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反攻倒算
作者:云天侠雕   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六十三章反攻倒算卢植临走之前,曾经靠着自己当初在朝廷的人脉和关系,再加上自己身为天下大儒的一点面皮,向那名前来押解自己的朝廷命官请求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这半个时辰里,他和刚接任自己职务的副将鲍信进行了秘密的商议。

    至于这商议的内容,外人却是无从得知了,虽说朝廷命令官员下来问罪卢植,并将其押解回洛阳,但是对于潼关一带的军事要务,朝廷并没有授予这位官员知情权和管辖干涉的权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也不好插手进去,或者说是获取其中的信息了。

    卢植毕竟身为前任主将,向自己的下一任将领交代一下注意事项,交割军中事务还是极为必要的,也是从官面上来说不得不走这一个流程。

    至于说他们选择了秘密进行这种形式,让这位朝廷命官有哪些心中不解,但毕竟这个形式不是主要问题,只要他们没有密谋造反之类的大事,那就可以了。而以这位官员对卢植的了解,他是断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一番秘密商议之后,鲍信表示受教,并且将卢植护送出了关外,望着他就这样离去。

    回来之后,鲍信原本对着那名朝廷命官假装的慈善面色,早已变化为一片狰狞。他对着自己麾下的将校狠狠地下令道:从今日起,潼关内外严防死守,一只苍蝇也不能放进来。你们几个给我好好打起精神,严防其他部队入侵。

    各个将校见他话语之间说得凶狠,又没有说严防敌军入侵,而是只说严防其他部队入侵,心中不免有些别的心思,都以为他要带着卢植离职之后,选择拥兵自重,或者说是在看到了卢植的悲惨境遇之后,不再愿意为朝廷继续效力,而是开始选择割据一方。

    虽然说潼关只是一座关卡,但是后面也有弘农郡这个大郡,若是能够再度向前发展,取得函谷关以及一郡之地,供养那些兵马,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些人却会错了鲍信的意思。鲍信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给外人造成一种自己想要拥兵自重的假象,从而将这些部队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毕竟,按照朝廷目前狡兔死,走狗烹的形势来看,朝廷竟然对卢植都能下手,那么对于他,自然就更没有任何不可能了。到时候万一一个不好,朝廷看他不顺眼,或者觉得他没有达成既定的目标,将他也给贬去了,那这些部队可就没人来带领了。

    至于说其他的将领,鲍信也不是看不起别人,如今的朝廷之中,本事比卢植更高的将领是不存在的,本事比他高的不是不存在,但也就那么寥寥数人。这些人要么不受朝廷重用,要么和朝廷当朝权臣有些矛盾,要么对这些军队不熟悉。

    总而言之,他们的能力或许有超过鲍信的,而且有好几个人,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他们都不适合前来接掌潼关之中的军队。

    再说了,潼关之中的部队本就内倾性极强,在卢植和鲍信两人多年的带领下,对这两名将领极为认同。卢植是已经将朝廷兵马带了多年的老将,而鲍信前些年也由曹操派过来,带领了一万兵马进入河洛。

    因此,这两人在这军队之中都是有着铁杆嫡系的,对于这支部队的指挥及其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自然有着极大的提升,远远超过别人。所以说,为了以防万一,日后朝廷昏了头,想要找别的将领来取代他,他就不得不委屈一下自己,假装自己是个很有野心的人,看到卢植的悲惨结局之后,有着割据自立的意思。

    只有这样,朝廷才会愿意跟他妥协,让他继续担任这潼关守将的位置,掌控这支部队。毕竟,朝廷虽说现在有了一个根据地,但毕竟受限于狭小的地盘和人口,形势并不十分稳固,剩下的兵马也就只有2万之数左右,还要拱卫洛阳城、城内的皇宫,以及东边的虎牢关。

    虽说虎牢关关卡险峻,兖州的曹操对朝廷也算忠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自然不会把自身的安危完全交到别人的手上,因此,虎牢关外也是驻扎了一些兵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所能够调动起来的其他部队,就相当之稀少了。他们离不开鲍信现在这支部队,因此只能容忍有野心的鲍信。若是不愿意妥协,等到鲍信被朝廷逼急了起来造反的话,不说像以前的董卓那样的情况重演,将朝廷变成傀儡,至少也能让洛阳大乱,让整个河洛之力陷入战争的泥潭,成为一片废墟,势力真空,从而给其他势力伸手进来的机会。

    这样的话,整个朝廷也就很可能会再次变成傀儡。所以,鲍信的这一举动隐藏的计谋可谓是极其深远。当然了,这招计策不可能是鲍信想出来的,而是卢植在战场上混了几十年,在官场上也混了几十年,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向鲍信提出的建议。

    这个建议保证了日后的朝廷部队,没有让穷凶极恶的关中诸将在短时间内击破潼关。在这种情况下,鲍信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相当之明智了。

    而至于此种做法的第二个作用,自然是为了防备关中军的侵袭。毕竟,他们之前的战争,客观的说确实算是战败,至少也是局势失利,才不得已退回了潼关。

    在这种情况下,虽说关中诸将已经陷入了被两面包抄的结局,但是他们也有可能趁虚而入,趁着胜利夺下潼关,一劳永逸地解决东部战线的问题,从而集中全力,去和西方的马家军决战。

    这个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而且,不同于马超那边,如今的朝廷部队依旧以为他们遇到了的关中兵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马家军有另外的部队在阻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中内部无需担忧关中局势。不前来攻打潼关,简直就是没有脑子。

