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世界,对于中原农耕文明来说,草原游牧民族就是其不死不休的敌人,双方之间的矛盾根本就不可能调和。
而且,农耕文明肯定是被动的一方。
这不仅仅是因为草原游牧民族有快马弯刀还骁勇善战,其实在很多方面,草原游牧民族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草原游牧民族才能一次次的劫掠中原,还明明没有多少人口却能建立自己的王朝。
历史上,西晋亡于匈奴人刘渊;北宋亡于女真人;南宋亡于蒙古人;大明虽然亡于李自成,但最后却被满清人摘了桃儿,成了很多汉人心中永远的意难平。
可以说,这两千多年里,草原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汉人的心腹大患。
毫不夸张地说,草原游牧民族一直不停的暴兵,而中原王朝大多时候都是疲于奔命。
虽然在这期间汉人王朝也有过几次封狼居胥,将胡虏打得撤出草原,但老实说,那些全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客观的看,大多数的时间里,中原汉人都是处于防守和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首先就是因为,草原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一心想打劫勤劳富有的汉人,这不会因为你对他好点,他就改变。
只有彻底将草原游牧民族打服,再将他们削弱到告别快马弯刀,变得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起来才行。
不过老实说,这并不容易做到。
首先,草原游牧民族的组织效率极高,他们一个部落几万、十几万人,都住在一个草场上,普通牧民跟部落大汗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人的区别可能就是你的帐篷比我的大点,你的女人、牛羊比我的多点,可你出门骑马,我出门也骑马。
这种事,在中原王朝肯定不会出现。皇上出门什么条件?百姓出门什么条件?皇上住哪?百姓住哪?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而且,农耕文明是一台庞大、复杂且运行低效的机器,耕地分散在全国各地,人口也分散在全国各地,想集结起一支军队,少则一個月,多则数月,甚至说,那边皇帝都换了,这边得好几个月以后才能得着信。
而游牧民族可不一样,大汗就住在山坡上,招呼一声,全族老少上马就开拔了,大汗说去哪抢,所有人就全都跟着走。
以满清为例。
满清入关前,人口不到二十万,其中男丁八万多,能骑马打仗的也就四万。
这么换算下来,战争动员比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大明王朝人口接近一个亿,能动员两千五百万人口吗?
就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抗战,也才征兵两千万,这还包括抓的壮丁。
而当时人口已经四个多亿。
这动员比才刚刚够到百分之五。
这已经是一个二十世纪农业国家的极限了。
更何况这个时期了。
其次,草原游牧民族,不怕打败仗,不是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是,打不过,他就跑,他们全部生活家当都在马背上,有草地的地方就是家,漠南他待不住了,就去漠北,今天把他打跑了,明天他就回来。
还有,爷爷、爸爸、丈夫、儿子在前面打仗,奶奶、妈妈、媳妇、闺女赶着牛羊就在后边跟着,男人打到哪,女人就跟到哪,永远不发愁后勤补给。
农耕文明可不行,好多人一辈子没出过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烧了他的房子,毁了他的农田,他这辈子可能就完了,别说生活了,连生存都无法得到保证。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生存环境锻炼出来的种族天赋不同。
草原游牧民族生下来就是强盗,男孩从小就弓马娴熟,一声令下,牧民立即就变成士兵,平时宰羊,上了战场就宰人。
这都不用训练。
更要命的是,不光男人,女人也会骑射。
而中原地区的那些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农民,可能一辈子连只鸡都没宰过,你让他拿起武器上战场,你觉得他的战力如何?
吃窝窝头长大的,能和吃烤羊腿长大的比杀人吗?
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不一样。
所以说,高悬在中原王朝头顶的这块草原,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噩梦。
匈奴人刚被打跑,鲜卑人就来了。
鲜卑人刚被打跑,突厥人就来了。
突厥人刚被打跑,契丹人就来了。
契丹人刚消停没几年,女真人就来了。
女真人还没摆平,蒙古人呼着麦就过来了,横扫欧亚,灭国无数。
老朱好不容易赶走了蒙古人,满清又入关了。
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的江鸿飞,铁定要彻底解决草原上的问题,绝不会把这个难题留给自己的子孙。
老实说,江鸿飞也不相信,自己的子孙有横扫草原的魄力。
不过,草原的问题是得解决,但绝不是现在。
攘外必先安内。
江鸿飞还没统一中原呢,现在就跟草原游牧民族死磕到底,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那不是蠢嘛。
江鸿飞不是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实力很强,甚至隐隐有跟两三家同时开战的实力。
但江鸿飞绝不会傻到完全两线作战,就更别提多线开战了。
所以,虽然江鸿飞回来了,虽然江鸿飞肯定会抗金,但江鸿飞绝不会现在就跟金国决战。
基于这个战略思想,江鸿飞并没有对自己之前做的部署进行更改,而只是给陈遘、詹度、王禀、李彦仙、赵立他们增加了一些兵力,让他们继续据险而守。
当然,江鸿飞既然回来了,也不可能没有别的打算,尤其是在这个需要破局的关键时刻。
事实上,江鸿飞在回来之前,就已经将李俊从琉求给调回来了。
这几年,李俊干得非常好。
他不仅将极难开发的琉求给开发出来了,而且还让琉求成了大元帝国的大后方,给大元帝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与此同时,他一直在支持大元帝国在东南的势力。
而且,有时候,他还负责各地的运输、转运。
毫不夸张地说,李俊肯定是大元帝国背后默默付出的功臣之一。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李俊的付出。
因此,李俊在大元帝国的百官当中,一点都不突出,品级也不算太高。
然而,即便如此,李俊也没有任何怨言,江鸿飞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表现得非常沉稳。
别人没看到李俊的功劳,江鸿飞又怎么会看不到李俊的功劳?
