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已经开始了,网绳栓在了木轴上,几个士卒站在冰洞边,拼命的去转动木轴,木轴快速转了起来,连带着把冰面下水里的鱼网也甩动起来。河面上,只听着木轴吱扭扭的转着。“会有鱼吗?”李孟羲问。话音方落,关羽朝冰上招呼,让起网。接着,几个士卒放下木轴,齐力去拉网。网在水下,很沉,几人把网艰难的拽出水面,网出了水,离得老远,李孟羲就看见了,网里很多鱼在蹦哒。一网收获满满。李孟羲见冰下捕鱼的效率这么霸道,他忍不住朝河上跑去要过去看看。关羽阻拦不及,李孟羲就跑到河上了。冬捕的效率高到让李孟羲惊讶,捕鱼这件事,李孟羲多曾见识,不管是行军之时还是方至巨鹿渔队刚出之时,渔队出去捕鱼,网撒下去,还不一定能见到鱼,纵是能见到鱼,一网超不过二十条。可现在一网下去,活蹦乱跳的大鱼小鱼一数多达三十四条。李孟羲疑惑极了,他疑惑冰洞就凿出了一会儿,鱼这么快就聚过来了。本着一探究竟的想法,李孟羲让暂停了捕鱼,他到了冰洞边,蹲在那里,揣着手,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冰洞下黑咕隆冬的水。一旁,关羽也不打扰,小心的看护着。守着冰洞等了不久,李孟羲看到水面有水波开始荡漾,一眨眼,灰色的鱼背浮现在水面。又一个眨眼,鱼头露出来了。鱼就在眼前唾手可得,李孟羲忍不住了,他下手勐地下去想抓鱼。结果他这一个妄动,脚下一滑,身体就失衡要往冰洞里掉。在这个危险的刹那,李孟羲童孔紧缩,心脏一紧,脑海中瞬时闪现过好多信息,据说失足掉到冰洞里后,会被水冲到冰面以下,冰厚的跟个锅盖一样,顶都顶不开,救都没法救……又据说,人溺水之后,两分钟就要窒息而死……心乎完蛋死定了的李孟羲,突然身体有失重的感觉,然后他飞起来了。是关羽手疾眼快,关羽就在边守着,眼看不对,他一把把李孟羲抓住了。关羽提着李孟羲衣服把李孟羲悬空提了起来,跟提小孩儿一样,直接一路提熘到岸边才放下。旁边,几个士卒看的笑得不行。直到在岸边,脚落地,李孟羲才恍然回过神来,他一阵后怕,妈呀,差点掉冰窟窿里死掉了!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怕不已的李孟羲赶紧对关羽说,“关将军,冬捕之事,危险非常,需立严令警示众人,不可拖延!”关羽看着方才差点掉水里死掉,却还惦记别人的李孟羲,关羽张了张嘴,道,“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再管别个。”关羽是在训斥了。方才要不是跟过去看着,他李孟羲人已经掉冰窟窿里了,这要人没救回来,死了,回去咋跟大哥交代?生恐再出事,关羽叫来甲士两人,令看住李孟羲,不让李孟羲上河上。关羽拎着篓子捡鱼去了,关羽把鱼捡了回来,李孟羲在河边,在冻手的冰冷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把冬捕相关技术也记录完了。冰下捕鱼技术要点,一是甩网的木轴;二是凿冰工具,没得用就用雄戟,时间充足就做专门的凿冰锤;第三,安全事宜,冰窟窿很容易掉进去,得注意安全。鱼捕到了,三十多条鱼装了大半篓子,这还是第一网,一网就半篓子,冰下捕鱼的效率,太恐怖了。原来,河面上的冰层凿开一点,用不多久,好多鱼就顺着风聚集到冰洞那里,鱼对空气的感知如此敏感。在河边,关羽找了个河边的大石头,把石头抱起,哐冬哐冬一阵砸,砸了个冰窟窿之后。然后,凑着冰冷的河水,关羽杀鱼刮鳞忙的不停。这时,匠营副官鲁犁来了。李孟羲随手把杀鱼取的鱼鳔交给鲁犁,随带问了一句,“鲁犁,这几天造了多少船了?”“一百六十多。”