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陈妙贞
作者:任鸟飞   干宋最新章节     
    …
    在解潜部和刘韐部分别被吴璘部和赵立部给击溃了之后,在河北和河东的宋军主力,甚至可以说宋军目前的主力,就只有驻守于汾州的张孝纯之子河东察访使张灏部还保持着完整的建制。
    此部宋军中,仅统制官张思政所部就有十七万大军(其中有正规军也有民兵)——其部一直对外宣称雄兵百万。
    再加上,折可求部、刘光世部、冀景部等部人马。
    张灏部宋军的总兵力高达二十五万之众,比河北和河东的干军加一起都多出十来万。
    仅以兵马数量来算,一直没有跟干军交手的张灏部,是宋军三大主力中最多的一支。
    在解潜部和刘韐部前去救援太原之际,张灏也派遣张思政、折可求、刘光世、冀景等将率兵向郭栅镇进兵。
    吴璘其实早就盯上张灏部这支赵宋王朝最后的倚仗了。
    为了一举击溃张灏部宋军,彻底扫清李存南下的障碍,吴璘将精锐全部抽调出来,伺机而动。
    得知张灏部宋军向郭栅镇进兵,吴璘立即也率军向郭栅镇挺进。
    张思政、折可求、刘光世、冀景等宋将,领兵进驻郭栅镇后,得知吴璘要来跟他们会战,他们便在郭栅镇这里组织士兵深挖沟堑,高筑堡垒。
    不过,张思政等宋将用宋军的行军速度来揣测干军的行军速度,认为干军不可能来得太快,因此他们建造防御工事拖拖拉拉的。
    结果,宋军的防御工事还没准备完毕,吴璘就率领干军的全部马军攻来了,并且立马就对宋军展开了攻击。
    宋军靠着并不完善的防御工事拼命反击,箭矢、炮石一齐射击,声势非常吓人。
    然而,干军悍不畏死,吴璘以重甲骑兵在前,轻骑兵在后,冒死急攻,战马径直向着宋军的军寨冲去。
    张灏部的大部分宋军,都是没有跟干军交过手的新军,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么悍不畏死的将士。
    而且,干军现在已经演变出来了,在短兵相接之前,先用轰天雷发起一波集中轰炸,将敌人炸乱了,
    再纵马发起冲击的战术。
    这样的干军根本就不是宋军能抵挡得住的。
    所以宋军纷纷逃出军寨。
    来不及逃出的,大多都跪地受降,只有很少一部分负隅顽抗,被当场恪杀了。
    干军大败宋军,攻破郭栅镇,张灏部宋军又溃逃回汾州。
    战后总结时,让张灏等人感到有些不解,甚至感到有些蹊跷的是,冀景部竟然丝毫损失都没有,全军都奔回汾州了。
    有人指责冀景贪生怕死,不拼命作战;有人谴责冀景品行恶劣,见危不救,率先领兵反奔汾州,导致全军溃退;甚至还有人怀疑冀景已经暗投大干王朝。
    这时,有人翻出来当年冀景没有坚守石岭关、弃石岭关而逃,才导致的干军轻而易举的南下这笔旧账。
    张灏稍稍一调查,就确定了诸将所说得全都是事实,然后下令将冀景等五十二人公开处死。
    随后,张灏收敛被吴璘击溃的宋军准备再战。
    与此同时,吴璘也不甘心,只伤到了张灏部宋军的皮毛,没有彻底击溃张灏部宋军。
    双方都有再战的意思。
    于是,十几日后,吴璘将张灏部宋军诱到文水县,并且连着佯败宋军两场,麻痹了敌人。
    次日黎明时分,吴璘派遣干军猛将杨再兴,率领一万游奕军去夜袭张思正部。
    自从被李存派来增援河东战区,杨再兴就憋着劲想打一场大仗,证明他自己的实力。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所以,接到吴璘的命令了之后,杨再兴二话没说就率领游奕军来到了宋军营地外。
    杨再兴亲自登上山坡,用千里镜观察了宋军的营地后,对左右说:“宋军虽众,然喧嚣不整,看吾破之。”
    说罢,杨再兴就亲率游奕军向宋军营地运动。
    这两天连胜了干军两场,让宋军将士骄傲自满,并松懈下来,以为干军不过如此。
    正巧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张思正就让宋军将士喝了一点酒,算是给将士过了一个中秋节。
    酒精的作用,再加上连着打了两仗人困马乏。
    庆祝过后,宋军上下全都进入熟睡当中,一二十万大军的宋军营地变得很安静。
    直到杨再兴率领游奕军冲入宋军的营地当中,宋军将士才被从梦中惊醒。
    这些睡眼惺忪连兵器都没找到的宋军将士,哪里能抵挡得住干军当中最具有攻击力的游奕军的冲击?
