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远圣明
作者:月麒麟   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骂得好!

    这帮小崽子,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本王好心好意让你们专注学业,结果你们一个个的,不仅天天惹事,还敢来告本王的状,真以为本王缺你们那点禄米不成?

    看着一帮人被骂的‘狗血喷头’,襄王在旁大感快慰。

    不过,这些话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

    闻听天子询问,他踌躇片刻,上前道。

    “陛下容禀,没能管教好宗学子弟,是臣之过,此次觐铎割脉自缢,臣心中也十分难受,自感有疏失之处……”

    “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臣身为大宗正,受陛下旨意管辖宗学,也算这些宗亲的老师,闹出如今这样的事端,臣自感惭愧万分。”

    “请陛下放心,此次回宗学之后,臣必定痛定思痛,好好管教,定不负陛下所托。“

    对于天子的回护,襄王虽然不明所以。

    但是他心里清楚的很,今天的事,就算主要责任不在他,可一个管教不严,过分严苛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现如今不论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总归,是将错都归在了这帮宗学子弟的身上。

    既然如此,就得识情识趣,说白了,人家既然给了台阶,就得顺着下来,不能不识抬举。

    见襄王如此,上首的天子点了点头,道。

    “襄王叔宽宏大量,是这些宗学子弟的福分,今日之事,实乃口角之争,为了区区小事,伤了亲亲之谊,实在不妥。”

    “依朕看,对于这些孩子的处罚便不必了,该发的禄米,照常发放,除此之外,那个割脉自杀的宗学子弟,也该抚慰一番,善加医治。”

    “皇叔觉得如何?”

    有了天子这个和事佬,襄王自然也就顺水推舟,恭声道。

    “陛下圣明,臣自然无有不遵。”

    然而,他的这番做派,底下的一众宗室子弟却不买账。

    两回反抗襄王,早就已经将他得罪的死死的。

    别看现在襄王说的好好的,但是,这次要是再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待回到了宗学,他还指不定要怎么报复呢。

    想想自己等人这段日子在宗学的血泪经历,一帮宗室子弟纷纷跪倒在地,道。

    ”陛下莫要轻信谗言,襄王此人窃据大宗正之位,实则气量狭小,手段酷烈,今日过后,他必会伺机报复我等,恳请陛下,准我等回乡吧。”

    “呜呜,陛下,我想回家。”

    “请陛下念在宗亲之情,恩准我等回到藩地吧,继续呆在宗学,我们一定会被折磨死的。”

    这帮平均年龄十几岁的宗室子弟,有人一带头,立刻就吵闹起来。

    一时之间,跪地恳求者有之,嚎啕大哭者有之,恶狠狠的盯着襄王,仿佛他是生死大仇的也有之。

    这让一旁的一众大臣不由有些无语。

    到底还是些孩子,听听他们说的这些话,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当然,也有一些大臣神色古怪的看着一旁的襄王,想知道到底这帮孩子在宗学遭遇了什么,竟然如此抗拒襄王……

    “放肆!”

    眼瞧着大殿上乱成一团,作为主角的襄王,顿时就忍不住了。

    这段日子以来,他在宗学当中,可谓是呼风唤雨,谁见他不是唯唯诺诺的。

    结果今天,一帮熊孩子借着一个小小的由头,闹到了御前还不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喧闹大哭。

    襄王可以想见,这副场景传扬出去之后,他多年经营的贤名,算是彻底毁了。

    恶狠狠的吼了一声,殿中算是安静了下来,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襄王的身上。

    顶着这些神色各异的目光,襄王道。

    “金殿之上,陛下面前,尔等如此嚎哭成何体统?可还有一丝的皇亲尊严?”

    “还不向陛下请罪!”

    这番话说的倒有气势,不管是抽泣不已的,还是大声喝骂的宗室子弟,都一副被吓到了的样子,不敢说话。

    但是,他们也没有照着襄王所说的那样,跪地请罪。

    于是,局面就僵在了这。

    片刻之后,殿中响起一声轻笑,襄王的耳边,顿时响起了一道熟悉而烦人的声音。

    “襄王爷好大的威风……想必平日里,在宗学当中,也是如此对待这些孩子们的吧?”

