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测试计划的第六日,负责建造火槽的匠人还在修槽,修了才一半,第七日,他还在修,还没有收尾。终于等到第八日,加热槽终于是造好了。此日,为正月二十三日。在两日前,也就是正月二十一日那天,一队十几辆马车的送粮队终于来到了巨鹿城。送粮队来的时候,军中上下全都起了一阵轰动,因熬了许久,再怎么节省粮食,军中的粮食还是见底了。粮食是一点没有了,而牛骡牲口还得留粮喂,所以到几日前,本来一天的两顿饭,就只剩一顿了,稀粥没有了,只剩肉丸子了。而虽说考虑到一个肉丸子吃不饱,一顿变成了三个肉丸子,可还是吃不饱。有个笑话是,既然吃不起饭,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义军状况就是如此,没得粥吃了,只能吃肉了,而肉来源只三处,一个是宰杀军中牲口,一个是张飞在外打猎送回的少量猎物,一个是打鱼队顺着水网四处寻水寻鱼打到了鱼送回来。而根据实践,打猎养不了太多的人,能养三两千便是极限,而打鱼收获高了点,可能养两万人便是极限。眼看断粮在际,李孟羲都跟关羽讨论要杀战马了,要杀两百匹老弱战马,而关羽死都不肯。可以说,十几万人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眼看断粮,终于,刘备支援的粮食来了。第一批到的粮食,只十几车,且马车半载,满算只有不到满七车粮食。这点儿粮食对十几万人而言,杯水车薪。然而这便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大批的粮草队伍在后边,牛骡车辆太慢,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到,刘备乃深通了快速补给队的要义,所以,特意令十几辆马车半载粮草以最快速度飞驰巨鹿。刘备这一招用的很高明,尽显了快速补给队的妙用。之所以是十几辆半载马车而不是一辆或是数量,这是因为,虽一辆数量马车快速飞奔巨鹿城,此也能立刻激励嗷嗷待粮的十几万的士气,但,区区一辆数量粮车,根本不成规模,民夫军众见之,难免心有担心,心忧就送来这么点粮,是不是凑不来粮食了,由是军心不能尽稳。微妙的考量到了此一处,所以,刘备特意加大了快速补给队的规模,使十几车并法,果然,十几个粮车到了巨鹿时,军中欢腾。快速补给队到了,送来的粮食不多但足以支应个短短几日,待撑过几日之后,后边的大队粮草便就到了,完美。说来,经数月与黄巾战事,义军众人于战火磨练中成长,皆有长足进步。快速补给队的想法起于李孟羲,完善于关张并诸士卒,最终被刘关张三人所熟知精义,结果是,众人一起完善的快速补给之法,这一点兵法知识被所有人所掌握。刘备把快速补给之法用出来,跟李孟羲用的,跟关羽用的,没区别,水平都很高。粮食终于有了,终于可以回复一天两顿饭了。据来送粮的士卒禀告,说后有大队粮草,粮食问题不需担心了,李孟羲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开始进行忙碌了七八日之久的测试。测试所需,一千多根钢条已被铁匠们连日忙碌给铸造好了。是一千多根而不是刚好一千根,这是考虑到铸造或是淬火过程中可能有失败品,多造一些也好有补替。一千把铁钳也做好了。一万多斤木炭,经连日加工,在大石碾子的加工下,炭被碾成了足够细碎的炭粉。最后一步,检查各项准备。李孟羲去了土窑那里,一百个土窑检查了一个遍,所有土窑当中都有一个槽型的炭槽,炭槽非常巨大,这是为了尽可能充分燃烧掉窑里所有的氧,使窑中温度尽可能提高。又去了加热槽那里,加热槽长足足有三百丈,再加上余量,只会比三百丈更长。加热槽修成了弯曲蜿蜒的形状,如龙蛇一般盘绕曲折,关羽见了此阵仗,只呼壮观。