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京报发售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第215章 京报发售
    驿卒拿着军报直奔兵部,刚进兵部大门,就高声喊道。
    “捷报,熊经略令姜弼、侯世璐、尤世功、朱万良四将收复铁岭!”
    “速速翻译。”
    被驿卒的声音惊动,黄克瓒从班房里走出,就对专门负责军报阴文翻译的文书道。
    “是!”
    那文书早有准备,验过军报的封口后,就紧锣密鼓的翻译了起来。
    自打萨尔浒之战,让努尔哈赤用细作假传军报这方法给阴了一手后,军情报告必须用密文这种办法,重新被大明朝廷和辽东军方重视了起来。
    特别是熊廷弼,他可不想再发生个刘綎之事,让自己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不大一会儿,熊廷弼关于铁岭光复的军报的就被翻译了出来。
    看着手中的译文,黄克瓒激动的在兵部衙门的大院里来回踱步。
    “好好好,铁岭光复,进可围剿建奴,退可牵制蒙古,熊廷弼真是好本事啊。”
    “而且,这内喀尔喀诸部没有进犯,这边境还能接着安稳下去,为剿灭建奴创造时机。”
    感慨了好一会儿,黄克瓒的目光重新放在军报上,然后他就出现了一个疑惑。
    “不过,这个火药和火炮炸膛的数字,怎么这么大。。。”
    翻看着最后的物资消耗一项,黄克瓒有些摸不着头脑。
    火药消耗五万斤,火炮炸膛一百三十七门。
    你领着大军吃火药和火炮呢?
    “铁岭城。。。还在么。”
    看着这个数字思索了一会儿,黄克瓒算是知道熊廷弼是怎么拿下来的铁岭城了。
    军报在手中拍着,思索了一会儿后,黄克瓒下定决心道。
    “将军报抄录两份,一份送西苑,一份送内阁。”
    “是!”
    当军报送到朱由校这个皇帝的手中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从午睡中醒来,接过刘时敏手中的军报,翻开看了看后,就放在了一边。
    “让兵部核验,拟定赏赐。”
    “奴婢领命。”
    闻言,刘时敏一躬身,就吩咐小太监去传旨。
    铁岭收复,意外吗?
    一点儿都不意外。
    从熊廷弼到辽东开始,就陆续有七八万的各地客军到了辽东。
    经过快两年的整合,后方死命的在往前线运物资。
    中央朝廷没再催战,主帅又是个有能力的。
    这要是再打不赢,那他这个皇帝就只能御驾亲征,到前线稳士气和民心了。
    “京中,关于新的左都御史,就没个什么动静?”
    结果宫女递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朱由校看向刘时敏问道。
    “这些日子,魏忠贤虽然在南海子盯着那些人在搬砖,但却没有误了东厂的事儿。”
    闻言,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道。
    “根据他的奏报所言。”
    “官员们没有查到有什么走动。”
    “但据说京中有士子常常聚集在一起议论此事。”
    “士子。。。论政?”
    闻言,朱由校眉头挑了几下。
    这不管什么时候,世界上都有键盘政治家啊。
    “不用管,他们喜欢论就论吧。”
    歪着脖子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摆了摆手。
    出了事儿,一锅烩了。
    刚好,辽东缺些文化人,去给那些个蛮夷教一教,什么叫做仁义礼智信。
    “。。。”
    看着皇帝不在意的表情,刘时敏有些疑惑。
    士子论政,是朝廷风力形成的开始。
    多少人的上位、失势,都是以士子论政开始,形成大势,逼迫皇帝不得不做出选择。
    要么,强力镇压。
    要么,选择妥协。
    如今明显是在形成一个新的风力,这皇帝怎么选择不管呢?
    难不成不懂?
