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一锤定音
作者:夜尽长   大唐奴牙郎最新章节     
    兵变开始时,周钧带着孙阿应和孔攸,早就伏在附近的丘陵上,静静观看着事态的变化。
    麾下的三百亲兵,则埋伏在不远处的树林中。
    实际上,早在安史之乱开始前,周钧和孔攸就开始布置之后的计划。
    花琼楼的情报,灞川营产的变卖,大碛商路的反复,军镇与士族的矛盾,公主府与宫中的交往……等等,统统成了伏手,为的只是一件事——马嵬坡兵变。
    起初,周钧还担心马嵬坡之乱,恐怕会出现变数。
    但是,借助解琴提供的无数情报,还有孔攸反复进行的推算,这一次兵变,与史书相比,除了个别细节有些差异,整体的大方向却是不会改变。
    既然确定了事情的走向,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应对这次兵变。
    第一,杨氏一族把持朝政,向来与周钧为敌,又深得李隆基的信任,于情于理都应该被剿灭。
    第二,陈玄礼的兵变,倘若中间出了纰漏,就会转变为大乱,甚至李隆基被乱兵所杀,也会成为可能。
    孔攸就此分析,太子李亨最佳的上位策略,是趁着兵变之时,鼓噪士卒叛乱,再杀掉皇帝。这样一来,可以将皇帝身死的罪名,统统推至陈玄礼的身上,而太子就可以趁势掌权。
    所以,马嵬坡之变中,要确保李隆基不能死。
    第三,太子下辖两千禁军,必定与陈玄礼商议过兵变之事。由于身份特殊,不便出手,太子必定是作壁上观。那么,如何揭露太子和陈玄礼的密谋,再使得李隆基疏远太子,就是这次行动的一大难题。
    因此,周钧和孔攸总结下来,马嵬坡之变,想要获利最多,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诛灭杨氏一族,二、李隆基不能死,三、必须揭露太子的密谋。
    既然定下了计划,那么接下来,就是实施了。
    陈玄礼率军屠杀杨氏一族时,孙阿应向周钧来报:“太子下辖的两千禁军,刚刚拔营,正在向这里靠近。”
    孔攸闻言说道:“太子也在关注这里的态势,随时打算发动。所以,主家等会行动起来,一定要快,万万不可给敌人喘息之机。”
    周钧点头。
    陈玄礼领兵围住天子驻地时,孙阿应问道:“能出手了吗?”
    孔攸摇头道:“还不是时候。”
    高力士劝说无果,李隆基亲自出营,劝说陈玄礼退兵,依旧是失败。
    万般无奈之下,李隆基只能同意处死贵妃。
    孙阿应眼见李隆基回营,再次问道:“现在可以了吗?”
    孔攸摇头道:“还差一点火候。”
    迟迟不见贵妃的尸体,营外的士卒们,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鼓噪下,逐渐开始变得不耐烦起来。
    有士卒大声喊道:“陛下独宠贵妃,为了她连江山都丢了,又何尝在乎过吾等的死活。”
    有士卒又喊道:“大好的山河皆落于叛军之手,陛下连一女子都不肯杀……要我说,不如退位算了!”
    听见鼓噪之声越来越大,陈玄礼此时也察觉出不对来。
    他抽出剑,一剑砍断了营门的立木,怒目大吼道:“尔等皆是大唐之卒,怎敢说出这种无父无君之言!再有犯者,如同此木!”
    见陈玄礼发怒,士卒慎言,杂声渐小。
    孔攸此时对周钧点头说道:“主家,是时候了。”
    周钧点头,从坡上站起身,又向身旁的孙阿应打了个手势。
    孙阿应将手指放在口旁,打了个唿哨。
    不久之后,不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马蹄之声。
    周钧麾下的骑军,尽数来到坡下。
    周钧、孙阿应和孔攸纷纷上马,接着向营地全速冲去。
    “微臣周钧,救驾来迟!”
    骑在马上的周钧,先是一声大吼,接着张弓搭箭,一箭射死了一名禁军士卒。
    麾下的三百亲兵,也纷纷发矢。
    一时之间,围在营地周围的禁军士卒,猝不及防,死伤惨重。
    周钧眼见禁军大乱,再次喊道:“放下武器,跪在地上,可饶尔等不死!”
    陈玄礼麾下的禁军,平日里少见战阵,对上边军出身的周钧亲兵,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仅仅只是半刻钟的功夫,禁军全部跪伏在地,求饶连连。
    控制了兵变之后,周钧孤身一人,走入营门,跪在中帐外,再一次喊道:“微臣周钧,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中帐大门先是开了一条缝,有一内侍探出了脑袋。
    当他看见周钧的脸孔,止不住喜悦,朝身后大喊道:“真的是周驸马!周驸马来救驾了!”
