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大朝会结束,留在凉城的地方官员,纷纷要离开都城,踏上去往各自属地的归途。
坐在马车之中,郭子仪将双手拢在袖子中,闭目假寐。
郭子仪的三子郭曦,和六子郭暧,在马车的另一侧说话。
郭曦一脸溺爱的揉着郭暧的头顶,笑着问道:“上元节,凉城宫中有花灯猜谜,六郎猜中了多少?”
郭暧拨开郭曦的大手,没好气的说道:“猜中了十六盏。”
郭曦凑近一些,调侃道:“六郎在家中自诩聪慧,这次猜谜,却只拿到了第三名。”
提起这事,年仅十岁的郭暧就气不打一处来:“太子有幕僚相助,他们人多,我比不过。”
郭曦:“那除了太子,另外一人呢?”
郭暧:“那个名叫周尚的户部小吏,口舌蠢笨,没什么本事,只是他身边那个大食小娘精于猜谜,这才强过了我。”
见郭暧一脸的不服气,本来一直沉默的郭子仪,睁开眼睛,向自己的两个儿子问道:“你们可知晓,那身穿宫装的大食女子,究竟是谁?”
郭曦和郭暧摇头不知。
郭子仪:“陛下有四位公主,那大食小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只是平日里从来不露面,故而外人知之甚少。”
郭曦:“听说早些年陛下曾经出使大食,救回上万名唐卒,这位公主大约便是那时有了……”
郭子仪:“这位公主的事情,你们两个少打听,更别去招惹。”
说完,郭子仪闭上眼睛。
郭曦思虑片刻,换了个话题:“父亲,听说前几日在朝会上,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元督公与河南兵马使仆固怀恩,在殿中彼此攻讦。”
郭子仪没有说话。
郭曦:“仆固怀恩乃是北藩中人,曾经立下赫赫功劳,如今却被一个刚刚得势的巡督指责,那元载未免也过于托大。”
听到这里,郭子仪慢慢睁开眼睛,看向郭曦,冷冷说道:“鹰犬之责,何足为怪?!”
郭曦见父亲动怒,连忙垂下头,不敢言语。
郭子仪见状,长吁一口气:“你们的兄长郭曜,在潼关战死。自那之后,朝堂中的事,我本不想让你们过多知晓。但是,如今你们很快都要步入官场,早些了解,也不见得是坏处。”
“当年范阳之战,仆固怀恩去往回纥借兵,得胜归来之后,又在北受降城与回纥人互市。这么多年下来,仆固家与回纥人互市频繁,又有族人通婚,关系融洽……但是,仆固怀恩本是铁勒人,又是边将。家族在朔方、河北都有根基,如今与回纥人关系密切。此前安禄山的例子已经摆在了那里,朝廷对于这种人,怎么可能会不加提防?”
“陛下尚未登基前,曾经下令,让仆固怀恩领兵南下,经莱州攻河南,又授他为河南兵马使。此举其实已经是一种暗示,暗示仆固怀恩要逐渐脱离河北,自请避讳。然而,与漠北的茶叶生意,利润太过于丰厚,仆固家不肯放手,仆固怀恩也后知后觉,未曾理会。再加上,仆固怀恩麾下的士卒,多是边民,平日里劫掠时有发生,自然会引得朝廷不满。”
郭曦听到这里,犹豫后问道:“父亲,依您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仆固怀恩真的会反?”
郭子仪摇头后说道:“大唐如今的圣上,与建国以来的先皇们相比,论手段,论人望,论贤才,唯有太宗可以相提并论。其他人暂且不说,就拿老夫自己来说。旁人说起天下兵马副元帅,又说起长安留守,只知道老夫手下有十五万精兵,一万铁骑,火炮三百余门。放眼天下,可谓是兵强马壮,无人可敌。但是,只有老夫自己,才知道这背后的密辛。”
“当年的范阳之战,军中有朔方将领背叛陛下,私自起兵,与安西军为敌,又软禁主官。事后虽然叛乱平息,叛将被全部斩杀,但是这件事却成了陛下的心头刺。在那之后,但凡是大军在外,部队内参的要害职位,都是由安西军所掌控。”
说到这里,郭子仪向郭曦问道:“你在长安西营中职守,我问你,军中的典法官,分别由谁承担?”
郭曦:“西营的典法官,其中职位最高的上军正,乃是左丘长胜。”
郭子仪:“他是哪里的人?”
郭曦:“安西人。”
郭子仪:“排在次位的上军典,是谁?又来自哪里?”
郭曦:“上军典乃是丁武子,好像……好像也是安西人……”
郭子仪:“不仅是西营,其它如东营、南营、北营,皆是如此,而中军的判官,就是陛下的幕僚孔中丞……这下你可懂了?”
想通这些环节,郭曦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很快,郭曦又想到了一事:“父亲,孔中丞这次离开长安,去了凉城任职,这是否意味着陛下信任您,不再多加干预?”
郭子仪苦笑道:“事实正好相反,陛下调走孔中丞,并非是信任我们这些老人,而是打算要对军镇动手。为了避免出现罪罚勾连,这才事先支走了孔攸。”
郭曦一愣:“对军镇动手?”
郭子仪:“陛下设立锦衣卫,北镇管诏狱,南镇巡藩镇。其中,南镇巡查的最大目标,便是我们这些军镇。未来,锦衣卫会进入军镇之中,搜罗罪名,陛下再以罪状为由,敲打一众将领,逐步分解地方兵权,收归入朝廷。”
郭曦惊道:“陛下如此行事,难道就不担心军镇的将领出现反弹,引起祸端?”
郭子仪:“朝廷收归兵权,藩镇的将领一定会有不满,或许有人按捺不住,真的会跳出来闹事,也说不定。但是,陛下再加上他身边那位孔中丞,又岂会想不到这些?我问你,诸军将领临行之前,陛下为何要专门抽出时间,将兵部和藩镇全部带到校场,观看火枪操练?”
郭曦:“安西兵工厂新近生产出火枪,威力巨大,陛下将其配发至军队之中,就是为了士卒提前熟悉火枪,再以之破敌。”
郭子仪看着郭曦的脸孔,有些气恼的说道:“蠢货,你仔细想想!燕国如今势微,南唐混乱一片。李光弼和仆固怀恩麾下有二十万大军,老夫手中也有十五万大军,再加上安西军八万,北庭军三万,朔方军十万,河西军五万,陇右军重建也有五万,各地州县还在加紧练兵。北唐拥有这么多的军队,与燕国和南唐作战,已经优势明显。”
“在这个节骨眼上,陛下却为了一千只火枪,特地把所有将领,都拉到一起来观看。而且,看似无用一般,给每个军镇只配了两百火枪,还特意说了一句,火枪威力巨大,最大的优点是培训简单,对付重甲士卒,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男丁,只要三天训练,就可以整备成军。”
“陛下明知火枪分散配置,对于军队而言用处不大,却依然如此做的缘由,你难道就不想想?”
郭曦倒吸一口凉气:“难不成……陛下操练和配发火枪,根本就不是为了打仗,而是对治下军镇的警告?!”
郭子仪轻轻点头,叹道:“那两百火枪,不过是告诉我们,倘若有藩镇生出贰心,无论麾下有多少甲士,只需一群训练数日的新兵,再加上一位精于作战的将领,就无法讨得便宜。更何况,锦衣卫南镇抚司,军队法典官,安西北庭朔方陇右的后备军,这些都无时不刻不在提醒,宫中的那位皇上,与放任藩镇的先帝不同,防范已有多年。”
郭曦:“那仆固怀恩他……?”
郭子仪重新闭上了眼睛:“各安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