    朱瞻墡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冷眼旁观的岷王朱徽煣。

    与此同时,他也隐隐约约的察觉到,似乎身旁一干大臣,望着他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古怪。

    见此状况,朱瞻墡心中升起一丝悔意,但是很快也就被按掉,冷声对着一旁的朱徽煣道。

    “岷王爷还有心思操心本王的事,倒不如想想,你自己的抗旨之罪,该如何向陛下解释吧?”

    说着,朱瞻墡转向御前,开口道。

    “陛下早有旨意,令岷王父子限期一月离京,但是如今,一月之期早过,二人仍旧迁延不出,实乃违抗圣意,恳请陛下下旨,命二人即刻就藩,不得迁延!”

    事到如今,他算是看出来了。

    这帮宗学子弟心中的怨气虽然重,但是,这怨气若无人挑起来,总还是压得住的。

    但是,有岷王父子在,这背后始终有人煽动着,必然会事端不断。

    所以,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将他父子二人撵出京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襄王一开口,就扣出了抗旨不遵的大帽子。

    然而,说完了话之后,他看着朱徽煣胖胖的脸上,不仅没有惊惧之意,反倒带上了一丝嘲讽之意。

    心中暗道一声不好,紧接着,他的耳边便响起了天子的声音。

    “皇叔这话说的未免夸张了,岷王叔祖留在京中,是为太叔祖治丧,此乃纯孝,朕岂能苛责?”

    “再者说了,都是皇室宗亲,迁延些许时日而已,用上抗旨一词,着实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太叔祖刚刚薨逝,若朕因为岷王叔祖犯了这点小错,就予以降罪,未免有些太过不近人情了,对吗?”

    小错?

    襄王承认,他说岷王抗旨不遵,的确是有点上纲上线了,但是,这无非是重罚轻罚的问题而已,结果到了天子的嘴里,就变成了一点小错?

    看着岷王脸上若有若无的嘲讽之意,襄王心中一阵怒起,正要开口辩驳几句,但是一抬头,看着对面天子诚恳的脸色,他忽然就冷静了下来。

    天子对他这个皇叔,从来都是不亲近的!

    这一点,襄王知道的清清楚楚,他自己重视礼制,恪守嫡庶之别,这是从小被灌输在骨子里的概念。

    所以,对于天子这个庶子僭越嫡长继位,他心中一直十分排斥,所以,他也不亲近天子,天子也不亲近他。

    但是,就是这样的关系,天子竟然会屡屡开口回护他,这是为了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

    天子回护的不是他,而是宗亲。

    作为大明的圣天子,皇帝所做的,是展示他的亲亲之义,是展示他对宗亲的宽容以待,是安抚双方,让所有宗亲和平共存,相互亲近。

    所以,天子不是站在他这一边,而是站在弱势的一边。

    说白了,作为朱家的族长,面对一群宗亲,天子需要做的不是赏罚分明,而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人,俗称,和稀泥,又叫,大伙差不多得了,看我面子各退一步,都别太过分。

    出于这个理由,天子训斥了前来闹事,想要撤掉襄王大宗正职位的一干宗室子弟,然后又恢复了他们的禄米,给了安抚,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今天的闹剧。

    既然如此,那么同样的道理,在面对襄王如今弹劾岷王“抗旨不遵”的时候,轻描淡写的一句“不能如此不近人情”,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个时候,如果襄王再纠缠岷王父子没有按期离京的事,那么,可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总不能,只有他拿好处的份,到了别人,就得严刑峻法……

    看着天子和煦的面容,襄王张了张口,到最后,还是拱手道。

    “陛下圣明,是臣失言了!”

    于是,天子的脸上,也绽出一丝笑容,道。

    “这才对嘛,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剑拔弩张,还有你们……”

    说着话,天子转头朝向一旁的宗室子弟们,语重心长道。

    “宗学如今刚设不久,自然会有疏失之处,如果你们有所不满,可以直接跟襄王叔说,或者是写奏疏递到朕这里来,像是这样闹到宫门外头,吵嚷的满京城皆知,让天家颜面何在?”

