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急剧变化的形势
作者:云天侠雕   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三十二章急剧变化的形势当然,李儒之所以在收到这个情报之后大惊失色,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当华雄等人的军队彻底撤出了凉州之后,那么,他们要丢失掉的,可不仅仅是陇县及其附近的地盘了。

    凉州之地,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可是三个郡啊。安定郡和北地郡这两个郡虽然不太重要,但若是全都丢掉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一笔损失。

    毕竟,在中国古代这种社会,土地就是最重要的资源,那怕是到了后世,土地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两个郡的地方,对于如今的董卓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一块地盘了。

    虽然就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这些军队迅速赶往安定郡和北地郡,负责驻守两郡的土地。但是,这些兵马最终也就只是集结了一万五千兵力而已,在李儒的推算之中,未必敌得过马家军的部队数量。

    而他们若是再遭受了敌军的埋伏或者暗算之后,损失掉大半部分人马,那么,整个关中都要为之伤筋动骨,头痛不已了。

    所以,这些人既然出现了胆怯的情绪,那么,李儒觉得,最好就利用这种胆怯,让他们暂时驻扎在池阳,也好保存己方的实力,不至于过度消耗军事力量。

    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受到太大的损失,当然是以稳妥为主,不要再冒险了。那两郡的地方虽然重要,但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李儒还是懂的。

    而就在李儒带着军事情报找到董卓汇报了之后,董卓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也是压下了心中狂躁的情绪,同意了李儒的提议,决定让这些兵马暂时驻扎在池阳,不要继续冒进,去凉州战场和马家军作战。

    这个时候,情报已经传递到了这里,必然已经在路上花费了不短的时间,此刻,安定郡和北地郡恐怕已经被敌军夺取了一部分了。

    赌上一支大军的生死存亡,去换一个未必能够夺回这些地盘的结果,不管是李儒还是董卓,都觉得有些不值得。

    若是出于对兵马损失的忌惮,让他们暂时停下了对凉州战场的再次的兵力投入的话,那么,接下来传来的一个消息,就让他们更加不敢派这些兵马出去,和马家军继续作战了。

    一日之后,潼关守将那边传来消息,朝廷时隔几年之后,再次发兵,气势汹汹而来,以老将卢植为主将,鲍信为副将,统帅两万精锐部队,向着潼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潼关目前兵力薄弱,虽然凭借些关城之险要,能够暂时抵挡住敌军,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谁也不知道能够抵挡多久。

    因此,他现在很着急,急忙向董卓等人发来求援信,希望能够派一些兵马过去,帮助他抵御敌军。

    毕竟,潼关对于关中之地的重要性是毋庸赘言的,是不容有失的。而他这个潼关守将,本身就能力、威望不足,在原先的潼关守将樊稠被调往凉州战场之后,潼关的兵力都减少了一些。

    这个时候,若是不急忙向外求援,耽误了大事的话,他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董卓和李儒在接收到这个军事情报以后,也是脸色大变,心中极为庆幸自己昨天做出了让那些部队驻扎在池阳,不要去前线的决定。

    相比于安定郡和北地郡,潼关对于关中的重要性却是更加让人难以割舍。若是失去了潼关,让朝廷兵马大驱而入,关中之地八百里沃土、他们的各种建设、人口和农业产出,都要被敌军蹂躏了。

    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后,董卓当即二话不说,直接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池阳,给郭汜下达命令,让他赶紧把部队给带回来,准备奔赴潼关战场。

    当然了,就算是安定郡和北地郡乃至陇县那边,现在难以再奢望,或者是难以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夺回,但就算是不进攻,也不能就这样全部撤回来,防守还是必须得做的。

    若是被东边的潼关遭受敌军围攻的消息吓得慌了手脚,直接将所有兵马全都调集过来,那么凉州附近的局势就会从他们原本有可能夺回安定郡、北地郡两郡而变成关中西部都有可能遭到敌军攻击了。

    况且,潼关虽然极为重要,但对于朝廷兵马的战斗力,董卓一向都是不怎么上心的。如果说对于马家军他的态度是轻视,那么对于朝廷兵马就完全是不屑一顾了。

    若非那老将卢植颇有几分本事,前几年进入河洛的鲍信也可堪一用,恐怕朝廷就是来再多人马,也只能用人命去堆,想要攻破潼关,基本上没有可能。

    因此,在董卓给郭汜的命令里面,就只是让他带一万兵马返回,到了长安向他请示报备一下之后,便立刻马不停蹄地火速朝着潼关赶去,防备敌军入侵,并接手潼关防务。

    至于剩下的五千兵马,则是交付华雄代为管束,再加上华雄的两千多兵马,共同驻扎在右扶风,防守关中西部区域。

    若只是防守的话,七千多兵马,扼住住了渭水一带的交通要道,阻挡马家军的攻势还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华雄、张绣、霍霄等人战败的罪责,董卓现在也不想去追究了。

    一是形势紧急,容不得他考虑这些。二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损师败绩的罪责,要是全都责罚了,恐怕也就没多少人情愿帮他干活了。

    而暂时不予追究,宽大处理,一方面可以彰显董卓的胸怀和容人之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赢得人心,让他们在愧疚之下,更加努力地为董卓效死。

    至于马家军,董卓虽然脑子不比以前好使了,但也能判断地出来他们现在也是强弩之末,光是消化吸收这次新夺取下来的地盘,就能牵制他们绝大部分的精力,短期内恐怕是无力东进了。

