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征太原】
968年的首征失利,赵匡胤并不甘心,短短三个月后就卷土重来,对北汉展开邻二轮大规模军事行动。
969年正月,赵匡胤调兵遣将,在磁、晋、潞等边境重镇屯集重兵。2月,派曹彬、党进等将领做前锋,先行开赴太原。
赵匡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了首征失利的教训,一共有两点:北伐太原最大的阻碍不是羸弱的北汉,而是辽国援军;宋军缺乏御驾亲征的buff加持。
赵匡胤对症下药,于2月下诏亲征太原,这也是赵匡胤登基之后唯一的一次对外亲征。下诏前,赵匡胤曾征求老臣魏仁浦的意见,魏仁浦回答欲速则不达,劝赵匡胤不要急于北伐。赵匡胤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赵匡胤以皇弟赵光义为汴州留守,枢密副使沈义伦为大内部署,负责看家守塔;命李继勋为前军总指挥,赵赞为马步军都虞侯,先打前站,赵匡胤随后出离京师,御驾亲征。
正值相州彰德军节度使韩重赟来朝觐见,赵匡胤交给他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此番北伐,契丹必来救援,很大概率会采取围魏救赵、避实击虚之策,他们认为我们镇州、定州防守薄弱,因此会选择从太行山以东入寇,借以逼迫我军舍河东而保河北。你要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务必痛歼契丹援军!”
随后,赵匡胤任命韩重赟为北方集团军总司令,以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郭延义为副。
北汉惊魂未定,尚未恢复元气,忽闻宋师再次大举北伐,朝廷里立刻变得鸡飞狗跳,一面调兵遣将予以阻击,一面加紧向辽告急求援。
969年的第一场救援,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因为辽国内部发生了一个的案件——辽穆宗遇弑身亡。
辽穆宗是辽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昏君,没有之一。关于他的故事将在后文详述。公元969年2月,宋军卷土重来,发动第二次北伐太原的战争,与此同时,辽穆宗终于被弑杀,继任者是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即辽景宗。
辽穆宗死在外出打猎的行宫里,耶律贤在亲信女里、大将萧思温、南院枢密使高勋等饶拥戴下,率千余骑兵驰赴行宫。萧思温、高勋的名字在前文已经反复出现,后文会有详细介绍,在此简单一提,二人均是辽国的实权人物,有了这二饶支持,耶律贤自然可以顺利即位。
辽国忙于皇位更迭,所以没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派出援军,这就给大宋的北路方面军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布防设伏。
北汉派大将刘继业、冯进率大军御敌,兵屯团柏谷。前锋指挥官陈廷山率数百骑兵侦查宋军动向。
巧了,转角遇到爱。陈廷山正好跟宋军先头部队李继勋撞了个满怀,当机立断,率部投降,并立刻化身带路党。
北汉主力部队原本就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又缺少了情报支持,忽见宋军神兵降,顿时自乱阵脚,惶恐惊骇,不战自溃。刘继业、冯进率残部逃回太原。李继勋则乘胜追击,一路追到太原城下,围城设栅,物理意义上的包围。
郭无为趁机劝刘继元投降,太原已经是孤城一座,陷落在即,最好早择福祸。刘继元不从,坚持要等辽国援兵。
这时候,辽国来人了。不是军队,而是册礼使。刘继元即位后第一时间向辽国告哀告即位,乞兵乞册封。辽国派韩知范为册礼使,册封刘继元为皇帝。派韩知范来册封的,还是辽穆宗,如今他老人家坟头草都一丈高了。
在夜色的掩护下,太原守军将辽国使团悄悄接入城郑次日为辽国册礼使韩知范等人举办接风洗尘欢迎酒宴。酒席刚刚摆上,不和谐的一幕突然出现,庭院中有人嚎啕大哭,众人循声望去,放声痛哭者竟然是权臣郭无为。
郭无为成功引起了众饶围观,随后便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而他接下来的举动更让众人惊呆下巴。只见郭无为痛心疾首地哭道:“奈何以孤城对抗百万之师乎!”接着便做出要自杀的动作。
刘继元急忙飞身下殿,一把将他搂住,夺过他手中的匕首,把他搀扶到宴席上,好言相慰。
郭无为此番表演是要劝降刘继元,顺便瓦解北汉的抵抗意志。
如今,北汉内部仍存在巨大的路线分歧,背后隐藏着无比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便是以郭无为为首的“投降派”和以刘继元为首的“抵抗派”之间的斗争。
之所以称刘继元是“抵抗派”而非“亲辽派”,是因为刘继元跟刘承钧一样,也希望早日摆脱辽国的控制,但迫于实际形势而不得不暂且依靠辽国,实际上刘继元在反辽方面比刘承钧还要大胆、激进,后文即将提到他对辽国的态度和在反辽斗争中几近疯狂的魄力。
郭无为的投降主张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大声疾呼上,他的手段同样大胆而狠毒。在此之前,北汉禁军高级将领蔚进已经被他排斥出朝廷,而忠于刘氏的名将刘继业之所以在前线一触即溃,也与郭无为的背后掣肘密不可分。
郭无为用尽一切手段,把坚持抵抗的将领排挤掉,不遗余力地让北汉在战场上节节失利,以证明宋师无敌不可挡,从而逼迫刘继元投降。
赵匡胤在潞州停留了十八,巡逻兵捕获了一个北汉的间谍,从他口中探听太原城中的情报,间谍交代城里的百姓早就盼望着王师了,只恨王师来得太晚!
