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朝争
作者:夜尽长   大唐奴牙郎最新章节     
    凉州宫城,朝堂之上。
    周钧立于御座侧首,先是看了一眼身后。
    皇位空空,周遭只有内侍监范吉年一人,作为太监首领,替皇帝『监朝』。
    御座下方,周钧一人背身而立,面向百官。
    朝堂上的诸臣,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按品级前后站班。
    这其中,最有趣的是,文官之中,又隐隐分为两列,凉州官员为一列,安西官员为一列,两列相距甚远。
    朝会开始之后,按照周钧的要求,先报战事进度。
    郭子仪出列后,说道:“范阳已定,平卢节度使仆固怀恩,重组平卢军、卢龙军,又治辖安东都护府,开互市,安边民。”
    “范阳节度使李光弼,领七万大军自幽州南下,先后光复沧州、德州、冀州等地,大军前锋已至邯郸东北,与史思明部的贼军对峙于漳河一带。”
    周钧向郭子仪问道:“洛阳有何动作?”
    郭子仪:“据探子来报,伪燕安庆绪,大封官爵。在半个月内,前后封了三十几位王侯,又派出使节命令史思明向北攻伐。不过,史思明以大军疲乏为由,拒绝了出兵的命令。”
    周钧点头道:“知晓了。”
    郭子仪退回列中。
    文官行伍之中,有凉州官员出列说道:“丞相,某有奏疏一本。”
    朝堂之上,武官一般称呼周钧为大帅,文官一般称呼他为丞相。
    起初听到丞相二字,周钧还有些不适应,如今慢慢也习惯了。
    呈上奏疏之后,那凉州官员开口说道:“丞相在安西推行良贱令,使得贱户的死契变为活契,又令奴婢可以脱离主家,独自立户,此举未免会使得世道悖常,又引发国中大乱。”
    听见这话,周钧眉头紧锁,看向那凉州官员。
    那凉州官员梗着脖子,站在大堂正中,面对周钧的直视,丝毫没有畏惧之色,一副将生死度之身外的模样。
    周钧还未开口,安西官员中的吏部侍郎岑参,站出来说道:“良贱令自推行以来,安西百姓安居乐业,州县之中一派祥和,何来大乱一说?”
    那凉州官员说道:“安西多是不开教化的胡民,此等蛮夷又如何懂得良贱有别的关要?某担心的是,倘若中原的贱户得知安西良贱令之后,吵着要推行立户活契。到了那时,本来稍稍平定的天下,怕是又要因此而大乱。”
    被迁为礼部员外郎的杜甫,站出来说道:“安西这些年来,中原流民大量涌入。四镇之中,每十人,唐人有八,胡民有二,早就不是从前的安西了。而且,安西民间,路不拾遗,老幼相携,伦常尊道,谈何悖常之说。诸位与其听信一面之词,不如去安西看看,再做定论。至于中原地区,法不与安西相同,本来就是另行一家,又何必相提并论?”
    此时,又一名凉州官员站出来说道:“安西有不少贱户,当年因罪被流放,是为官奴婢。这些官奴婢,大多都是罪民之后,本就有罪在身,此等人归为贱户,乃是惩处的一部分,如果简简单单便将死契,转为活契,那么天子威仪何在,大唐刑律何在?”
    岑参回道:“安西不比中原,小国林立,四处环敌,唐人处处受制,倘若不能团结,势必要被边民欺辱。所以,安西良贱令是给了那些官奴婢一个机会,使其心向大唐,不思叛出。这样一来,方能使得大唐在安西之中,站稳脚跟。”
    凉州有不少官员,纷纷出列,丝毫没有顾忌到周钧的黑脸,开始痛称安西良贱令的坏处。
    出身安西的官员,有不少人出身流民,见识过中原大地的惨状,也受过安西的照拂,所以纷纷也站出来,说了贱户由死契转为活契,可以调动贱民的生产和防卫积极性,有助于安西的发展。
    两边你来我往,由原本的理论,逐渐变为争吵。
    周钧面有不耐,刚想喝止。
    身为右谏议大夫的高适,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老夫说两句。”
    高适身为凉州官员,官拜尚书省右谏议大夫,职同相位。而另一面,高适与安西官员向来交好。
    因此,他开了口,朝堂上的百官都停了话头。
    高适说道:“首先,安西良贱令只在安西推行,从未说过,要延至中原。”
    “其次,诸位倘若仔细读过法令,便可知晓,安西良贱令中虽然将奴婢的卖身死契,变为雇佣活契,但是贱户便是贱户,从未有过随意放良一说。”
    “再次,大唐建国以来,安西有数次大战。远的不说,就拿数年前发生的敦煌之战来说。在那一场战斗中,包括商贾、匠作在内的唐属贱民,其私产被王鉷等官员肆意盘剥,使得敦煌民心尽失。最终吐蕃人入侵时,有不少唐民叛离朝廷,或多或少也正是有此缘故。所以,安西都护府立法保护贱民财产,也是无奈之举。”
    “最后,当下正是与叛军作战的关键时刻,朝廷的每一笔税赋,都要被筹措用来讨逆。而奴婢被充入主家的户籍,成为隐户,此举会影响朝廷的税赋来源,不利于战事推进。所以,安西良贱令中,才允许贱户脱离主家,单独立户,以便朝廷统计户税等等。”
    高适这些话,使得朝廷之上的争论,最终停止下来。
    一场在安西官员和凉州官员之间爆发的冲突,也就这样平息了下来。
    朝会结束之后,周钧将高适单独留下来说话。
    周钧:“我听闻,当初授职的迁令下发之后,你想要辞官?”
