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0363【四川蛮夷问题】
作者:王梓钧   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     
    第367章 0362骑兵训练
    钱琛还没到金州,张锦屏就带着陈东等士子,以及一些士兵家属南下成都。
    古代士兵打仗,如果确定要在外好几年,很多时候是要有家属跟随的。
    不一定非得是老婆,也可以是兄弟。
    比如明代的卫所兵,长子继承军籍,次子、三子就是军余,相当于弟弟给大哥当辅兵。大哥领到的军饷、抢到的战利品,往往会放在兄弟那里,否则不能揣着几斤铜钱打仗啊。
    军队当中,也有地方寄存钱财,但士兵死掉容易被黑,钱财往往送不到家属手中,或者只拿出一部分给家属。
    家属随军,既能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又可让士兵更放心钱财。
    这些家属不能进军营,往往集中安置在军营附近。不操练的时候,士兵可与家人同住,部队还能省下一些军粮。
    张锦屏一行抵达利州,便碰到北上的士卒。
    来自汉中的部队,被朱铭送回去两个军(6000人)。这些人可在老家附近驻扎,既方便跟家属团聚,也是在让这六千精锐守汉中,否则很难扛住西军的兵锋。
    至于成都那边,朱铭将辅兵编为三个正规军(多为投降的剑门官兵),又招募一些蜀中青壮做辅兵。
    “爹爹妈妈保重!”
    葭萌关前,张锦屏与父母作别。
    她要过剑门去成都,张根和黄氏则前往阆中。
    黄氏叮嘱道:“见了夫君当做贤内助,你现在身份不一般。”
    张锦屏说:“女儿省得。”
    张根说道:“朱成功若是亲近女色,一个两个还可以,多了你就该劝谏。基业新肇,不能沉迷享乐,否则必然断送大好局面。”
    张锦屏说:“夫君并非好色之徒。”
    “人是会变的,”张根说道,“他年纪轻轻,便占了大半个四川,志得意满之下,难免会生出别的喜好。”
    “女儿谨记。”张锦屏屈身行礼。
    “唉,去吧。”
    张根转身登船,顺着嘉陵江而下。
    他与徐敷言、柳瑊三人,并未说自己愿意从贼,朱国祥也没跟他们商量。
    在观政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情绪都相对缓和,甚至偶尔还随口指出施政错漏。
    某日,朱国祥设宴大请宾客,全程都不讲正事儿,只谈一些旧时趣闻。
    受邀宾客都喝得很高兴,朱国祥突然宣布任命。
    三人当场愣了一下,互相看看,顺水推舟便接受了,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如今想起当时情形,张根还忍不住感慨,他那亲家公太有手段,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
    那晚众人都喝得半醉,难免有些冲动,但脑子又是清醒的。再加上观政时的体悟,以及朱国祥的个人魅力,如此重大抉择也能水到渠成。
    换成没喝酒的时候,换成其他正规场合,三人绝不可能那么容易答应!
    嘉陵江水缓缓流淌,天空下起了雨夹雪。
    张根竟有些迫不及待,他做官三十年,老是被人掣肘,如今总算能放手施为,仿佛仕途迎来第二春。
    却说张锦屏行至剑州城,又遇到数千北上百姓。
    陈东颇为好奇,上前询问官差:“隆冬时节,这些人为何扶老携幼北上?”
    官差恭敬回答:“利州遭了兵祸,人口稀少,正好成都无业之民太多,大将军便抽调几千去填补利州。还采买了纸衣纸被,又分出些军粮给他们,再让成都富户捐赠些粮食,定能让这些人在利州安家落户。”
    魏良臣说:“此善法也,先生不改初衷,便挪用军粮也要安置百姓。”
    陈东说道:“先生迁徙数千人北上又在成都募兵,想来成都城里的无业游民也没剩几个了。”
    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农民和矿工。
    但宋代的“城市化率”很高,很多附郭而居的年轻人,都是从乡下进城打工的,其实跟农民也没太大区别。(明清两朝则不同,全国发展出大量新兴市镇,可以吸纳周边的失地农民,用不着像宋代那样一窝蜂进城。明清市镇的兴起,才构建完善中国乡土经济生态。)
    众人来到成都,那里果然治安良好,没有失业人员扎堆的情况。
    他们前去拜见朱铭,各自获得官职,陈东等少数几人,留在朱铭手下做事,其余分配到各州县当官。
    “夫君!”
    张锦屏盈盈一笑,夫妻分别已快三年。
    郑元仪和两个孩子没来,等四川安定之后再说。
    朱铭拉着妻子去后宅,张锦屏悄悄观察片刻,忍不住问:“夫君常年在外,就没纳个姬妾照料起居?”
