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毕自严第一策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建奴又去掠夺朝鲜的消息传回顺天,从皇帝到内阁,再到六部,反应出奇的一致——好的,知道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对于朝鲜这个逆子,如今朝廷各部高官的看法与皇帝一般:当年爹出钱出力,帮你把闯进家门的匪徒轰走,你现在也是时候给爹回报了,吸引好火力。
    他死不死,谁儿子啊。
    如今的大明根本就顾不上朝鲜,自己的事儿都掰扯不明白呢。
    现在大明朝堂上的首等事,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毕自严。
    新政的执行需要三个部门的配合:吏部、户部、度支司。
    毕自严是个经济之才,他的变法,首先就要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用经济制度的变更,给吏部创造一个整顿吏治的机会。
    否则吏治不整顿,别说变法强国了,能再像万历后期那样,硬挺下去都是好的。
    整顿吏治,可不仅仅是什么反腐倡廉。
    这是一个涉及到了人材挖掘、任人用事、事务监督、职责考核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而反腐,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环。
    这根本就不是喊几句口号,上几道奏章就能焕然一新的。
    这需要一个实际的执行过程。
    现在,毕自严就决定,将当年张居正和王国光走过的路,再给走上一遍。
    而要这么走,必然是要先过程序。
    于是乎,由内阁首辅毕自严上书,请开内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天启元年,五月廿一,戊午日。
    宜结亲、会亲友、出行、乔迁、纳财。
    忌行丧、上梁、作死。
    六部九卿的主官,外加内阁首辅毕自严、内阁辅臣韩爌,在西苑与皇帝共商国事。
    是的,韩爌时隔多日,终于又见到皇帝了。
    看着龙书案后阅读奏章的皇帝,韩爌感觉鼻子有些发酸。
    这个皇帝,太不把他们这些顾命大臣放在眼里了。
    如今的朝堂上,旧人不在,俱是新人。
    “这六册记账法,既然是你与周应秋根据昔年是昔年张江陵变法之时所留文献所定,就由你与周爱卿来给诸位臣工说说吧。”
    放下手中的本子,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问道。
    理科生看账目条理,有些头晕眼花。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问话,毕自严从椅子上站起,拱手道。
    “议事,坐下说。”
    见状,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毕自严坐下。
    这要是每次都站起来,很费膝盖的,大明如今缺少财务人才,可不能累着了。
    “昔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以考成法课六账法,清天下钱粮,方才致政通人和。”
    “在下才学浅薄,只能萧规曹随,请行此法。”
    说着,毕自严就开始给在场众人解释起了什么是六册记账法。
    内阁手中拿一本记录中央朝廷和地方钱粮流转的《外册》。
    户部手中拿一本记录所有钱粮收入的《总账》。
    布政使和下级各府县官员手中拿一本《鱼鳞册》和一本记录本省内部钱粮流转、征收的《内册》。
    度支司手中再拿一本记录钱粮进出的《度支册》和一本记录交付凭证的《堪合册》。
    虽然他如今的政策是在王国光的政策上进行调整,作为在崇祯时,能将天启后期,阉党搞的收支不平衡的朝廷重新理的能运转的人,毕自严的能力是充足的。
    他留下的《度支奏议》,影响了后来的清代财政政策,很多具体的施行条目,更是雍正执政的重要依据。
    随着毕自严讲完,周应秋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账目考成条例》,给众人讲起了考成法的实际应用。
    巡抚和管财政的衙门,要将钱粮的进出堪合造册,送往度支司、户部核查。
    堪合册与凭证,要写清具体的内容、时间、经办人等事项。
    然后两部会将核查结果送到吏部,供吏部考功司选优任能,罢劣黜贪了。
    若是最终送到的堪合册,算出来的账目,与各部手中的账本对不上,那可就别怪吏部动手无情了。
    “诸位爱卿对此法,有什么看法?”