    杨再兴仿佛杀神一般,一口气连挑了十八个宋军营寨。
    可杨再兴犹嫌不够。
    ——杨再兴见这么杀实在太慢了,他大胆的将游亦军分成二十支,四散冲杀。
    宋军被杀得人仰马翻,四散撤退。
    混乱之中,相互蹂践而死伤之人,足有数万之多,坑谷皆满。
    还有很大一部分宋军将士因为天黑看不见方向而撤到了山上,然后这些宋军将士才发现,山后竟然是峭岩绝壁,根本无路可走。
    至于那些没上山又没能及时撤走的,很快就被随后赶来的吴璘带来的大部队给包围了。
    吴璘派人去招降。
    招降的人口才极好,他说:“此内战也,你我皆汉人,此前并无生死大仇,何必死战……我有一句肺腑之言,这天下姓李还是姓赵,与我等小民何干,我等小民只管安居乐业耳……若你等爱军旅,我大干低等士卒月钱亦有两缗半,民夫皆有薪酬,童叟无欺,从不拖欠……想必你等亦听说了,我军大将多出自赵宋军中,此战都统吴璘将军,亦出自赵宋西军,伱等中若真有英雄豪杰,来我大干,亦有英雄用武之地……”
    宋军将士听了这些话后,一想也是,便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了。
    很快,那些逃到山上走投无路的宋军将士,也纷纷被劝降。
    让宋军将士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投降了以后,大干王朝不仅妥善安排他们食宿,还派专门的医师和护工来救治他们中的伤者。
    而且,让宋军将士惊愕不已的是,为他们治伤的医师总管,竟然是真真正正的皇妃——大干王朝德妃陈妙贞。
    这些年来,陈妙贞一直致力于治病救人,从南到北,可以说,李存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而在李存的支持下,陈妙贞建立了大量的专业医院,并且为大量的穷苦人免费看病施药。
    另外,一有战事,陈妙贞就带着大量的医师上战场救死扶伤。
    更让人歌颂的是,陈妙贞不仅救治己方的人员,连敌方的人员她都尽心尽力的救治,她将李存随口跟她说过得“医者仁心”彻彻底底的贯彻了下去。
    现如今,陈妙贞越来越被人歌颂,各地都有为她立生祠的人。
    不夸张的说,李存的统治有这么稳,其中也少不了陈妙贞的功劳。
    ——好多人都在说,陈十四娘娘的官人,就应该是这天下之主,否则安能配得上陈十四娘娘?
