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天上看,整个芝罘岛的大致的形状像非常像一朵灵芝,所以叫做芝罘岛。它位于烟城市区北部,东西狭长,足有9公里,而南北宽窄不一,最窄处不到500米。
李石到了这里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地方历史非常悠久,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居然曾经三次刻石颂功,留下大名鼎鼎的秦皇石刻。可惜,那些刻石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倒是岛上“老爷山”的山脚有座阳主庙,自春秋时期修建好之后,随着历朝历代修葺扩建,至今还留有遗迹,他那天路过的时候,顺带去瞧了一眼,里面供奉着“阳主”,俗话说就是“太阳神”。
庙宇很气派,不过来烧香的人很少,其实说起来,这个座庙是足以称之为“最古老庙宇”的。
凌晨三点五十,李石从酒店出来后,驱车前往的东口码头,又路过这座庙。
开过去没多远,他就把车停下来,熄火,提着剑直奔和老爷山一脉相连的荒山。
芝罘岛是典型的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奇异峭拔,不过背海的一侧树木茂密,如果身置其中,倒是和普通的森林差别似乎不大。
只是夜色本来就迷蒙,加上又下着小雨,更让这荒山野岭看上去多了股阴森的味道。
胆子小的人,怕是不敢在这种地方走夜路。
李石目力好,加上之前来过,借着微弱的天光,很顺利地登上了断崖山顶。
风呼啸着。
张目而望,天上阴云密布,似乎近在眼前,要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而乌云下,那海面上浪声滔天,比上次来的时候,声势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可惜,此时天色还太黑了,李石目力再好,也看的很模糊。
不过他不急,一点都不急。
左手握着汉素剑,一动不动伫立于断崖上,任凭风雨吹打,静静感受着。
……
米观今年三十三岁,是烟城本地的一位视频博主,平时喜欢拍自己去各地旅游的视频,发在b站和抖音上。
做博主三年,他去过的城市和景点已经数不清了,国外也去了六七个国家,两个月以前,突然觉得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决定改风格,暂时不出去跑了,就立足家乡烟城,拍拥有烟火气息的视频,也就是拍一拍烟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作为一个有经验、有追求的视频博主,他很快定了几个选题,但他也知道,想要拍的不一样,拍的有流量,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他的想法就是“雅俗结合”——主线生活化,重烟火气息,主打一个接地气。副线以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为主,主打一个唯美艺术。
为此,最近这段时间,他都在拍空镜素材。
城市的早上和深夜,日出日落……等等,他都拍了一遍,最后就等下一场雨,拍雨中的大海。
米观提前勘好景,选了好几处地点,又提起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要下雨后,他白天补了觉,等到晚上十一点多,他先到八角湾拍了一个小时,然后又驱车至金沙滩湿地公园,拍了两个小时,最后来到芝罘岛一处人迹罕至的滩涂,准备在这里拍天黑到天亮的雨中海景。
因为没有团队,什么苦逼的活都得自己亲力亲为。好在他这人不但手巧,学东西快,而且天生有副大胆子,晚上一个人到处跑来跑去,也不害怕。
当然,他也总结了,正是因为他这种喜欢跑来跑去性格,才导致自己三十三岁看,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米观胆子虽然大,但背着设备,他也没有冒险去爬山,而是把车开到了阳主庙下的芝罘岛西路。
这条环岛路虽然还没有完全修通,但他之前踩点的时候,发现水泥马路也绕过西北角,修到了北田口。再过去,虽然没有水泥马路,但也铺了石子路,尽头就是他选择拍摄的沙滩。
米观到了地方,看着外面下雨,就没有下车,直接在车上拍,一边拍一边等雨停。
……
李石站了一会,索性直接坐在断崖的一块还算平整的巨石上,默默感受着天地之间水汽的升腾。
因为体质够好,他也不怕感冒,任由雨水洗刷他的身体,浸透他的衣服。
他只管看海,听雨。
在听雨的同时,也在听海。
雨声点点,海浪滔滔。
在这海边的夜色中,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不过没多久,又什么都不想去想了。
起身,用右手拔出左手握着的汉素剑,剑鞘一丢,开始习练基础剑术:刺、劈、斩……
反复把基础剑术练不知多少遍,他突然停下来,站定,休息了半分钟,挥剑使出《侠客行剑法》。
这次只练完一遍,李石忽然觉得天色在变亮,便立马停下来,倒握剑柄,重新迎着茫茫大海,投去观望的目光。
还是就那样站着,一动不动地站着。
天地之间的景色在他的视线中渐渐显现出来。
雨不知不觉停了下来,乌云散去不少,尤其那海天一色的附近,甚至还隐约有繁星露出来。
李石环顾,看了看近处耸立的山岛,又放眼眺望远处阴沉而深邃的大海,最后抬头,看向天边隐约到仿佛不存在的星空。
心中的情绪已经酝酿到嘴边。
他轻轻挥了挥手上的素剑。
嗡~
力透剑尖,上面附着的雨滴全都被震散开,一瞬间,剑身上干干净净。
下一刻,他嘴唇微张,从丹田里吐出一个字:“东!”
