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个基称个帝
作者:任鸟飞   干宋最新章节     
    …
    李存的出兵条件传回到东京汴梁城了。
    乍一看,赵佶愤怒无比!
    割地!
    赔款!
    和亲!
    简直是丧权辱国!
    可仔细想想,赵佶又觉得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首先,割地并非真正的割地,只是用来交换燕云十六州罢了。
    至于赔款,也不能说是赔款,谁打仗不需要钱,大宋王朝自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难道就不需要钱吗?
    大宋王朝目前在宋辽边界可是有上百万大军。
    每天单单是粮草辎重的消耗,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河北那里亏空得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使得,那上百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全都得从别的地方运送,花费实在是太高了。
    这么说吧,自从童贯率兵北上巡关到现在,花费都已经超过两千万缗了。
    不信你自己算。
    据时任三司使的蔡襄计算,英宗初,全国禁军、厢兵共一百一十八万余人,需支出养兵费用每年四千八百万缗,平均下来,每人每年约四十缗,平均到每个月上,就是每人每月差不多三点三缗。
    一百万大军(真实数量可能没有这么多,但在赵佶的纸面上,这个数字肯定只多不少),北上巡边这四个月,单单是军饷就快一千五百万缗了。
    关键,现在是战时,别管前线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开销都非常大。
    就拿上次那一败来说,单是抚恤金、丧葬费什么的,赵佶就拿出来了数百万缗。
    这也正常,
    试问,有什么是比打仗更费钱的?
    大宋王朝这两年的仗打下来,蔡京给大宋王朝攒下来的那点家底,真是全部都打空了。
    相比较来说,李贼只跟他赵佶要一千万缗,还自备兵甲战马船只粮草辎重,并且死伤都不用他赵佶负责,真的挺良心的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李贼只要金银。
    这稍稍有点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是指,赵佶不动用封椿库的情况下,若是赵佶肯动用封椿库,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
    按说,这也算是为大宋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是符合启动封椿库的条件的。
    可赵佶却不愿意为此动用封椿库。
    这除了因为赵佶个人心理很别扭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封椿库其实已经不是专门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设置的了,它已经演变成了大宋王朝最后的应急资金,一旦动用了,就意味着大宋王朝将没有任何应急能力了。
    至于和亲一事,跟赵佶预料的差不多,李贼并不积极。
    所以,这条可以不用着急考虑,甚至不用考虑。
    而先给李贼秦岭-淮河以南五路和暂借胶东半岛给李贼?
    如果可以,赵佶肯定不愿意先给此五路和暂借胶东半岛给李贼。
    可就像李贼自己所说的那样和吴敏所想象的那样,赵佶不先给李贼此五路,李贼难道就不能自取了吗?
    最后的区别大概也就是,李贼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秦岭-淮河以南五路,还是能得一个被打碎了的秦岭-淮河以南五路。
    这对李贼有区别,可对大宋王朝的区别大吗?
    是。
    在此五路给李贼造成一些麻烦,肯定会影响李贼的发展。
    可这么做,大宋王朝难道就没有成本吗?
    还是那话,打仗是需要钱的。
    而大宋王朝现在是真没钱了。
    再说李贼借胶东半岛。
    赵佶不想借。
    可别的条件都答应了,还能再差借胶东半岛给李贼吗?