鲁犁答,紧接着,鲁犁底气不足的说到,“军师,造船还缺点东西……”李孟羲微微疑惑,“缺什么?木头?”他盯着鲁犁疑惑问道。“不缺木头,是桐油,还有漆。”在鲁犁的讲述中,李孟羲听明白了,他想起来了,之前在行军之时,造的第一批鱼鹰舟是行军途中边行军边仓促做成的。当时乃是在军中,木匠们勉强把一些破木板给拼成了小舟样子之后,下水发现各种漏水。这已不是木工技术可以解决的了,就算精工制作,就算全用上茆榫嵌合结构,木头的缝该漏水还是漏水。于当时,为解决问题,特意找了造船匠人询问关键,得知要用胶漆填缝后,又从造弓匠人处得到了熬鱼胶的方法,有了胶,填了缝,鱼鹰舟才不再漏水,这才能下水捕鱼。可只用鱼胶,不用漆和麻丝填充,鱼胶泡水里泡个一两天,胶就泡掉了。当时有的用就行,无所谓,每天刷一次胶,麻烦归麻烦,总归能有船用。现在不同了,现在不是行军了,不是将就一下就完了,现在要大造船只,要造成千上万只船去大肆捕鱼,便不能再将就,不能再是三两天就漏水的船。所以,除鱼胶,麻线,桐油,漆,尤其是桐油和漆,必须得有,这是造船的关键。李孟羲眉头紧皱,桐油和漆这两样东西,军中没有啊,桐油倒是有个几十上百斤,漆一点没有。李孟羲好奇问鲁犁,“既然桐油生漆皆缺,那你们造的船,下水能成吗?”鲁犁答说,“我们合计鱼胶填了缝后,再拿火把鱼胶烤了烤,这样粘的紧实,不容易泡开,倒能经得水。只是,没有漆,还是不能长久。”李孟羲惊讶的看着鲁犁,鲁犁这群木匠,竟然只用鱼胶便做出了有较长耐久的船只,在物资紧缺的现在,木匠们想出的这个办法,价值千金。完整工艺的渔船,用上鱼胶,用上麻线,用上桐油,用上漆,这样一艘工序完备的船,可以使用数年之久。鲁犁他们做的船,只用了鱼胶,只加了一个烤干工艺,耐久很短,顶多用一两个月。然而,这一个月已经足够了。捕鱼本就是为了解一时之急,捕一个月鱼,就到明年春天了,到时买的粮食也到了,捕鱼不那么要紧了,渔船这一个月的使用耐久,恰好够用。李孟羲意识到木匠们解决了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他问鲁犁,这个想到烤脚方法的匠人,有没有记功?鲁犁则说,有记着。李孟羲不由点了点头。从此处,木匠营这一营,实则是全军之中规则体系最完备的一营,李孟羲长久不在匠营,匠营自身的激赏机制依然有序进行着,达到了可以独立运行的水平。对那个想出办法延长了鱼胶使用寿命的木匠,鲁犁说赏人十斤粮食,二斤立赏,剩下八斤日后再赏,李孟羲觉得,赏的太少了,便改为粮食百斤,钱十贯,写了军票,令鲁犁交于那个木匠。李孟羲意识到,鲁犁这家伙虽为匠营副官,主使着一大堆事,但鲁犁这家伙扣扣搜搜的一点不大气,正好来了,李孟羲便顺道去看了看鲁犁这段时间以来所记的各项功赏。鲁犁本人不识字的,不识字的鲁犁记东西全靠脑子记,难为他还能把事情全都记住。扎营河边的这段时间,鲁犁记下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鱼胶,因大造船只,需要熬制大量鱼胶,鱼胶又需人手去捶打,耗费人手多矣。有一人提议,可以找来石春砸胶,省却人手,众人便寻来石春,果然能把胶砸的又烂又软,一人抵的上三十个人。依鲁犁自己的判断,鲁犁觉得此建议很好,便赏人十斤粮。又有,造船需要烤胶,可船虽是鱼鹰小舟,船身轻巧,可一艘鱼鹰舟也重几十斤,抬着烤会很累人。于是有人便道,可以做个架子把船放高,也好便利。李孟羲去看了匠人们制作的专用于烤胶的木架子,架子看起来很简单,但看着很好用。匠人们把船放在架子上,人拿着火把在下边来回烤,烤完了船舱里边,翻过来又烤外边,简单却高效。