随之,身形急速倒退五步,挥剑而立。
“临!”
刺剑而上,跃身三米,斩剑而至。
这一刻,他不再限制自我,全凭心中一股酝酿到极致的情绪,以剑为笔,开始书写观沧海之诗。
念半句,“写”一招。
再念半句,再“写”一招。
十四招“写完”,尤觉不满,根本就不停下来,而是又重头开始,继续念诗,继续以剑“写”诗!
一遍!
两遍!
三遍!
李石渐渐忘却了时间,眼中只有剑尖,耳中只有涛声。
他根本不记得自己是在写生创作了,只有一股纯粹的念头,使他不断挥剑舞剑,一遍一遍。
每一遍看上去好像和上一遍相同,可细看又有区别,他的情绪情感,他的美学修养,他的剑术剑意,他内心深处最纯粹念头,都在无意中让这首“剑诗”趋于完美!
……
米观隔着一点距离,把车横着在海边,然后就在车窗上布置自制的防雨装置,然后选角度,对准大海的方向架好延时摄影器材,让器材自己拍摄后,他定了闹钟,又回到前排的副驾驶位上,睡了五十分钟。
等被闹钟吵醒后,他发现天微微亮,雨也已经停了。
连忙揉揉眼睛,拿着另外的摄像机下车,选了个位置,对着东方架好新的拍摄位——这是希望能拍到雨后日出的美景。
忙完一切,松了口气,他自己上车把心爱的微单拿出来,开始拍照。
说起来,当初还是因为喜欢摄影,才干上视频博主这一行的。
忽然,他疑惑地看向右边远处的那座断崖。
刚刚似乎有什么寒光在那崖顶上一闪而过。
“咦?”
当米观定睛望去,隐隐约约,似乎能看到那山顶上人影闪烁。
他连忙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这是……有人在那练剑?!”
……
李石念诗行剑,到第二十一遍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
这一遍“写”完,他收剑而立,心中升起一股难以抑制,似乎下一秒钟就要爆发的临界感!
是了,就是这个时候!
前面二十一遍的反复锤炼,就是为了这一刻——下一遍,第二十二遍,这首《剑篇》就将达到完美,至少是如今的他能达到的相对完美!
忍。
此时天色已经比之前亮堂了不少,李石深吸一口气,又望了一眼大海,不再留恋,捡起剑鞘,飞速下山。
到了车上,立即发车。
路上无人,他在允许的速度内狂飙,只用了二十分钟,便回到了酒店。
进房,关门,脱掉外套,赤着上半身来到书桌前。
上面的笔墨纸砚昨晚就准备好了。
稍微又捡起墨研了几下,提笔润了润,闭眼。
这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平心静气,而是在想自己过去一年各种得意之事,想着那日杀猪,一刀一窟窿的血红,想着那日在深林里,随手拍碎巨石,随脚踢断巨木的畅快……
最后,今天早上的一切又在眼前闪过。
呼吸微微急促。
挥笔如挥剑,写!
