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意料之外
作者:夜尽长   大唐奴牙郎最新章节     
    过了些日子,周钧骑着马,陪同尹玉和杨玉环去往宫中。
    坐在马车中的杨玉环,看向窗外的景致,幽幽说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往事历历在心头,却道是时易损、年难留。
    尹玉在一旁说道:“见过玉环娘子的,都惊为天人。单论容姿,你的名气早已传遍凉城,哪里是什么盛年不再。”
    杨玉环摇头笑道:“女子四十,人老珠黄,别人的称赞,不过都是些阿谀奉承,当不得真。”
    尹玉:“玉环娘子妄自菲薄,从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杨玉环:“经历了那么多波折,还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有些事情我慢慢也想通了,有些道理慢慢也渐悟了。现在回想当初,只觉得从前的自己懵懂无知,见过了生死,方才如梦初醒。”
    周钧在马车旁,一边听着二女的对话,一边看向宫中的长街。
    由于李隆基病重,需要寻医师诊治,再加上时过境迁,皇帝的权威大不如前。故而,宫中的戒备已经松弛了不少,再也不像从前那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了。
    马车行至承氲殿的大门前,内侍高力士跪在门旁,四肢伏地。
    杨玉环看见他,面露厌恶,拉上了马车的窗帘。
    周钧拉住缰绳,低头看了一眼高力士,见后者身形瘦削,表情木讷。
    摇了摇头,周钧直接入了大门。
    在一众亲卫的领路下,周钧带着尹玉和杨玉环,穿过侧廊,来到了李隆基的卧房门前。
    待下人推开卧房,周钧踏进房内,看见卧榻上的皇帝,不禁吃了一惊。
    被病痛和忧虑所折磨的李隆基,此时已经看不出人形。
    他的脸上几乎看不出什么血肉,骨骼的形状在皮囊的包裹下清晰而见,宛如一具行尸走肉一般,动弹不得。
    然而,让周钧意外的是,这样一位中风多时、病入膏肓的帝王,他的那双眼睛,却异常的有神。
    当有人进入房屋的时候,李隆基很快就能将眼珠转向声音的方向。
    在周钧看来,这并不像是病情好转,倒更像是回光返照。
    看着走进房屋的三人,李隆基努力挪动嘴巴,费尽力气说了两字:“长安……”
    尹玉听见之后,连忙答道:“父皇,二郎赶走了长安城中的叛军,西京如今已经重回大唐。”
    李隆基听见这话,面露欣慰,小声说道:“周二郎……做的很好。”
    周钧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开口说话。
    李隆基:“朕……时日无多……”
    周钧听到这里,心中升起警惕,眼神也慢慢变冷,猜测皇帝或许要开始交待后事。
    李隆基:“朕的儿子,资质皆是平庸……唯有驸马周二郎,能护得大唐,平定天下……”
    听到这里,周钧一愣。
    李隆基对他的评价,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料。
    周钧拱手说道:“陛下过誉了。”
    李隆基看向周钧:“周二郎……朕问你,你可愿改姓易宗,入李氏宗谱?”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
    尹玉颤声问道:“父皇,您的意思是……?”
    李隆基:“朕有意收周二郎为义子……你与二郎的孩子,自然也改姓为李……他日,朕倘若追随列祖列宗而去,周二郎便以宗室之身,继承大统……”
    周钧听到这里,愣在了当场。
    他倒是没想到,李隆基居然会先一步,提出了改姓易宗这个方案。
    周钧与封常清商议时,定出称帝的几个办法。
    改姓易宗,逼迫皇帝禅位,必要时甚至使用武力,就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用这个办法来取得皇位,会有许多麻烦。
    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自己以后行事,会被李唐二字束手束脚。
    所以,相较而言,周钧在心中,其实更倾向于改天换日,重造乾坤。
    但是,另立新朝,相比继承李唐皇位,麻烦会更多,难度会更大。
    北唐如今占下了安西、北庭、河西、河北、关中等地区。其中安西和北庭地区的忠诚度最高,倘若周钧另立新朝,这两个地方的人民一定会跟随。
    但是,从人口分布上来看,安西和北庭的总人口,才不过一百五十万人,其它诸如河西、河北、关中的人口,差不多接近千万人。
    如果周钧真的建立新朝,河西、河北、关中必定会存在心向旧唐的人士,到了那时,内部分裂,天下大乱,原本的局势会更加错综复杂。
    躺在病床上的李隆基,看向周钧说道:“朕有意收你为义子,但你也要答应朕的三个要求……”
    周钧皱紧眉头,说道:“陛下请说。”
    李隆基:“一、你登基那日,朕要你指天为誓,不得悖唐;二、继得皇位之后,必须善待宗室;三、朕的皇陵,早先置在关中蒲城,朕死后当安葬于斯。”
    说完这三个条件,李隆基似乎是用光了全身的力气。
    他牙关紧闭,在床上开始抽搐不停,形状可怖。
    尹玉见状,连忙疾呼太医。
    待医师赶来,用金针稳住了李隆基的病情,周钧将其带到屋外,问道:“我见陛下思绪清楚,言语如常,怎么会突然犯了病?”
    医师向周钧行礼道:“回禀丞相,陛下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其实身体已经透支,如今仅仅只是因为存了执念,靠着一口心气在续命。”
    医师的这一番言论,与周钧料想的回光返照,几乎一样。
    于是,周钧又问道:“依你来看,陛下还有多少时日?”
    医师朝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恐怕不到十日了。”
    周钧叹了一声,点点头表示知晓了。
    陛下病重,杨玉环执意要留在宫中,周钧便先将尹玉送回府中,接着又去了尚书省职事。
    这一路上,周钧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究竟是答应李隆基,改姓易宗,来登基为帝;还是干脆一步到位,另立新朝?
    周钧一阵苦思冥想,最后到了尚书省的议事堂中,打算写一封信寄给长安城中的孔攸,向后者问一问分析和对策。
    信才写到一半,封常清突然从院外冲了进来,径直朝堂中走来,口中还大喊道:“丞相,河湟军报!”
    周钧停下笔,看向门外,见封常清脸色凝重,不由皱眉道:“坏消息?”
    封常清点了点头。
    周钧沉声道:“说吧。”
    封常清:“西路军克石堡城,入大非川,与吐蕃大军对峙于托合隘口。吐蕃山隗军从龙羊峡攀上峭壁,偷袭了后营的莫离驿,切断了西路军的补给线。西路军不得已只能向北撤退,主帅申叔公为了掩护大部,率领一万唐军断后,战死于切吉城南。”
    周钧闻言,手中的笔,掉落在了案台上,墨渍染污了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