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问策于卒,收获累累
作者:南宫我梦   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午时,众人匆匆对付一顿。吃着吃着,李孟羲停下快子,突然问,“俘虏呢?俘虏给饭吃了没?”他看着刘备。刘备吸熘着粥,含湖不清道,“妇孺老弱,昨日夜里便开时给吃的。至于剩下的,早晚一顿,先不慌喂饱。”李孟羲心里有底了。这个处理俘虏的方法,就是前段时间讨论过的方法。俘虏抓到,把俘虏饿着好,饿的没力气,他就没力气暴动造反。但此中有不足,青壮饿着就算了,老弱妇孺饿他干嘛,这类弱势群体,就算吃饱,他也没心思暴动的。小娃娃饿的哇哇哭,于心何忍。吃着饭,李孟羲回想着上午巡查所得,这一上午,从城墙北角看到城墙南角,从壕沟看到攻城梯,从城门看到攻城椎,从城外看到瓮城,把整个战后战场,扫了一遍。发现的问题多不胜数,战后所得自然也丰富。把上午所得所有,在脑海中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李孟羲放下了碗,正要开口说话,边上关羽正添饭,立刻盛粥过来,李孟羲护住碗,“额,不了,我饱了。”李孟羲看着刘备道,“此番攻城,历战士卒多达三千之众,何不效彷旧法,询问士卒攻城所得,以集获众人之智?”刘备停下碗,盛粥的关羽也顿了下勺子。“甚好!”刘备道。“甚好!”关羽也道。关羽对【众人之智,胜于一人之智】这个道理十分信服。那是早前了。曾河边演阵之时,令士卒们自演其阵,而后问策。本以为,普通士卒,大字不识,能有个什么见识。然而,那日得战策五十,其中单锥阵破阵之法,便足有四种。刀盾士左右撞枪阵开路,地趟刀破阵,大椽破阵,冲车破阵,都是那次从普通士卒那里问得的。士卒亦能知阵略,关羽深信如此。刘备也深信。倒是张飞,因张飞长时间以来一直领斥候在外,也就最近一段时间才和中军汇合,当时河边沿阵,以及之后众多军中建设,张飞都不在场。因而,李孟羲说问小卒兵略战策,张飞不屑嗤笑,“小小卒子,能有何见识?”李孟羲立刻一眼看过去。不用李孟羲说话,刘备放下碗就数落张飞了。但看张飞的样子,一脸不在乎。看来,只有眼见为实,张飞才会信,小卒子一个个也聪明的不得了。约定好此事之后,午饭过后,等到太阳不那么晒,刘备起身,道,“走,聚士问策。”——主营,休憩营中的所有昨日参与过攻城战事的士卒,再次被集结于一起。众士卒不明何意,都以为,又有战事了。刘备叫过所有百夫长,二三十人。把百夫长们叫到一起,交代到,“一会儿,你们下去交代清楚,昨日攻城,人人历战,若谁有什么想法,不管是攻城战法,还是什么,只要有用,大赏。”说罢,目光扫了一圈,见百夫长们,多是军功升任上来的老人,刘备道,“你们也都是老人了,应该知道,什么叫好想法吧?不用再详说了吧?”百夫长们都是点头。“那好,回去,记得,个个交代清楚,单个时辰之后,你们把麾下士卒的想法,一并说来。去吧。”然后,众百夫长回去了。聚集着两千多战兵,等到各自百夫长回来,都问,是不是要打仗了。一名百夫长顿时就笑,“打啥子,城都打下来了,没打仗。起!给我让个地儿。”什长伍长们赶紧腾开地儿。百夫长坐下之后,挠头想了一会儿,“是这个。我跟你们说啊,玄德公让咱们想想,有啥好法子,然后能领赏。”话说完,好多人都是迷茫,“啥是好法子吗?”有人问。百夫长也是头痛,直挠头。“要说到底啥是好法子,俺也说不清。这劲儿,俺跟你们说说,俺知道的好法子。”说起以前,百夫长可有说的了,他磨拳擦掌,吐沫横飞的,“那早了,你们还没来,那时候,俺们才四五百人。军师那时候,也刚来。俺们在河边练兵……”这个百夫长,是涿州老人了,当时关羽河边练兵,那第一次问策于卒时,这个百夫长当时就在。“……俺们锥阵撞他枪阵,干撞,撞不过。你猜怎么着?