于其政治地位的严重下降,长安再也不能重现盛唐时的繁荣。洛阳则与之相反。“黄巢之乱”时,在东都留守刘允章的带领下,洛阳主动开城投降,未遭战火侵袭。虽然日后在秦宗权作乱时,遭到孙儒的人为破坏,但在“治愈大师”张全义的尽心呵护下,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很快就达到甚至超越了战前水平。后来,奸臣崔胤指点朱温大力修缮洛阳,以备迁都之用。朱温茅塞顿开,遂加大对洛阳的基建投入,使之达到了大帝国首都的标准。昭宗东迁后,洛阳正式成为大唐首都,朱温篡唐之后,后梁帝国也在初期沿用,直到朱友贞在汴州登基。洛阳的基建足以支撑它作为大帝国的首都。综合起来,以洛阳为首都是李存勖的不二首选。得到后唐迁都洛阳的消息后,凤翔李茂贞吓坏了。在他看来,这是李存勖把指挥中枢向西迁移,显然是征讨凤翔的信号。李茂贞立刻派儿子李继曮亲往京师进贡,打探李存勖的真实意图。这一回,李茂贞终于称“臣”,所递文书也不敢叫国书,而叫奏章。言辞颇为谦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茂贞的态度改变了很多。李存勖的真实意图我们已经知晓,他的迁都举动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他对凤翔不感兴趣,真的没有攻打凤翔的意思,面对李茂贞低三下四的示乖讨好,李存勖也是竭力安抚,下诏进封李茂贞为秦王,赐不拜、不名特权,并加授其子李继曮为中书令,礼送回镇。李继曮回到凤翔后,李茂贞急不可待地询问他此行见闻。李继曮亲眼目睹了后唐军队的强大,添油加醋地向老爹描绘后唐的强盛,“咱们跟后梁相比,结果如何?后梁王者,咱们青铜;后梁跟后唐相比,后唐王者,后梁青铜。如果咱直接跟后唐比……您自己琢磨去吧。”老李吓得呀,急忙再次上疏,言辞更加卑微谦恭,请求恢复臣属应有的礼节,陛下给的殊荣太烫手,背负不起。李存勖回复说您是本朝元老,于大唐有功,又与我爹是同辈的亲密战友,何故过谦之甚?就这么办吧,不要客气。李茂贞对大唐王朝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三镇犯阙呀、二次犯阙呀、火焚长安呀、劫持昭宗呀……至于他与李克用的战友情嘛……李茂贞领导的关西集团与李克用领导的关东军事同盟长期针锋相对,李克用多次上疏昭宗,要求诛杀李茂贞。不知李存勖是真要跟李茂贞套近乎,还是故意开玩笑、讽刺挖苦。总之,李茂贞在得到李存勖的这番“好言安抚”之后,就被吓死了,享年69岁。李茂贞遗疏朝廷,请求让儿子李继曮袭位。李存勖准奏。李茂贞于僖宗朝出道,光启三年因功领镇凤翔,直至同光二年病逝,坐镇凤翔长达37年。昭宗朝获封岐王,后唐初改封秦王。在昭宗朝时期,李茂贞的势力达到巅峰,由他牵头领导的关西集团牢牢控制着关西、关中地区,并尝试向川蜀地区渗透,甚至一度将首都长安纳入势力范围,“擅兵窥伺,颇干朝政,始萌问鼎之志”,也不止一次地做过废立君王的努力。也正是因为他的嚣张跋扈,使得他身陷舆论重围,沦为众矢之的。在南面,他受到西川王建的不断蚕食侵扰;在东面,他更是无比奇葩的同时得罪了关东两大最强藩——河东李克用、汴州朱温。随后,他就被三位大佬轮番教他重新做人。关西集团土崩瓦解,凤翔势力日益衰微。以至于唐朝灭亡后,他始终不敢公开称帝。最后,这位曾经叱咤江湖的风云人物、关西地区带头大哥、岐陇一哥,沦落成为晋汴争霸的酱油男、跑龙套的路人甲。坐镇凤翔37年,最后竟被晚辈李存勖的几句客套话吓死,可怜,可悲,可叹。李茂贞在极盛时拥有二十州之地,末年仅存七州。地狭人少,经济困顿。为了增加财政税收,李茂贞下令“搉油”,即把油列为官府专卖,灯油也在官府垄断经营之列。百姓为了省钱,只得燃烧松明子。于是李茂贞又下令禁止使用松明子,以逼迫百姓购买官府出售的高价油。一个伶官对他说道:“请连明月也一并禁止吧。”李茂贞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对伶官的劝谏表示感谢。后来,“禁月明”成了形容苛捐杂税的成语典故。不过总体来说,李茂贞镇守凤翔的37年里,还是非常温和的,史籍记载他“宽仁爱物,民颇安之”。长子李继曮,袭位凤翔节度使。聪明机敏、性情温和、精于书画,待人接物颇有礼法,宽容大度。曾替仇人求情,被世人所称颂;他在凤翔有千顷良田、千顷竹林,因不愿与民夺利而主动放弃,被凤翔人民称颂;左右奴仆下属们犯了过错,也从不笞责惩罚……总之,为人谦和忠厚,宽政爱民,延续了李茂贞的治理风格。明宗时移镇汴州,后移镇郓州。时任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发动叛乱、进京夺权时,凤翔老百姓自发地拦住李从珂的马头,乞求让李继曮回来坐镇凤翔。末帝李从珂登基后,顺应民意,以李继曮复为凤翔节度使,封秦国公。后晋高祖石敬瑭,继封其秦王、岐王;后晋出帝石重贵,给李继曮加太保。后晋开运三年,李继曮病逝于凤翔,享年49岁。李继昶,李茂贞次子,在后唐、后晋两朝出为节度、入为禁军统领,存在感更低,“无尤政可褒,无苛法可贬”。天福三年病逝,享年40岁。三子李继照,存在感最低,《旧五代史》中,他的人物传记通篇只有一句话:“历陇州刺史、诸卫大将军,卒。”而在更为精简的《新五代史》中,直接免去笔墨,一个字都没有。亦不知其生卒年月。李嗣源即位后,敕改三兄弟名字,将“继”字改为“从”字,故而有些史料将李茂贞的三位儿子记为李从曮、李从昶、李从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娱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