而且,没有人比江鸿飞更清楚,李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大才。
如今正好有一个可以展示李俊的才能和让他扬名立万的舞台。
再加上,琉求已经过了最艰难的阶段,也用不上李俊在那里坐镇了。
所以江鸿飞就将李俊给调了回来。
除了李俊以外,江鸿飞又将乐和给带了回来。
跟李俊一样,乐和也是大元帝国背后默默付出的功臣之一。
而且,乐和也是任劳任怨,从不挑三拣四,更没有任何抱怨。
江鸿飞这个人,从不委屈功臣。
所以,等李俊回到元大都后,江鸿飞就召见了李俊和乐和,然后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高丽助纣为虐,攻打我大元,朕要你二人奇袭高丽,将那里的钱粮给朕带回来。”
好吧。
江鸿飞承认,后者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高丽王朝建国至今已经二百多年了,而且又哪哪都跟赵宋王朝学习,肯定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就算之前被金人抢掠和敲诈了一些,也应该没有伤到高丽王朝的根本才对。
毕竟,金国的那些土鳖,更多的只是抢掠和勒索了一些钱财和女人,他们肯定不会带走太多的粮食。
而粮食就是江鸿飞现在最大的限制。
老实说,高丽王朝不跟金国一块攻打大元帝国,为了粮食,江鸿飞都得收拾高丽王朝,更何况高丽王朝还敢跟金国一块联合攻打大元帝国。
这正好给了江鸿飞灭掉高丽王朝的借口。
不过,仅仅只是这一个借口,并不足以支持江鸿飞灭掉高丽王朝。
而且,也不能太小觑了高丽王朝。
要知道,这个王朝的寿命可是非常长——历史上,它不仅熬垮了北宋,还熬垮了南宋,甚至就连元朝都被它给熬垮了。
而在这期间,辽朝,金朝,西夏,乃至整个欧亚大陆都发生了王朝更替。
还有,高丽王朝好歹跟崛起之初的女真族打了好多年,直到最后也只不过就是把吃下的土地又给吐出去而已,并没有遭遇致命的挫折。
由此可见,高丽王朝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所以,一味地蛮干,肯定不行。
江鸿飞对李俊和乐和说:“夫东国之有奴婢,大有补于风教。所以严内外、等贵贱,礼义之行,靡不由此焉……”
高丽王朝富有不假,但也是非常落后的。
其落后,主要体现在,中原王朝这边早就进入封建社会了,而高丽王朝那边却还是奴隶社会,双方整整差了一个大的基本阶级。
而且,高丽王朝的奴隶制还难以更改。
可以说,奴婢制度对高丽王朝意义重大,事关高丽王朝贵族豪强群体的既得利益,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据江鸿飞所知,高丽王朝那边,每当君主要对奴婢制度进行改革,势必会遭致反对。
也就是说,高丽王朝也有极其严重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其剥削阶级分为两个阶梯,最上面是两班阶层,通常被称为“文班”与“武班”,也即“东班”和“西班”;被剥削阶级分为三个阶梯,平民阶层、身良役贱阶层、贱民阶层。
在高丽王朝,身良役贱阶层、贱民阶层的最重要成份就是奴婢。男为奴,女为婢,奴婢是一个笼统的称谓。
高丽王朝的奴婢来源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来源是血脉传承。
在高丽王朝,良贱通婚是为法律所禁止的,如果良贱真的通婚了,那良贱为婚后所生子女坚持“一贱则贱”、“从贱不从良”的原则,也就是说,只要一旦沦为贱民,本人及其子子孙孙永远都不能脱离贱籍。即使本人被放良,效果也仅限于一代一人,其子女家人仍为贱民。另外,不论是父还是母,只要有一方是贱民,本人及其子孙就永属贱籍。
第二是因犯罪而没为公贱。
因犯罪,特别是谋反、大逆、盗窃等罪,妻以夫罪,子从父罪,而成为奴婢的非常多。
第三是购买外国人充当奴婢。
日本与高丽临近,高丽人有时也会购买日本人作为奴婢。
四是因战争,战俘沦为奴婢。
这就比较简单了,不论谁与高丽人开战,只要被高丽人捉住,就会成为他们的奴婢。
奴隶制是极其落后的制度,他有碍社会的发展。
所以,高丽王朝的王室,其实也曾想过,改变其国的奴隶制。
但奴隶制在高丽王朝根深蒂固,奴婢是高丽王朝贵族豪强群体的重要财产,因此对其的改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在现有的王权和贵族的力量对比下,根本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如果按照历史走向,没有强权人士插上一手,高丽王朝的奴婢制甚至还会延续近千年,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会彻底结束。
江鸿飞打的主意就是以解放奴婢为借口,推翻高丽王朝的统治。
这样一来,大元帝国的侵略战争,就会变成救苦救难的解放战争。
这肯定会得到高丽王朝的奴婢阶层的大力支持。
再以免债、分田、分粮的形式得到那些人数最多的平民阶层的支持,高丽王朝没个不败。
李俊和乐和都是聪明绝顶之人。
江鸿飞稍稍一点播,李俊和乐和就明白怎么做了。
而且,李俊和乐和明白,江鸿飞这是给他们立功和扬名立万的机会,不然,这样的好事,肯定落不到他们的头上,毕竟,在此之前,他们二人可是并没有多少统兵出征的经验。
李俊和乐和什么都没说,他们知道,江鸿飞是不会看他们说什么的,而是会看他们怎么做。
很快,李俊和乐和就拿着江鸿飞的圣旨,开始秘密调遣军队。
九月中旬。
一切准备就绪的李俊和乐和,带了十万水陆大军,悄悄离开了蓟州港,向着高丽王朝的腹地礼成港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