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张掖属国
作者:云天侠雕   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一百九十四章张掖属国属国,是两汉时为安置归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民族而设的行政区划。

    简单来说,就是汉室边疆周围,那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投靠了汉室,成为了汉室的子民和地盘。

    在按一定地域范围划定的属国中,所谓的“本国之俗”一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那些地方的其他民族,依旧可以保持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只要他们认同大汉的统治,服从大汉派来的官员的管辖,那就是了。

    当然,这种事情一般是在王朝强盛的时候,才会比较有效的。若是王朝衰落了,这些属国是否还会乖乖听话,那自然就是两说了。

    另外,属国也指内属汉朝的少数族部族或部落,如属国户水胡、属国湟中月氏诸胡、属国诸胡;或指属国都尉官。

    也就是说,属国不仅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也是一种对于类似属国状况的民族、部落的称呼。

    属国的设置始于战国,秦兵器铭文中已有属邦一词。到了汉代,为了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称属国。

    据《汉书》卷六《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由此可见,汉代最早的大规模有记录比较重要的属国,来自汉武帝时期。

    而《汉书》卷六《武帝本纪》,唐代颜师古注曰:“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

    这也就是说,属国除了可以保持原来的民族风俗之外,还可以保持原先所建立政权的国号。

    这个政策,可比后世所谓的一些处理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制度好多了。

    《后汉书》卷一一八《职官志百官五》又说:“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

    由此可见,“属国”是中央王朝为安置归附的边疆民族而依缘边诸郡设置的一种行政建制,“主蛮夷降者”,与郡同级。

    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到汉末为止,北、西、东三边诸郡: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为、广汉、蜀郡、张掖、居延、辽东都曾有属国的设置,大者领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

    大郡一般都是分割出边远县置属国,如割广汉北部都尉所治为广汉属国,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为蜀郡属国,割犍为南部都尉所治为犍为属国,割辽东西部都尉所治为辽东属国。

    小郡则属国置于本郡之内,不另标名称,如龟兹属国只作为上郡的一个县而存在。

    属国设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译令,又有属国长史、属国且渠、属国当户等官。

    各官由汉人或内属胡、羌的首领充任。属国都尉秩比二千石,与西域都护同一级,直属中央,其治民领兵权如郡太守。

    由此可以看出来,属国的权力还是不小的。在东汉末年各地没有掌握军权,刺史权力没有扩大之前,属国的一号政治人物属国都尉,倒也算是一方大员。

    属国官掌属国兵,称属国骑或属国胡骑,又称属国玄军。张掖属国在历史上曾有精兵万骑。

    介绍完了属国,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如今马超要攻伐的张掖属国。

    张掖属国,东汉时凉州的行政区划,原属张掖郡,东汉时被分割出去。

    汉武帝时,置张掖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

    汉安帝时,以张掖都尉所辖地区置张掖属国,同时还分出张掖居延属国。与张掖郡平级,别领五城。

    五城是“侯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辖地包括今张掖市、山丹县南之大黄山、山丹军马场等处及相邻的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部以达鲜水上游的祁连山区。

    也就是说,马超目前所要面对的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曾经都是张掖郡的治下,只不过后面被分割了出去。

    当然,这两个地方因此距离张掖并不远,都在张掖北边。张掖属国在张掖郡的北边,而张掖居延属国,则是在张掖属国的北边。

    自从东汉后期,羌人之乱颇为严重的时候,汉室朝廷就忙着和羌人在打仗。他们的主要战场,刚开始是在金城和武威一带,后面甚至到了陇西汉阳等郡。

    凉州境内距离中原关中一带较近的地方都受到了威胁,朝廷自然从此之后就丧失了对更远的河西之地的掌控。

    因此,就连张掖郡都暂时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十几年,这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已经脱离了汉室的掌控有二三十年,甚至再往上,也有二三十年没有被东汉朝廷所完全掌控了。