俺被枪戳到腿,边上一歪,没想到把边上的五六杆枪给压偏了,反倒撞开门户。军师说,这就是个破阵法子。俩盾手,不急着前冲,一个左撞,一个右撞,就能在枪阵中撞开个缝儿。也因这事儿,俺当时升任伍长。”说起当时壮举,百夫长一脸自豪,“这么说,你们可懂?”见部属们依然迷茫,百夫长又说,“不止如此。你就说枪不好,枪头扎地里,拔起来,枪头掉了。这说上去,也是能领赏的。为何?上边知道枪头容易掉,再着人做枪杆时,就做的紧一点,这叫,改进军备。”此百夫长认真负责,认真向麾下讲,如何是好方法,如何是能得赏的法子。其实说起来,单就激发战兵的主观能动性,启发战兵们思考,并从普通士卒那里搜集作战意见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因为,军中还没有培养起氛围。义军扩军太快了,从最初五百,到出涿州时千人,到两千,到现在三千,兵力足足扩了六倍。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有好法子就能得赏,他们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思考并得到回报的经历。全军之中,也就当初最早的五百乡勇,是最清楚到底这个用法子换奖赏说的是什么。这部分义军老人,是最热衷于主动思考,也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但,这部分人太少了。大多数战兵,主观能动性其实没有。好在,军中现在有基本的基础了,基础就是那少部分义军老人。营中,各百夫长,吐沫横飞的向部属讲解要多想想,甭管自己个觉得好不好,说出来,只要说出来,万一玄德公他们觉得是好点子呢。就这样,一个观念在战兵营全营扩散。所有战兵,不再仅限于少部分老兵,所有人都知道了,但凡有想法,只要有能用到的地方,就能得赏,赏赐还相当丰厚。且,若谁的想法被用上,那么日后升职,此人优先。战兵营全营初步调动起了主观能动性。有一处,一个百人队,一小子嘿嘿一笑,他抠着自己的脚,道,“那俺鞋不好,爬梯子,鞋掉了,差点摔下去,那这算不算法子?”百夫长一听,眼一转,“算!我估计,九成能算。”一旁众人哗然,这也算?抠脚的小子没想到,随口一说,还真是所谓的“法子”,他大喜过望,忙问,“那那俺能得多少赏?”百夫长道,“不知,反正不会少。”这一处,是整个战兵营的缩影。满营战兵,不管新兵老兵,都在开动脑筋思考。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后,刘玄德来,“各百夫长,收拢各人想法之后,前来!”百夫长们立刻起身,挨个问。又一段时间之后,百夫长们络绎前来。等人到齐。刘备令,一一上前。第一个百夫长,百夫长过来,思索了一下,“俺队里有人说,没磨刀的石头,他说刀都锈了,这算不算?”说完,不确定的看着矮几后的刘备和同在矮几后的李孟羲。“算!”李孟羲立刻答道。这个百夫长话一说出口,李孟羲立刻就知道,这又是一处未曾料到的地方,自己也根本从未想起,更是未记录在策。磨刀的石头,对的,行军在外,要维护兵器,这个维护,自然包括时不时把刀磨利,把刀擦擦。说到磨刀,野外倒是能随处可找见石头,但是,随便找的石头,肯定不会有专门的磨石好用。李孟羲立刻就在布匹上写到,“【磨刀石】,军中当配备磨刀石,以战前战后磨刀砺枪,亦可除锈。磨刀石不必人人配备,一什或一百人队,配备一块,或就够用。磨刀石普通石料,最好,配备好用石料,以提高效率。由磨刀石,则又知,日常维护军备,除磨砺,亦需时时擦拭兵器。于此,军中尚缺擦拭刀枪之细布。细布需配备。”写完,李孟羲抬头,朝百夫长点了点头,然后悄悄问刘备,“玄德公觉得,此法值赏多少?”刘备见李孟羲提笔写了一串,便知道此法有用。至于赏多少合适,刘备拿不定主意,反问过来,“羲儿,你觉赏多少合适?”