    待到周应秋讲完,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问道。
    “。。。”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这两人的联手,是早有准备的。
    而且看看这熟悉的一幕,吏部、户部、度支司三方合作,这不就是当年张居正变法的阵容么。
    沉默了没一会儿,身为内阁辅臣的韩爌出声道。
    “如此记账,是不是繁琐了一些?”
    手中有毕自严的奏本的抄本,韩爌看了好大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
    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么记账,很是浪费人力。
    而且,确实不好贪污。
    “繁琐是应该的,防止贪污嘛。”
    听到韩爌的话,坐在他对面的户部侍郎董应举出声道。
    “每笔钱粮出入,必存于两本,乃至于更多的账册之中,有借必有贷,有出必有入,出入必相等,如此才可保证国家钱粮不会入了私人腰包。”
    “可是,此账法颇为繁复,若是不用心研习,恐怕难以掌握,若是想要推行天下,恐怕不知多少人要精心学习才能上任。”
    此时,韩爌也是站在推行政策的方向上考虑。
    “韩辅多虑了。”
    听到韩爌的话,毕自严笑了笑道。
    “度支司查国帑账目之时,很轻松就雇佣了一些精熟账目的账房先生,地方若是行次法,没什么困难的。”
    “嗯。”
    听到毕自严的话,韩爌沉默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
    他想不出什么阻止的理由了。
    “此法的本意,是为了杜绝地方官吏上下起手,绝徇私舞弊之举,然而此法一出,各方官员走动必然频繁。”
    突然,工部尚书徐光启出声道。
    “可若是各方官吏沆瀣一气,将账本做平,不依旧能欺上瞒下,侵吞朝廷钱粮吗?”
    “徐爱卿多虑了,朕这御书房就这么大点儿,十来个人议政,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地方官吏要真能将这么多的账都做平,上下沟通顺畅了。”
    对众人露出了一个开朗的笑容,朱由校出声道。
    “那朕就该派虎贲卫去到地方上,将能把这么多账目都给做平的人带来京师,让朕好好的瞧一瞧,有什么本事了。”
    朱由校说话的时候,虽然脸上是带着笑容的。
    但在场的众人那个不是人精,皇帝话里的意思分明是:地方若是真的能做到这种程度,就该调军队去平叛了。
    “陛下此言有理。”
    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徐光启拱手应道。
    “臣还有一问,此法是先在顺天府试行,再推行天下。”
    “亦或是,直接颁布天下?”
    徐光启的这个问题,就是先试点,再推行,还是直接推行。
    “先试点,再推行。”
    还未待皇帝说什么,毕自严就出声道。
    “待理清顺天及周边府县账目,就可以推而广之,施行天下了。”
    说着,毕自严还补充了一条。
    “考成法亦是如此。”
    随着毕自严说完,堂中陷入了一阵沉默。
    看着毕自严那张严肃的脸,朱由校有些感慨。
    大明,是不缺忠臣的。
    “毕师此策一出,天下勋戚、官吏、权豪、缙绅、势要豪右之家,恐怕都会恨上毕师了。”
    “若是如此,毕师将来若是致仕,恐怕会连张江陵都不如。”
    有多少人在趴在大明这个巨人的身上吸血。
    有多少人在打着大明的招牌贪权揽财。
    如今,你想让这些人不再吸血,皇帝信任你的时候,他们无可奈何。
    可要是等到你死了呢?
    张居正就是前车之鉴。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古人有言,思危,思变,思退。”
    “昔年,海刚峰曾评张江陵,言其人善于谋国,而拙于谋身。”
    看向毕自严,朱由校幽幽的问到。
    “不知毕爱卿,是否思过退?”
