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这是刘备的封地所在,刘备被朝廷封为中山亭侯,之前刘备往中山祭祖,把名下封地田产房屋全分给了当地百姓。
中山国很穷,堪称是穷困潦倒。
不止中山国如此,有汉一朝是郡国并立,【郡】是郡县制架构,是正规的行政架构,而【国】是特例,是诸王的封地,可谓国中之国。
诸侯王辖制的【国】内堪称是完全自制,其不必向朝廷交纳高额赋税,其境内田地矿产完全归自己所有,按道理,理应比郡县制下的地方更为富饶才对,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凡诸侯国,其经济状态远比郡县制下的地方要差的多。
这其中问题,不在于资源,诸侯国大抵属于比较富饶之处,且因其不必向朝廷缴纳过高赋税,诸侯国内里资源丰富,外在支出又少,其本有足够的富庶基础,而之所以诸侯国比郡县制下的地方要穷困,原因在于——内耗。
分究两种不同的政治架构,郡县制下,有官府,有百姓,有豪强,有士族,在郡县制下,地方上多方利益相互制衡,制衡出了还算不错的社会生态。在郡县制下,官府想多收点粮食,豪强会不愿,士族会不愿,百姓也会不愿,等官府摆平了士卒,还有豪强与百姓,再摆平豪强,还剩百姓,只有把百姓也摆平之后,才能顺利加收粮食。
在郡县制下,官府想杀一个人,乡间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哪怕是一普通百姓,都可能跟本地豪强有些拐弯抹角的关系,这就使得,官府并不能完全生杀予夺。
诸侯【国】架构之下,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形态。
诸侯国之中,王侯如若土皇帝一般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在诸侯国中,一切田地矿产,都是诸侯王的私产,一切国内百姓,诸侯王拥有对其随意处死的权利,而不受任何制衡的权利,必将化为洪水勐兽。
因权利无有辖制,诸侯国中,诸侯王想杀人就杀人,想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如此一来,国内经济民生,怎么可能好的了。
大汉的诸侯国,跟后世明朝的那些侯王没本质差别,明朝王侯也是,凡大明王侯封地所在的地方,大明的王子王孙把地方百姓折腾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到了大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把那些个王侯逮着有一个杀一个,嫌杀的不过瘾,甚至炖了吃了。
有一句话叫做,“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句话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封建制下的郡县制并不好,可再怎么不好,郡县制有着基本的制衡,而诸侯国一点制衡没有,诸侯国大多田地富饶资源丰富,可在一个缺少制衡极不健康的政治形态下,哪怕有再多的资源,哪怕矿山盐矿都有,诸侯王权利无法无天,矿山和盐矿不仅给境内之民带来富足,反而会因矿山和盐矿的村外,百姓们会因挖矿煮盐之事,累死者的尸骨会堆积如山。
大汉的诸侯国内,往往是,王侯能有多豪奢多豪奢,王侯的府邸宅院规模能有多大就多大,而与之相对的,境内百姓往往穷困潦倒苦不堪言。
郡县制下,贫富差距已极大,在诸侯国内,贫富差距的严重性十倍于郡县制下的地方。
中山国民生凋敝,民生凋敝就意味着,人口稀少,人力也稀少,在民生凋敝的中山国,在最薄弱的这一环,巨鹿军协防计划在此遇到了重大挫折。
巨鹿军士卒到达中山国时,因当地民生太过艰难,百姓们忙于生计,对守备之事很不上心,负责协防的巨鹿军士卒花费了很大力气,招募到的人手仍是寥寥。
人手不足,构建工事这一项的进度就极其缓慢,还有,招募乡兵一事也大受挫折。
中山国内经济凋敝,十里八乡几乎全是赤贫,巨鹿军士卒莫说是拿纸币去换钱换粮了,就是拿真金白银去换,也换不到太多粮食。
筹粮不顺,就没办法用粮食吸引百姓投军,兵力不够,就更加剧了修建工事的难度。