    想到皇帝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刘时敏摇了摇头。
    那就是皇帝另有打算了。
    想到这里,刘时敏低下了头,装作没思考过这事儿。
    京城的消息,向来是瞒不住人的。
    就在皇帝看到熊廷弼的军报时,仁寿坊,隆福寺隔壁。
    这里是宣政司的衙门。
    此时,宣政司司正洪承畴,正晒着午后的太阳,读着今日份的邸报。
    自从京报推出后,邸报也改了版面。
    邸报的正上方印着八个大字,朝事保密,禁止外传,这八个字是皇帝亲笔所书。
    虽然字写的不是太好看,但皇帝亲题,却是表现出了皇帝的意思。
    红头文件,别特么给老子拿着到处传了。
    “张问达致仕,陛下恩准,令六部举荐新的左都御史。”
    看着关于都察院的人事变动的叙述,洪承畴皱了皱眉头。
    进京几个月了,洪承畴对这京城的水有多深,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朝堂上的官位,尤其是六部九寺主官、佐贰官的位置,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按照万历年间的潜规则,都是各党派达成平衡,推荐人选上为位。
    但自从当今的天启皇帝上位后,四品以上官员,基本都是皇帝一人指定。
    少有的几次由朝臣推荐,也仅是相关衙门主官推荐,皇帝根据其过往经历选定。
    向这次,由六部推选,这种大规模的选定,却是第一次。
    虽然现在的洪承畴踏入官场还没几年,但他身为一个政治投机客的本质却已经开始觉醒。
    本能的,洪承畴就感觉这次皇帝让六部举荐人选有问题。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打断了洪承畴的沉思。
    “排好队,不要挤,各家先将自己的字号报上来,交钱拿了条子后,到隔壁凭条领取。”
    宣政司的大门口,摆着一张桌子,宣政司的书吏正在登记收钱,发放凭条。
    然后,交了银子的人带着条子到后院领取报纸。
    一百份一包,一包二两银子,算下来就是一份报纸二文钱。
    大明的工业程度,相当的发达,即便是这个价钱,宣政司还是有的赚的。
    至于这些人将报纸拿去卖多少钱,也是有规定的。
    京中一份不得超过五文,毛利三文钱。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拿着朝廷的报纸再版刻印。
    京城的人不会这么做,脑子有毛病啊。
    每月初十,二十,三十出一版京报,雕版大规模印刷,数量管够,不够现场给你印刷。
    宣政司估算过,只要不缺纸张,半天就能印出十万份。
    而如果用抄写的,一份下来成本能给你干到爆炸。
    用活字印刷,质量却又无法保证。
    至于说和朝廷一样,用雕版。。。
    雕版不要时间的啊,等到伱刻好雕板,下一期的朝报都出来了。
    宣政司有三经厂支援的雕版师父,有内务府的造纸厂做后盾,用一条托拉斯产业链,逼的别人没办法在其中掺上一脚。
    而京外,谢谢,管不到。
    至于百姓们对于朝廷专门所出京报的接受度,那也是不需要怀疑的。
    新闻、报纸这玩意儿,早在唐朝就有了。
    发展的巅峰期,是在宋朝,当时开封城猛人们所经营的花编小报,没少做编排皇帝宫廷秘史、传播禁闱花边新闻。
    根本就不怕掉脑袋的。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这帮人整了个大活儿。
    趁着民间对蔡京的怨气很大,为了迎合民众的心理预期,也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需求。
    小报假冒宋徽宗赵佶的口吻,发布了一条贬斥蔡京的诏书。
    说蔡京是: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
    此外,还说蔡京及其党羽,已经被皇帝统统严肃处理,逼的蔡京在开封多次公开露面,方才让开封的百姓相信,他没让宋徽宗给办了。
    但到最后,以蔡京在开封的能量,也没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那个损种整出来的。
    而到了明末,这手段又被人给拉了出来。
    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陈新甲家丁泄露与后金议和的消息,弄的满城皆知。
    再往前,还有杨涟上书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满城士子追捧的事儿。
    报纸这东西就是造势的神器。
    只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给我来十包,这是银子。”
    从袖中排出二十个银币,刘丁瑜对宣政司的文书道。
    “好嘞。”