    “臣万不敢思退。”
    听到皇帝的问话,毕自严连忙从位置上站起,来到大堂中间跪下道。
    皇帝这是问他有没有给自己想过退路,有没有惧怕的心思。
    “天地君亲师,君为大,陛下为君,有重任托付于臣,臣必效死力。”
    “天地君亲师。”
    听到这几个字,朱由校忍不住回头往上看了一眼。
    这里的装潢,还是昔年嘉靖修道时留下的,在他龙椅的上方,挂着一面牌匾,上书“天地君亲师”五个字。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句话,是礼记中的内容,他当然是看过的。
    而毕自严的意思也很简单,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若将来他这个小皇帝,要如同当年的万历一般抛弃他,他也毫无怨言。
    “天覆之,地载之,君上父母师长,恩任,养育,教导,呵护之。”
    看着毕自严,朱由校出声道。
    “君父,君父,爱卿既以朕为君父,朕又怎能不呵护呢。”
    说着,朱由校看了眼堂中众人。
    “这样吧,朕今日许诺,毕师只要不是造反,俱赦无罪。”
    “臣谢陛下隆恩。”
    听到了皇帝的话,毕自严瞬间双眼睁大。
    皇帝的意思是,放开手去干,朕相信你。
    “朕记得,昔年太祖爷时,是有给朝廷重臣派遣护卫的吧。”
    没有理会毕自严再说什么,朱由校突然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陛下,是铁册军。”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当即就回答道。
    这个就不得不提到洪武二十三年了。
    这一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给朝中功勋每人赐兵一百一十二人为侍从,称为铁册军。
    同样是这一年,朝廷也发生了一件小事。
    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等众人,史称胡狱。
    铁册军的出现,让当时活下来的勋臣们松了口气。
    结束了,能过几年安稳日子了,不用担心和别人走的太近而被族灭了。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的暴毙,让朱元璋失了理智。
    一场比胡惟庸案、李善长案更大的,针对淮西集团的蓝玉案再次发生。
    不过这次,除了淮西集团外,身边有铁册军的勋贵却是都活了下来。
    可以说,铁册军才是大明真正的免死金牌。
    “传诏给曹文诏,从虎贲卫抽调两百精干之人,组成内阁卫队,每轮百人,一旬一换,轮流护卫首辅,钱粮借由内帑出。”
    “陛下,这?”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就是一惊。
    皇帝这是要恢复昔年朱元璋的铁册军队制度了。
    抬头看到皇帝严肃的脸色,刘时敏连忙应道。
    “奴婢遵旨。”
    “陛下,臣万不敢受此殊荣。”
    听到皇帝要给自己派亲卫,将造反这名目也给弄没了,毕自严连忙扣头道。
    铁册军那可是给勋贵的,他毕自严何功何劳,能享受这个。
    “朕是担心,有人铤而走险,让毕师背中五刀,自,戕,而,亡啊。”
    看着地上的毕自严,朱由校一字一顿的道。
    “有的事情,若是发生,悔之晚矣,还是要提前防备的。”
    “陛下,臣,臣。”
    看着皇帝真诚的眼神,毕自严眼含泪水,心中有万千言语,却一个字也说不出。
    皇帝对他的爱护,已经不能言表了。
    皇帝明言,从自己的亲军四卫中的虎贲卫抽人,这不是监视,而是真的保护。
    “毕师且平身吧。”
    伸手扶起跪在地上的毕自严,朱由校看着在场的众人道。
    “新政之事,就仰赖诸位爱卿了。”
    “臣等必效死命。”
    听到皇帝的话,早已站起的众人连忙跪地保证道。
    今日皇帝给毕自严说的话,也是给在场的众人说的。
    只要用心办事,那就绝不亏待。
    随着这场论政告一段落,伴随着皇帝的敲锤,毕自严的权责更大一分。
    而当毕自严回到内阁,休沐归家之时,跟在他官轿之侧,军容齐整的一百名虎贲卫士卒,则更是让京中之人惊诧。
    皇帝亲军护卫臣下,大明多少年没发生过了?
    自张居正去后,大明皇帝有多少年没有再如此的信任一个臣子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