    在陈妙贞救治伤员的同时,大干王朝特有的政工干部也纷纷开始出动,去俘虏中搞忆苦思甜……
    ……
    文水之战,张灏部的主力张思正部遭到了重创,十七万大军,死伤以及被俘了超过十万,仅仅使臣、将佐的损失了都超过五百个,最后安全撤退的张思正部宋军也就三成左右,其军随军携带的数以十万计的金银、钱粮、缣帛等各种战略物资几乎全都被抛弃了。
    张灏部的其他部宋军,也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和死伤。
    战至最激烈的时候,主帅张灏的中军大帐都被杨再兴给端了。
    不夸张的说,也就是当时杨再兴手下只有不足百骑,否则张灏都得被杨再兴给斩首。
    后来,张灏虽说逃得一命,但在离开文水后,张灏手下只剩数百名牙兵,他们保护着张灏一路向西,一直逃到了慈隰才停下了脚步。
    而张思正率残兵败将逃回到汾州一清点,十七万大军,只有八千余人,五百来匹马——除了被干军击杀和俘虏的,其他人马全都被打散了。
    而被打散的宋军将士,有的辗转逃到其他宋军当中,有的则逃去太行山落草为寇。
    经此一战,张灏部宋军和解潜部宋军差不多,也失去了跟干军正面交战的能力。
    至此,宋军的所有有建制的主力部队,都被干军给打碎了。
    大干王朝扫清了再次南下的所有主要障碍。
    李存得知这一消息了之后下令,西路以吴璘为都统制,全面收复河东地区;东路以赵立为都统制,全面收复河北地区。
    之前被李存暂时搁置的太原城和河北三镇,也在此次扫清的范围之内。
    换而言之,这次李存要彻底占领河北和河东了。
    与此同时,李存也开始移驾南下……
    ……
    就在李存南下的同一天,在东京汴梁城的上空,忽然出现了一颗彗星。
    这颗彗星数丈长,宛如一支利箭射向东京汴梁城。
    而且,这颗彗星,还掠过了帝座星。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彗星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战争、瘟疫等灾难即将降临。
    更何况,这颗彗星也太过诡异了,并且好像就是冲东京汴梁城而来的。
    赵桓看到这颗彗星后,非常不安,甚至十分恐惧,他立即下诏书,反省自己的过错,并下令求直言、减常膳、放宫女。
    有些大臣见赵桓小题大做,安慰赵桓:“陛下英明勤政,上苍怎会降下神罚,此必大干将衰之照,而非我中国之忧也。”
    可提举醴泉观谭世绩,在听到这些言论了之后,赶紧跑进宫中,提醒赵桓:“彗星垂象可畏,当修德以应天,不宜被阿谀之说所迷惑。”
    赵桓觉得谭世绩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说明:他自嗣位以来,日夜小心谨慎,平常在便殿内办公,很少回后宫;个人所需力求从简,日常膳食由百品减去七十;共放出宫女一万两千余人,远离歌舞,不好女色;备置台谏,广通言路,对于官民上书,亲自阅览到二更,希望能因以自警。然而,观测天象者奏报,彗星出现,与之前记载相比,实为大异。他畏天之威,不敢安居,因而下诏防求民间疾苦,除苛解娆,希望以此感召和气,感通吉兆。
    虽然赵桓已经下诏说明,他并没有不德之事。
    可不幸的事,还是降临到了赵宋王朝。
    解潜部、刘韐部和张灏部赵宋王朝的三支主力大军兵败的消息相继传到了东京汴梁城,使得赵宋王朝朝野上下皆为之巨震。
    赵宋王朝新任宰相唐恪,四岁丧父,后以父荫登第,哲宗绍圣元年,历任郴县尉、榆次知县、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户部侍郎,至现在的少宰兼中书侍郎。
    唐恪跟徐处仁一样是从基层干起来,逐步被提拔到宰相之位的。
    唐恪刚当上郴县县尉时,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
    唐恪为那人争辩。
    县令说:“否将为君累。”
    唐恪说:“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平?”