李孟羲还注意到一点,这种简单的架子已经成规模了,木工营地一大片都是这种架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技术不仅被激发了出来,还得以高效快速的流传开来。技术自激发到快速普及,已经有了完整的生态链。还有,因冰雪之故,匠营又驻扎在河边,有匠人便跟鲁犁提,想多要点柴烤火。鲁犁有收集众人意见的职责,匠人说想要柴,鲁犁便把这一点记着。说的时候,鲁犁如实跟李孟羲交代了一遍,鲁犁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按鲁犁的想法,要木头还好说,木头是做船的,要柴火,就是伸手要东西,多少有些无礼。李孟羲认真想了想,“也好。这河边比城里冷的多,我看送点柴过来。”鲁犁一见李孟羲不怪罪,还真给柴,鲁犁便问,“那……这人赏粮食不?”鲁犁是问,提议要柴火的这人,要柴火的这个建议,算不算好法子,要不要赏粮食。这当然得算的。任何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等等一切的好方法,都属于智慧成果,都得赏粮食。就比如,行军之时,有木匠想要门板,理由是地不平,刨木头不好刨。从这个木匠的角度考虑,这木匠当然是为了自己,当然是为了干活能轻快点。但,这个建议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极为可观。哪怕到现在,木匠营的加工平台依然还只是门板而已,木匠营到处都是支起的门板,就在门板上,木匠们完成了所有对木头的精加工工作,可以说,门板就是义军现在唯一可以提供的工作平台,这个工作平台虽然简陋,但相当不错。鲁犁独自管理匠营这段时间,没耽误匠营的任何事,跟李孟羲亲自来管理也差不了多少。林林总总,鲁犁记下来的生产改进事宜,多达二十多条,全都是匠人们自发的主观能动的想出来的方法。不过是制作一些简陋的鱼鹰舟而已,鱼鹰舟技术低下,匠营管理粗糙,能有多少改进的空间?然而,就是能多达二十多条改进方法。技术低,管理粗糙,并不是问题,成长性足够的话,每一天都能精进,每一天都能查漏补缺,就终有高入云端之时。鱼鹰舟生产相关,有多达二十多条改进,这其中包括了,烤胶法,石春捣鱼鳔法,木架悬船法,木条镶船缝法,船底收尖法,设桨换篙法,等等。这其中,好多方法李孟羲都看不明白。比如船底收尖法是什么,李孟羲就不明白。经鲁犁解释,李孟羲大致懂了。这一法是对鱼鹰舟结构的改进,旧有的鱼鹰舟,船舱是个平底长方体的,上下一般宽。这个原始船体是李孟羲自己设计的,李孟羲不懂造船技术,设计的很笨拙和不科学。鱼鹰舟船体是用平木板拼成的,那么自然,长方体的船底,船底有两条愣,两条木缝,就有两个漏水地方。木匠们想着把船改了一下,把船底简化,直接做成三角形的尖的船底,这样,下水线就只有一个缝了。这样,不仅工序简单了,漏水的地方也少了。而漏水防水处理,又是造船工序中最麻烦最关键的一步。这样一改,李孟羲确信,单从数学来算,一条缝隙的船就是比两条缝的船的更能防水。只是,李孟羲一看新型的鱼鹰舟,他看着小小的鱼鹰舟,船底又尖又高,他都愣了。这……似乎海船,似乎后世的钢铁战舰,航母之类的海船,才是尖底船吧?河流湖泊上的船,大多是平底吧?可为何,小小的一个鱼鹰舟,到了木匠们手里,一改,变成了类似战列舰的船体外形?弄不明白了。除了船体大改之外,木匠们以船撸代替船篙这个做法其实是无奈之举。船归木匠们做,自然,撑船工具也归木匠们解决。可军中物资贵乏,够长的能做船篙的长木杆不多,一开始还能找到做船篙的材料,不两天,长棍子没有了,此时,兢兢业业的木匠们费尽功夫,把短木棍凿了修了做出茆榫结构,把短棍给接长,勉强做出长篙。可要知,茆榫虽可以把各种木头接到一起,还接的很坚固,堪称神奇,但是茆榫太费事了。