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兴旺银号的意义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ps:上章人名搞错了,是阳武侯薛濂
    “那,还够你们府上花销吗?”
    转头上下打量了几眼朱纯臣后,薛濂开口问道。
    虽然名字中带了濂个字,勉强和廉沾边,但薛濂的为人,却和廉洁一点儿都不沾边。
    要多贪有多贪。
    “吃穿用度都不缺少,一些个奇珍异物,也很好弄。”
    闻言,朱纯臣点了点头,看着薛濂开口解释到。
    “你不知道,现在宫里的那个杨金水,在搞什么联合经营。”
    “宫里的各殿、定国公、英国公,还有我成国公府上,基本的吃穿用度,都是由内务府负责种植采买,我们只需要出钱就行了,价格也比以往要低了很多。”
    “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宫里。。。那还有个什么意思。”
    听到了朱纯臣的话,薛濂有些不满的撇了撇嘴。
    什么事情都跟宫里掺和在一起,那他们的一些个享受,可就不方便了。
    “你懂个什么。”
    闻言,朱纯臣不屑的瞥了眼薛濂。
    “只要大明还在,将东西都交给皇帝才是好事儿。”
    皇帝是个什么性子,他们三国公基本上已经摸透了。
    只要你别苛待小民,别把事情弄的太大。
    皇帝看在你老祖宗面子上是不会弄的太难看。
    而只要你肯放弃手中权力,老老实实的享受人生被当猪养,皇帝包你全家后半辈子吃喝无忧。
    而对于各家族中有心振奋之人,皇帝也多给了机会。
    现在皇帝重振武风,开了武略院,给了他们武勋集团很大的支持,家中小辈,只要年龄合适,就能入武略院读书,不用去各卫所卫学硬卷,或者去考武举。
    这都是皇帝开出来的交换条件。
    作为万历的女婿,朱纯臣心中非常的明白如何做一个幸臣。
    通俗的说,就是软骨头。
    所以,在监督盐丁编练一事上,朱纯臣是真心实意的在做,没有干偷奸耍滑,贪污受贿的勾当。
    “你愿意放弃那么多东西,我可不愿。”
    对于朱纯臣在想什么,薛濂是不知道的。
    但薛濂心中始终相信着一句话,那就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看出了薛濂的想法,朱纯臣不再多言,只是沉默的看着正在领取钱粮的百姓。
    打扫个大街,也给不了多少钱粮,一日也只给百文,一月三块银元,勉强够在京城过活。
    在天津府各家盐场待了半年,朱纯臣才有机会伏下身来,看这些往日里,在他眼里贱如草芥的百姓。
    老实说,在天津府见识了宫里的太监搞出来的那些盐场后,朱纯臣怕了。
    他见识到了当底层的贫民百姓们,被人集结到一起后的力量,是有多么的可怕。
    那是能够让官府都颤抖的存在。
    如今的天津府,最为强大的力量不是朝廷的卫所军,而是各家盐场的七八万盐丁!
    “爹。”
    就当朱纯臣装深沉之时,一声呼唤将他的神思唤了回来。
    转过头去,只见到他大儿子朱允贞正在呼唤他。
    “爹,今天皇帝去了城南驿。”
    靠在自己老爹的耳边,朱允贞小声的到。
    “然后,就有太监将什么东西送到了兵部去,我猜测是和驿站有关的。”
    “知道了。”
    闻言,朱纯臣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你可别告诉其他人。”
    “嗯。”
    闻言,胖嘟嘟的朱允贞肯定的点了点头。
    他娘是公主,爹是国公,堪称是京内数一数二的权n代。
    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朱允贞却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有关皇帝的消息,可以告诉自己老爹,但千万不能告诉外人,尤其是文官们。
    思索着儿子带来的消息,朱纯臣眯起了胖乎乎的双眼,看起来活脱脱的一个胖狐狸。
    “驿站,要不安宁了。”
    想到现在已经组建起来的辽东转运司和蓟镇转运司,朱纯臣嘴巴喃喃了几下,心中猜测道。
    恐怕,皇帝早就开始图谋着整顿驿站了。
    斜着眼睛看了眼身边还在眼巴巴的看着那些泥腿子手中大钱的薛濂,朱纯臣摇了摇头。
    他身边的这位,家中经营着不少需要依靠朝廷水马驿站转运货物的商队。
    恐怕接下来,这位要是再不改改作风,脑袋就要不保了。
    不过,朱纯臣却是丝毫没有提醒的打算。