    唐恪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了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
    唐恪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
    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那个豪绅的儿子,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
    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
    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唐恪。
    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
    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唐恪调任沧州时,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统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
    孟昌龄大怒,弹劾唐恪。
    可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
    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赵佶下诏嘉奖唐恪。
    宣和元年五月,东京汴梁城遭暴水淹没,情况十分危急。
    时任户部侍郎的唐恪,临危受命治水。
    有人建议决南堤,以纾解宫城之水患。
    唐恪反对这种害民之举,他说:“水涨堤坏,淹没居民,此无可奈何,今决而浸之,是鱼鳖吾民也。”
    而后,唐恪不顾个人安危,乘坐小舟,现场勘察暴水实情,以求因势利导,最后决金堤,将暴水注之黄河。
    不到半月东京汴梁城水退。
    赵佶对唐恪大为称赞:“宗庙社稷获安,卿之力也。”
    从唐恪的履历上就不难看出来,唐恪此人,不仅履历丰富,而且具有解决危机事件的魄力与能力。
    唐恪是李邦彦推荐给赵桓的。
    赵桓很看中唐恪的经历,直接任用他为中书侍郎。
    前段时间,大部分赵宋王朝的大臣都在致力于清算赵佶时代的权臣,就连赵桓都在趁着那个机会收揽皇权。
    可唐恪却对赵桓说:“今边事甚急,已危急大宋存亡,改革时弊不急于一时,应先致力于应对边事。言者不顾大体,纠缠于从前之事,以快一时之愤,岂不伤太上道君之心哉?蔡京、蔡攸、王黼、童贯之徒,既已贬斥在外,姑且可已矣。他日边事既定,然后告知道君,请下一诏书,与天下共弃之,其谁曰不可?”
    收揽皇权的目的达成了也回过味了的赵桓,觉得唐恪之前对他说得才是金玉良言,所以,在将徐处仁和吴敏罢免了之后,赵桓任命唐恪为宰相。
    此时,赵宋王朝的领导班子变成了:宰相唐恪、何栗为中书侍郎、耿南仲为尚书左丞、陈过庭为尚书右丞、种师道知枢密院事、聂昌(聂山,赵桓为他改的名)同知枢密院事。
    赵桓组建新的领导班子的初衷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帮他挽救时局,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
    可这个新班子一成立,就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种师道不在东京汴梁城的情况下,聂昌就是军事第一人,他一上台,就反对割地议和,对战胜大干王朝非常有信心。
    他对赵桓说:“河北河东,乃大宋北方屏障,无河北,则东京不可都,无河东,则陕西危矣,怎能割之?望陛下传檄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干军敢再来,则堕吾网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其不意,扫其营以报。”
    以扳倒王黼而闻名于朝野的何栗,也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他说:“河北、河东,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李贼变诈罔测,安能保其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
    而深得赵桓信任的耿南仲,自始至终力主议和。他主张效仿澶渊之役的办法,以河北和河东的赋税来赎回河北和河东,换取两国和平。如果大干王朝不同意,则必须忍痛割让河北和河东求和。在他看来,战则必亡。
    时局至此,唐恪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目前阶段,只有割地议和,才能保全赵宋王朝,至于以后,再视形势而定。
    主战派和主和派在赵桓面前激烈辩论。
    主战派说:“河北、河东之民,皆吾赤子。如若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之意哉?”
    主和派则说:“今我大宋已无可战之军,不弃河北、河东,安能存社稷?”
    赵桓一想也是,宋军的三大主力全都被干军给击败了,拿什么再去跟干军打,还是先议和,请大干王朝暂缓进军,把眼前的危急先给解决了吧。
    最终,赵桓下定决心,遣太常少卿刘岑、宗正少卿宗泽、秘书少监李若水出使燕京,面见李存,割地议和。
    可过了两天之后,赵桓又采纳主战派的建议,组建四道总管:
    以大名府知府赵野为北道总管,范讷为北道副总管;
    以河南府知府王襄为西道总管,孙昭远西道副总管;
    以邓州知州张叔夜为南道总管,高公纯为副总管;
    以应天府知府胡直孺为东道总管, 朱胜非为副总管。
    赵桓授予各道总管府以特权:事得专决,财得通用,官得辟置,兵得诛赏。
    赵桓令他们立即做好备战,紧急之时,将以羽檄召之保卫东京汴梁城。
    就在刘岑、宗泽和李若水出发的前一刻,唐恪对赵桓说:“此次议和乃见大干皇帝,刘岑职位不足也。”
    赵桓于是改变了主意,升徽猷阁待制王云为礼部尚书,升李若水为吏部侍郎,让他们二人前去面见李存议和,而宗泽得以免见李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