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二年(762)的元正日,乃是大唐新皇登基的第二年。
新元初年,李隆基驾崩,为了守哀,全国减少了娱乐活动,就连一年一度的上元节,也是一切从简。
而新元二年,太上皇孝期已过,北唐上下,为了庆祝新皇登基,全国上下都在张灯结彩,操办喜宴。
这个时候,北唐各地的州官和军将,也从各地赶来,一是为了年底汇报,二也是为了参加大朝会。
元正日当天,凉城皇宫中举行大朝会。
凉城大朝会与天宝年间不同,为期只有一天,整个仪式分为清晨、后晌和夜晚三个时段。
清晨时分,皇帝周钧携百官,去中殿天台焚香祭拜,向天祈求新的一年里全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晌之时,百官按照级别进入朝堂,整齐列队,等待皇帝的驾临。
殿中,顶梁高悬丹诏,彩绣幡旗招展。
皇帝周钧入殿后,礼部循制带领百官行礼,来自大唐周边地区的小国使节进献礼物,皇室受礼再赏赐无数。
太阳落山时分,大朝会进入夜宴环节,朝殿后方的贺仪殿,则作为元正晚宴的举办地。
迈过层层门阶,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案台、满目的繁花、精美的雕刻和穿梭的宫婢。
大殿正中,周钧一身皇袍,坐在上座,看着殿中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回想起从前的记忆,一时之间有些感慨。
坐在周钧身旁的尹玉,见皇上有些发愣,轻声提醒道:“二郎,小辈们来敬拜了。”
周钧反应过来,朝下看去,只见周逍、周祎、周婉娘一众皇子公主,在御座下方行了拜礼,口中又呼道父皇。
周钧笑道:“起来吧。”
循礼完成,一群孩子站起身来,欢天喜地的跑去玩闹。
文武百官这才按照官阶和职务,来御座前敬祝。
首先上来的,是安西、凉城和长安三地的政事首辅。
北唐的国土跨度极大,从东到西绵延近万里,但粗分下来,大致有三块区域,分别是安西、凉城和长安。
安西是周钧起家时的大本营,太学、兵工厂、商业中心、宗教中心都坐落其中,民忠在三地之中也是最高,政事首辅为柳载。
凉城乃是北唐的首都,主要管辖着河西、朔方和河北等地,政事首辅乃是封常清。
而长安是北唐新近攻打下来的副都,管辖着包括关中、河湟等地,政事首辅是北唐老臣高适。
文官们按照三地划分,跟随各自的主官,依次上来向皇帝敬祝。
文官走完过场,接下来轮到武官。
朔方、河西、范阳、平卢等地的节度使,以及行军道的兵马使,还有兵部的诸多将官,纷纷上前敬祝。
按照朝廷仪制,排在武官后面,原本应当是各地州县的上官。
但如今,锦衣卫作为独府,也在宫宴之中挣得一席之地,排了进来。
等到晚宴敬祝结束,周钧揉了揉有些僵硬的笑脸,向一旁的范吉年说道:“开始宴会吧。”
不多时,宴会殿中,钟磬齐鸣,歌舞连连。
周钧正在看着歌舞,礼部尚书杜甫来到御座前方,犹豫片刻后说道:“今日大朝会,微臣斗胆,请来了一位故友,为陛下敬贺。”
杜甫不善言辞,平日里都是埋头做事,很少会阿谀奉承。
今日,他突然过来,说是找了一人来敬贺,这让周钧有些意外,也有些好奇。
周钧:“让他进来吧。”
杜甫:“喏。”
一炷香过后,贺仪殿的正门前,出现了一个老人,跟在杜甫的身后,亦步亦趋,颤颤巍巍的行向里方。
周钧起初与郭子仪和李光弼,正在商谈边防一事,并没有注意到进来的访客。
眼角余光瞧见高适、柳载、岑参等文官纷纷站了起来,周钧也不自觉停下交谈,朝殿门看去。
跟着杜甫的老人,一头白发、身形佝偻,满脸都是沟壑,但浑身上下无论衣着还是配饰,打理的一丝不苟,神情之中隐约还有着傲然。
杜甫领着老人,来到周钧的面前,有些惴惴不安,说道:“陛下,这位是……”
