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邹元标:皇帝不敢掀桌子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且不提沈炼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扛着梅莺离开屋子后,丁修就带着几个自己的手下,离开无锡,向着南直隶而去。
    盗铸银币的事儿,查不下去了。
    中间人李伟死了,关键怀疑人李三才也死了,这个案子已经失去了继续往下追查的条件。
    当丁修清楚直白的告诉魏忠贤,盗铸银币案只能停在魏国公世子身上后,说句实话,魏忠贤是失望的。
    皇帝已经盯上了李三才,这点提督东厂的魏忠贤是再清楚不过的。
    不过,他却知道,皇帝不允许玩凭空构陷那一套。
    这其中的原因,魏忠贤不明白,丁修也不明白,但令李三才“亡故”的邹元标明白。
    已经暗中来到应天的邹元标,正在与孙慎行喝茶。
    “这些年,李公为我们做了不少的事情,如此故去,可惜了啊。”
    放下手中的茶杯,孙慎行看向邹元标道。
    “这是韩辅的意思。”
    闻言,邹元标摇了摇头道。
    “李三才牵扯到的事情太多了,他若是活着,迟早将我们都拖下水,而他若是死了,很多事情也就是永远的秘密了。”
    听到这话,孙慎行叹了口气,而后不解的问到。
    “我听说,小皇帝很是英明,但我上奏要严惩方从哲的奏章,为何至今仍是留中不发。”
    “方从哲那个奸佞,引贼人入宫,谋害先帝,为何其能善终?”
    “皇帝,真的英明吗?”
    “英明,或者说过于英明了。”
    闻言,邹元标看向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林。
    “自太祖至今,我大明被杀的首辅,只有夏言一人,哪怕是青词宰相严嵩,最终也落的个返乡老死。”
    “先帝之死,是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而方从哲,说到底也做了我大明七年的首辅,若他不能得个善终,我大明就真的要亡国了。”
    看着眼前的孙慎行,邹元标仿佛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都是那么的大胆。
    当年,张居正夺情,满朝弹劾,邹元标三上奏疏弹劾,最后一次,恰逢吴中行等人受廷杖刑,邹元标等打完后,将自己的奏疏交给监督的宦官,骗人说是请假的奏疏。
    那宦官看都没看,就将奏疏给递了上去,张居正批红时看到这奏疏后,差点儿笑死。
    见过讨打的,没见过讨死的。
    不过,在笑之余,张居正还是维护了邹元标,只是打了他八十棍子,打瘸一条腿,贬职流放都匀卫。
    啥?为啥这叫维护?
    张居正如果打算要他邹元标的命,直接找人劾他一个欺骗君父,邹元标他有几条命都不够死的。
    而孙慎行,就更为大胆了。
    在历史上,泰昌登基后,他补南京礼部尚书。天启登基后,又迁礼部尚书。天启元年四月,回到北京的孙慎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弹劾方从哲,理由也是非常的激进,他弑君。
    而结果,也是非常的天启,即便是孙慎行已经因为第一波东林内斗,而早在天启元年十一月就辞官了,也被魏忠贤拉到东林点将录中,打算一波给a了,如果不是天启死的早,孙慎行绝对死的和杨涟等人一样惨。
    “慎行,谨言慎行。”
    看着眼前的孙慎行,邹元标叹了口气,脸上满是不甘。
    “你现在是南京礼部尚书,不是以前的给事中,御史了。”
    “你的言行,不止代表着你,还代表着你的属衙,今后,你的所言所行,都要三思。”
    说着,邹元标摇头道。
    “陛下虽然年幼,但非常的英明,他对我东林厌恶非常,容不下我们结党。”
    “我东林党上下忧国忧民,胸有一腔报国热血,陛下若是真的英明,为何容不下我等。”
    听到邹元标的话,孙慎行颇为的不解。
    有句话叫做,说谎说的多了,自己就深深的信了。
    孙慎行就是这么一个人。
    虽然对东林党干下的什么结党营私、公器私用、贪污受贿、私相授受等事了若指掌,但孙慎行觉得,他们做这些,都是为了洗涤朝堂,为了实现胸中抱负的手段,这些事情都是无伤大雅的。
    “越是英明的皇帝,就越是容不下结党营私。”
    看着孙慎行,邹元标摇了摇头。
    东林党,早就不是最初的那个东林党了。
    顾宪成当初创建东林书院,教授学生,是为了养望,给自己复起造势。
    结果没想到,万历个小心眼儿死活都不愿意再让顾宪成复起,让顾宪成余生都教了书。
    而在时间的酦酵下,东林书院也有了自己的的历史使命,为很多在朝堂上的清流提供了政治赋能,让江南大族无处去的金钱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为落魄士子实现阶级跃升提供花样策略,实现了对各个阶层人才的高效利用,直击大明皇帝的权力痛点。
    在这套系统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位。
    很明显,邹元标的定位就是掌舵人,而孙慎行,因为在官场上漂的时间太短就被贬,现在他的眼见还没有达到能够看明白官场政治生态的程度。
    “但皇帝,也因为太过于英明,所以他无法用结党营私的罪名,惩处我们。”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朝堂上的党派,那里分的有那么清晰。若是陛下以结党营私而清洗朝堂,那满朝堂就俱是构陷之语了。”
    看着孙慎行,邹元标说出了皇帝英明的地方。
    皇帝是在清理结党营私,但却并没有用结党营私的罪名。
    原因很简单,大清洗带来的必然是大混乱。
    古代的有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政治,索元礼、周兴、万国俊、来俊臣四人,用酷吏政治稳定了武则天的统治,但在这过程中,平徐敬业造反、冤死黑齿常之,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内部斗争上,却也让李唐或者说武周停下了了继续对外扩张的脚步。
    而更往后的,看看经历了大清洗的毛熊,是个啥状态,如果不是莫斯科的寒冬,恐怕毛熊就让德三给闪死了。
    以结党营私清理结党营私,就是掀桌子,其最终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无处不在的构陷,这对目前的大明是无法接受的。
    “这样吗?”
    听完了邹元标的讲述,孙慎行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我会让他们将一些事情都给清理清理,清理不掉的,也都是李三才做的。”
    看着孙慎行,邹衍表露出了一个孺子可教的笑容。
    “毕竟,死者为大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