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 大军出征
作者:云天侠雕   三国战神马孟起最新章节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三百七十一大军出征在准备好了一切,同时又将后顾之忧处理完毕之后,马超就此心无旁骛地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三万大军的规模太大。因此,他在出兵的时候,自然是没有带上所有的兵马同时出征的。正如几年前攻击关中一样,他、徐荣,高顺三人依旧是呈品字形分布,三路大军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着北方草原上攻去。

    汉代的疆域其实是相当不固定的,在边疆地带,各个地方的主权经常易手。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自然是古代交通、通讯条件的落后。毕竟,从中原等核心统治地方出发,抵达最遥远的边疆地带,少则也要几个月,多则半年乃至一年时间。

    若是想要大军出征的话,没有提前准备好粮草和各项物资,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

    当然,若是一个王朝处于强盛阶段,在边疆地带准备了很多粮草物资的话。那么,两三个月的时间,出征胡人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总而言之,在行军基本靠走的年代里面,上千里的距离就已经是非常遥远了,而要是几千里的距离的话,那真是有些鞭长莫及了。

    而除了交通、通讯条件落后之外,涉及到疆域不太固定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国力的强弱。

    在王朝比较强盛的时候,能够在边疆地带屯驻重兵,而且能够供给足够的粮草,这样的话,国家的疆域就比较固定。

    但等到一个王朝走入了衰落期,众人都忙着在家里抢夺利益,对于边疆地带的问题,自然就习惯性地选择了忽略,而且也顾不上了。

    这个时候,屯驻在边疆的兵马,要么就只能撤回中央,返回中原一带,要么就只能由于粮草不济而就地解散,或者说是减少兵员。

    如此一来,在失去了强大军事力量的震慑之后,边疆地带的其他部落,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群起而攻之,抢夺中原王朝的地盘。

    毕竟,在整个古代中国,在交通通讯能够抵达的地方,或者说是在整个东亚、东北亚地区,乃至包括东南亚在内,在中原王朝能够认识和接触到的地方,中国就相当于是占据了最好、而且是最大的一块地盘。

    周边的其他民族,听上去也算是威风赫赫,其实际上只能啃食中原王朝遗留下来的骨头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别看表面上都是什么胡虏犯边啊,南蛮入侵啊,敌寇侵扰我中原领土啊,实际上,都是中原王朝周边那些混的挺惨的人,为了挣口饭吃,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北方的胡人大举入侵最频繁的时候是什么?是秋天。

    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大规模入侵,原因也很简单。

    秋天过去之后,就是毫无收成的冬天了,人类又不能像蛇啊蛙啊之类的搞什么冬眠,也不能像候鸟一样,天寒地冻之后开始迁徙南飞,所以自然是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囤积一些过冬的食物了,不然的话,天寒地冻之下,怕是真的要死。

    而中原王朝周边的那些地方,气候环境要么就比较恶劣,要么就过于原始,丛林啊,高原啊,大漠啊,什么的,平时的生产力本来就不高,自然是没有这么多过冬物资的。

    自己没有,那怎么办?思来想去,只能出去抢了,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在秋天出征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了,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便是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比较闲了,草木凋零,农时结束,放牧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了。

    闲的没事干,才有可能将大量的青壮年男子集结在一起,外出作战。或者说,闲的没事干,自然要主动找点事情做,不然的话,性情暴烈的尚武民族怕是会自个儿打起来。

    所以说,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中原王朝周边的其他部落、势力、政权,攻打中原王朝,侵占其地盘,掠夺其人口和资源,那几乎是充满了必然性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有些时候,中原王朝还比较强盛,但周边的部落、民族、政权、势力,为了自己的生存和颜面,都不得不出兵,攻打中原王朝,掠夺人口和财富,更不要说中原王朝没落的时候了,遭到群起而攻之,那几乎就是一定的。

    不过,中原王朝之所以这么牛逼,能够逼得大家都群起而攻之,甚至有时候连群起而攻之都不敢做,只能在一旁瑟瑟发抖,主要还是因为他强大的实力。

    虽说中原王朝在有些时候,甚至这样的时候也不少,他们照样处于比较弱小的阶段,处于被人欺凌的时期,也有过尊严甚至是生存权利都被践踏的时候,但总体上来说,他们是比较强大的。

    而比较强大的事实,又造就了中原王朝好强的民族性格。因此,在边疆问题上,总体上来说,中原王朝其实是倾注了过多的关注的。

    而在边疆的界限上,中原王朝一般都是设置的比较远,在大部分时候,都是超过了自己实际掌控的范围,或者是超过了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的。

    甚至在少数时候,自信过头,乃至对自己的实力极度自负的中原王朝,秉持着“马蹄踏处,皆为汉土”的观念,能打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原王朝的土地,霸权主义的事情,可没少干。

    然而,正如黄炎培所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原王朝在经过几十年的积蓄国力之后,确实能够达到军事上的巅峰和版图上的极致,但是,在巅峰过去之后,很快就会衰落下来。

    纵使之后还有什么中兴之主,力挽狂澜,但所谓的中兴,其实更多的就是续命罢了,或是止住了国力下降的趋势,或是在此基础上略微有些发展,总而言之,搞得特别厉害的,接近了巅峰时期的,实际上是很少的。

    所以说,到了王朝中后期,丢失土地、边疆沦落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而边疆地区的主权,或者说是管辖权,说得更实在一点就是谁在占领这块地盘,就更是经常变化了。

    譬如说,河套一带的地方,早年是匈奴人手里的地盘,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将之打了回来,此地之后便成了汉朝的土地了。