贼军兵锋杀到常山国时,不知是因为工事修建的不够严整的原因,还是各部协防配合不好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亦或是各种原因都有,总之,所做的准备在贼军杀来时几乎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贼军骑兵直接顺着工事的嫌隙处直接杀进了中山境内,负责协防的巨鹿军士卒本着收境安民的职责,五个巨鹿军无名士卒带着区区不到两百乡兵上前抵抗,结果阵势还未列好,便被敌军骑队一股冲散,五个巨鹿军士卒全部战死当场,乡兵们当场四散而逃。
在中山国境内,荒郊野外遍插着无数旗帜,按计划,乡兵与敌军作战,万一不敌,万一溃散,乡兵人等溃散途中,若遇到聚兵旗帜,可自动于旗下聚集。
黄巾大贤良师用此聚兵之法,得以在无有整体指挥的情况下,使得黄巾流民屡屡溃而又聚,黄巾因而得以拥有十足的韧性。
按巨鹿军的计划,乡兵溃散之后,该是依旗而聚的。
可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李孟羲等人错判了一件事,张角能用聚兵之旗,黄巾也能溃而又聚,可黄巾跟乡兵有本质上的不同。
黄巾无有根基,溃散之后,黄巾流民无处可去,唯有依旗而聚;而乡兵人等作战意志不如黄巾流民坚决,乡兵溃散之后,根本就不管什么聚兵旗的,他们看见聚兵旗也当没看见,乡兵们直接跑回村里跑回家去了。
贼兵掠境,乡间力量薄弱分散力量不足以御敌,唯有把力量合一才有击退敌军之可能,乡兵们不识大局,他们没足够的眼界也没足够的能力自发的联合到一起。
中山国境内,遍及了战火,贼军四处烧杀劫掠,不知有多少百姓死于非命。
在中山国一地,巨鹿军的努力白费了一半。
之所以说,是白费了一半,因为虽然工事也好乡兵也好,几乎没发挥出什么作用,但巨鹿军士卒的到达,仍成功给中山国当地带来了重要影响。
在乡兵溃散之后不久,十里八乡之中,有不少村落已经组织起了抵抗,虽,百姓们没有联合,乃是以村落为单位各管各的,但,百姓们敢奋起抵抗,已足以大大扼制贼军的嚣张气焰。
在之前巨鹿军在中山国的时候,修筑工事招募乡兵守境备贼之类的消息早传遍了中山国,作战的氛围也早早的形成了。要是没有巨鹿军带来的这点影响,那么,贼军到来时,事到临头,乡间百姓先在是逃是战这一点,就得犹豫个两三天,等讨论好决定是留下作战之后,派谁家子弟上去作战,又得争吵那么一两天,等作战人力问题掰扯请,如何作战,如何守备,这又得掰扯。
因为巨鹿军先期营造好的作战氛围,巨鹿军的那五个士卒虽然已不幸阵亡,乡兵也已经溃散,但他们在乡间做的修建工事训练乡兵筹备兵甲粮草等事,等于是做了一场重要的战争预演。
有了事先预演,百姓们都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等事到临头,百姓们没有再为是战是留犹犹豫豫,九成村落立刻就决定留下守卫。
那些溃散的乡兵虽没有按巨鹿军的计划聚于旗下整兵再战,但等这些乡兵们回到村落之后,立刻发挥了中坚作用。
乡兵普遍都参与了巨鹿军构建工事修筑防线等诸事,到自己村里,乡兵们这点经验至关重要。
巨鹿军的防线构成是,土沟土垒,拒马,车阵,木桩子,柴堆,几乎就是就地取材,能用什么用什么。
巨鹿军极其简陋的构成防线的方法,放在村落中同样合适,村人把板车推出来,把板车与板车之间拿绳子连起连成车阵堵住交通要道,车辆不够的话,用木桩子,土胚,乃至门板,也能堵路,还有柴火,柴火堆上一垛,也能阻敌。
除了这些靠物资构成的防线,还有壕沟土垒,如果时间足够,村中百姓把村子一圈挖好了沟,这样一个村落,非两百甲士无法轻易拿下。
中山国,槐下村,贼兵围了村落,村中百姓正奋力相抗。
有所准备的槐树村成了一座壁垒,村子进出的小道全被车辆堵着,车辆之后,手持弓箭的村民在板车的掩护下与敌军对射不停,双方箭失往来频繁,嗖嗖不停。
一村民小心翼翼的露头,对着扣动弩机,嗖一下把箭失射了出去,箭失射中了一名敌军,成功把那名敌军射倒在地,还未等村民缩回脑袋,一支羽箭刁钻的飞来,正中村民的脑袋,村民啊的一声惨叫。
旁边搭弓射箭的另一个村民闻听旁边人惨叫,他下意识往边上看一眼,看到边上人手捂着眼睛血直从手指缝里往外冒,顿时头皮发麻。
若是在野战之中,见到边上人负伤,乡兵可能直接就溃散了,现在不是野战,现在是守村,一家老小都在村里,没有后路可退了,绝境之下,村人们不得不战。
房顶上,一头裹青布的村民爬在高处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敌情。
头上缠有青巾,这是巨鹿军所操练的乡兵的装束,这人就是之前溃散的乡兵,村中布置的防御方法就是这乡兵带回来的。
居高临下,视野极好。
青巾乡兵瞅见村子后面突然闪出贼兵人影,他赶紧朝下边人呼喊,“快!后边来人了!柴点了!柴点了!”
