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后的巡抚之任
作者:米洛店长   督抚天下最新章节     
    “既然如此,那我们今日就告退了。”阮元也带着林则徐站起,一同向小斯当东作揖道。

    “阮大人,祝您……平安如意。”小斯当东也站了起来,对阮元鞠躬行礼。

    这句话也是二十三年前,阮元亲自教导小斯当东的礼仪之言。是以阮元听了这四个字,也不禁多了一丝伤感。二十年匆匆如烟,多少昔日旧人早已不在人世,可是却另有些事,似乎并没有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英吉利……却也不知还有没有下一次了啊?”阮元心中也不觉感叹道。

    这日与阿美士德、小斯当东等人道别之后,林则徐也暂时跟随阮元到了抚院,他便也取出嘉庆上谕交给了阮元。原来这次的上谕言及,阮元自即日起调任河南巡抚,接上谕后,将江西事务交予钱臻,阮元便要速速北上赴任,不得多有耽搁。

    只是这时的阮元看着这份上谕,却也有了一些惆怅之情。这河南巡抚在嘉庆之时全称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督理营田”,又例兼“提督统辖全省等处地方军务,节制各镇并驻防满营官兵”,与江西一样一人身兼文武二职,由于开封旗营只有一个副都统的编制,是以即便汉官出任河南巡抚,也可以管理开封八旗,且养廉银可以达到一万五千两。但再怎么说,河南巡抚也仍然是正二品实职,此次改任依然只算平调。是故阮元沉默半晌,方道:“臣叩谢皇恩。”

    林则徐见阮元神色,略知其意,却又向阮元道:“芸台宫保,其实皇上除了这一道明谕,还有一道密谕,请芸台宫保看过。”说罢也从自己包袱之中另取了一封上谕出来递给阮元,让阮元亲自拆阅。

    “皇上这是何意?”阮元一边沉思,一边也取过密谕,缓缓拆开,只见密谕乃是嘉庆亲笔,言语不多,乃是:

    阮元赴河南后,需将睢县赈灾之事办理完毕,此外清理积案、严查匪盗,亦需尽职。待积案得以清理,匪盗得以破获,便即速来京城朝觐,钦此。

    “速来京城……”阮元也不禁想道:“难道……皇上其实是另有要任想要授我不成?”

    林则徐并不知密谕之中言语,只是想起阮元指点之恩,自也感觉可惜,向阮元叹道:“芸台先生,后学这次本也想着来江西主试,可以和先生再讲论一番学问,却不想先生又要调任,实在是学生福薄了。”

    “少穆,你有此求学之心,便已足够,其实说起学问,我为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时间精研于此,未免有些荒疏了,还能指点你多少呢?不过这一次,这些英吉利人你也看到了,西洋之事,国内可是难得一见啊,你这随行一路,便是有益之事。既然做了官,那么何处不能成学,何事又不能成学呢?你若是明白这个道理,实心任事,那你日后进境定当在我之上了。”阮元也对林则徐鼓励道。

    “这……那后学也谢过先生了。只是这江西平盗之事,还望先生与我讲一讲,其实……不瞒先生,癸酉之事过后,眼下后学在京城,却也看得清楚,越来越多的后学之人,已经开始关心眼下政事了,能得先生指教,或许日后可以事半功倍呢。”林则徐谦辞道。

    “是吗……哈哈,也算是好事啊。”阮元点了点头,道:“不过即便我现在就着手北上,总也要耗费些时日,这些事就与你慢慢讲论吧。还有,江西的学生我清楚,以前啊,乡试舞弊之事就有不少,那个时候总是有人说考场狭小,本就不易发挥,总之都是理由。这一次我可是把考场重新翻修了一遍了,你去监考之时,若发现了舞弊之事,只管严查!他们再不愿改,那咱们也不能客气了。”

    “多谢先生,监考之事,学生自然尽力!”林则徐也对阮元感谢道,后来数次乡试,江西果然法纪严明,再无舞弊之行。而且江西生员受拔擢着,亦多有颇具实学之人,林则徐在江西主试亦颇为尽心,所取生员有“清榜”之誉。

    想起自己抚赣两年,虽是会党渐息,盗匪匿迹,江西重归太平,但不能有进一步作为,阮元却也有些遗憾。可这次嘉庆催促甚紧,自也不能在江西久留,阮元遂让家中收拾了行装,并将筑闸收尾、安置拆屋百姓、乡试主考等公务与钱臻和林则徐交代过了。眼看交接已毕,阮元一家便于十日后从南昌开船北上,一路前赴开封。

