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作者:五月鲜桃   从游戏角色附身开始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     
    (本章可跳过,内容经过屏蔽和大修)
    人的认知都是通过一件件的事情累积起来的。
    创业和什么明星歌手作家就不提了,太梦幻。
    然而许多人做的工作,却是前台、客服、服务员、托儿所老师等等。
    这样的工作,换一个人,一个下午就能学会。工过25岁的年龄,马上30的年龄。没有一门技术,一门别人学一个月也学不会的不可替代技术。
    会不会感觉很绝望?会不会觉得活着也没意思了。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又成家立业的普通人了。
    甚至于连普通人都够不上的时候,那成什么了?是社会淘汰的渣滓,是垃圾?那还能怎么办?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就是,没有所谓的葵花宝典,让人可以走一条明显比别人轻松得多,还能逆袭别人的路。
    其实大部份人都是普通的,平庸的,只是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或者是我们不承认。
    试问谁年轻时,不都是满腔热血,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谁不是幻想着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刚出校门时,幻想着外面的世界,觉得通过自己的打拼,有一天终会爬上金字塔的顶端,俯视下面的一切。
    后面,慢慢的,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进私企打工觉得不自由,跟别人谈不来,觉得是不与别人同流合污,自命清高。
    不愿听从别人的意见,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不听领导的安排,觉得领导在画大饼,消极怠工,觉得现在的薪资配不上你的能力。
    后来失业了,后面再找工作,要么是觉得经验不够,要么觉得工资不高。浑浑噩噩几个月也没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然后想转行,但不知道转向哪里。零零碎碎的,简短的几份工作,都还没有经过实习期就都以失败而告终,有的是没能转正,有的是看清了现实之后,自己跑路。
    后来躺在床上,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整夜失眠,异常焦虑,一度怀疑是不是抑郁了。每天跑着找工作,整个人风吹日晒的,黑了几个度。看着仅有几位数的存款,想想自从辞职后,每天都是入不敷出。短短的几个月,生活在额头上留下了川字纹。
    回想着当年的豪情壮志,想着跟别人说的豪言壮语,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恨不得尴尬的找个地缝钻进去。
    原来,第一份工作才是最好的,辞了之后,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了。当然,经历得多了,也明白了,其实别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根本都没有草根逆袭。
    之前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舍我其谁,后来觉得自己连个普通人都不如,活脱脱的社会最底层。
    原来,在就业之前,都活在自己或者别人编织的梦里,后来生活把这个梦戳破了,一下子梦醒了。
    想了想身边的人,大概都和自己一样平凡。像我们这样平凡的人,注定会死在走向罗马的路上,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之前很崇拜刘邦,觉得刘邦一个小人物,就能建立了大汉帝国。
    就自己傻兮兮的,幻想着一天能成为精英。然后顿悟了,承认自己平凡,开始与自己和解。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慢慢和自己妥协吗……
    其实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大多数人就已经有自觉了,三十岁已经有点接近盖棺定论了。
    因为我们读的大多数故事都告诉我们,有成就的人到这个年纪应该已经拿出第一批成果了。甚至是人生里最重要的那批成果,如果手里拿不出什么可以说服自己的东西,那整个下半生能拿出来的可能性也不大。
    爱因斯坦二十六岁的时候发表了四篇论文,第一篇光电效应,第二篇热力学,第三篇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第四篇质能转换。
    据说每一篇都能拿诺奖,他自己前一年写信给别人的时候就炫耀了自己的四篇论文,他很清楚自己的价值。
    小时候有很多捷径,只要换个发型都可以让人看起来显得聪明,但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单凭换发型你是说服不了自己的。
    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是人生第二煎熬的年纪,非常焦虑,如坐针毡,仅次于八十岁以后或者不治之症前等死的那种感觉。
    如果一直逃避这种焦虑,那么有一天它们爆发出来,那就是中年危机;如果不逃避,那么二十五岁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危机。
    年轻的时候,就像刚刚落水,还浮在水面上,慢慢往下淹没。而临终只是沉在水里面最后憋死的那个过程。
    当然是后者是更痛苦的,但前者已经注定了。中年人喜欢谈论商海沉浮的故事,因为只有商海还有一些“老骥伏枥”的可能性。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不过和“个人天赋”比起来“组织天赋”不容易辨别,足以自欺。
    对有些人而言,“希望”是像“空气”和“水”一样必要的东西。没有希望就像溺水、沉沙、挨饿一样。但是,世界上的希望并不像水和空气那么多。
    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全然不同。客观事物中,都可能融入主观成分;每个人的选择,都基于当前的认知。
    有句话说:“你的认知程度,就是你的人生上限。”
    一个人的认知,引导着他的行为,进而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有时候耽误一个人的不是时机和运气,而是他的认知能力。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视野、心态和能量。认知越低的人,盲点越多,目光越短浅,心态越消极。他们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抓不住时机,必然将好运拒之千里。
    有学者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信息茧房”。意思是说: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思想所引导,当你长时间接受单一观点时,就像蚕茧一样把自己越包越紧,越来越封闭。
    走不出认知逻辑闭环,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人生犹如戴上了枷锁,画地为牢、寸步难行。最终,为所有挫败和苦难买单的都是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跟认知博弈。认知水平太低,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益。
    绝大多数人的投胎技术都不太行,如果非要自己跟自己犟到底,结果大概率会是倒在路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