李孟羲略作沉思,“三贯钱如何?”刘备点头,“合适。”而后,刘备回头看了一眼,“来啊,取粮三斤,分作两份,一份一斤,赏于百夫长,一份两斤,包起。”李孟羲顿时愣神,“不是赏三贯……”刘备朝李孟羲笑笑,靠近,悄悄说,“此激赏也。羲儿你应知,激赏重时效,此一二斤粮,便是时效。”刘备这么一说,李孟羲奥了一声,恍然。然后,李孟羲就多认真的看了刘备一眼,好一个刘玄德,这激赏法,用的比我还熟,李孟羲想着。刘备所说的激赏法的时效,是这样,这会儿要重赏想出了好法子的士卒,因为已经有了军票,要赏多少,可以直接在军票上写多少。但是,为使激赏法最有效果,除了军票这一个日后才能兑现的凭据以外,还应赏一些立刻能拿到士卒手里的实物,不必赏太多,但得有。这才能,让激赏法,有最大的效果。李孟羲用激赏法,用在木工营比较多,然而他都没想到,用于此时。刘备倒是活学活用了。另一边,刘备手拿笔,在一块巴掌大的五色锦帛上,写下,“三贯”,写完,拿给李孟羲看。“羲儿,你看写的可对?”因为是异体字,刘备怕写错。“对。”李孟羲点了点头。刘备把写好的军票递给百夫长道,“此与你,”转头,把亲兵帮着包好的两份粮食,一并也递给百夫长,“军票三贯,还有两斤粮食一并交于想出此法的士卒。另一斤,是你身为百夫长,举荐有功,特赏赐于你。”百夫长欣喜接下粮食,这其中,还有赏赐他的一斤。这个方法,还是李孟羲想的。匠营副官鲁犁帮着汇报木匠们所想的改进生产的方法时,每上报一人,除奖赏当事人以外,也另赏鲁犁一斤粮食,理由就是,荐才有功。这也是激赏,激赏鲁犁不辞辛苦,热心的把木匠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一一上报。刘备又问百夫长,“还有何法?”百夫长又思索片刻,道,“我队里,还有人说,盾不好,太小。这个是不是……”这一条,不用士卒提,李孟羲跟关羽操练盾桥的时候,也发现了,军中现在军备混乱,盾牌大小不统一,以至于盾桥搭城,处处有缝隙。关于这一点,已经记录在册。也就是,重复了。不过,本着千金买马骨的想法,虽然士卒想的晚了一点,但毕竟是某个士卒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单独想出来的。所以,还是奖赏。“三贯。”李孟羲道。刘备不见李孟羲记录,还奇怪,听李孟羲说赏三贯,刘备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拿笔,又在五色锦帛上写了“三贯”,同时,还有三斤粮食,分作两份,两斤于想出主意的士卒,一斤赏百夫长。百夫长又得了一斤粮食。百夫长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后边,百夫长又说了一个想法,说有士卒说,板车容易倒。李孟羲还愣了一下,攻城关板车什么事。随后,他想起来了,说的是,弓弩营。攻城战的时候,弓弩营躲在板车后,跟城头对射。之所以用板车,是因为塔盾还未来的及做,暂时用板车顶上,勉强也能用。板车重心不好,支到地上,容易倒,这李孟羲也知道。自然,弓弩营的士卒,又慢了李孟羲一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英雄所见略同,弓弩营的士卒能见识到和李孟羲一样的问题,也算是士卒是真的认真细致的思考问题了。“三贯。”李孟羲依然说三贯。刘备见李孟羲还是没动笔,还是照例说三贯,便知道,百夫长连说的几个法子,全都平平无奇,没入李孟羲的眼。第一个百夫长,总共就说了三个法子,然后说没了。“这就没了?”李孟羲愣了一下,随即有些失望。一个百人队,打了一次憋屈至极的攻城战,结果问有何心得,才三个人能有心得。太少了吧。其实普通士卒能稍有想法,稍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已经很不错了,是李孟羲要求太高。