    勋贵,也不全都是一条心的。
    就当朱纯臣坑人之时,京城东侧的通州城内,兴于世等一群商人正聚在一起。
    “东西都是什么价格,你们可都别给我虚报。”
    看着眼前的这群商人,杨嗣昌开口道。
    “杨使放心,我们都是合作过多少次的人了,省得轻重,保证物美价廉。”
    闻言,兴于世等人当即对杨嗣昌拍着胸口保证道。
    “下月交给辽东转运司的物资,绝对满足您的要求。”
    “那就好。”
    闻言,杨嗣昌满意的点了点头后,从椅子上站起,跟着旁边的太监冯祝,一起走进了偏堂。
    看到杨嗣昌的动作,在场的一群商人也不意外,各自也都拿出帐本,开始了交流。
    “能将这么多商人都集中到一起,公公是个有本事的人啊。”
    来到偏堂坐下,接过了小太监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杨嗣昌看着冯祝感叹道。
    “杨使这话说的就见外了。”
    闻言,冯祝脸上虽然笑的开心,但嘴上还是谦虚道。
    “都是皇爷高瞻远瞩,让我组织了兴旺银号,我这才有能力,也有人脉,将这些人集中到一起。”
    “呵呵。”
    虽然文人们骂太监骂的那叫一个鲜血淋漓,但若是给他们机会,和太监交往他们是一个比一个积极。
    要知道,就算是海瑞,落难之后都有黄锦在嘉靖身边给说好话。
    而一向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东林,更是和大太监王安一起,在天启之初,把皇宫渗透的跟个筛子一样。
    看到了冯祝的表情,杨嗣昌当即笑着捧场道。
    “陛下高瞻远瞩,但公公负责执行,也是功不可没。”
    “何功之有,何功之有。”
    闻言,冯祝脸笑的跟菊花一般,但还是下意识的摆手道。
    也不由得他自豪。
    现在的冯祝完全可以说,只要他打个喷嚏,京城的物价都得抖三抖。
    当然,他没彪到那种程度。
    若是发生那种事情,恐怕皇帝就会先把他提出来给弄死。
    “现在各家商行、商会都和我们兴旺银号有合作。”
    正色看向杨嗣昌,冯祝开口到。“吃穿住行,只要辽东需要,杨使开口,杂家一定保证满足供应。”
    “多谢公公。”
    闻言,杨嗣昌当即举起茶杯,对冯祝敬了一下。
    借着喝茶的机会低下头,杨嗣昌的眼神闪烁。
    没做过不知道,做过吓一跳。
    兴旺银号在京城,在大明之内,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权力庞大的巨物。
    首先是拥有着巨量的白银库存。
    有皇帝在背后撑腰,借助兑换银币,兴旺银号拉拢了一大批商人往里面存银。
    而这些银子,让宝源局的铸银炉大过年的都没有熄火。
    铸币的一成正耗,看似不多,但若是数量上去了,就是一个令人惊恐的数字了。
    存银加上火耗多出来的银币,让兴旺银号成为了一个血牛。
    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高。。。不对。
    是金融行业。
    商人赚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信息差,是渠道,是资本。
    别说什么高附加值产品之类的话。
    卖不出去,附加值再高也没用。
    而作为宫里伸出宫外的一只手,信息差、渠道、资本,兴旺银号都有。
    故此,借着放“九出十一归”,这种仁义的贷款,兴旺银号很容易的就在京内拉拢了一大批的商人,组成了一个“市场”。
    这个“市场”包揽了买与卖。
    杨嗣昌从辽东运回山货后,可以将之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在这里出售掉。
    而后,又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从市场收购到辽东所需要的物资。
    通过一买一卖,形成了一个可以内部循环的小市场。
    这个“市场”的存在,让杨嗣昌这个转运使的工作量,大幅度的下降。
    权力是什么?权力就是物资调配。
    正因为有这个“市场”的存在,熊廷弼、孙承宗、孙传庭等人才能安稳的控制住辽东。
    若是换成历史上同期的辽东官吏们只管要钱的方法,恐怕这会儿朱由校这个皇帝的内帑,让人掏空了都无法实现如今辽东的局面。
    在偏堂中喝了足足小半个时辰的茶水,当杨嗣昌再次来到大堂之时,就有人将一份写好的物资清单递给他。
    “杨使,今后我们的生意,还多需要您照料一二啊。”