    现在,赵佶所有的期望都是,李贼能够北上跟辽国和金国互耗,让大宋王朝渔翁得利。
    不然,叫李贼再安稳发展几年,大宋王朝必定被李贼所灭。
    为了大宋王朝的那一线生机,李贼要什么,他赵佶就给什么,只要李贼肯北上跟辽国和金国相互放血就行。
    忍过这一波,等李贼、辽国、金国拼得三败俱伤,这天下还是他赵佶的,吃了他赵佶的,给他赵佶吐出来,拿了他赵佶的,给他赵佶还回来。
    说来说去,对赵佶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缺钱,别的咬咬牙,都好说。
    赵佶将王黼找来,问王黼:「李邦彦和吴敏跟李贼谈得条件,爱卿怎么看?」
    王黼已经从梁师成那里得知,赵佶准备答应李存提出来的全部条件了。
    所以王黼顺着赵佶的意思说:「大国交锋,不可看一时一地得失,当计深远,臣以为,只要能令李贼率大军北上与契丹、女真鹬蚌相争,我大宋未尝不可做出一些让步,以暂失部分疆土换取最终的胜利,未尝不失为明智之举。」
    见王黼也同意,赵佶决定,回头就下一道严厉的诏令:妄议朝廷驱狼逐虎之计者,必罚无赦!
    这两天关于是否应该拿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疆土换取李存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大宋王朝的官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支持这驱狼逐虎之计,觉得这是救国良策。
    有人反对这驱狼逐虎之计,觉得这是与虎谋皮。
    还有人主张,将宋辽边境的上百万大军撤回来,与李贼死战到底。
    更有激进者,认为大宋王朝可以向辽金借兵来打李贼,与李贼不死不休。
    王黼觉得,这么乱糟糟的激烈辩论,有可能会打草惊蛇,更有可能会扰乱军心和民心,应该尽快做出决定,然后下一道严令,统一思想。
    赵佶觉得王黼说得很有道理,如今他已经做出了决定,那这个严令必须得下,万一「驱狼逐虎」这四个字传到李贼耳中,坏了大宋王朝唯一的机会,那大宋王朝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赵佶又说出了他最担心的问题:「连年征战花销颇大,今李贼又索要一千万缗金银,朕担心将我大宋财政给拖垮了,爱卿可有良策?」
    王黼当然清楚,大宋王朝的财政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王黼已经做出了一些应对设施,像精简了一些机构,像裁汰了一批冗员,等等……
    可这杯水车薪,根本就解决不了大宋王朝的财政问题。
    没办法,少了江南六路的财政收入,本来就已经断了大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臂。
    又一连打了两年的仗,花钱如流水。
    如今,大宋王朝不仅要支付自己那一百好几十万军队的军费,还得给虎贲军出一千万缗的军费。
    再加上,大宋王朝从上到下都铺张浪费惯了。
    大宋王朝怎么还可能有钱?
    实际上,大宋王朝的财政早就出现了极其严重的赤字。
    这么说吧,为了解决大宋王朝的财政问题,王黼每日绞尽脑汁寻求良策,他甚至已经有好几个月都没睡过好觉了。
    甚至于,王黼终于明白了,蔡京为什么不同意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王黼的一个叫「张世礼」的幕僚,给王黼出了一个看似能解决大宋王朝财政问题的「好主意」。
    此时赵佶问起,王黼便依此计说道:「收复燕京也好,谋求击败李贼收复南方失地也罢,皆是我大宋举国大事,非朝廷自己可独力支撑,
    大宋上下都应出力,若不能出力,那便应出钱为朝廷分忧,臣提议,宜从全国范围内按照人头收取免夫钱。」
    王黼主张的这个所谓的免夫钱,其实就是跟赵宋王朝境内的所有民众要钱。
    一人出一缗的话,即便大宋王朝只剩下一半的疆土,那也能收上来五六千万缗的免夫钱。
    听完王黼的主意了之后,赵佶有些犹豫:「爱卿这是要向全国民众募捐?」
    王黼说:「此非募捐,乃税收,为保证此策得以实施,及有效利用,臣建议设立经抚房,由臣总领,全权负责解决收复燕京和南方所需军费问题。」
    赵佶本能的觉得王黼的办法可能有些不妥,但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所以急于给李存凑出来出兵的钱的赵佶最后还是答应了王黼的奏请。
    说服了赵佶以后,王黼立马向赵宋王朝的各级官员下令,要求全国各路府州限期完成免夫钱的征集。
