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融城中的大手
作者:趋时   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     
    伦敦,威斯敏斯特,白厅街4号,大伦敦警察厅。
    亚瑟坐在办公桌前,盯着那份记录着乔治·威尔金森公司股东名单的报告半天都没挪动视线。
    说他是在看文件其实并不贴切,准确的说,亚瑟是在品。
    哪怕排除其他股东,单是股东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就已经足够他品上好几天了。
    说是第一个名字,其实也不准确,只不过在这份法国大使馆发来的文件中,前排的这些人完全可以用一个名字总结——劳埃德保险。
    作为现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保险公司,或许也是19-21世纪这三百年中最成功的保险公司,劳埃德保险的名头从17世纪开始就已经逐渐成为了英国乃至于世界航运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但大多数人都想不到,这家保险业巨头的创始人爱德华·劳埃德居然是一家在17世纪经营咖啡厅的小个体户。
    在最开始的时候,劳埃德的咖啡厅坐落在泰晤士河畔附近的塔街。
    由于塔街是伦敦毗邻码头,又与伦敦海关、海军部和港务局等重要海事部门紧挨着,再加上他们的咖啡或许充满了大海的味道,劳埃德先生又是个健谈的人。
    所以,久而久之的,这里就成了在码头讨生活的船长、水手、小贷公司所有者和保险商人等航运行业相关人士聚会吹牛、讨论发财小妙招的地方。
    有的保险商人甚至因为这里客流量甚大,所以直接把办公地放在了劳埃德咖啡厅的餐桌上,他们就在这里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同客户签订保险单、开展业务。
    几年之后,劳埃德先生因为通过经营咖啡厅赚了些钱,所以就把咖啡店的位置搬到了一个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顾客消费能力也更强的地方,伦巴第街和丰恩路的交汇处——伦敦皇家交易所的所在地。
    而劳埃德先生此时作为一名成功的咖啡馆经营者,在搬迁之后他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在招揽新顾客的同时挽回那些老主顾。
    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出入此地的保险经纪人对于最新消息的渴求程度,由于当时通信条件很差,所以坐在店里喝咖啡的商人大多数只能默默地等待消息,他们不是在等待即将到岸的商船,就是在互相交换信息和讨论国际新闻,而那些命悬一线的更是每过三五分钟就要来向劳埃德询问某某船长的商船是否到达。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同时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客源,劳埃德开始主动让服务生留意来来往往的商人,记录从他们那里探听到的最及时的航运资讯信息,包括海上和内河主要港口码头的航运资讯、国际国内局势、商界新动向等等。
    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劳埃德便会将这些最新消息汇集起来,写在店内的公告牌上供顾客浏览。
    不止如此,劳埃德先生还贴心的在咖啡馆中最显着的位置设立了一个演讲台,每天专门让服务生在这里向各位商人大声宣读航运信息。毕竟,干保险的也未必都是识字的,不是吗?在这个文盲遍地的时代,哪行哪业都会有那种踩了狗屎飞起来的小暴发户。
    然而,也不是每个保险商人都会每天光顾劳埃德咖啡厅,谁家里都有可能出点家长里短的事情。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劳埃德先生又专门发行了一份名为《劳埃德航运新闻》的报纸,以便那些错过了消息的商人们查阅过往讯息。
    就这样,小小的劳埃德咖啡厅竟然慢慢的成为了伦敦保险行业的主要交易市场。到了1719年的时候,在咖啡厅里完成的海上保险交易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00万英镑。
    而《劳埃德航运新闻》也发展成了《劳埃德船舶日报》,这份报纸在保险行业的权威性仅次于英国政府专门用于刊登重大政治新闻的《伦敦公报》,就连《泰晤士报》与《曼彻斯特卫报》在这方面也无法望其项背。
    劳埃德咖啡厅的老顾客们也自发的组织了一个名为劳埃德船级社的机构,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对船舶的安全系数等级进行评估,并登记进《劳埃德船舶登记册》以便各位大船东和保险商人进行参考。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劳埃德这个名字显然还不值得大书特书。