    那文书一一清点了银币,提笔写下一张领取十包报纸的凭条交给对方。
    拿过凭条后,刘丁瑜转身就走,一点停留的意思都没有。
    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特别是对他这种大客户。
    他买的京报,可不是在京城售卖的,而是有专人运输到周边的几个州府去卖的,一份十文,他毛利八文。
    “这银子真是好赚。”
    看着那一次买十包的人走远,洪承畴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是个曾今干过走街串巷卖买的人,对这些街头巷尾的交道,很是清楚。
    京报这东西,就算他们数次扩大生产规模,但就没充足过。
    “不过,朝廷又要杀三个贪官的消息,想来是能让京中的百姓们高兴上一阵子了。”
    想到这期京报中,关于锦衣卫查补完毕的三个贪官的信息,洪承畴摇了摇头,向后面走去。
    这期的京报告发售没出什么幺蛾子,他不需要在这里盯着了。
    “陛下让六部推举左都御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在京城的时间少,对皇权与臣权的争斗还没有足够的了解。
    这个问题,洪承畴想了许久,也没想清楚。
    而与此同时,随着朝报的发售,宣政司的官员们,也开始了周期性的工作。
    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的宣传朝廷新政。
    以及,在市井繁华之处,为百姓宣读京报。
    五枚铜钱,对于高门大户来说,肯定是不多。
    但对于很多的贫苦人家,特别是那些干苦力的人来说,还是太贵了,都快能买一斤盐了。
    这些脚上没穿鞋的人,是皇帝皇帝需要团结的对象。
    也是宣政司工作的重点。
    “上个月,度支司又查出了三个贪官。”
    城墙下,一份特别印刷出的大字报备贴在城墙上。
    大字报的前面,正有一个穿着缁衣的人大声的向周围的百姓们宣读。
    “皇帝爷爷已经批了,这个月底,就要将这三人在菜市口砍头,大伙儿到时候可以去看。”
    “好!”
    “杀的好!”
    “贪官就该杀头!”
    听到皇帝要杀贪官,人群中立马就传出一阵阵应和声。
    给周围的人念了一会儿,这人实在是扛不住,将手中的铜皮喇叭递给身侧的另外一人,自己则是走到旁边,接过同伴递来的水壶喝了起来。
    “卢兄,这活儿也太苦了。”
    看着他喝水,另外一人不由得道。
    “裴纶,你发什么牢骚。”
    “给朝廷,给皇帝办事儿,这点儿苦都吃不了,你当什么锦衣卫?”
    闻言,卢剑星将水壶放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道。
    “而且满足吧,现在好歹俸禄是给够了。”
    是的,这个宣读京报的人就是没钱贿赂上官,无法承袭祖上世袭百户的卢剑星。
    不过,现在的锦衣卫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皇帝登基后,许显纯整顿锦衣卫,将一部分废物都给清到了恩荫千户所去,造成人手有些不足。
    而宣政司、度支司、东厂、锦衣卫本部、辽东等等地方,现在都急需用人。
    只要你满足晋升条件,升肯定是能升的上去的。
    但升到哪儿,就不是你能决定的了。
    卢剑星就是这么个栗子。
    本来升到了百户,又好运的在东厂当差。
    然后,他就因为在南海子监督搬砖的时候,人太过于木讷,对那些个犯官太过于宽厚,让魏忠贤看的不顺眼,一脚给踢回了锦衣卫。
    而恰好,宣政司这边的锦衣卫正缺少能走街串巷的人,卢剑星就被调了过来。
    “是啊。”
    闻言,他身侧脸有些胖乎乎的裴纶点了点头。
    “自从皇爷登基后,弟兄们的日子就好过了起来。”
    如果说卢剑星是因为木讷被踢走,那裴纶就是因为贪吃被踢走的。
    这厮在南海子盯着犯官搬砖的时候吃烧鸡,还吃的是独食,让魏忠贤抓了个正着。
    然后,他就和卢剑星一起被踢走了。
    “小道消息,锦衣卫内部开始挑人了,你听说了没。”
    转头看了下,发现周围人的注意力都在中间宣读京报的人身上,裴纶突然悄悄的道。
    “挑人?挑什么人?”
    闻言,卢剑星皱了皱眉。
    虽然相处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他发现这个胖子就是个小道消息收集器,各种消息都能提前知道。
    “皇上登基的时候,不是就有消息传出,锦衣卫要改编嘛。”
    贼眉鼠眼的看了下四周,裴纶小声的道。
    “据说已经定下来了,锦衣卫除了从龙营外,还要增设正廉、清风、饕餮三个营头。”
    “正廉、清风、饕餮?”
    听着裴纶说出的名字,卢剑星皱了皱眉。
    这一个个词语,都能明白什么意思。
    但作为锦衣卫衙门的名字,都是啥意思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