    为了确保这笔钱能快速收上来,王黼还派了督查官员下去,对各路府州官员的收钱进展进行严格考核,并明确指出这与官员的政绩和升迁挂钩。
    不久,数千万缗免夫钱,陆续送到了经抚房,赵佶和王黼终于有钱了。
    赵佶大笔一挥,让王黼尽快将李贼索要的那一千万缗金银送过去,叫李贼快点出兵。
    如今财大气粗的王黼,很快就派人将这一千万缗金银给李存送了过去,并表示,军费已到,大宋的军队已从淮南和襄阳撤出,豪绅贵胄已经开始陆续从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五路撤出,胶东半岛也随时都可以跟登州知州王师中交接,燕云军情紧急,请速速出兵。
    ……
    再来说虎贲军。
    见赵宋王朝如此痛快,虎贲军的文武百官喜忧参半。
    喜的是,虎贲军兵不血刃就得到了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疆土。
    而且,后收复的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等五路疆土还未遭到太大的破坏,不会给虎贲军带来太大的财政压力。
    最重要的是,自此以后,虎贲军就是一个真正的可以跟赵宋王朝分庭抗礼的新王朝,李存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南朝大国皇帝,而他们这些虎贲军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可以转正,一个崭新的大国即将诞生。
    无疑,对虎贲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值得虎贲军大肆庆祝。
    可虎贲军兵不血刃又完整无缺的得到荆湖南路等五路疆土是有代价的。
    这个代价就是,他们还没登基的皇帝李存,又要出征了。
    对此,不少大臣表示反对。
    有的大臣认为,燕云十六州太过遥远,难以征讨,就不应该答应赵宋王朝提出来的交易,赵宋王朝这是很明显的驱虎吞狼之计,没安好心,不如把荆湖南路等五路疆土还给赵宋王朝,然后虎贲军再自己打下来。
    有的大臣认为,就算要去征讨燕云十六州,也不一定需要李存御驾亲征,派一个大将足以。
    还有的大臣认为,李存就算要御驾亲征,也要先登基了再走。
    对于第一部分人,李存直接无视。
    这些人简直拿国家大事当儿戏。
    关键,李存都已经吃进嘴里的肥肉,再想让李存吐出来,这有可能吗?
    更为关键的是,李存有非北上不可的理由。
    熟知两宋这段时期历史的李存,非常清楚,北辽挺不住了。
    是。
    由于李存的出现,赵宋王朝没能进行第二次北伐,北辽有可能会多支撑一两个月。
    但李存敢断定,自己要是不北上,北
    辽肯定挺不过今年。
    完颜阿骨打绝对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绝不会放过吞并北辽,永除后患和让金国进一步壮大的。
    如果让完颜阿骨打吞并了北辽,那金国就将成长为一个李存也不敢硬碰硬的对手。
    有人可能会问,李存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大吗?不是一战就灭了李朝和占城吗?怎么会如此畏惧金国?
    李存如今的军事实力是很强大。
    可这种强大是有限制的,那就是李存只能依靠南方的地形,打防御反击战。
    而要是过了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
    在平原上,李存要想打败拥有至少大量精锐骑兵的金国,将是极难办到的事情。
    火器是很厉害,但他们也是有射程的。
    超过了火器的射程,虎贲军不也是干瞪眼不是?
    有大臣跟李存建议,慢慢发展几年,然后灭掉赵宋王朝,之后再跟北方胡人决战。
    怎么慢慢发展?
    你南方是有优良的战马?还是有长在马背上的骑兵?
    李存现在的势力是纯纯粹粹的南方势力,在家里这一亩三分地,靠着强大的水军和还算说得过去的步军,怎么打都行。
    可一旦虎贲军跨过秦岭-淮河一线,李存的军事实力就必将大打折扣。
    说句不好听的,过了秦岭-淮河,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虎贲军能不能打得过宋军都不好说。
    别以为李存这是看低了自己的军队战斗力,拔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你真以为宋军一丁点战斗力都没有吗?