    “念在你们情有可原,朕就不罚你们了,好好回去读书吧……”

    眼瞧着天子就要把他们打发走了,底下一干宗室子弟顿时急了。

    尤其是朱范址,他几乎可以想见,这回要是回了宗学之后,襄王非得刁难死他不可。

    看了一眼旁边的朱音埑和朱成鍊,三人交换了个眼神,朱范址鼓起勇气,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大宗正之位,当择贤而长者,能令诸宗室信服之人担任,襄王苛责宗室,逼迫宗室学子自杀,不能称贤,引得宗学子弟怨声载道,已无威望管理宗务,臣恳请陛下,罢去其大宗正之位,另择贤者接任!”

    “恳请陛下恩准,罢去襄王大宗正之位!”

    紧跟在朱范址之后,朱音埑和朱成鍊率先跪地开口。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宗室子弟纷纷跪倒在地,声音虽然不算整齐,但是,却一致的很。

    这一次,从天子到一众大臣,眉头终于皱了起来。

    这已经是进殿以后,这些宗室子弟第二次郑重的提出这个要求了。

    如果说,刚刚的一番闹腾,是因为受了委屈,想要宣泄一番的话,那么,闹到这种场面,如何也该收手了。

    但是,这帮宗室子弟如此执着,难道说,还有什么隐情?

    一次又一次的请奏,上首的天子也明显重视了起来,目光扫视了一周,口气也变得郑重起来,沉吟道。

    “你们要朕罢免襄王的大宗正之位,可你们能拿出的理由,却只有区区的一个意外,如何能令诸王,令天下宗室信服?”

    “陛下,臣等不止因他逼死觐铎之事方才奏请,这一年多以来,襄王屡屡僭越本分,身为宗室,擅自干预朝政,才能不足,难以管辖宗学,气量狭小,不顾长幼,在老岷王灵前闹事,桩桩件件,天下宗室皆看在眼中,只是不愿惊扰陛下而已。”

    “但是,襄王不仅不知收敛,而且越发得寸进尺,长此以往,各地宗室怨气深重,必会使我皇家离心,社稷不稳,请陛下明鉴。”

    说着话,朱范址从袖中拿出一份信函,高高举过头顶,道。

    “陛下,这是臣堂兄韩王写给臣的家信,在信中,堂兄屡屡斥责襄王德不配位,大宗正之职,理当由宗室之中,更有威望之人担任,言辞恳切,请陛下御览。”

    这封信一拿出来,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要知道,朱范址虽然身份尊贵,但是说到底,在众多老大人们看来,就是一个半大孩子而已。

    更何况,他只是襄陵王世子,并非是襄陵王,不论再怎么在朝堂上抗辩,他说的话,都更像是小辈在胡闹,多数时候,都会被一笑置之。

    但是,韩王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如今的韩王是朱范址的堂兄,但是,他已经年近三十,到了而立之年,而且,他是正经的藩王,在朝堂上,尤其是在宗务上,一位藩王的份量,可是不轻的。

    当然,这封信并非正式的奏疏,只是家信,所以,效用可能会打一些折扣,但是,也绝对不是可以轻易旁置的程度。

    看到朱范址递上去的家信,襄王的脸色阴沉的简直要滴出水来。

    他没想到,这个小崽子还有这么一手,不过,就凭一个韩王,就像把他怎么样,未免太天……

    “陛下,臣这里也有,这是臣堂叔沈王的家信,里头同样写了,襄王不尊长辈,德行不佳!”

    “臣也有,臣堂兄庆王也给臣写了家信,觉得襄王身为宗室,擅自干预朝政,实在有失本分……”

    ……真……了吧!

    襄王僵硬的转过脖子,扫了一眼,便看到底下这帮宗室子弟,一个个的手里都拿出了自己的家信,甚至有的人,还拿出了好几封。

    殿中的内侍一阵忙乱,好不容易,才把所有人的家信都收集了起来,递到了御案上。

    远远望去,仅仅是这些信件,摞起来都有三四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