“观沧海悟道,得沧海剑篇。”
“有剑招十四,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笔一笔,或凌厉出锋,或回转藏势,最终“志”字写完,犹如压抑许久的火山猛然喷发,爽的李石这位大地神祗不要不要的。
只觉得整个身心瞬间被无穷的快意包裹了。
倘佯其中,如至云端。
搁笔。
李石站在那呆了许久。
等缓过神来后,外边的天色已经大亮了。
这会,他心底再无任何激动,唯有淡淡的喜乐情绪挥之不去,也不用挥去。
转身去浴室冲了澡,换了衣服再出来,又步行到书桌前,看过去的时候,只觉得满纸剑意纵横,不由一乐。
“成了!这幅作品形神兼备,绝对是妙品里的巅峰之作,甚至可以说是半步神品了。”
“经历此次创作,我的书法层次已经无限接近!”
“接下来,只需把握住此刻的心境,完成第三步……”
之前是扮演“李孟德”,如今要做回“李石”!
他把酒店里备的瓶装水打开一瓶,喝了一口,看看时间,已经九点多,拿起房间里的座机,打电话叫了个送早餐的客房服务。
然后就坐在小茶室的落地窗前,默默看着外面的海景。
很快,酒店服务员送了碗福山大面来。
福山大面就是福山拉面,李石点的是龙须面,搭配着海鲜和蔬菜,味道很不错。
吃完面,他直接把手机关机,拉上窗帘,上床睡觉。
平时一觉最多睡三个半小时,就会因为睡饱了自然醒来,这一次,他多睡了一个小时,从早上九点一直睡到下午一点多,醒来后,平平淡淡,自自然然。
起床后后,把书桌上那幅字收进卷筒里,用双肩包背着,出门。
先去还了租来的车,又在城市里随意闲逛着,看到路边感兴趣的商店,尤其是美食店,就进去逛一逛,买一些。
这一下午,他遇到了很多人,不管是商店的老板和服务员,还是街上遇到的路人,他都基本回以微笑,但不说话。
点单的时候,也是指着菜单点。
很多人还以为他是哑巴。
一个嘴角带着微笑,挺年轻,但很慈祥的哑巴。
最后,他又来到金沙滩海滨公园,沿着海边的人行道漫步。
偶尔也停下来看看大海,看看海面上的蓝天和白云,一直到天黑了,才走回酒店。
关了门,把双肩包放下,汪剑目突然打了电话来,李石直接挂了,回了条短信过去:“汪师兄,我今天有事,明天再跟你联系。”
然后就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随意聊了几句,挂了。
又给秋叶和悦兰发了个视频通话过去,也就聊了几句,挂了。
放下手机,起身到书桌前研墨。
两分钟后,他靠着客厅的落地窗,望着外面的大海,安安静静看着,脑海中把最近这段时间的经历,一点一滴,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一遍。
唤出学习面板,也不去看其余的,只注视着那背景里不断湮灭重生又湮灭的星云。
最后咧嘴而笑,收回目光,转身再度来到书桌前。
提笔,略作沉思,便挥墨就写——
辗转三地,此来万里,至昔日旧地,观沧海悟剑。
事顺遂,创《沧海剑篇》,意犹未尽,便作《观沧海游记》,曰:“昔孟德之诗,言逐鹿之志也。乃请示剑中之问。
予质钝,不堪磨,虽生于九州之地,三十方闻圣贤之音,窃喜。
……
观此景,群星倒入海,呼气状若云。
拨开长河雾,置身光阴中。
欲问孔丘,可授朗诵之声?
又问老聃,可传吐纳之名?
三问太白,庐山那日天晴否,九天之外有仙神?
或寻封禅日,共登岱岳顶,造化神秀皆不看,只见秦皇笑颜无?
飘飘乎,御剑旅千年。
终与屈子把酒问,喃喃有自语:遂古之初,道之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