    “整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纳妾,雇了几个女仆照顾便可,”朱铭一想起来就头疼,“总算有几十个读书人过来,他们可以分担许多政务。”
    张锦屏颇为欢喜,又说道:“夫君还是该纳个妾,蜀中名门望族不少,寻一两家结亲正好。既可服侍夫君,又能拉拢大族,一举两得的事情。”
    朱铭摇头:“蜀中这些望族,可非小门小户能比。即便我占了大半个四川,他们平时也配合我的政令,但一个个依旧把我当反贼看。各族做过宰辅三公的就一大堆,轻易不愿放弃大宋的好处,还指望着明年朝廷大军杀回来呢。”
    张锦屏担忧道:“夫君可有把握抵挡住官兵?”
    朱铭笑道:“若是几年前的西军,我还稍微有点怕。而今的西军算个什么?就算从河北战场回来,也是兵额严重缺失,得回陕西重新补充。临时补充的西军,直接带到汉中打仗,跟乡兵有什么区别?”
    “那便好。”张锦屏高兴道。
    “不说这许多,我先去洗个澡。”朱铭把女仆叫来烧洗澡水。
    张锦屏脸蛋绯红,亲自去操持澡汤,大白天的洗澡想干啥,不用脑子想都能猜到。
    入主成都之后,朱铭就没好生歇息过,今日直接给自己放假半天。
    夫妻俩在家腻歪的半天一宿,翌日起来都神清气爽。
    朱铭骑马前往城外校场,那里原本是后蜀的练兵场所,又做了大宋四川禁军和厢军的练兵场。
    校场太小,士兵太多,根本就练不开,只能各军轮换着来。
    今天是腾骧军在训练,包括非战斗人员,也要练习骑术,关键时刻随时投入战斗。
    这支山地骑兵编练,朱铭参考了关宁骑兵和拿破仑骑兵。
    每25人编为基础战斗单位,队长在前,督导在后,旗手兼传令兵紧跟着队长。两个什分为四纵、五横排列,2名什长居于队长左右。4名伍长,在什长的侧后方领兵。这是关宁骑兵的基层编制。
    作战之时,可将五横变成两个横排,以此扩大战斗宽度,如此就成了拿破仑骑兵的基本战斗队形。
    腾骧军有2500个战兵,分为100个战斗小队。
    可任意进行组合排列,但无论哪种阵型,都会保证前后左右皆有军官。队长、督导、旗手、什长,会根据更高级的令旗,带着麾下骑兵前进、后退或变向,这些基层军官是骑兵部队的核心。
    至于具体到细节,则按照拿破仑时代的欧洲骑兵标准。
    骑兵之间,横向距离为三尺。每四个骑兵小队组成大队,中间要留出足够空档,防止关键时候挤作一团。
    骑兵行进时,步法也严格设定,分为慢步、快步、跑步。
    这些都是拿破仑时代欧洲各国用血总结出来的。在此之前,欧洲骑兵的队形更密集,从实战当中不断进行调整。
    至于宋代骑兵,朱铭问过各地厢军的马军指挥,骑兵间隔似乎没有严格规定,都是凭借经验来大致排列。
    因为没有钟表,只能用滴漏来计时,根据固定时间的奔跑距离测算速度。
    此时此刻,四百骑兵正在训练,其余骑兵都在休息。
    四百骑兵二列横排列阵之后,算上四个大队中间的空档,展开之后的宽度为240米。
    “呜呜呜~~~”
    天空下着小雪,随着号角声吹响,各小队的队长,命令旗手举旗。
    刚开始为慢步前进,各排阵型比较整齐。
    接着旗令一变,骑兵开始快步前进,横排阵型就呈蚯蚓状弯曲。有的快,有的慢,无法整齐划一。
    这种情况,在战场上很正常,但训练时要尽量标准。
    眼下的腾骧军,一些是汉人骑兵,一些是蛮族骑兵。前者就没怎么骑过马,后者就没怎么列过阵,让他们训练出统一步伐太难了。
    “呜呜呜呜!~~~~”
    号角声变得短而促,旗手也加快频率摇动小旗,这四百骑兵立即加速冲锋,冲着冲着就变成一盘散沙。有些第一列的骑兵,已经跟第二列混在一起。
    号角声和旗令再变。
    左右两个大队,由最外侧的什长,带着小队减速变向,小队长加速冲到最前面领兵。
    中间两个大队,则是渐渐勒马停止,全体转身后列变前列。由排在最后的八个督导,临时带领各自小队反方向冲锋。
    四百骑兵,做出三个战术变向,瞬间搞得一片混乱。
    甚至有不少骑兵士卒,已弄不清自己的小队长在哪。这种轻骑兵上了战场,只能欺负弱鸡,很难快速做出战术动作。
    还得慢慢训练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