收到命令,守在村子后方的村民们赶紧把火把丢向柴垛。
此时情况是,狡猾的贼兵以正面作为羊攻,派精锐想从后偷袭。
而村中的防御布置是,在房屋稀少的村后,村民把柴火集中到了这里,把柴火堆的跟长墙一样堆了高高一堆。
等到敌军接近柴火垛时再点火其实已经有点晚了,因为火势蔓延需要时间,在这个时间空挡,敌军足以翻越进来。
此时贼兵与敌军处于两不相知的状态,村民已经听到了柴堆后的人声,他们着急忙慌的拿火把把柴火点了,紧张无比抬头看着。
而贼军,贼军不知里边已经点火,贼军脚蹬手抓的轻而易举的就爬到了柴垛高处。
等贼军爬到垛头,露头刹那,看到下边一群人守着,登时吓得不轻赶紧缩头,却不想,村人更胆小。
村人瞅见一个人头从柴垛上露出来,“贼……贼爬上来了!”一个村民惊叫一声,赶紧跑了,有了一个带头的,剩下的立刻作鸟兽散了。
村人既逃,威胁便不复存在,贼兵冬的一声从柴垛上跳下来,他狞笑着朝村中杀去。
这还是第一个,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贼兵从柴垛上鱼贯而出。
当,第五个贼兵跳下时,这个贼兵跳下的刹那就发觉不对劲儿了,底下着火了。
因为心有畏惧,跳下来的时候有点迟疑,这第五个贼兵动作一犹豫,跳落的时候身形不稳差点载倒。
落地之后,贼兵往背后看了看,背后柴垛火已汹汹。
前方传来厮杀之声,这最后一个贼兵犹豫了一下,扶了扶头盔,立刻往村中杀去。
贼兵翻越柴垛初杀到村中,给村中带来了灭顶之灾,贼兵如同虎入群羊,追着村民砍,两个逃的慢的村民被砍翻当场,受伤的村民发出的惨叫之声令其他人逃的更快了。
贼兵追三五个村民追到一个大磨盘处,如同猫捉老鼠一样,贼兵绕圈追,村民绕圈逃,连追了好几圈没追上,贼兵腾的一声跳向磨盘直扑向瑟瑟发抖的几个村民。
村民手里武器不好,不过是锄头叉子之类,贼兵举着刀跳过来,村民吓得直往边上躲,边躲手里的锄头叉子胡乱往贼军身上招呼。
锄头再是笨拙也是长兵器,嚣张的贼兵一个不甚,被锄头一锄头刨在了脸上,受此重击,这贼兵闷哼一声身体登时后仰。
要说,村民们的百姓作战意识实在是差,他们人多势众,又成功伤了敌军,趁机痛打落水狗多好,可因为过于惊慌害怕,三个被追到磨盘处的村民根本就升不起厮杀的勇气,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战况,直接往边上逃了。
最先翻过柴垛也是杀入村中最深的贼军,被重伤了,这贼军若是万中无一的勐士,别人砍了他,他能越发愤怒,会继续追杀,可终究,哪里有那么多勐人,贼兵捂着脸,鲜血顺手直流,他已有了退意。
贼兵的确是成功杀入村中了,杀入村中五个贼兵之后,村后柴垛彻底烧起来了,火光冲天高,柴火垛外面,后续的贼兵抬头瞅着汹汹火光,一时望火兴叹。
五个贼军杀入,差点就使得村民们军心大溃了,但,还差一点。
村民们经初时慌乱后,村民们心惊胆战的聚拢了人手开始反攻。
贼兵就只有五个,后续的贼兵被隔断在火墙之外了,至少有一半的村民簇拥着杀向村后,人多胆盛,人心勉可一战。
重整之后再来的村民,撞见了凑群而来的贼军甲士,双方正巧在两排排屋中撞见,正巧在巷道中,双方一见,麻杆打狼两头怕,谁都不敢上,双方诡异的僵持了那么一会儿。
“让让,让让!让俺过去!”村民中的弓手喊到。
前方围堵的村民赶紧让路,弓手到前,还未及拉弓射箭,对面的贼兵一看这边要张弓,一看不妙,赶紧退了。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村民这边士气本不高,若是贼兵们直接扑杀过来,村民们或许就溃了,可贼兵们惧弓箭之威,扭头退避了,他们这一退,村民们士气顿时高涨。
“撵!”
“快撵!”
“别让跑了!”