    之所以要把劳埃德保险单独摆出来,是因为在1771年的时候,保险商人们发现小小的劳埃德咖啡厅已经越来越无法支持庞大的保险商人群体谈生意。
    因此,咖啡厅的一位老主顾荷兰保险商人范·梅尔向大伙儿提议建立一家‘新劳埃德’事务所,作为海上保险的交易平台。
    他以每人100镑的价格发行了新事务所的股份,并很快筹措到了近万镑的资金,而来自圣彼得堡的俄国保险商约翰·安格斯坦则提议公司应该在皇家交易所租借办公场地。
    但商人们虽然对于皇家交易所这个地点很满意,但是却对于租借这样的使用方法不太高兴。
    因此,他们直接全款拿下了皇家交易所的办公楼,并将这里作为劳埃德保险的交易场地。
    而劳埃德保险与其他保险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是一个通俗意义下的公司,而更像是个体保险商人们的公共交易平台。
    如果套用后世的概念来说,劳埃德保险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辛迪加型垄断组织。
    从独立性上来说,尽管辛迪加的参与者在生产和法律上保持独立,但他们在商业上已经完全受制于总办事处,不能独立行动。
    辛迪加的各个成员在商业上必须是高度统一的,他们不能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只能借由辛迪加来谈生意。
    而如果一个辛迪加的成员想要退出,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包括重建购销机构并重整与市场的联系。
    此外,退出还可能遭到辛迪加的阻挠和排挤。
    劳埃德保险就是这样的保险业辛迪加,它由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保险商人共同组成,所有人都通过劳埃德保险的平台进行独立或者联合承保。
    在劳埃德保险的承保业务中,少的可能只有几个人承保,而一些大型项目则可能出现成百上千人共同承保的盛况。
    而劳埃德保险的特殊架构也使得它的成员数量自创设之初便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在这里,你只要能够拿出五百英镑的资产证明,你就可以成为劳埃德保险的保险合伙人。
    而这样特殊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劳埃德保险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后,一举拿下了不列颠航运业九成、世界航运业五成的保险业务。
    毫不夸张的说,伦敦码头停泊的几乎所有船只基本都是由劳埃德保险承保。
    并且,由于劳埃德保险持有的庞大现金流,因此,它又是伦敦证券交易所里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哪怕是在政治圈子里,伦敦的各位大人物们也向来重视这群支撑着海洋帝国的保险商人。
    原因无他,因为这群人每年都能为不列颠从海外赚来成百上千万英镑的财富,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送进不列颠本土。
    并且,劳埃德保险的合伙人们在有了钱之后也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赞助议员,也会自己出来选议员。
    至于他们的政治观点,抛开其他方面不谈,至少在对外关系上,他们和大部分生意人一样秉持着以和为贵。
    众所周知,财富天生厌恶风险。所以除了少数行业外,对战争通常都是敬而远之的。
    而论起哪种类型的财富最讨厌战争,那么毋庸置疑,肯定是这帮卖保险的,尤其是劳埃德保险这种大型跨国保险公司。
    两国开战不管哪边赢了,他们基本上都是赔钱。
    亚瑟手上的这份名单里,有不少人的名字他看着都觉得眼熟,甚至那天他在下院旁听时还直接打过照面。
    从去年波兰问题出现时,这帮与劳埃德保险关系紧密的议员便一直在下院呼吁波兰与俄国人应该保持克制立场。
    而在威斯敏斯特联合会希望政府能够派兵介入波兰问题时,这帮家伙的反应也相当激烈。
    现在想来,劳埃德保险虽然不希望波兰与俄国开战,但是既然这已经形成既定事实了,那么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可能协调好英国与俄国的关系,避免两个世界大国爆发进一步冲突。
    毕竟波兰被俄国人踏平对劳埃德保险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多大,但是一旦俄国与不列颠闹起来了,那么很难不让这群保险商人想起当年拿破仑战争时,隔三差五传来的商船在海上被击沉的消息。
    七次反法同盟,不仅仅是对法国的灾难,与此同时,更是劳埃德保险的灾难。
    对于这帮保险经纪人来说——白花花的英镑,都送在炮口下了,简直是造孽啊!