    事实的情况虽然不如卢植所料,但事情最终的发展,在结果上却和他所预料的一模一样。

    由于李儒将全部的兵马都压在了关中东部的战场上,和朝廷部队决一死战,并将朝廷部队逼退,使之退回了潼关,取得了胜利。所以,按照原先的规划,这个时候就应该回过头来,和马超再打。

    但是,一方面李儒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在这一次战争之后,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损失,马超若真的是想要坐山观虎斗的话,这个时候是不想和他们作战的,而他们虽然不能让马超遂了心愿,但是更不能让局势朝着让他们更差的情况下发展。

    在如今这样的形势下,他们若是跟马家军单挑,胜算不大。还不如继续虚与委蛇,争取几个月,拖延时间,然后征招一批壮丁入伍,稍加训练后,扩大军事实力为上。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目标依旧变成了东面的朝廷部队。毕竟,若是能够将朝廷部队彻底击溃,重新占领潼关。那么,他们就相当于是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了东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死局就变得稍微有了些希望,甚至若是他们在关中远远地比不过马家军,他们还可以以潼关为西部界限,进入弘农郡,继续攻打下函谷关。东西两关守死,从而获得一片生存之地。

    因此,攻击潼关这种事情,无疑是极为必要的。而对李儒的决策,关中诸将也是极为拥护。毕竟,他们早就看那个耍弄了自己多日的卢植有些不爽,此时前去寻他晦气,正是合适。

    而且,潼关本就防外不防内,从关中内部攻向潼关,要比外敌入侵攻打潼关轻松了许多。他们攻克此关时,自然不需要像去年的朝廷部队那样,消耗那么大的力气。

    计议停当之后,关中诸将就准备率军出击,但却被李儒阻拦了下来,原因也很简单,如今已经入冬,天寒地冻,若是不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话,恐怕这一路攻打过去就会损伤惨重。

    关中毕竟是多个王朝立都之地,在被李儒恢复了几年生产之后,也算是一处经济繁华,物产丰富的地方了。等到他们在这次战争中保住了关中东部,秋收完了之后,许多物资就在仓库里成堆成堆的堆积了起来。

    李儒用这些东西武装了他麾下的部队,并给一些负责披坚执锐攻城的兵马准备了御寒衣物,精心准备之后,才命李傕带领了5000兵马前去袭击潼关。

    之所以只带5000兵马,是因为一番大战之后,他们现在的兵力总数也只剩下了15000人,而且这里面还有部分青壮民夫和伤兵。正规一点儿的部队,也就是一万人左右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将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派出去。毕竟,袭击这种事情,若是军中有一些实力不怎么样的兵马的话,那无疑是会拖延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和行军速度,甚至很容易被敌军发现的。

    而另一方面,卢植本就只有1万出头的兵马,在经过和他们的屡次大战之后,带回去的人数也是5000左右的样子,再加上留守潼关的3000人马,也不过8000人。

    他们若是趁着这个所有人都难以料到的机会,直接袭击潼关,虽然人数上少于对方,暂时在潼关防外不防内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而且,他们身为盘踞关中多年的将领,对于这潼关的地形地势自然要相当熟悉,攻打起来要轻松一些。

    可惜的是,李儒这次却算错了,他上次很迅捷地看穿了卢植的计策,并将诸将联合起来,给予了对方致命一击,逼迫得卢植不得不撤军返回了潼关。

    但是,卢植也并非易与之辈,尤其是身为统帅部队多年的大将,他或许在具体的战术和谋略方面没有什么太高的造诣。但是在战略方面,在对战场战机的捕捉和形势的判断上面,无疑是远远超过李儒的。

    关中军会前来潼关偷袭,这一点早就被卢植预料到了,这也是鲍信所以严防死守的原因之一,虽然说为了做戏给朝廷看,他内外两重都加强了防御,这就分散他的兵力。但是,纵使是平均分布下来,内外也各自有4000人。

    数千人在精心准备之下,依托着城池,是很难被5000人突袭而入的。尤其是只要敌军没有运气逆天到一波冲锋直接就攻入了潼关,那么鲍信就可以迅速将另一边的士卒调集过来,全力以赴,守住这座关卡,对付前来袭击的敌人。

    而到时候,面对着8000人团结一心防守的关卡,哪怕关中诸将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得偿所愿地取得这场攻城战的胜利。毕竟,李儒所做的一切谋划,其基础便是建立在潼关守将以为深冬气候恶劣,敌人不会前来攻击,必然疲惫大意的情况下。

    如果敌军只是正常防守状态的话,那么能否攻克潼关,还是个五五开的事情,到时候要看运气。但如果敌军一直以来严防死守,那么这场突袭,无疑就没有了多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兴平三年十一月,李傕等人在统率大军和潼关之下的鲍信进行作战的过程中,被敌方埋伏,损伤惨重。

    鲍信之所以能够功成,不是依托关城防守,而是由于散出去的斥候提前探及到了消息。李傕等人又自以为是,所以便在潼关外面找到了一处适合休息的地方,决定先休整一晚,明日养精蓄锐之后,再行进攻,却不料被鲍信的斥候探知到了地方。

    如此一来,鲍信便在第二天拂晓时分,李傕的士卒还没有醒来的时候,就发动了袭击,带领所有部队出城,全力攻击李傕的人马驻扎的营寨。

    李傕等人人在仓皇之中醒来时,部队已经大乱,急忙惶惶张张地出来迎战,却已经败局注定。自忖难以挽回局面之后,李傕带领着残兵败将,一路返回了长安。

    12月份,李傕的人进入长安的时候,原先的5000兵马已经只剩下2000多人了,损伤近半。对此,李儒恨得牙痒痒,可是却无可奈何。他能算计对方,对方自然也能算计他,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经此一战,关中军的精锐可就损失了不少,日后想要再度举起战旗,可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