    因此,这些人对于如今的汉室,已经可以说是离心离德。而且,如今两个属国治下的大部分官员,也已经不是汉人了。

    不过好的一点就在于,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够长期归属在汉室之下,就说明他们的实力并不强大,而且他们所在的部落,汉化也比较严重,民众对汉室文化的认同也比较强,对汉朝的统治多少也有一些归属感。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原因的话,他们就和那些草原上以及大漠以北的胡人完全一样了。而如果他们是这样的情况的话,马超倒也不会在此刻就出兵招惹他们了。

    毕竟,若是没有接受过汉室管辖的名义,他们就算是师出无名,招惹了北方的这些胡人。

    虽然就暂时来看,他们拿汉室并没有什么办法,但他们可以长久地骚扰汉室的后方。

    除非是有着足够强大的实力,将他们一举歼灭,或者说是彻底地震慑住。否则的话,边疆地带往往会不堪其苦,马超的屯垦戍边政策,也会遭到持续的破坏和影响。

    但既然这两个属国以前就是汉室的,那么马家就完全可以以收服汉室土地的名义,名正言顺地攻打他们了。

    而且这些地方的各个部落首领,也缺乏长远的目光,只是看着汉朝的势力逐渐衰弱,就起了自立的心思罢了,并没有那种自强不息之心,去发展他们麾下的实力。

    因此,这些人本身的实力相当之弱小,剿灭掉他们,虽然说也要花费掉不少的力气,但也绝非那种非常强悍的敌人。

    马超在七月中旬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张掖属国。而这个时候,张辽麾下的五千兵马,已经和张掖属国境内的军队打了几仗,双方互有胜负。

    虽然张辽麾下只有五千多人,远远少于张掖属国境内一万左右的兵马,但张辽麾下的那是什么人?那可都是经历了许多大战和训练之后的精锐之师。

    张掖属国的部队,大多数都是零零散散集结起来的各地胡人之中的青壮,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集体军事训练。

    尽管他们在整体的体力上,要超出张辽麾下的士兵一些。

    但是,没有组织,没有优秀的统率,没有勇猛的像张辽这样的猛将带头冲锋,那么他们就只能是一盘散沙,形不成体系,只会胡冲乱撞,发挥不出来更大的力量。

    更何况,部落生活的方式,决定了这些人聚居的地方散乱,被张辽各个击破了几个小部落之后,才勉强联合起来和张辽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受到不少的损伤,被张辽打得措手不及,即使是集合了全属国之力,也只能和张辽打得有来有往了。

    马超在到达张掖属国但还没有接近两军交战的地方,就已经接到了张辽派来的士兵传来的前线战况。

    得知此消息之后,他没有立刻出发,而是带着军队,绕了一个大圈子,蹲在了两军交战的地方之后,并趁着张掖属国的部队出兵与张辽再次相互攻击的时候,抄后路拿下了他们的老巢。

    如此一来,张掖属国后方失守,军心大乱,前方将士得知后方的财产、妻儿子女被人俘虏,防线被攻破之后,纷纷失去了战斗的积极性和意志,不少人顿时做了逃兵。

    张辽趁机出击,大破敌军。

    此战,马超可以说是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战斗之中,至少没有参与到正面战场之中。

    凭借他的谋算和对战机的把握,运作和帮助着张辽以一己之力,以只有一半人马的规模,没有付出特别惨重的代价就打下了张掖属国。

    张掖属国的许多人口、牛羊、财产等等,都被他们所俘虏。许多硬茬子的头领被他们斩杀,那些软骨头的则被留了下来。

    马超和张辽等人,也从自己麾下抽调了一批中层将领和几个高层将领,负责镇守张掖属国,并收编了他们部队,打散之后纳入到了自己麾下。

    由于收编了接近五千人,因此,他们麾下的两万人马在长期作战之后,不但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甚至还得到了一定的补充,数量再次超过了两万人。

    于是,就在这种状况下,在七月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马超就已经攻下了张掖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