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人才匮乏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若是以前,陈辛可能会学着孟子一样,感慨一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如今孟子已经逝去,他也老了,什么人君不人君,谁能看的明白?

    孟子一辈子不也没遇到一个人君?

    他刚刚还在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帝王之相呢!

    “你还听到了什么?”赵括看着赵政问道。

    “孩儿还听到父亲说菜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要色香味俱全,还说谁要是能发明新的菜肴,有赏赐……”

    赵政越说,赵括脸色越黑,今天以后,自己一直以来在国人心中树立的良好形象算是彻底毁了……

    “还有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必须从基层做起……”赵政掰着手指继续说道,赵括脸色终于好看了一点,好歹还有一些别的。

    “两岁多的小家伙竟然能记住这么多东西。”赵括刮了一下赵政的鼻子,“那你长大了是想当宰相还是想当勐将?”

    “孩儿长大以后想当庖……想当宰相和统帅,坐镇一方……还要养一群庖厨……”赵政大声说道。

    “好,等你长大了为父就送你几个厨娘。”赵括哈哈大笑。

    “父亲,我也要。”彬从远处跑了过来。

    “要当统帅?”赵括问道。

    “要厨娘。”彬大声说道。

    “……那到时候也送你几个。”赵括将赵政放地上,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哪凉快哪待着去。“大王,要不要给政儿请个老师,或者……请荀子看看。”赵姬小声说道。

    “才两岁而已,不着急,先让政儿再玩两年。”赵括看了赵政一眼说道。

    “大王这两位公子……真是与众不同……”陈辛抚摸着胡子说道。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本王的目标就是让天下人有一天能够吃饱饭,吃好饭。”赵括挥手说道,“如果连饭都吃不饱,什么礼乐、什么道德都是扯澹,有谁会饿着肚子听你讲礼乐?”

    “所以这也是本王重视你们农家技术的原因,农家思想或许有人争辩对错。但是农家技术没有人去争辩。如果未来有一天天下人能够吃饱饭,你们农家就是最大的功臣。同样,若是未来有一天有人指责你们农家,你们也可以指着田里的庄稼理直气壮的骂回去。”

    “臣明白了,农家不会让大王失望的。”陈辛郑重的说道。

    这一刻,所有农家都感觉肩上多了一副重担,但是,迈步的时候也更加坚定了。

    “如果说农家是为了让平民吃饱饭,那庖厨就是为了让贵族吃好饭,他们本身就已经解决了温饱,自然会追求更高的物质,甚至精神。与其让他们在黑暗中摸索,还不如本王帮他们一把。当然,本王也是有私心在里面的,毕竟……研发出来的菜肴都是本王最先品尝的!”赵括笑着说道。

    “大王倒是实在。”陈辛也跟着笑道。

    中午,赵括一行人留在农家吃了顿便饭,下午乘车返回邯郸。

    “袁华出发了?”赵括刚入宫,赵牧便从外面赶了过来。

    “臣弟来之前就出发了。”赵牧点了点头。

    “都交代清楚了?”赵括问道。

    其实对于袁华是否能找瀛洲他也不敢保证,虽然历史上徐福都跑过去了,而且赵国的造船技术比历史上的秦国至少要高出一个层次。

    毕竟秦国只是继承了齐国和楚国的造船技术,而赵国在这方面已经推陈出新,再加上灵气的存在,战云全面加持战船防御。

    不过这种事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很大的运气的成分,运气不好谁也没办法。

    “已经交代清楚了。”赵牧说道。

    “最近有没有遇到心爱的姑娘,母亲可一直催着呢,说只有你先成婚,彤儿才能出嫁。”赵括突然说道。

    当然,这条规矩并不是定死的,只是说这样比较好,如果赵牧迟迟不娶妻,赵彤自然也是要出嫁的。

    “大兄也知道,这种事急不得。”赵牧挠了挠头,他又不是不婚主义,只是这两年一直在忙商业上的事情,虽然也有一些人暗示他,想将女儿或者妹妹嫁给他,不过他不喜欢这种掺杂利益的方式,所以都推脱了。

    “母亲说如果你再不娶妻,她就指定了。如果你不想被指定的话,最好早点带回来。”赵括笑着说道。

    “好吧。”赵牧深深叹了一口气。

    “对了,过几天你和平阳君去草原一趟,牧场的事情需要你们处理一下,还有奶产品、皮毛等销售的问题。”赵括说道。

    “好。”赵牧点了点头,“贯穿阴山南北的道路建好了?”

    “哪有那么快,魏齐那边规划了四条,分别位于朔方、九原、云中、代郡,只有云中那条官道刚刚开工,其他还在勘测之中。”赵括说道。

    云中通往大漠的官道是沿着阴山白道修建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他几处虽然也有道路,但是太过狭窄陡峭,很难铺设官道,需要另想办法。

    “这么慢?是工人不够吗?”赵牧皱眉说道,都过去半年了才刚刚开始铺设,另外三条还没有开工,放在以前都够铺完一整条官道了。

    “不是工人不够,是能够规划建设道路的人员不够,大山中修路不像平原,沿着之前的道路重新铺一遍就行了。大山中修路会遇到很多难题,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等,都影响修路。”赵括说道。

    如果没有技术上的难题,赵国几十万俘虏出动,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将所有郡县通上官道了。当然,想要普及到乡、里依然很困难。

    魏齐虽然也能做,但其实并不适合,更多的原因是赶鸭子上架,而且他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这年头最擅长的修路恐怕还是川主李冰,这家伙虽然靠治水出名,但其实是个全才,治理一方,带兵打仗,修路建桥,样样精通。

    历史上秦国沟通西南夷的五尺道,便是在李冰故道的基础上修建的,因为规定不得低于五尺,所以被称为五尺道。

    至于其他……可能会有隐藏的大神,不过赵括暂时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