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劳动节一起看海
作者:月麒麟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诚然,陈循的性格有些不够强硬,很多时候都会迫于形势妥协,但是,能够这么做的前提,本身就是他能看的清楚形势。

    七卿当中,若论实务,和其他的几个尚书相比,陈循的确略显不足,但是,若论对朝局人心的把握,作为曾经在内阁浸淫多年的他,绝对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再加上,江渊和杜宁都是他的学生,陈循对这二人颇有了解,所以,随着江渊越说越多,陈循很快便推测出,江渊的背后仍然有人在指点。

    于是,这个人的身份,也自然而然的,就指向了如今的内阁首辅,王翺!

    这番猜测,并非是毫无根据。

    内阁掌票拟之权,阁臣又加尚书之衔,既有权力,又有品阶,按理来说,完全有可能力压六部,跃居群臣之首。

    之所以没有,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体制原因,天子放权内阁,但是,又给了重重枷锁。

    对于六部来说,尚书独掌大权,侍郎佐之,而内阁的票拟之权,却是阁臣共有,众阁臣有排名先后,却无主次之分,首辅的分票权对阁臣有牵制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形成实质性的压制。

    甚至于,如果几个阁臣联合对抗首辅,那么,分票权便会形同虚设,这在内阁是完全有可能并且能合理合法出现的状况。

    但是,在六部当中,却几乎不可能。

    内阁诸阁臣职权相同,品阶一致,虽有排名先后,但是本质上仍是同级,然而六部当中,尚书最大,和其他官员是上下级的关系,下属有令不行,便是抗命,轻则训斥责罚,重则交由朝廷处置。

    基于这种特殊的体制,便注定了内阁的关系极为复杂,说的过分些,内阁当中,便像是一个小朝廷,几个阁臣之间的关系,便像是朝廷六部之间的关系。

    就如现在,吏部固然在各部中最强势,吏部天官号称百官之首,但是,也不可能真的做到力压群臣,礼绝百僚,更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让六部对他唯命是从。

    如果说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是在朝廷,便是专权窃国的权臣,若是在内阁,那也便是这个首辅做到头了。

    所以,体制上的限制,注定了阁权虽重,但却难以统于一人之手,首辅之名虽然好听,却难真正和朝廷七卿比肩。

    除此之外,天子虽然依靠内阁减轻政务压力,但是,明显还是更倚重六部。

    从品阶上来说,内阁大学士本官五品,却加二品尚书之衔,可见其尊,然而,阁臣加尚书衔,六部尚书则加师保之衔,虽未成定制,但是,至少目前的朝堂之上,单论品阶,六部尚书是要压诸阁臣一头的。

    还有便是,王翺这个首辅大臣,自己的问题。

    内阁和翰林院,原本一脉相承,乃是清流转迁之阶,但是王翺却非清流出身,机缘巧合成了内阁首辅,一直以来,都颇受微词。

    也就是后来天子再次拔擢阁臣,也不讲究清流的出身,才让他身上的非议渐渐平息下来。

    但是,即便如此,王翺身上的先天不足,依旧是难以掩盖的。

    要知道,内阁之所以大多都是从清流当中拔擢,一是因为清流之臣多是近侍之臣,既能得天子信任,也能摸清楚天子的心思,办事得力,二是因为清流大臣常年在京中,交游广阔,人脉深厚,在化解很多矛盾的时候,更能得心应手。

    然而,对于王翺来说,这两点他都不具备。

    他既非近侍之臣,不是天子的心腹,也没有常年在京中摸爬滚打的人脉,他有的是在地方理政,甚至是打仗守城的经验。

    但是这些,对于他做内阁首辅来说,并无任何好处。

    所以,一直以来,王翺在朝廷当中,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太强的存在感。

    甚至于,他这个首辅在众臣心中的活跃度,还没有俞士悦这个兼任太子府詹事的次辅要高。

    不过,这显然并不是王翺想要的。

    这段时间,他虽然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一直在伺机而动。

    回顾王翺入阁之后的举动,先是将陈循“赶”出了内阁,然后又坐视高谷被贬出京,待内阁为之一空,又联合王文提议增补江渊和张敏入阁,奠定了自己在内阁当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随后,通过阁议的方式,将内阁的不同声音统一起来,发出了内阁在朝堂上的声音。

    虽然没有动用直接的增强自己影响力的手段,但是,却的的确确让他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那么,既然已经初步稳定了自己的地位,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加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而六部当中,他又很难插的进去手,别的不提,六部的这些郎官,要么是有扎实的地方经历,要么是刚刚从翰林院中被外放,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必然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和背后势力。

    这种情况下,对于王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那些还在翰林院的庶吉士和即将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们。

    既年轻又有前途,而且身家清白,按照天子如今的做法,如果说运作一番,说不定这些人之后都会进入到科道当中,成为王翺坚实的传声筒,让他真正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

    有这么一个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王翺有这个需要,江渊也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往上走,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合起伙来在殿试当中做手脚。

    一念至此,陈循算是将整件事情都穿了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那个程宗,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甲水平的士子,被拿出来做诱饵引诱萧镃而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谁也查不到任何的痕迹。

    然而……

    “定庵,你想的太简单了,你真的以为,陛下是好糊弄的吗?这种大事,陛下眼中岂能揉的了沙子?”

    “你以为,老夫来举荐杜宁,王翺来举荐你,二者相择之下,陛下便会让你来兼管院事?太天真了!”