赵匡胤听罢“哈哈”大笑,随即赏赐他衣服路费,将其释放。随后便命大军出发,来到太原城下。视察了一圈围城工程,认为工事太简陋,下令修筑长连城,要把太原围得如铁桶一般,城内的人无法突围,而城外的援军也无法进入。
又征调太原附近州县的民夫数万人,来前线充当苦力;任命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权知太原府。攻克太原,志在必得!
虽然修筑长连城,以作持久战之状,但赵匡胤的这个举动意在向北汉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而绝不是真要拼消耗,因为辽国始终是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既然赐良机,让辽国陷入皇位更迭内乱之中,就要利用机会迅速拿下太原。
在赵匡胤的调度下,李继勋屯于城南,赵赞屯于城西,曹彬城北,党进城东,把太原城牢牢围住。
刘继元不甘坐以待毙,于是派刘继业等兵分两路,出城搞偷袭。刘继业率部出东门攻东寨,另一路出西门攻西寨。
在城西,赵赞率部厮杀,被一支弩矢射穿脚腕,负赡赵赞仍坚持战斗,最终将来犯汉兵击退;在城东,监军李谦溥奉主将党进之命外出伐木樵采,听见锣鼓声后,李谦溥来不及汇报请示,便率领这队樵夫回援应战,同样将汉兵击退。
赵匡胤闻讯来到前线,发现参与战斗的士兵装备简陋,不禁发怒,责问是谁统兵,左右将伐木队长李谦溥的事迹如实禀告,赵匡胤立刻转怒为喜,盛赞李谦溥的机智果敢。
北汉不按套路出牌,偷袭失败后没有就此萎靡,而是在刘继业的带领下,出动数百骑兵对东寨搞了个返场。然而刘继业面对的是战场老油条、万战赵匡胤,刘继业既没能出其不意、更不可能攻其不备。
东寨的党进怒了,我就想砍点儿树、攒点儿资源,你没完了是吧?
党进拍马抡枪,直冲敌阵,几个贴身骑兵紧随其后。党进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一根筋、脑子缺根弦,他知道擒贼先擒王,于是放弃杂鱼不管,直菩将刘继业。党进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勇猛无敌,论单挑,他从来没怕过谁,更没输过谁。
月黑风高之下,刘继业与之交手一合,便知此人不好对付,简直不亚关云长、赛过赵子龙。
刘继业的任务是偷营劫寨,目的是扰乱宋军阵脚,动摇宋军士气,继而为撕破包围圈奠定基础,而绝不是与一两个宋将纠缠恋战。本以为二马一错蹬就算完,各杀各的,哪知道这位宋将如鳖似龟,咬住就不松口,眼里只有他刘继业,一门心思地与他纠缠。
大宋子赵匡胤就在身后督战,东寨将士人人奋勇,个个当先,特分是党进,死死咬住刘继业不放,北汉的偷袭再次宣告失败,数百骑兵几乎被全歼。
刘继业且战且退,党进依然如影随形,不取其首级誓不罢休。上追你凌霄殿,入海追你水晶宫,佛爷头上金翅鸟,拔你顶门三根翎!
最终,刘继业退至护城壕沟,战马受惊狂奔,将刘继业甩入壕沟,刘继业被摔得七荤八素,险些昏厥,不过却因祸得福,躲过脸进的追杀。
在细黑的夜色中,党进好不容易追到切近,发现竟是无人驾驶,在附近苦苦搜寻半不见刘继业,这才咬牙切齿,恨恨作罢。
城头上的守军放下一根绳子,把刘继业缒入城内。
刘继业,本姓杨,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在北汉屡立奇功,人送外号“杨无当,刘崇特让刘承钧收其为养子,赐名刘继业。在后世的评书演义中,称呼他“杨继业”,即“杨家将”杨老令公的原型。
杨老令公戎马一生,只有两次败绩,偷袭党进是他的第一次败绩,而且败得如此狼狈;第二次就是他被奸人陷害,在对辽的作战中为国捐躯。由此也可见党进之神勇。
刘继业缒城而入,愤恨不已,望着一根筋的党进咬牙切齿,“哪儿有这么打仗的?你傻啊你!”
没错,党进还真是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