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春暖花开
作者:狸猫换银子   穿在1977最新章节     
    这天起,陈凡的生活步入新的轨道。

    早上6点起床,骑着母马、带着小马驹到大队部,将马寄存在5队的牲口棚,便去卢四爷家学习毛笔字,顺便向老人家请教中医知识。

    如今他已经将四小经典背完,开始学《针灸》和《神农本草经》,针灸还好一点,主要是考记忆力,这是他的强项,背熟全身穴位而已,小意思。

    只是具体的扎针卢四爷也不算精通,只能勉强算会,说是等过些天,陈凡把《皇帝内经》、《难经》等经典都背下来,再给他介绍一位能扎针、诊脉的老师。

    让陈凡觉得棘手的是《神农本草经》,主要是老版的草药图片画得有点抽象,他不能准确分辨。

    对此,卢四爷也没别的好办法,只能等春暖花开,田野里的草药长出来之后,再带他去现场采摘辨认。

    除了中医之外,陈凡的毛笔字也进展迅速,拿着那支鸡毛笔,能娴熟地写一篇楷体文,而且有模有样,不再跟画画似的。

    这样学习大半个小时之后,接近7点钟,他才到广播站上班。

    现在兽医班已经结业,上午不再开班,他也没有别的事,就在广播站里一边练功、一边学习练字,偶尔也会指点张翠娥学习知识。

    前院的兽医班没开了,那间教室却没被大队部收回去。

    杨兴秀仗着开办兽医班时,各个小队先淘汰女生的理亏,又趁着兽医班解散的便利,顺利占下了这间教室,办了个“文化补习班”。

    她将全大队的女生筛选了一遍,在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找了十一个女生过来参加文化补习班的学习,这些女生几乎都是有心上学,家里却不支持,只在村小读了两年,但之后都在坚持自学的人。

    杨秀英也问过黄莺她们三个,只是她们守着陈凡这个大宝藏,哪里还看得上隔了两层的补习班,便婉拒了。

    补习班的老师就是张翠娥,她一边教那些“学生”学校文化知识、以及从陈凡这里借来的“赤脚医生手册”和“兽医教材”,另一边不懂的就向陈凡提问请教。

    反正她也不是每天都来,偶尔来的时候,还会带个鸡蛋或者红薯,陈凡也就乐意教她。

    话说回来,之前兽医班的男生就够努力的,这些女生比那些男生还拼命,就拿赤脚医生手册来说,即便她们不懂是什么意思,也会一字一句地背下来,还有英语课本,不会发音,就先死记单词字母,等张翠娥从陈凡这里学会了,再去教她们。

    这种毅力,让陈凡也有些小小感动,所以有时候也会亲自过去讲一段。

    除了张翠娥很懂事、这些女生很努力这两个原因之外,陈凡之所以肯花点时间教她们,就是心里还有点恶趣味。

    他心里想着,等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到时候自己再怂恿一下,让这些女生全部都去报名考试,若是其中有不少人能考上中专,甚至是大学,不知道以后卢家湾会不会阴盛阳衰?

    除非兽医班的男生肯听他的话,坚持学习中学阶段的知识,否则只怕不好说。

    消磨两个小时,等上午下班之后,他便骑着马,和杨志军、李正群一起到兽医站“上班”。

    真是上班,用周站长的话说,他们已经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直接上手增加临床经验就完了。

    所以从第一天开始,兽医站的牲口几乎全是杨志军和李正群两人在治疗,汪医生他们只在旁边指点,后来更是背着双手旁观,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至于陈凡,这些普通病例对他来说没有丝毫意义,便每天在周站长的办公室里喝茶看书,他看的自然是兽医站的杂志文献等资料。

    只要碰到有意思的案例,他都会说出来,跟周站长和其他医生分享。

    所以在他这里,学生变成了老师、而老师则变成了学生。有时候周站长和其他医生也会回忆以往遇到过的特殊病例,拿出来向他请教。

    而只要是兽医站资料室里有的,陈凡都能找出来对应的案例,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他会将症状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然后用周站长的名义,给《江南农业科学》杂志社写信求助。