    看着低下头的江渊,陈循喟叹一声,幽幽开口道。

    事已至此,王翺和江渊的盘算已经很明显了,如今的朝堂上,能够接任翰林学士的,无非那么几个。

    一是翰林院中那几个侍读学士,但是,说句不好听的,那几个人,都是一心钻研经典之辈,让他们来做翰林学士,怕不是要把这帮新科进士都教成一帮书呆子。

    这一点,陈循他们能够看得到,相信天子也不会不清楚。

    所以,哪怕是为了这些新科进士的前途,天子也不会选他们。

    那么剩下的,还没有被派出到各地的,又有清流资历能够接任的,就只有杜宁和江渊了。

    原本,肯定是杜宁更加合适,但是,陈循前几次都举荐了杜宁入阁,天子皆以大理寺卿位重事忙不予准许,如果说,这回陈循举荐杜宁兼管翰林院,天子反而批准了,那么显然有些前后不一。

    而且,陈循举荐杜宁,王翺举荐江渊,二人的奏疏同时递上去,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陈循代表的清流一脉和内阁之间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以天子这段时间以来打压清流的政治倾向,他或许真的会支持王翺也说不定。

    毕竟,这位内阁首辅,才是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番话说完,个中的来龙去脉已然明了,杜宁即便是再迟钝,也反应过来,今天江渊拉他过来,并不是真的想要替他谋取翰林院掌事的差事,当下面色一沉,冷声道。

    “江定庵,杜某以诚待你,却不曾想,你竟如此心机深沉,竟然连老师也敢算计?实小人尔!”

    面对怒气冲冲的杜宁,此刻的江渊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抬起头望着陈循,丝毫没有刚刚软弱怯懦的样子,反而轻轻的叹了口气,道。

    “陈师,您又何必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呢?”

    “诚然,这么做对我和首辅大人是有好处,但是,也算是将内阁重新拿回清流一脉的手中。”

    “学生虽不才,可到底也是清流出身,陈师您也清楚,如今翰林一脉衰落之势已现,若再不做点什么,此后恐朝堂之上,再难有我清流一脉立足之地。”

    “如今内阁的首辅已然是九皋公,他虽非清流,可却也愿意培养后辈,这对我清流一脉来说,亦是好事,老师更应相助才对啊!”

    听着江渊这番“苦口婆心”(不要碧莲)的话,杜宁简直要被气炸了,从椅子上霍然而起,指着江渊道。

    “江定庵,你无耻之尤!”

    “凭你也敢提清流一脉,呸,简直是侮辱这几个字!”

    “你……我……”

    话到最后,杜寺卿被气的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囫囵。

    然而,这个时候,陈循却抬了抬手,示意杜宁坐下,见此状况,杜宁张了张口,但是,最后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还是什么都没说,铁青着脸色坐了回去。

    随后,陈循方转过头望着江渊,平静道。

    “定庵,老夫虽非你的授业之师,但是,你既称我一声老师,我便也视你为学生。”

    “今日,你既求我上门,那么,老夫便再帮你这一次。”

    “只不过,今日之后,你我交情到此为止,你非我之学生,我亦非你之师,奏疏我会写,但是,结果如何,需你自己承担!”

    言下之意,二人师徒情分到此为止,从此之后,形同陌路!

    面对这样的结果,江渊没有感到意外,但是,面上却也忍不住浮起一丝落寞之意。

    不过,到了最后,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起身郑重的拱手,道。

    “多谢陈师。”

    “虽陈师今日不再愿收学生,但江渊既受教于您,自然终身不敢忘,自今日之后,江渊在外不敢再称陈师,可心中始终视您为师!”

    说罢,认认真真的行了个礼,然后一转身,便跨步离开了陈府。

    待得江渊的身影彻底消失了之后,杜宁终于忍不住了,问道。

    “陈师,您真的就这么……”

    然而,话未说完,他就看到陈循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望着江渊离开的方向,陈循眯了眯眼睛,开口道。

    “宗谧,你可知道,江渊为何要让老夫举荐你来掌翰林院事,而不是和王翺一样,举荐他呢?”

    这……

    杜宁愣了愣,然而,依旧是未等他开口,陈循便道。

    “殿试一事,虽有蹊跷,但是,终归是萧镃责任最大,陛下纵然怀疑这背后有人搞鬼,可也没有证据,而江渊,作为参与此事最深,最关键的人,必然会被陛下怀疑。”

    “这个时候,老夫出手替你谋求翰林掌院的差事,便会把这趟水搅浑,让陛下拿捏不准,这背后到底是江渊所为,还是老夫指使,抑或是有王九皋的影子,或者干脆,是我们联手而为。”

    “今日他拉你一同进我府中,且呆了这么长的时间,目的,或许也正在于此!”

    闻听此言,杜宁先是一愣,旋即便有些着急,道。

    “老师您既然知道,那您还帮他?”

    然而,陈循却摇了摇头,冷笑一声,道。

    “你知道,江渊犯的最大的错,或者说,他背后那个王九皋犯的最大的错,恰恰就是,太小看天子了。”

    “他们以为,这趟水被搅混了,天子摸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便会静观其变,让江渊上位,好看清楚他背后到底是谁,有想要获得什么利益。”

    “诚然,这是最好的办法,但那前提是,陛下对此事有所疑虑……”

    说着话,陈循的神色有些复杂,轻轻的叹了口气,目光转向皇城的方向,然而放眼望去,却只有一片沉沉的夜色。

    “可咱们这位陛下,哪是那么好糊弄的?”

    “你且看吧,作茧之人,必然自缚!”

    杜宁似懂非懂,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相信陈循的判断,轻轻的点了点头。

    春天的夜晚不燥不凉,师生二人又说了一番闲话,随后杜宁方告辞而去。

    外头月色皎洁,清风怡人,然而,在此刻的京城当中,却不知有多少人难以入眠,只能抬头望向明月,以求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