    而这,也是他明知道华雄、张绣等武将屡战屡败,在军略上不是马超的对手,却依旧大胆放心地选择了让他们继续防守的原因。

    马家军若是敢入侵右扶风,他便可以派出这三名将领中的任何一名,不需要太多兵力,只要带个一两千骑兵,便能朝着西北而上,进入安定郡、北地郡境内,骚扰敌后,袭击得他们不得安生。

    当然了,以董卓的性格,吃了这么大亏自然是不会轻易罢手的,他已经想好了,只要等他解决了东面的威胁,就马上掉过头来,全力以赴,重新杀入凉州,夺取那些丢失掉的地方。

    至于东面战场怎么胜利,董卓倒是不太担心。毕竟,相比于凉州战场上他们并未取得过大胜,一切都只是他的意淫而言,潼关之下,早在数年前,他可是派遣重兵大败过朝廷部队的。

    尽管那一次,他为了快速取得胜利,调遣了五万多兵马,以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和明显强了不少的单兵战斗力,才最终造成了那样的效果。而如今的形势早已不同以往,但他依旧充满了信心。

    不就是来了两万人么,潼关是个多么险峻的地方,他自己可是清楚的。要说防守,哪怕是老将卢植颇有些本事,但也难以短时间内攻破。上次之所以出现了潼关差点失守的局面,那可是卢植绞尽脑汁、盘桓数月之后的结果。

    要说攻击,虽然他现在的兵马不足,哪怕是加上郭汜的这一万兵马,在数量上也就是和卢植等人齐平,甚至犹有不及。但是,关中之内各处要地的兵马,却依旧有着两三万啊,而且还都是精锐部队。

    只要郭汜先稳住潼关的防线,以逸待劳,消耗卢植、鲍信等人的兵力和精力,等到时机成熟了,敌方士气下降,人心涣散,粮草不足,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董卓就会再次派出他的这些精兵,一鼓作气,干掉敌军,如同几年前那样把他们赶出去。

    甚至,若是幸运的话,他还想再争取一下,夺取函谷关。

    要说敌军唯一让他忌惮的,恐怕就是老将卢植了。作为黄巾起义时期镇压冀州黄巾这个张角的老巢的大将,卢植的指挥能力、用兵经验放在如今的整个大汉天下都是屈指可数的。

    哪怕是董卓自己,在面对卢植时,也都是低了一点辈分的,就更不要说他麾下的其他将校了。

    不过,董卓也是纳闷,自己这几年明显都感觉到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头发老掉,晚上睡不着,四肢无力,一天不如一天,迟暮老迈之态越来越明显,结果这年纪比自己还要大的老家伙,居然现在还没有死掉?

    要是诅咒有用的话,估计卢植现在早被董卓给诅咒得快要咽气了。然而,原本在正史之中已经挂掉了的卢植,此刻却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老态虽显,但尚可作战,影响不大。

    不过,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将帅的作用对一支部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将帅再厉害,士卒不给力的话,也是白搭。

    况且,卢植虽然依旧矍铄,但人到了这个年纪,说不行可能就是一会儿的事情,洛阳朝廷光靠一个迟暮许久的卢植,是指望不上的,是没有前途的。

    至于那个鲍信,说实话,有些本事,但想要对董卓麾下诸将形成巨大威胁,使之忌惮不已,那就是说笑了。

    这个时候,时间上已经进入了七月底,马超也在陇县附近初步稳住了局势。

    八月,郭汜回军,在受了董卓的耳提面命之后,便急匆匆地率军赶赴潼关,协助守将处理好了潼关的局势。

    尽管这次朝廷部队有备而来,部队精锐,统帅本事也是不俗,但潼关毕竟是天险,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卢植也没有太好的法子。

    唯一一次有希望攻破城池的时候,也就是他刚来这里,乘敌不备,一鼓作气发起突袭的时候,那个时候,敌军守将防备松懈,差点让他登上了关城。然而,最后的关键时刻,还是功亏一篑。

    毕竟,潼关有着三道防线,每一道防线都极为险要,卢植虽然攻克了前两道防线,但是却在最后一道防线前被阻击了下来。

    事实上,就在他攻破了第一道防线的时候,敌军自然就已经警觉了过来,所以,他能够攻破第二道防线,也算是本事不错了。

    而郭汜一到之后,由于兵力的加大和守将水平的提高,卢植想要攻破潼关就更加艰难了。

    八月中旬,局势陷入僵持之后,郭汜和卢植各自不约而同地将情报传递到了长安和洛阳。

    唯一不同的是,郭汜传递的是终于稳住了前线防御的情报,董卓可以放心了,他必将不辱使命。而后面的夹击敌军,关中兵马尽出,一举破敌的时机,他也会在选择好了之后迅速传递到长安。

    而卢植则是告知朝廷,敌军势大,潼关天险,况且又来了大批援兵,短时间内难以拿下。朝廷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同时,卢植还向朝廷要求了大量的粮草军械。

    董卓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稍微松了口气。

    而朝廷则是心有不悦,毕竟,他们想要趁机捡漏占便宜的愿望,短期内看来是难以实现了。不过,卢植说得也有道理,皇帝和诸位大臣在协商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同意了卢植的提议。

    河洛之地这几年来没有遭遇兵灾,农业收成也算不错,再加上这块地方之所以能够作为几百年来的大汉国都之地,物产、土地自然都是不错的。因此,支撑卢植和鲍信的这两万部队的粮草消耗,一半年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朝廷自然不甘心于局势就这样僵持下去,在召集了一些朝臣多次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再次利用自己朝廷的大义名分,引诱几个地方诸侯帮忙攻打董卓。

    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毫无疑问便放在了马家军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