    察觉到了手中账册下,银票所独有的光滑感,杨嗣昌脸上带笑道。
    “好说,好说。”
    接着翻账册的机会,杨嗣昌打量了一眼,发现却是一张百块银元的银票。
    眼神中笑意一闪而过,杨嗣昌将册子翻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吃点儿回扣,问题不大。
    等到杨嗣昌确定了物资数量,交割时间、地点,又用了印,做好堪合后,一群商人将之送出了大堂。
    “哎呀,跟着宫里做生意,赚钱就是容易啊。”
    送走了杨嗣昌,回来的路上,兴于世和身边的几个商人感叹道。
    “就是就是。”
    闻言,赵爽赞同的点了点头。
    “虽然卖不上价格,但光是走量,赚的也比往日里多的多了。”
    “你们也不想想,这是谁提出的办法。”
    就当几个商人议论之时,冯祝从屋内走了出来。
    “皇爷有言,一个合格的商人,只会赚取有限的利润,这样以后才能有的赚。”
    “杀鸡取卵这种一竿子买卖做的多了,以后就没生意做了。”
    “皇爷说的对。”
    听到了冯祝的话,在场的商人,不管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跟着拍起了马屁。
    “皇爷爷那可是天上星宿下凡,能带我们做生意,那都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爷可是宫里派来联络他们的,是他们的贵人。
    有这位在,他们这些人,才会坐在一起议事。
    否则的话,不打起来都是有涵养的。
    毕竟,同行是冤家啊。
    不过如今,当他们坐在一起后,有兴旺银号从中联络,他们做生意的效率,比以往高的多了。
    坐在一起的这些人,实现了消息共享,减轻了资金压力,拓展了售货渠道。
    他们通过兴旺银号聚集在一起,通过辽东转运司提供的物资转运,与辽东黜置使衙门联系紧密,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相比于其他的商人,他们沟通方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公公,南方那边。”
    来到冯祝的身边,兴于世小声的道。
    “不知什么时候能有个消息?”
    如果兴旺银号的这套商业模式,能够向南推行,拿下南直隶,这个大明最大的物资货源地,他们能赚的就更多了。
    “南边啊。”
    闻言,冯祝没有先回答问题,而是看向赵爽道。
    “赵爽啊,你们不是前些日子才见过杨金水么,他就没给你们个确切的消息?”
    “回公公。”
    听到冯祝的话,赵爽的眼皮子跳动了两下,当即开口道。
    “杨公公说,南直隶那边的事情有些麻烦,他们从哪些被查抄的人家中,搜出来的契约有些问题,不好接手,还需要段时间。”
    “不好接手。”
    听到这话,冯祝低垂下了眼皮子。
    “魏忠贤魏大珰都在南直隶没有回京陪皇爷过年,他这个时候说不好接手,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我听说,魏公公也遇到了难处。”
    闻言,赵爽凑到冯祝耳边,小声的到。
    “冯公公没去过南边不知道,但小的去过南边,南直隶的那些商人可不好惹,他们若是被逼急了,恐怕南边儿又会闹腾起来倭乱,想来魏大珰也是担心这个,所以才会束手束脚。”
    “倭乱。。。这的确是个问题啊。”
    听到赵爽的话,冯祝微微一怔,而后点了点头。
    “可惜啊。”
    看着南边,冯祝叹息一声道。
    “若是能把南边儿也联络起来,我们的生意还能做的更大,皇爷的打算,也就能推行了。”
    听到冯祝的叹息,在场众人都是一惊。
    他们想着赚钱,但听这冯祝的话,背后的皇帝还有更大的打算。
    “敢问,皇爷到底有什么打算?”
    几个人相互打量了一眼后,赵爽凑上前去,小心翼翼的问到。
    “呵呵。”
    闻言,冯祝转头看了眼众人,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皇帝有什么打算。
    他也不知道。
    但他知道,兴旺银号是皇帝尝试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民力的一个试验。
    如果兴旺银号的试验成功了,那他在皇帝那里的地位,也能更上一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