加热槽乃是整个测试的关键一步,同样的火力,加热的厚薄和长度的钢条,加热同样的时间,应该能使钢条加热到很接近的温度,然后再同时停止加热,淬火同样的时间,能淬出一批性能很接近的钢条。这是李孟羲能想到的唯一一种能行的方法。检查了加热槽,所见,土槽虽说外表简陋,可关键的槽中部分,肉眼可见的精工细作,平平整整的连个裂缝连个碎石块都没有。负责建造这个槽子的匠人拿了一瓢水倒进了槽子里给李孟羲展示着数日忙碌成果,只见一瓢水下去,水流在槽中,缓缓的向两边流淌着。水在槽里,流的是出奇的慢。李孟羲了然,要是一点高一边低,水就往一边流了,像这样慢腾腾的流淌,接近水平状态才能达到。效果好的让李孟羲惊讶,他对造城匠人不由得高看了几眼,军中竟有这样的高人。李孟羲觉得,这十几万人,最厉害匠人的便是这人了。经检查,无论样品还是工料,还是场地,全已妥当。之后,李孟羲拿着破布,把方才匠人往加热槽里撒的水一点一点擦的一干二净,一切完备。——当测试开始,第一步,拿着尺子沿着漫长的加热槽开始测量,量四尺距离,便做一长记号,再在四尺当中,画一短记号,同时槽这边有一记号,另一边便也有记号。测量中,特意避开了首尾还有拐角之处,因李孟羲不知,首尾或拐角之处,温度会不会跟当中有所差别。待将漫长的长槽量完,留下了一千多个工位记号之后,再在每一个工位旁边,放置一只盛满冷水的木桶或者大缸。军中已有尿液或者油脂淬火技术,而李孟羲之所以不用,一是,油脂不够,不够千人淬火之用,而尿液可见鬼了,搜集不好搜集,且浓度也不好控制。所以,简化之下,便只用清水淬火。待清水放好之后,李孟羲调动所有匠人,再加大量战兵,对这些人每人发一个钢条,再发一个铁钳之后,辅助人员一个挨着一个,各找了一个量好的工位站好。万事俱备,最后一步,负责撒炭的人抬着盛满碳粉的筐子,拿着瓢,沿着长槽把炭粉均匀的抛撒其中。这一步并不是随意撒平了便好,李孟羲的要求极高,前边的人撒完碳粉之后,后边的人拿着刷锅用的刷子小心的把碳粉抹平。这样的抹平队伍,前后足有三轮。其实还是仓促了点,碳粉虽说容易均匀,但是放置的时候,依然难免有轻微的厚薄差别,而要是想更加精确的话,其实可以把炭打碎了之后,用强力把炭压成规模统一的标准炭块,然后就铺着槽底垫一层就行,这绝对火力均匀。要达到这一步,得把机制炭工艺点出来。炭粉匀撒于长槽之中,厚度为半指,这些碳粉足够细碎,且全是杨木炭,还是一窑烧出的杨木炭,炭的烧制火候也是一样的。这之后,由传令兵奔走传令,交待详细。一千余名负责淬火的人,对其要求是。第一,各人将钢条放到面前短记号上,长短对齐。第二,待点火之后,不得乱动钢条,各人亦不得随意走动。其三,待锣声响,便是要淬火之时,立拿钳将铁条夹入,放冷水淬火。待第二声锣响,此时为停,立把刀条夹出,待有人统收。诸多命令下达完之后,由百夫长们下去各自盘问。但有叙述不了命令的,百夫长们当场就是训斥。李孟羲远远的目睹这一切,他心绪起伏,终于啊,忙了这么久了,是成是败,就待一试了。这时,跟在李孟羲旁边的刀匠上来笑着说到,“军师,开火之前,可祭祭鲁班祖师。”一旁,关羽也笑说这诺大的阵仗,最好祭祭。李孟羲从二人之意,便在一百个土窑之前,庄重设下祭台并鲁班祖师牌位,李孟羲带着一众匠人郑重祭拜了一番。叩拜多番之后,李孟羲看着牌位,心里念叨,念叨罢,李孟羲再次叩首。祭祀结束,匠人们重回工位,待百夫长们前后检查了一遍,检查的极其严格,严格到钢条必须对准画好的记号,歪一点前一点后一点都不行。当确保所有钢条置方都标准了之后,李孟羲转头看向一旁手端火盆的众人,“开始,起火!”早有准备的士卒们端着烧的通红的炭火盆子,分散着插向各处,然后拿着铁或木的勺子把火盆里的细碎的火炭舀上一勺均匀的铺撒在火槽之中。李孟羲看向锻刀匠人,又看向一旁抱着十几把钢条的士卒,他朝二人道,“走,咱也下去吧。”——在加热槽预留的位置处,那里有十几个空位,李孟羲和刀匠来到这里,把钢条依次在火槽上放好,然后,静待炭火升热。长长的加热槽中,铺着的半指厚的碳粉,在撒上了一些细碎火炭之后,慢慢的,炭火把碳粉开始引燃,炭火开始蔓延。