    阮元在八月末便即抵达开封,随后便将睢县赈灾事宜调度完毕。但河南数年来天灾甚剧,又兼天理教之后,多有乡间野盗伺机而动,先前积案也有将近千余件未能判决。是以阮元为了办理这些公务,也费了不少时日,所幸河南布政使吴邦庆、按察使琦善、开归陈许道唐仁埴三位要员均能勤勉办事,各人集中处理要案,解决起来便要快捷许多。可即便如此,阮元也足足用了三个月才将河南积案清理完毕,又连续数度在民间擒拿得当地“红胡子”匪帮,河南这才重归太平之状。

    这日阮元送别了吴邦庆等三人,也便告知杨吉,尽快整理行装,自己先行北上,若是有所变动,再让孔璐华等人搬迁即可。杨吉看着阮元模样,却也笑了出来,道:“伯元,我可是从八月那会儿,就听你说这办案要快,要速去京城了。不想这都十一月了,咱们才真的要准备进京的事,你这办案啊,也是够谨慎的了。”

    “这些案子,有不少都事关人命,能不谨慎吗?”阮元也叹了口气,道:“不说别的,就说这盗贼之事,有些贼盗,他们几年前就是乡间流贼,为祸一方了,可有的也确实是前些年河南大旱,不得不偷盗为生的,对这两种人用同样的刑罚,那公平吗?你又让其他百姓怎么看呢?被迫为盗和主动行劫并无二致,那不是鼓励他们去做盗贼吗?”

    “所以说啊,他们看你倒是放心,可你这样也真是累啊。”杨吉也不禁感慨道:“若是咱们年轻那会儿,或许我不会这么说,可今年你都五十三了,我明年就六十了,后面的日子,你的身子也很重要啊。你说,钱相公不就是……”

    “杨吉,这个我清楚,但是……咱们做这个官,不也该给后来人留下些有用之物吗?”阮元也随手取过身旁一册书来,对杨吉道:“这无论做什么事,一旦着急了,必然有所疏漏。你看看他们这《十三经注疏》,就这两册,里面好几处宋本、明本都没错的地方,他们居然刻错了。为什么啊?都想着我马上要调任了,想着赶快给我看一眼,急着刻出完本,最后呢,这能没有错吗?我刻这部《十三经注疏》,想着的便是为后世留下一部善本,使后人不受劣本讹误所惑,可如今看,终也是百密一疏啊。”

    “那……这刻书之事,还能补救吗?”杨吉也不禁好奇道。

    “也能,但需要重新补版。也罢,我再将这些书重新校对一遍,有错的地方我给他们再标记出来,日后让南昌府学重刻那部分错版吧。这河南巡抚也是一样啊,我署任三月,实任三月,一共才半年时间。两次在这开封抚院坐堂,我又做了什么呢?购置经籍,处理刑案?这不过是巡抚应尽之职,还远远不够啊。看来这河南之地,终是要留下遗憾了。”

    想到这里,阮元忽然想起,对于杨吉而言,似乎在南昌也有未竟之事,便问杨吉道:“杨吉啊,我可是还记得呢,当年我北上京城会试的时候,你就跟我说过九江的白鱼好吃,后来因为这件事,你还差点和夫人闹了不快呢。可是这两年咱们在南昌,也吃到过新鲜的白鱼,我说……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出神入化啊?”

    “伯元,这件事我开始也不明白,后来想了想,却也悟出来了。”杨吉笑道:“年轻的时候啊,不光是白鱼好吃,也是那日我遇见的那个渔夫,他烹调鱼肉有一手独到的工夫。可咱们在江西两年,只见到了白鱼,却没见到那个人啊?孔顺做的鱼嘛……总是吃得多了些,多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哈哈,看起来,你却比我活得通透啊。”阮元听着杨吉之语,却也不禁笑了出来。

    只是皇命难违,两日后阮元便即轻装而行,北上面圣去了。到了十二月初一,阮元终于抵达京城,前往养心殿朝见嘉庆。

    而杨吉不知道的是,阮元所言注疏讹误虽然确实存在,却也是因他此次修书务求精益求精之故。故而偶有差错,阮元便即有所不满。而即便如此,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由于底本相对精当,校刻兼览各本,又兼附带了阮元所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不过数年,便即成为传世正本。十年之后,南昌府学终于依阮元嘱托,将刻本讹误尽数修改,自此“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便成为海内最为精当之儒经版本,甚至流传到了海外,为朝鲜、日本学者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