    别说,他们还真收到了杂志社专家写的回信,有确切把握的就提供解决方案,没有把握的则提供解决思路,让陈凡和周站长他们的医术都提高了一大截。

    有鉴于此,学习期间他们在兽医站的午饭,全让兽医站给包了。

    本来学习期间的餐费是由派出单位或个人自己解决,叶树宝也给他们每人批了10斤粮票,让他们自己在镇上吃饭,这样就不用回来。

    现在好了,所有粮票都省下来,一张都没动过。

    粮票可是好东西,你只要出门,就离不开它。

    这个粮票跟粮食本又不一样,粮食本是跟户口本绑定的,家里有多少人,就有相应的定量粮,每个月拿着粮食本,到粮食店去买米,粮食店的营业员会在粮食本上做记录,这样就能买到粮食,用不着粮票。

    粮票是在外面餐馆里吃饭,或者去国营饭店买主食的时候才会用到。

    也就是说,不出门就用不到粮票,只要你出门,就必须带粮票。

    一直以来,陈凡都没有离开过南湖公社,第一个原因当然是他没有假期,每天都必须上班,只有上午9点到下午4点之间有空,但是以这个年代的交通状况,这几个小时,走也走不远。

    坐车吧,去县里的车只有两趟,早上7点一趟,下午2点一趟,时间不凑巧,自然去不了。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粮票,除非自带干粮上路,否则出去就只能饿肚子。

    现在好了,两个困难解决了一个,省着点用,10斤粮票足够他用一个星期,只要再搞定工作时间的问题,他也能出去溜达一圈,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兽医站一直待到下午3点半,三人又赶回大队部。

    这时候兽医班的另外10名学生也会回来,不过他们不是在教室上课,而是在大队部院子外面新搭了一间草棚里,一起给牲口看病。

    卢家湾总共有80多头骡子、马、驴、牛这样的“常备牲口”,另外还有不少人家里养着猪,家家户户都养着狗。

    后来的人养猪,几个月就能出栏,哪怕是改良过的土猪,最晚一年也能出栏,但是现在的土猪,一头猪养两三年、甚至更久也是常事,所以出售派购猪并不只在年底有,只是年底算是一个旺季,相对集中而已。

    其他时候,生产队里也至少有两百头的存栏猪。

    再加上一些鸡、鸭、鹅、狗,以及少量的羊,如今的生产大队,绝对不缺禽畜。

    既然有这么多的禽畜,那多点状况也很自然。

    再加上附近甘家村大队和白浪湖大队距离这里不算太远,他们那边如果有牲口生病了的,也会拖过来请卢家湾的兽医们医治。

    因为这里有个连兽医站周站长都甘拜下风的“陈医生”,那他们当然是挑更好的地方送。

    于是这样一来,卢家湾便成了南湖公社新的“兽医站”。

    正好,兽医班的同学们需要生病的禽畜练手,简直是一拍即合。

    所以从公社兽医站回来之后,杨志军和李正群便开始扮演汪医生他们的角色,在一旁指点其他同学医治动物。这时候补习班的女生也会凑过来一起跟着学习。

    只有在遇到他们没见过的病情的时候,就会去请陈凡下来。

    简单的陈凡便指点杨志军和李正群动手医治,复杂的才会自己动手。

    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复杂的病例。

    也对,牲口常见病就那么多,哪来那么多的疑难杂症。

    这样一直忙到下班,陈凡便会回家。

    至于没治完的禽畜,当然是留给学生们继续练手,要不然他培养这么多人干嘛?!

    回到家里,先到后面的土坡上继续整理自己的宅基地,或者烧一窑青砖,一直忙碌到天黑才停手。

    吃过晚饭,洗漱完之后,再给姜丽丽讲几节高中课程,差不多到晚上10点,这一天就过去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半个月。

    转眼间,正月过去,大地重新披上绿装,已然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

    这个时候,生产队也开始忙碌起来,要为春耕做准备。

    而被陈凡寄予厚望的女生补习班,也在不知不觉中,人越来越少,直到所有人都去上工,热闹了一个冬天的大队部也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