终于,有暴躁的木匠受不了了,说干脆用船撸子得了。于是,一条重要的改进诞生了。船撸跟船篙是不同的东西,船篙必要很长,船撸短短的一根绑到船尾上,两者长短区别很大。用了船撸,随便找跟短木头就可以,不用接木头了,这既省材料,还省工时,更重要的,船撸操作更方便灵活,划船更为省力。综此种种,底蕴薄弱的义军匠营,日日精进,精进的速度不可思议。——在李孟羲还在匠营巡查之时,远出在外的伐木队又一次回城了。这次李孟羲不在城里,刘备前去接收木头。当刘备看到伐木队的人艰难无比的几十个人抬着一根树干回来,刘备便问,为何不放车上拉回来?伐木队的人则道,树太长,不好放车上。刘备再问,那为何不把树锯短了呢?伐木队的人意外了,树能锯短,让锯?这其中,实则是观念的问题,伐木队大多都是流民,大多普通百姓而已,伐木队把树砍了之后,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把树好好的运回去,而不是把树锯成短短的一截,因在潜意识里,树锯短了,就废了,不值钱了,是败家玩意儿。伐木队不是不知道树沉,是舍不得把好好的一棵大树锯的不成样子。伐木队民夫们肯定是误会了什么,树砍回来,既不是要盖房子做大梁的,也不是要做攻城器械的,只是用来送到木工营地做鱼鹰小船的。做鱼鹰舟所需只是短木板,门板那么长的木板就够了,树太长,运到木匠营去一样得锯短。看伐木队运木头实在辛苦,刘备便自下决定,让伐木队下回再送木头,锯的车板那么短就行,莫怕浪费木头。这一经改进,伐木队的运输效率,直接提高五倍。树要是不锯短,一根完整的树干,小小一辆板车根本拉不动的,得人抬,可人抬的效率也看到了,老长时间了,伐木队才运回来了两趟木头。在伐木队出发之前,李孟羲曾交代过主事的百夫长,交代其说,伐木的时候若有什么好法子,记得记下来。此时看来,李孟羲不是做了无用功,伐木一事,当真有诸多可改进效率的点,运输便是其中重要改进点。值此冰雪封冬之时,义军外派劳作队四支,一只是木匠队,一支渔队,一支伐木队,另一支则是张飞的狩猎队。这外派的四支队伍,唯独匠营有完整的激励制度,匠营的木匠们每制作出一艘鱼鹰舟,整队便可得粮,每一艘鱼鹰舟的价格早就定好了的。在完备的激赏体制之下,纵是匠营远出在外,匠营的生产效率依然很高。但,除匠营以外,其他各营根本没有也不能有激赏体制。不同于匠营可以有容易量化的制式木工产品,匠营只要原料足够,便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产品,但像是伐木队,像是渔队,像是打猎队,这三个队收获很不稳定,没办法定额激赏,也就,这三队没有办法生产制式产品,没办法制定激赏体制,也就没有办法激励,工作效率也就无法保证。这四队人马之中,木匠营,乃是唯一有“人和”所在的营,人和便为,早早已建立起的完备的组织架构与完善的管理机制。此人和,其他三营无有。至于地利,诸营皆无有。所谓地利,匠营,木工营,渔营,还有猎队,全都远处在外,根本没办法时时去巡查监管,此,两相远隔,监察不能,便为地利之失。幸,猎队,伐木队诸队,虽无人和,亦无地利,但有天时为助,生产效率还是略有保证。何为天时也?天寒地冻时节也。恰天寒地冻,野外寒冷非常,纵是缩在帐篷里,也冷,不用去催,伐木队为求暖和,会自觉去忙碌一会儿,干了活自然能暖和起来,待着不动一定冷。这便是天时,不用去监察,也不需内在的激励制度,不干活就冷,干活还暖和一点,所以不得不干起来。此所以说,地利人和皆无,恰有天时为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娱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