    面对这群观点奇特的‘和平主义者’,亚瑟也说不清楚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滋味儿。
    如果说劳埃德保险深度参与了利物浦的刺杀案,那么很多问题确实就都能解释的通了。
    以这帮保险商人的实力,想在利物浦这样的港口城市弄清楚亚瑟的行踪简直是易如反掌。甚至可以说,这次刺杀没弄死亚瑟反倒算是一种奇迹。
    这只能说明,他们确实没打算把同政府的关系闹得太僵,也并不打算要亚瑟的命。又或者是,他们一早就同上头协商好了,一切点到为止,只是想整出点骇人听闻的新闻标题。
    毕竟苏格兰场的警司要是真死在了利物浦,那不给点正儿八经的交代,反倒是弄得内阁下不来台了。
    想到这里,亚瑟对于下院调查委员会缓慢的调查进展总算也有了数。
    这一次刺杀,内务部推动了《市政警察法案》的立法工作。
    外交部达成了从舆论上压住援助波兰的呼声,劳埃德保险降低了俄国与不列颠之间潜在的战争风险。
    内阁在霍乱防治上也有了正当理由加大对外国移民的审查隔离力度,而且还能敲打敲打近些年来在各种问题上阳奉阴违的利物浦市政当局。
    至于俄国人,他们也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收拾波兰,而不用担心不列颠有可能在背后捅刀。至于波兰人的盟友法国人……
    从塔列朗会主动来联系亚瑟这样的小人物来看,他们的情况确实很糟糕。老瘸子不去找他的老朋友威灵顿公爵,而是选择从亚瑟这个层级入手,这本身就说明他只不过是想在事情彻底黄了之前最后努力一下罢了。
    亚瑟一想到这里,忽然拿起那份文件,随手将它扔进了房间内的壁炉里。
    他望着纸张在火焰中一点点燃烧、卷曲、焚尽,只是捋了捋额前的头发,嘴里碎碎念道:“抱歉了,塔列朗先生,这一次我恐怕帮不了你。不过您这样的杰出人物应该明白,这不是因为我不重视我们之间的友谊,而是这道题从一开始就是单选题。”
    亚瑟正说着话呢,忽然,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
    “亚瑟……”
    路易抱着刚刚拿到手的文件,脸上阴晴不定道:“哈里森先生他……”
    亚瑟对此早有预感似的,他只是倒了两杯酒,递了一杯给路易。
    “怎么了?上吊、投河、跳楼,总不能是学俄国人的老办法,中风吧?”
    路易沉默了一会儿,回道:“他用一把开信刀自杀了,自杀前还留下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承认了他雇佣杀手前往利物浦行刺的事迹。并且调查委员会还在哈里森的宅邸中,发现了几张他给杀手的汇款票据。”
    亚瑟闻言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随后拉开办公桌的抽屉,那里面有四份他事先就写好的调查报告。这一次,他选择的是最上面的那份。
    亚瑟抬手将文件交给路易,吩咐道:“里面有一式两份,一份交给罗万厅长,另一份麻烦伱转递内务部,面呈内务大臣墨尔本子爵。”
    路易都不用看里面写的是什么,他完全明白亚瑟的意思。
    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希望能够抗争一下,路易暗示道:“根据您编纂的内部培训手册,如果受害者的尸体出现两处以上的致命性刀伤,并且伤口分布还比较杂乱,更难以理解的是,那刀柄……”
    “路易。”亚瑟放下酒杯,问了一句:“培训手册的全名是什么?”
    路易脱口而出道:“报告!《刑事犯罪调查手册》。”
    “没错。”亚瑟耸肩道:“这是一起政治犯罪,不是一起刑事犯罪,所以在这起案件中手册是不适用的。至于哈里森先生的身上为什么会出现多处致命性刀伤,我倾向于认为他这个人比较坚强。”
    路易听到亚瑟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终于也不再坚持了。
    他叹了口气点头道:“好吧,我明白了。”
    他拿起文件转过身正准备出门,手搭在门把手上放了半天,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儿。
    拿破仑家族的人,怎么能受得了这种气呢?
    正当他还在消化情绪时,只听见亚瑟的声音从他的背后响起。
    “有的案子,不急于一时。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把它转化为多种形式。泥人经不起雨打,真相经不起调查,咱们以后的路还长呢。如果他们现在就迫切的需要一个真相,那就给他。接下来,我们只要静静等待就行了,看看最终浮上水面的会是什么,看看他们到底还想要干嘛。”
    路易闻言,忽然扭头望向亚瑟问道:“你觉得他们到底想干嘛?”
    “我不知道。”亚瑟托着酒杯抬头望向窗外的白厅街:“我只是觉得,辉格党的纷争好像比托利党的看起来更隐蔽,也更复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