    不多时,中门大开,李隆基从房中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慢慢扶起周钧,满脸泪水的哽咽道:“朕几乎遭了毒手,幸得吾儿来了!”
    周钧向李隆基躬身道:“臣听闻潼关失守,担忧陛下,亦担忧家人,故而将大军留在凉州,斗胆只带了三百亲兵,前来面圣……不曾想,这里居然出了此等祸事。”
    李隆基紧紧握住周钧的手臂,激动到语不成调:“禄山害朕,哥舒翰也欲害朕,就连陪伴朕四十年的陈玄礼,也对朕刀枪相向……朕虽是天子,却举目无亲!唯有朕的女婿周二郎,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高力士此时也走了出来。
    李隆基看见高力士,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丢下周钧,飞快的跑进内厢。
    杨玉环躺在折椅上,眼睛紧闭,脖子上依旧还留着青紫的痕迹,整个人完全昏迷了过去。
    李隆基见状大惊失色,连忙走到杨玉环的身边,小心试了试后者的鼻息,发现仍有热气,心中这才稍安。
    高力士走到李隆基身后,说道:“陛下,驸马来的及时,老奴及时住了手……贵妃性命无碍,只是受了惊吓,便成了这样。”
    李隆基闻言痛苦道:“寻太医来,照顾好玉环。”
    高力士躬身称是。
    出门之后,李隆基的心中,畏惧和愧疚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愤怒。
    李隆基走出营门,周钧跟在他的身后,只见陈玄礼还有数百名禁军,此时皆被捆缚在场院之中。
    恼怒不已的李隆基,走到陈玄礼的面前,一脚踹倒了这个陪在自己身边多年的老臣,口中怒喝道:“朕有哪一点亏待过你?!”
    陈玄礼挣扎着跪在地上,沉声道:“唐室沦落,山河破碎,此皆杨氏之罪。臣兵谏陛下,只为除掉国贼,臣自认无罪。”
    李隆基闻言,心中怒火更甚,正待下令处死陈玄礼。
    周钧在一旁,装作不解的问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兵变之初,太子下辖两千精兵,就驻扎在不远处,为何不见他领兵来救?”
    李隆基一愣,口中喃喃道:“是啊,朕还专门写下一道圣旨,发给太子,让他速速带兵平乱……”
    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一惊,向左右问道:“向太子传旨的人呢?!”
    向太子传旨的侍从,连忙出列,又向李隆基说道,圣旨早就交到了太子的手中,太子也说会尽快出兵。
    太子既然领了旨,但却至今尚未赶到,那么最有可能的便是,太子故意不肯发兵救驾。
    有着无数宫斗经验的李隆基,此时看向陈玄礼,心中已经猜中了大概。
    但李隆基的内心深处,还是不敢相信,平日里忠厚温顺的太子,居然敢干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于是,李隆基再次下旨,令太子孤身一人,立即来大帐接受问询。
    就在这时,孔攸来到周钧的附近,又悄悄对后者微微点头。
    周钧心领神会,对李隆基说道:“陛下,臣的部下,抓到了几名可疑之人。”
    李隆基:“可疑之人?”
    周钧打了个手势,有亲兵将几个五花大绑的禁军士卒,带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经过内侍的指证,这些假扮成禁军士卒的人,居然都来自东宫。
    李隆基此时又惊又怒。
    即便这群东宫的人,宁死不肯说出细节,他也能猜到太子与陈玄礼勾结,主导了这一次兵变。
    陈玄礼从看见东宫之人被抓开始,就知道事情已经脱离了控制,再这样下去,太子恐怕也会被牵连进来。
    他跪伏在地,又将额头抵在地面,对李隆基哀声道:“兵谏一事,是老臣一意孤行,与太子绝无干系,还请陛下明鉴。”
    李隆基向来是多疑之人,陈玄礼不说这话还好,说出口来,反而使得前者笃定了猜测。
    众人在场院之中等待了许久,向太子传旨的内侍,终于是赶了回来。
    内侍向李隆基来报,太子说稍后便会孤身来大营,向陛下请罪。
    又过了一会儿,众人没有等来太子孤身前来,却等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
    太子率领两千禁军,离开了驻地,不见了踪影。
    听见这个消息,李隆基当场气到险些昏厥,回过神之后,他连下了数道命令:
    一、处死陈玄礼和那些参与兵变的禁军士卒。
    二、下旨将李亨废为庶人,抓捕一干乱党归案。
    三、周钧护驾有功,封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赐同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