李孟羲在火槽一旁踮脚瞅着里边的火,他瞅见炭火烧的慢腾腾的,烧了好一会儿才扩散了巴掌大那么一片,顿时李孟羲就皱起眉头。这个点火方式,不好的啊。最好是,一下把火点起。比如,用汽油,没有汽油的话,便用桐油。安静的等待着,长三百多丈的漫长火槽中,如林的人影站着,外围,有披甲时巡逻监视者,以禁绝有人手贱去动炭火,整个场地,一片肃然。作为一个局外人的关羽,远远的看着这辉宏浩大的一幕,不知为何,关羽很是想笑。他想笑的是李孟羲总把一些小事,弄的惊天动地的规模。火槽中,炭火终于剧烈起来了,细碎的炭粉当燃烧到一个度之后,开始出现了热烈的火苗。火苗虽小虽低,热浪却顷刻翻卷起上,滚滚热气席卷上槽上平放着的灰黑钢条。李孟羲在火槽边守着,发挥重要作用的却不是李孟羲,而是锻刀匠人,锻刀匠人来回走着查看每根钢条的加热状况,转了两圈,刀匠赞叹,说火势很匀。这便是。李孟羲想着。火很烫,热气逼人,靠的近了很不舒服,李孟羲靠的很近,他盯着槽中跳跃的火,目光一刻不肯偏移。当时间流逝,火槽上的钢条加热到通红状态之时,突然不知何处来的一阵风呜的平地吹起,勐然感觉到了凉风袭面,李孟羲若有所感,勐地抬头。与此同时,有所感知的关羽也立刻抬头看。此时的天色,不知何时变得阴沉一片。关羽抬头看着阴沉天幕,关羽担忧起来。李孟羲冷冷的抬头仰视着乌云弥漫的天幕,他嘴唇微微动着,拳头不经意的捏紧了,他冷冷的盯着瞬变的天色,心里祈祷,呜的又一阵风来,李孟羲神色冷冽,他眼睛眯起,冷冷仰天上看,天色越来越暗沉,风时不时的刮,李孟羲昂着头冷冷的瞪着盖顶的乌云,久久动也不动。也不知,到底是鲁班祖师真的保佑,还是苍天怕惹怒了李孟羲怕被一斧子噼了,最终,一滴雨夜也没有下来。刀匠照看着十几根钢条,觉得差不多了,刀匠立刻拿起钳子夹起其中一根,然后动作麻利的嗤的一声塞进水缸里淬火。淬了数秒,立刻出水。草草淬火过后,刀匠拿手用力掰折钢条,又拿小锤子叮当敲了几下。李孟羲扭头看来,“如何?”他问。刀匠犹豫了下,摇了摇头,“还得烧一会儿。”这便是刀匠为何带了十几个钢条过来的原因,他要精确的判断淬火时机。一般来讲,淬火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有一定的失败几率,但这次,只能成,不能败。败了就全毁了。每隔个一小会儿,刀匠便夹起一根钢条进行淬火,就这样,连续试了足足十根之后,当第十一根淬火之后,刀匠朝李孟羲点了点头。李孟羲立刻转头对旁边的持锣士兵喊了一声,“快,敲锣!”士兵得令,扬起小铁锤,狠狠地朝锣上砸去,“哐!”一声巨响。李孟羲离得近,敲锣的这厮又缺心眼,用力极大,哐的一声,把李孟羲震的耳朵嗡嗡的,李孟羲不由皱眉看向敲锣之人,心说,你缺心眼吧。这一声锣响,便是淬火时机到了。突闻锣响,在工位站着的匠人和士卒们,有人赶紧拿钳子夹钢条,有人反应迟钝,四处观望,幸而对此早有准备,百夫长看哪个发愣,立刻冲上去大骂把人骂醒。蜿蜒三百多丈的火槽,千把多人同时动工淬火,场面蔚为壮观。几乎同一个时间,大量的钢条入水,嗤嗤声不绝于耳。这其中,也有大量失误。比如,有的人一不小心就把滚烫的钢铁掉到了地上,没伤到人这还算好的;有的仓促之下没把钢条夹好,把钢条整个掉进水里了,不待这人悄摸摸的想把钢条再夹出来,一边监视的百夫长走了过来制止,“停!你的莫捞了,废了便废了!”被抓个正着,失误的士卒尴尬一笑,悻悻的放下了铁钳站到了一边。须臾之后,哐的又一声锣响。百夫长们吼着,“拿起!快!出水!莫等!”闻听讯号,无数的人同时把钢条夹出了水中,水珠从钢条上滑落下来,水声淅沥,淬火完毕。淅沥的不是落水,是下雨了。雨滴顷刻间越下越大。李孟羲抬头看着断线般下落的雨点,他笑了,“鲁班祖师保佑呵。”晚一步,雨就把所有的全都毁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娱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