别的军队,放眼整个大汉,谁人如此重视普通士卒的智慧?无一人。后边,百夫长们一个接一个上前,各逞纷说。——“俺们队有人说,鞋不好。爬梯子鞋老掉。”一百夫长如此说道。这个问题,又是重复了。早在关羽部开始练习奔袭之法时,李孟羲就意识到,合适的鞋子于奔袭之时,尤为重要。若是鞋子跑两步就掉,那肯定跑不快。若非还在行军,还在战时,李孟羲早就想办法给奔袭之士一人配一双合脚的鞋子了。这个由士卒想出的法子,依然重复,依然千金买骨,还是三贯。后边,接连都是一些小的问题,通通三贯,李孟羲根本不拿笔记。刘备很是奇怪,这怎么了。又有一百夫长来。百夫长上前,说了第一个问题,“俺们百人队,是破门的。俺们冲进去城中的时候,城里骑兵冲过来,俺们手里只有刀盾,竟挡他不住。照俺想,是不是也拿根长的?”百夫长话一落,李孟羲勐地就抬头看向百夫长。旁边,本来无所事事的张飞,也一下瞪大了眼。这一处,关于刀盾兵入城之后,万一城中激战,只有刀盾,不能应付城中阵战厮杀。若不然,贼将张宝冲杀过来,也不会把刀盾士们撵的兔子一样。张飞本来是想寻隙和刘备关羽商量下,看是不是,长枪大戟什么的,攻城也带着。没想到,还没说,倒被这小卒子说出来了。张飞没来由一阵气恼,瞪着百夫长。李孟羲眉头紧锁,他因百夫长这一番话,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百夫长说,城里骑兵冲过来?怎么回事,守城的时候,守城一方能用骑兵守城吗?还有,攻城士什么时候被骑兵冲了?李孟羲问下去。刀盾士便把攻城的时候的事说了。听到刀盾士说,刚冲入城里,没多大一会儿,一贼将纵马冲过来,把人追的到处逃。李孟羲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骑兵守城画面——敌军已破城门,已破瓮城,然后,敌军蜂拥而入,沿着街道杀来。此时,我方一队三五十人的精骑,于街道另一侧,摆开冲锋队形待命。一声令下,我精骑数十,结阵冲去!一般来说,有城门这个地势限制在,敌军大可能在城门洞中,不能维持队形,敌军从城门蜂拥出来,也是队形混乱的。若是敌军再推着攻城椎,扛着梯子,乱七八糟的,队形就更乱。那么,我骑兵阵势从街道另一头,朝城门涌来的散乱之敌杀去,一波,足以把敌军的势头冲的溃不成军。敌乃散乱之敌,骑兵结阵冲之,敌纵蜂拥而来,其如何阻挡?骑兵还真能守城。城中厮杀,乃阵战,阵战能用之法,城中防守也就能用。由此,倒又知攻城战法。攻城士入城之后的战法。于城门洞里,闭塞狭隘,阵势必然混乱,又因为,攻城士要推着攻城椎,抬着梯子,乱七八糟,又把阵势乱了。这要万一,我军散乱而出,不成阵势,只顾着拼命往城里冲,万一,敌军已备好骑兵,或者备好严整的枪阵,一波反击,狠压而来。我军散乱,岂不顷刻就被敌军杀败?冲的再快,瞬息被杀的败退回来。故而,攻城士入城之后,不在侵袭之快,在于步步推进,应重稳妥,决不能给敌军反击之机。故而,我攻城士自出城门洞杀入城中,应立刻稍做停顿,整队结阵之后,再抱团沿着四通八达的道路,碾压而去。如此,敌军纵反击,反击无力。我因为抱阵向前,反而,会拥有更强的溃敌能力,能更快的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城门处稍作停顿整队,耽误不了多少功夫,耽误的些许时间,会在之后摧枯拉朽之中,找补回来。此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看来,无论何时,步队结阵都是最佳选择。既然提及城中守敌可能会用骑兵作战,以城中道路之宽阔,这个可能真的会有。那么,以李孟羲如今对兵种的理解,刀盾士,真的对骑兵无力。克制骑兵,得需要长兵器,需要弓弩。在此以前,李孟羲认为,刀盾是攻城的最佳选择。