    就说上次宋军被辽军大败的那一战,宋军难道一丁点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没有吗?
    那辽军的五万人马,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不到三万人马?
    还有,历史上南宋的那些跟金军打了个旗鼓相当的宋军都是哪来的?
    以为宋军没有马军的,也想多了。
    远得不说,此时在东京汴梁城就至少有三四万匹战马——仅牟驼冈就有至少两万匹战马。
    赵宋王朝并非因为无马才屡吃败仗的,真正的原因是指挥决策失误和战术失败。
    而李存则是真的没有战马,更没有厉害的马军。
    这么说吧,这都快两年了,李存都快打下来了半个赵宋王朝,可李存还是只有两支每支三千人马介于一二流之间的马军。
    如果李存不趁北辽快灭亡的时候,北上搞到一些精锐骑兵。
    那么之后的大势就会是,要么李存一辈子狗在南方,坐视金国灭了辽国,然后灭了赵宋王朝;要么就是,等赵宋王朝真到了快不行的时候,李存和金国南北夹击灭掉赵宋王朝,然后双方在中原大地上逐鹿争雄。
    前者不用多说了,李存基本上就等同于是另一个赵构,偏安一隅罢了。
    只说后者——
    那时已经消化了整个大辽帝国、降伏了鞑靼等草原部落,又吞并了半个赵宋王朝的大金国,可能已经拥有二十万,甚至更多的精锐骑兵,再加上投金的辽人、草原诸部、辽宋的汉人,怕不是将拥有上百万精锐大军。
    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李存别说不一定能打赢这样兵强马壮的大金国,就是打赢了,可能也得是十年八年以后了。
    经历了十年八年战火的洗礼,中原大地定然就是一片废墟,到处是需要救济的难民。
    那时的中原大地,就不再是一块好地盘了,而是沉重的负担。
    李存可能得苦苦经营二十年,才能让中原大地恢复如初。
    与其这样,李存当然要趁着辽国还有最后一口气
    ,金国还没有蜕变到最强的地步,北上燕云地区,吞并北辽,搞到数万可以跟金国精锐骑兵正面交锋的精锐骑兵。
    当然,要是能将贪婪凶狠的金人,彻底挡在关外,就更加完美了。
    另外,还有最麻烦的一种可能,那就是赵宋王朝打不过金国以后倒向金国(就赵佶、赵桓、赵构这三个软骨头,到了绝境的时候,绝对有可能干出这种事情来),然后就是李存一打二,如此一来,鹿死谁手,可就真未必可知了。
    总而言之,李存此事要是不率大军北上,在燕云十六州的这场争夺战中,胜利的肯定是金国,那李存可能就得用二三十年,甚至是一生来弥补这个巨大的战略失误。
    所以,这燕云十六州,李存必须得去。
    那李存可不可以派一个人替自己去一趟燕云十六州?
    派谁?
    刚刚才当上代都统的韩世忠和吴玠?还是赵憨儿、孔愣子、苏东?
    他们这些人是能打得过完颜阿骨打、耶律大石这些当世最杰出的军事家,还是能算计得过完颜阿骨打、耶律大石这些当世最杰出的政治家?
    只能是李存亲自去会一会完颜阿骨打、耶律大石等人。
    至于登基称帝?
    老实说,现在的条件真是有些不具备。
    首先是太过匆忙了。
    其次是李存的皇宫是真没修好, 甚至就连李存准备用来登基的大庆殿都还没有完全建好。
    可李存考虑,自己这一走,又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不登基称帝,家里这些留守的人,也真是不太好管理这个规模已经不小了的国家。
    「算了,就登个基称个帝吧。」
    「再急,也不能差这点时间,省得麻烦,或是被谁给钻了空子。」
    「至于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唉,人生哪能处处完美,不行以后再找机会补个隆重一点的典礼也就是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