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兵部操练场的空地上,周钧打量着手中这杆沉重而又坚固的火枪,一时之间百感交集,不知该说些什么。
一只在后世16世纪中叶才诞生的燧发火枪,如今提前八百年问世,出现在了大唐校场之中。
前世身为民警的周钧,根据自己的记忆,曾经向安西兵工厂解释了较为详尽的燧发射击原理,又尽可能准确的提供了燧发枪制造的注意事项。
就是这样,中国的火枪之路,跳过了火铳、突火枪、火绳枪、转轮枪等等弯路,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研发和实验,直接飞跃至燧发火枪,完成了第一把成功的实验品,又来到了周钧的手中。
口径19.8毫米,枪长1560毫米,枪重5.69千克,弹丸重32.1克。
一边在心中默念参数,一边反复看着手中的火器,周钧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突然因为眼前的一样事物,停住了手中的动作。
燧发枪击发燧石引燃火药,在击发过程中,最关键的零件便是弹簧冲针。
然而,手中这把燧发枪的弹簧冲针却不见了踪影,转而被一个类似弩机的扭矩冲针所代替。
周钧指着冲针,向火枪工匠问道:“朕给过安西兵工厂图纸,这个燧发冲针怎么没有按照图纸来造?”
听闻此言,负责火枪研制的安西工匠,连忙跪倒在地,对周钧颤声说道:“陛下,您画的那个弹簧,我们用拔丝法、抽铁法都试了,无论怎么制作,都无法达到您的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弩机扭矩的原理,来收紧燧石,再撞击药仓。”
周钧一愣:“弹簧冲针做不出来?”
工匠:“是,还请陛下恕罪。”
转念一想,周钧顿时明白了一切。
16世纪燧发火枪所使用的弹簧,并非是简单的螺旋弹簧,而是利用金属板料或锻压坯料进行涡卷而成的截锥零件。
这种零件看着简单,但涉及到胡克定律中的压缩旋距,如果仅仅只是利用人手来制作,难度极大。
而且,弹簧冲针所使用的材料,也有讲究。
寻常钢材无法使用,需要采用铬钒钢及矽锰钢,并且先经退火,再用冷作加工,卷成后再经硬化回火,最后才能得到成品。
周钧有些失望,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向工匠又交待了几句弹簧制造的注意事项,周钧便将火枪,交给一名士卒,开始试枪。
只见那名兵卒,先是将定量的火药倒入枪管,接着用一片浸蘸油脂的亚麻布包着弹丸,装入膛口。
这种装药方式,减少了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这是周钧之前就重点传授过的快速装弹法,最早是由17世纪一位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枪匠师所发明。
待一切准备就绪,兵卒举起火枪,对准八十米开外的一块大石,按下了扳机。
一声巨响之后,大石被一枚铅子打的碎末横飞,声势惊人。
周钧在一旁看着,点了点头。
准头、威力都不错,但这是八十米的近程射击,再远一些,火枪的准头就会开始下降。
发射完成之后,兵卒拿出枪钎,快速清理枪管,再次上膛,开始向远方进行第二次射击。
周钧在一旁计算时间,从清理再到发射,整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分二十秒。
如果装弹熟练化,发射间隔大约可以再缩短十秒到二十秒之间。
如果能够组建一只操作熟练的火枪兵团,借助拒马大盾等掩体,采用三段击的方式,来打击敌军的步兵。
假定把开火距离设定在一百五十米,那么双方近战之前,燧发枪大概能完成两轮射击,也就是六次攻击。
但如果对方是骑兵的话,那么就只能来得及完成一轮射击,也就是三次攻击。
这个结果听起来,无论射程还是频率,火枪都是不如弓弩,但是培养一个火枪手的难度,要远远低于一个弓手或弩手。
甚至可以这么说,那些从未上过战场的农夫,只要经过三天的加强培训,就能使用火枪正面对抗一只敌人的精兵。
想到这里,周钧向工匠们问道:“每个月可产出多少只火枪?良率大概多少?”
工匠答道:“每个月可生产两百只火枪,良率大概是六成。”
周钧听了直皱眉头,产量太低,良率也是太低,按照这个生产速度,要想装备一只成编制的火枪兵团,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时间。
周钧:“告诉安西兵工厂,火炮的生产线可以暂停下来,将所有的人力和物力,全部集中到火枪生产线上去!”
工匠连忙称是。
周钧想了想,又说道:“我会下一道旨,给安西都护府的柳载,让他拓建安西兵工厂,尽量多招纳熟练工匠,建设厂房和工坊,尽快把产量提上来。”
忙完了火枪的事情,周钧摆驾回宫。
来到皇城禁苑的大门前,早就等待多时的范吉年,一路小跑来到御辇旁,开口说道:“陛下,皇后娘娘一直在等你。”
周钧闻言,有些奇怪:“她有什么事?”
范吉年欲言又止。
周钧:“你告诉她,朕要先去一趟御书房,批改奏折,忙完了就回去。”
范吉年闻言,压低声音说道:“陛下,皇贵妃来了。”
周钧愣道:“贵妃?哪个贵妃?”
范吉年:“就是杨家……”
周钧反应了过来:“杨贵妃?”
范吉年看了一眼周钧,微微点头。
周钧沉吟了片刻,说道:“你来领路。”
范吉年躬身称是。
穿过宫道长廊,周钧来到禁苑的别院,在一片恭迎万岁的贺声之中,走进了院中。
尹玉正在和杨玉环笑着说话,听见皇帝来了,连忙站起身来,拉着杨玉环,快步来到院口,道了万福。
周钧出言令众人平身,将视线投向垂首的杨玉环,问道:“这是怎么了?”
尹玉:“二郎,平日里宫中幽静,人也稀少,我连个说话的人都难寻,好不容易玉环娘子过来做客。她与我情同姐妹,我恨不得每日都与她不分开。”
周钧:“贵妃倘若喜欢,住下便是,朕让下人们在宫中收拾出一处别苑,这样也方便一些。”
杨玉环听着周钧和尹玉的话,急着说道:“宫中乃是禁苑,太上皇去世,我尚在守哀,住进来恐怕多有不便,会引得他人非议。”
尹玉走近周钧,笑着问道:“二郎,我有一事相求。”
周钧:“你说。”
尹玉:“玉环娘子直接住进后宫,的确不是太好,但她可以在皇城中寻一职事,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搬入省邸。我再从后宫去寻她的话,就会便利许多。”
周钧:“寻一职事?”
尹玉:“我听闻宣文馆副监一职暂缺,玉环娘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由她来任这一职位,二郎觉得如何?”
周钧看着尹玉,沉默了片刻,接着转头对杨玉环问道:“宣文馆司掌大唐文库和书报,平日里从事选文、撰稿、筛查、校对等等工作,任务繁重,有时甚至要忙到深夜,娘娘真的打算去做?”
杨玉环:“我在忆南庐,每日只是虚度光阴,再这样下去,恐怕身子骨都要锈了。如果能够寻到一差事,让自己忙转起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周钧来回看了看杨玉环和尹玉,最后说道:“明日是宣文馆大修之日,文报、书纲、审核、阚册等等,都要开始忙碌。娘娘倘若有意,不如随朕去宣文馆看看。如果觉得能够适应下来,再上任也不迟。”
杨玉环躬身说道:“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