攻城之时,盾是必需的,因为要遮挡漫天的流箭;城头厮杀,一跳跳进人堆里,拿长兵器,施展不开,用刀盾合适,所以刀盾最适合登城厮杀。再加上环首刀也轻也短,爬梯子方便。故而,李孟羲便认为,刀盾士乃攻城最佳兵种,因此此次攻城战,他想尽办法,凑了两千八百多面盾,攻城的三千人,除了弓弩手以外,全是刀盾士。现在,有百夫长呈上建议,李孟羲明白了,攻城全带刀盾士,是不合适的。应该分情况讨论。攻城墙的,自然依然刀盾士合适。但,破门队,破门之后,是直接要入城厮杀的,城中空间大,情况也复杂,可能要面对守军骑兵冲击,也可能会面对守军枪阵压来。所以作为反制,破城队必须也带长枪大戟,弓弩。可由此,产生一个问题。依李孟羲所知,一手拿盾,一手拿枪戈,实则不如单纯的枪阵犀利。平日里操练,盾戈手跟戈手对打,戈手同样比盾戈厉害。一手盾,一手长兵,稍显得笨重,单手用长兵,速度和力道也慢。因而,盾枪合用,李孟羲认为,不是最好的选择。还有,弓弩手既然也要跟着破门队入城,弓弩手拿盾是必须的,所有攻城士卒都需要拿着盾防御头上的箭雨。但弓弩手拿着盾,还如何御使弓弩?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无论戈手,枪手,还是弓弩手,未入城时,需要拿着盾遮掩箭雨。到入城之后,盾影响战斗,索性直接丢掉就是。这便是解决办法。李孟羲皱眉思索良久,他得到了今日最有份量的来自于普通士卒的战策。战策细分有三。其一,守城之时,以骑队冲击蜂拥而入之散乱之敌。或以城中严整之阵,反击散乱未成阵之入城敌军。其二,为攻城法。出城门洞入城之际,我攻城士必然队形散乱不堪,此时切忌盲目求成,应暂做整队,聚拢人手,排齐阵势,抱阵再行。其三,为长兵弓弩攻城之必要。破门队需带长兵弓弩,长兵弓弩之卒,其手中之盾,入城丢弃。这是由普通士卒贡献了一条想法之后,李孟羲扩展和总结的战策。“二十贯!”回过神来的李孟羲,高声说道。前边都是三贯,突然二十贯,百夫长们瞬间侧目。李孟羲自顾埋头写东西。刘备很有默契的,嘱咐身后亲兵,包十一斤粮食,十斤单包,一斤另包。一旁,张飞很是不爽,那是明明有了绝妙想法,正要说出来收获一片赞许的目光,却被人抢先了那种不服。不管张飞如何想。如果说之前,张飞不甚看的起普通士卒,那么此之后,张飞不得不承认,小卒子他娘的也十分聪明。李孟羲一阵动笔,把东西写完,他期待的看着面前百夫长,方才得了攻守战法三条,今日聚拢攻城士以集众人之志,已不虚此行。李孟羲问百夫长,还有何建言?百夫长想了一下。“碗,俺队里有人碗破了。”百夫长说。这……好吧,也算是问题。陈年旧问题。老早,早在招抚黄巾流民的时候,李孟羲就发现,流民穷的吃饭的碗都没有。因而,他令木匠营杂活木匠,一直在做碗。军中现在还是缺碗,但问题早就解决了。前一条建言有多惊艳,这一条就有多普通。无奈,李孟羲只能,还是千金买骨,三贯钱。三贯钱不多,有这三贯钱做引,得了赏赐的士卒,下次更加用心的想问题,说不得下次就贡献了一条很有价值的建议,那就赚了。三贯钱,买一条战策,天下间没多少比这个更赚钱的了。再往后,百夫长们再无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就到最后一人了,李孟羲本以为,今天也就到这里了。没想到最后了最后了,又得到一条极有价值的建议。最后一名百夫长看着陌生,陌生是因为大多数老百夫长,李孟羲都眼熟,这最后一名,不认得,应该是新升上来的。“俺弟给烫住了,”百夫长上来就是一句,百夫长看着李孟羲,“下回攻城,能给个草帽不?”李孟羲稍有些迷茫的看着陌生百夫长,烫着应该是被城头金汁烫到了。草帽?草帽能防金汁?李孟羲目光转向刘备,目光带着问询。刘备头仰起,沉思模样,一会儿后,“草帽……倒能防金汁。”刘备微微点头,自语道。李孟羲听到了刘备的滴咕,他问,“草帽就那一点大,能防的住?”他疑惑。刘备耐心解释,“这样,咱试一下。