村民老少举着锄头叉子长枪短刀弓弩箭失,一大群老少男女嗷嗷叫着去追。
于此时,一个攻守之时及重要的战术点得以展现,如攻城,攻城之时,性价比最高的兵种,毫无疑问是刀盾兵,但,若全用刀盾兵,是不足以应付城头城里的战事的。
因为,若只有刀盾兵,刀盾兵杀下城墙杀入城中之后,敌军若留有骑队,敌军骑队一个冲锋,刀盾兵就被屠杀了。
攻城可分为两个阶段,城墙是一个阶段,城中又是一个阶段,城中厮杀,属于阵战,阵战该有的武器,城中厮杀时也该有,阵战需要刀盾,需要长枪,需要弓弩,那攻城部队中,同样该有长枪弓弩。
这一点,李孟羲在推演攻守战法时,早已总结出来了。
贼军作战经验或许足够丰富,可他们战术不够严谨,贼兵先驱者为刀盾兵,毫无疑问,刀盾兵兵器轻便,行动敏捷,擅长攀爬,所以攻守之战,多以刀盾兵为先驱,敌军用刀盾兵偷袭没任何问题。只是,贼军没有给攻击部队配备弓弩手,这就使得,村民们反攻过来的时候,五个贼兵甲士,一个弓弩手都没有,这就尴尬了,这五个贼兵一点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村民们或许没有足够近战搏杀的勇气,可远远的放箭的勇气还是有的,村民们把五个贼军孤兵追兔子一样到处撵,半路,射死一个,又追,射瘸一个,村民追上去,不等贼兵投降讨饶,暴怒的村民锄头铁锹石头一块上,不一会儿就把人砸成了肉酱。
第三个贼兵慌不择路的撞进了民房里躲了进去,村民们不敢往里追,只敢不停的往里放箭,听得一声惨叫,村民们放箭更急,须臾之后,两个胆大的村民挺着刀枪小心翼翼的摸进去,发现贼兵已倒在了血泊中,一根弩箭正钉在这厮喉咙。
最后的两个贼兵被村民们撵到了火墙那里,两个贼兵想逃,他们想逃也逃不了了,前边是杀来的村民,后边是熊熊大火,这真可谓是下地无路上天无门。
走头无路的贼兵还是有两分血勇之气的,他们嗷吼一声,向村民扑杀过来。
至少有六把弓箭同时射了过来,箭失入肉声噗噗作响,两个顽抗贼兵冲出没两步就被射翻在地。
村民怕没射死,连连放箭,把两个贼兵射成了刺猬才罢休。
柴火工事拯救了这个村落,若非火势阻碍了贼军的兵力投入,要是再多进来了那么五六个贼兵,估计村子此时就要被屠了。
——
被火焰阻隔在外几十个贼兵甲士在静静的看着柴火燃烧着,突然有几个黑影飞了出来冬冬的掉在地上,一看,是几颗人头。
贼兵们一瞅方才进去的几个人被人家宰了,贼兵们愤怒者心有退却者皆有。
于村民而言,消灭那五个贼兵的战斗是极其重要的实战经历,经此一战,村民们勇气上升了一截,士气也上升了一截,连战术也上升了一截,村民们至少已知道,弓弩好用,弓弩追着人射能把人当兔子一样射。
随之增强的,还有兵甲,村民扒了贼兵的甲胃穿在自己身上,立刻就多了几个甲士。
——
村中的抵抗在继续,一段时间后,火焰开始小了,村民们预感到了火焰灭了之后意味着什么,他们赶紧收集能收集到的一切柴火去续柴,一段时间后,火焰还是灭了。
暴怒的敌军将领把兵力全部压上,如狼似虎的贼兵踩着余尽喊杀着蜂蛹进来,村民们竭力相抗挡之不能。
不久,村中抵抗声渐熄了,贼军愤怒之下将村中老老少少全部屠戮了一空。
就在槐下村抵抗的时候,相临不远,临村眼睁睁的看着槐下村火光冲天,愣是不敢前去支援。
槐下村中的火光熄灭不久,贼兵从槐下村过来了。
临村村民赶紧缩回村子防御。临村也有车阵横拦于路,也有木桩子柴火堵住村落的空隙,临村当中也有一个青巾乡兵。
贼军攻破槐下村付出的代价很大,贼军折损了六十二个,伤者有四十多个,共计伤亡百余。
尽管,敌军的兵力仍有轻易可攻灭村落的实力,但在乡间处处守御抵抗的现在,敌军每下一个村落,都要折损近百兵力,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贼兵兵力将被损耗殆尽。
中山国已成战争泥潭,步步侵掠暂时未显颓势的贼兵已被拖入泥潭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