周钧看着那老人,轻声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那老人身体一颤,看向周钧,弓着身体,深深的拜了一礼。
面前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唐这个时代,或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诗人之一——李白。
周钧从御座上走下来,来到李白的面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儿,先是轻叹一声,接着亲手拉住后者,将其带到了上座,又吩咐范吉年安排餐食。
杜甫看到这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旁人或许不知,杜甫今晚将李白引荐给皇帝,究竟是冒了多大的风险。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先是去了南唐,接着投靠了永王李璘,成了幕僚。
之后,李亨在建康称帝,李璘的手下们,怂恿永王也跟着称帝,再割据江南,这其中跟着起哄的,自然就有李白。
李白文才斐然,但是在政见上就有不足。
当时的他想要推永王上位,想法也很简单,因为永王手中有李隆基授予的辖书。
然而,永王的短见以及形势的变化,使得李白在政治上两次都站错了队,最终沦落到四处流浪的地步。
李白先投南唐,再投永王,按理来说,都是个人履历上的黑历史。
杜甫冒着被罢职杀头的风险,将李白引荐给北唐,心中存着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拼着命也要帮衬挚友一把。
换做北唐皇帝是别人,说不定此时已经勃然大怒,但是杜甫和李白走了运,如今的皇帝,乃是周钧。
周钧将李白安顿妥当之后,重新走上御座,问道:“早些年,朕在灞川居住,青莲居士数次来访,可惜都是擦肩而过。”
李白闻言,拱手说道:“陛下在长安时,外界就盛传,灞川有大贤之才,辅佐朝政,某当时去了数次,未能相见,也是感到可惜。”
周钧看向李白,二人先是寒暄了一番,前者询问后者的近况。
根据李白的讲述,永王李璘谋乱未果,全家身死在岭南,李白也因此被抓进了浔阳牢狱。
当时的江南宣慰使卞九衢,素闻李白之才,又因李白之妻宗氏四处求告,便下令将李白救出了牢狱。
李白出狱之后,成了卞九衢的幕僚。
卞九衢想要向建康推荐李白做官,但是南唐朝廷不仅没有同意,反而下旨斥责卞九衢,并将李白长流至贵州一带。
李白从浔阳出发,长流向贵州,路途中由于遇到安守忠攻伐南唐,不得不放弃行程,向北避难,最终经由三峡向北,进入了关中一带。
在关中辗转了数个月,李白在长安,遇到了北唐中的一位熟人——高适。
高适将李白的境遇,写信告诉了杜甫,李白最终才北上,来到了凉城。
听完了李白的叙述,周钧一阵唏嘘。
历史上,李白长流的地点,并非是贵州,而是夜郎。
岭南的夜郎素来是恶瘴之地,李白在赶路途中,染上了恶疾,之后虽然痊愈,但是病根就此落下,在公元762年的年底,就与世长辞了。
而在这一世,由于安守忠攻打南唐,再加上长流地点的变更,李白在阴差阳错之下,北上去了长安,最后又来到了凉城,不得不说是上天垂幸。
高适见周钧良久不语,以为皇帝心中有疑虑,便站起来说道:“陛下,居士一生坎坷,行事种种,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高适这番话,周钧心中清楚,这在是为李白求情。
事实上,李白的名气,在大唐朝堂之上,流传甚广。
不仅是杜甫、高适、岑参等文官,就连封常清、郭子仪等等武将出身的人,对其也多有耳闻。
周钧想到这里,对李白说道:“朕感念居士之才,诏凉城翰林院,兼宣文馆外门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