来啊,”刘备招呼亲兵,“去寻一顶草帽,一顶斗笠前来。”说起草帽,草鞋,这类寻常物品,刘备很熟。草帽和斗笠,不是军中制式配备,亲兵离开好大一会儿,尴尬回来,说没找到。李孟羲想了一下,“去伤兵营,军医田卜那里应有斗笠。”亲兵离开了。田卜那里肯定有斗笠。田卜那家伙,不知为何受了髡刑,也就是头发被剃了,全军就田卜一人顶着一头寸短头发,到现在田卜头发也没长长。平日里,田卜要么带个铁盔,要么带着斗笠遮掩。跟田卜往来频繁,因而李孟羲清楚田卜那里有斗笠。不大一会儿,亲兵拿着斗笠来了。李孟羲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攻城带斗笠,不带头盔吗?为防金汁,就不管箭失了?头不要了?斗笠,普普通通一个斗笠,跟武侠片古装片一模一样的斗笠。李孟羲拿着斗笠看了半天。“盾与我。”他朝旁人要盾。旁人递来一面盾。李孟羲把盾举起,对着斜上方,因为爬攻城梯的时候,攻城士的盾也是斜向上的。把盾遮掩住头顶,“找水来。”李孟羲吩咐。士卒们都有水袋,立刻有人递水袋过来。李孟羲让人从上面浇水,对着盾浇水。刘备拦住。要知道,此时可是深秋,天凉水冷,水淋头浇下,还得了。李孟羲举着盾,摆着姿势,认认真真等了半天,不见水下来。一回头,看见刘备。“浇啊。”李孟羲催促。“天冷,要不……”“没事儿!浇!”李孟羲不耐。刘备无奈,只好打开水袋,把水倒下。哗啦~水流落在了盾牌上,水花迸散一片,虽有盾挡着,头发上额头上,有丝丝凉意。明白过来了,虽有盾牌遮掩,但爬攻城梯的时候,盾牌有时不可能完全对正上面,盾牌再被落石一砸,一歪,就遮挡不住了,上边再恰有金汁倒下来,肯定中招。一袋水完了。李孟羲跑到矮几处,拿起斗笠,给扣到自己脑袋上。“再来!”他举着盾,姿势如前。李孟羲个子矮矮的,以刘备的高度和角度,还正好居高临下的倒水。哗啦~又一袋水倒下。水落在盾牌上,盾牌上水花四溅,没有水滴溅到额头上。李孟羲把盾往边上撤开,模拟攻城之时,盾牌被落石砸的偏移。所剩不多的水流,落在了斗笠上。又从斗笠滑落,有少许水滴滴在了肩膀上。李孟羲这下明白了,斗笠如同一把小伞,真的是能遮掩城头漫灌下来的金汁。虽说斗笠不大,遮掩面积也不大,但斗笠遮掩的恰是最要害的地方,头部,面部,脖颈。要是没斗笠,金汁泼下来,直接顺脖梗流了满背,多要命。而有斗笠,金汁照头泼下,被斗笠遮挡,大部分被挡住,挡不住的,则落在肩膀,手臂。肩膀手臂处,大多有甲胃衣物遮挡,不会跟领子一样,有大缝隙。再者,就算肩膀和手臂处的衣物,挡不住金汁,那手臂和肩膀,又没要害,手臂被烫伤,比脖子和面部烫伤要轻的多。斗笠,还真的于攻城时有用。问题只有一个,斗笠的防箭能力几乎没有,戴斗笠攻城,头不要了吗?李孟羲疑惑无比的问出了一个问题之后,刘备哈哈笑了。“来铁胃借我!”刘备伸手问亲兵要。要过铁胃之后,刘备随意把铁胃戴上,然后,再拿过李孟羲的斗笠,往头上一放。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刘备头上带着铁胃,斗笠高高顶在铁胃上,很是违和。但李孟羲清楚的看到,因为铁胃顶也是圆的,斗笠也是圆的,略能相合,刘备把斗笠的绳子再于下巴上系紧,好家伙,斗笠竟然就固定在铁盔上了。虽说不甚稳固,但是斗笠防的是金汁而已,金汁的重量,不可能把斗笠砸歪的。神奇,铁盔加斗笠或草帽,竟然能防金汁!金汁湖脸,人大概率死了。但金汁湖胳膊,倒容易救。只从降低伤亡这里,草帽加盔法,也是极实用之战术!李孟羲还想到了其他,军中是不是得把草帽斗笠作为制式装备?或者,宋军普遍装备的,水浒里林冲带的范阳笠?若是为降低后勤压力,是不是可以把铁盔和草帽结合,做一种宽沿的盔?飞碟帽?飞碟盔?又从普通士卒那里学到一个一个值二十贯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