    高适:“丞相,老夫五十有四,已是年迈垂矣,辞官的念头早已有之。”
    周钧:“那后来为何又愿意留下来呢?”
    高适看向周钧,说到:“我和不少人谈过,听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才使我想要留下,看看这大唐,未来是何模样?”
    周钧:“与人交谈过?何人?”
    高适:“岑侍郎、杜员外……还有许多从安西来的官员,与他们交谈过后,我长了不少的见识,也听到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周钧:“哦?你说说看。”
    高适:“安西良贱令推行之后,主家与贱户之间,再也不是主仆关系,而是改为了雇佣关系。我原本以为,此令推行之后,安西的主家失去奴婢,等于失去了私产,势必会暴乱抗议。但实际上,安西拥有奴婢的主家们,不仅没有乱,反而有不少人还欢迎这一法令。”
    “奴婢的衣食住行,不再从主家那里索取,这等于给主家省下了一大笔开支。而且,奴婢按照劳动的优劣,来获得报酬,这看起来是贱户们得了利,有可能会引发贱户懒惰不勤。但事实恰好相反,手艺越是纯熟、服务越是完善的奴婢,可以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活契,拿到更高的报酬。主家也能够自行选择合适的奴婢,雇佣他来为家中做着活计。”
    “主仆两方,都是得利,这一点倒是老夫事先没有想到的。”
    周钧点头道:“一旦将奴婢从死契中解放出来,他们努力工作,就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
    高适默念了一遍这句话,拱手说道:“丞相之言,发人深省。”
    周钧对高适说道:“那依你之见,安西良贱令可否推行至中原来?”
    高适毫不犹豫的摇头道:“不行。”
    周钧:“为何不行?”
    高适:“安西乃是偏远之地,门阀之流并不兴盛。再加上,大量的流民从中原迁入安西,使得安西的良贱分级,并不严重。而中原不一样,近千年的门阀辖治,可谓根深蒂固,使得无论思想、土地,抑或是人口,都被良贱等级牢牢锁死。”
    “倘若丞相在中原地区实行安西良贱令,那么门阀世家就会失去大量的劳力、部曲、私兵和族内财产。这种改变,对于门阀而言,几乎是伤筋动骨般的毁灭。”
    “老夫断言,到了那时,丞相必定会成为天下门阀攻击的对象。”
    周钧盯着高适说道:“倘若我执意要将良贱令推入中原呢?”
    高适一愣,思索良久后问道:“老夫斗胆问一句,丞相为何一定要与门阀为敌?”
    周钧轻轻吁了一口气,沉声道:“中原的耕地,是否会增长?”
    高适:“中原适耕之地,已有定数,不会增长。”
    周钧:“那么土地上的庄稼,是否会逐年增长?”
    高适:“唐朝千顷良田的产量为八万斛,逢灾年,这个数字还会落下不少。所以,大唐建国百年,粮食产量只是有升有跌,但不可能每年都在增长。”
    周钧:“大唐百姓的数量,相较百年前,有何增长?”
    高适:“太宗时,人口约两千五百万人,天宝十三载,人口涨至八千万。”
    周钧:“关陇门阀,自大唐建国起,拥有土地的数量,相比现在,翻了几番?”
    高适:“关陇门阀,仅以六姓而记,自太宗起,再至天宝年间,所辖土地的亩数,多了将近八十倍……”
    说到这里,高适的声音越来越低。
    周钧:“中原土地不变,粮食产量有升有跌,大唐人口翻了三倍,门阀所辖土地却翻了近八十倍。我问你,这样延续下去,再过多少年,会有多少大唐百姓无地可耕,只能向门阀世家乞粮而活?”
    高适面色凝重,立在原地。
    过了许久,高适向周钧躬身道:“谢丞相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