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能下乡!
李世民动容,连忙问道:“这报纸若是发行,皇权真的能直达乡下?”
“虽不至亦不远矣。”
陆玄说道:“随着报纸的成熟,百姓们都知道国朝定下的政策后,世家、地方官员就再也不能曲解政策糊弄百姓。这离皇权下乡也差不离了。”
“此法甚好!”李世民抚掌大笑,“那这个报纸怎么做?”
“报纸上的文章要用白话文,这样但凡能认字的百姓都能读得懂报纸上的文章。而且,陛下要在天下各县、甚至乡设立若干读报使,专为百姓们读报。”
“那这些文章谁写呢?国子监的师生?”李世民问道。
陆玄摇了摇头,“他们不适合,这几期臣先自己弄。之后再看谁合适,选一些合用的人。”
李世民点点头,道:“爱卿大可放手做。不过每期的文章要经过朕过目才能刊发出去。”
“自然要给陛下过目。且以后这个报纸,只能掌控在陛下手里。”这个时代的大杀器,肯定不能交给别人。李世民还要点脸,掌控报纸后也不会做出虚假浮夸的事情。至于以后的皇帝会用报纸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情,陆玄不知道,也管不了。
离开皇宫后,陆玄就回去写第一期国报的文章。几日后,文章经过李世民过目,第一期大唐国报在长安城出世。
只见那一天,许多人拿着一沓大唐国报在长安城及附近的乡县发放。一个读书人好奇接了过来,第一眼就看见上面的几个加粗大字:震惊!亩产五十八石的粮食出世!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一些的字:大唐百姓吃饱饭的好日子来了!
看见这个,读书人连其他的都不看了,连忙往下看去。一边看,读书人的表情有些嫌弃,但更多的是震惊!
看完后,读书人喃喃自语:“亩产五十七八石的粮食,是真还是假?”若不是看到这张纸上的大印,他还以为是哪个昏了头的混蛋写的。
抱着一丝怀疑,读书人继续看其他文章,却见:
“国策︱民贵君轻!”
“国策︱百姓吃饱饭,是国朝必做的第一件事!”
“国策︱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民生︱兴农伯正在培育亩产十石的粮食”
“民生︱兴农伯秘传,这样能提高水稻的产量!”
“民生︱红薯最详细的种植方法!”
“民生︱天粮红薯什么时候种最佳?”
“民生︱关于天粮红薯生长习性的四点!”
“民生︱圣上继位以来为百姓做的xx事!”
“赋税︱百姓必知!圣上制定的赋税是这样的,你是否被多收了?”
“反腐︱通州兴源县县令许往因多收农民赋税,处以极刑!”
“律法︱吏部尚书与法官更议定律,放宽绞刑五十条!”
“军事︱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是为何故?”
“军事︱反贼利州都督李孝常兵败,身死!”
“军事︱苑君璋迷途知返率降唐,圣不计其往过,封芮国公。”
“军事︱大唐兵峰所指,四海臣服!”
…………
看到下面的文章题目,读书人目瞪口呆。他原来第一篇已经够夸张了,谁知道接下来的更难以置信。五年让百姓吃饱饭?读书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只是转念想到能亩产五十七八石红薯,以往的观念动摇了
也许还真能做到……
一份报纸,让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起来。
“兴农伯究竟是何人?竟然培育出这等产量的红薯?”
“亩产五十多石的红薯,那将是什么样的神物?”
“红薯我知道,我家里就有几个,是兴农伯给的!”
“我们都能吃饱,老夫无法想象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象?”
“五年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读报的,你确定没读错?”
“陛下怕不是失了智吧?数千年以来都没解决的问题,他张张口就解决了?”
“是极!圣上得位不正,还好大喜功,我看唐朝是要亡了!”
拿到报纸的人,反应不一样。亲眼看见红薯收获的深信不疑,没有亲眼看过的充满怀疑。为此,两波人还当街对骂起来。
其实,很多人一看到亩产五十多石的粮食就不信了。他们无法想象,这种产量的粮食究竟是什么样的。至于下面所说的五年解决温饱问题,他们觉得是陛下失了智。
不信的人开始打听,开始核实。当日看到红薯收获的人都有红薯,一些人见到红薯后,再听这么多人说都信了。转而到处传播红薯真的是有这么高的产量,说的就跟自己亲眼见过似的。
经过这些人的传播,整个长安更沸腾了。百姓们高兴的就跟过节一样,纷纷期待这红薯种子的到来。
当然,还有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是假的,是陛下好大喜功吹出来的东西。有理有据的,很是令人信服。经过发酵,这些意志坚定之辈见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便在街道在酒楼等各个场所骂李世民好大喜功,骂陆玄是佞臣。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大到李世民不得不发了圣旨解释这件事情。
然而,有一些人不信就是不信,任你怎么说都没用。碰到这种人,李世民直接让人查底细,底细不干净的都抓进监牢里。特别是世家的人,更是要抓。因为此,朝堂上还大吵了一架。
“陛下!这种事情你应该先跟我们说的!”房玄龄的脸色很不好看,身为宰相的自己,最后事情不闹大他还不知道。
“朕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波澜!”
想到那些依旧不信的人,李世民愤恨不已:“那些人端是可恨,朕都发圣旨了,他们还是不信。”
几位宰相心里嘀咕,若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也不信。
“陛下,现在民间谩骂的,一是文章没有丝毫文采,二是他们觉得你好大喜功,三是赋税多收引起的问题。”房玄龄现在也有些头疼,第一个第三个还好说,就是第二个他也想不到怎么证明。
听到这话,陆玄摸了摸鼻子,文采?要啥子文采?扯那么多华丽的辞藻,百姓看不懂又有何用。再说,他不玩标题党就算好了。
“房相无需担忧,不信的人终究是极少数。等到明年育苗基地的红薯丰收,让长安城的百姓观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地方官员、乡绅勋爵私自加税征税的问题,我建议严惩不贷!”陆玄一脸严肃的说道。他也想不到,在长安城脚下,就有这么多私自加税的官员和征税的乡绅勋爵。
“兴农伯所言极是!这些人不管他是国公还是一介小吏,都严惩不贷!”李世民盛怒不已。他轻徭薄赋就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现在倒好,赋税没减下来,百姓反而还要多缴!面对百姓的质问,李世民感觉脸火辣辣的疼!
这些人不但是打他的脸,还挖他的江山!
果然如陆玄所说的,君王再贤能,利民的政策不能让百姓知道。所有的夸赞都只是出自官员的口,至于从百姓口中出的,很有可能不是夸赞,而是恶骂。
曲解国策,果然是地方官员等人拿手好戏!李世民眼中寒光越甚!
“陛下,老臣倒是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狗屁不通的文章。”
喜欢大唐快餐店请大家收藏:大唐快餐店笔下文学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