    再往后一些年,这块地方都是汉家的势力范围,然而,到了东汉,由于匈奴人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干不过北匈奴,内附了汉朝,所以,汉王朝将那块地方给了南匈奴,让他们休养生息。

    至于其他边疆的郡县,要么就是在农业时代不适合作为大规模农垦的生产地,要么就是战略位置不重要,总而言之,有许多在汉朝逐渐没落之后,就被半丢弃了。

    而其他胡人赶了过来,胡汉杂居,胡人的部队也驻扎过来了之后,那些地方的实际控制权便逐渐落入了胡人手中了。

    而跟目前马家军所占据的土地比较接近的,又是属于这种情况的,首先就是后世的陕西省的北部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了。

    这两个地方,如今大概算是南匈奴治下,不过,由于他们不属于雍凉一带的核心通知区域,所以哪怕是其实距离关中很近,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也很近,但是依旧没有被汉室掌握在手中。

    汉代文帝景帝时期的什么匈奴犯边,基本上此次都能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地方,所谓的细柳营什么的,其实距离长安也就百里多的样子了。

    所以,这次马家军出征,最低目标是收回后世的陕西省的北部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一块地盘。至于深入一点的话,那就是夺回河套,占据阴山,彻底灭掉南匈奴了。

    再远一点,就要翻越阴山,前往中部鲜卑的地盘,攻击鲜卑王庭了。前面的两个目标想要达成的话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但后面的目标,就有点难度了。

    不过,马超也并不忌惮这一点。对他来说,有难度,有挑战,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那会锻炼他的能力和水平。他擅长的是骑兵统帅,而在骑兵这一兵种里面,实力最强悍的那些存在里面,无疑是有着南匈奴和鲜卑部落的。

    毕竟,人家本身就是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族中青壮年男子皆是弓马娴熟,控弦之士数万十数万,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些勇士,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而他们在骑兵作战上的优势和天赋,自然是极为优越的,这一点,哪怕是汉室,哪怕是汉室北部边疆的守卫部队,也是有所不及的。

    不过,汉室之所以能够在和草原民族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就说明他们还有着其他超过草原民族的地方。

    天赋这个比不了,这就好比城里人和村里人一般,村里人打小干农活,经常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十几岁的时候,壮实一点的基本上已经和成年人差不多了,在体力上,村里人要说碾压城里人有些夸张,但也是远远超过的。

    但你也不能据此就说,找两个人过来打,村里人就一定能够战胜城里人。

    原因么,也很简单,这个东西里面,涉及到的可不仅仅是体力问题,还有工具啊,智慧啊,规则的利用啊什么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同理,汉室和匈奴,中原王朝和北方胡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他们之间的战斗,自然也不只是天赋的比拼。

    中原之地的人们,虽然在骑兵的天赋上比不过草原民族,这个是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决定了的,毕竟几十年来,从小到大,人家一直在跟这个东西接触,而你没有,有差距很正常。

    但是,论起其他东西,譬如说战略战术啊,用兵能力啊,后勤给力程度啊,军阵啊,战斗技巧啊,武器装备啊这一类的东西,汉室就未必落后于匈奴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个是战术,一个是武器装备。因为战术是比拼智慧的,光靠用死力还不行,靠计策,靠智谋什么的,只要能取胜就行,何必计较方式。

    反正最终的目的就是打死对方,之所以兴起战争,本来就是为了达到掠夺人口和财富,扩大地盘之类的目的,又不是享受战争的过程,享受策勋十二卷的荣耀。

    而武器装备方面,比拼的就是双方的科技了。

    武器,说到底就是一个工具,人之所以比动物强,大概也是由于他们会利用工具,至少这是原因之一。工具提供的是辅助作用,虽说这种辅助作用有限,但在战场之上,有时候稍微差一点可能就是生存和死亡的差别了。

    因此,好好改造一下武器,让这玩意能够提供的辅助作用更强,不也一样可以提高己方的战斗力,减少士兵的战死数量,提升战斗成功的可能性吗?

    而在这两个方面,汉室做得无疑就比匈奴人好太多了。

    先说智慧。智慧这东西,很玄乎,但影响智慧的,无非也就两个因素,一是先天的天赋,二是后天的教育。

    很明显,汉室和匈奴之间,在智慧方面的天赋,难以比较孰优孰劣,但是在后天的教育方面,汉室无疑是吊打匈奴的。从而,在智慧这个领域内,汉室是要超过匈奴的。

    然后就是武器装备了,武器装备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进攻性武器,一种是防御性武器。

    进攻性武器追求的是锋利,防御性武器追求的是坚固。但无论是哪一种武器,其锋利和坚固的效果,说到底都是和制造武器的材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木制武器,石制武器,青铜武器、铁制武器,它们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来的作用,很明显是不一样的。

    木头什么的,可能涉及到的是所在地方的森林资源的问题,不过在这个时代,人这么少,光靠人工砍掉的木头,怕是还不如每年新长出来的多,所以基本上不不缺的,所差的也就是加工技术而已。

    而青铜啊,铁啊之类的东西,却要关系到一方势力的冶炼技术了,这个就真的是实打实的科技问题了。

    虽然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来看,基本上都是些小儿科,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你总不能发展了几千年,看起先辈的东西还觉得老大难,那样的话,日子岂不是过到狗身上去了?

    所以啊,在古代社会呢,这个冶炼技术的发达程度,还是严重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和走向的。

    毕竟,如果人家主要是铁制武器,你们是木制武器和铁制武器夹杂使用,那基本上就是处于绝对劣势了。拿手枪的除非是开了挂,否则怎么可能干得过拿机关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