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继续开口道:“吾以为拿下汉中不仅仅是大魏几代先辈的愿望,更重要的汉中也是蜀国存亡的关键之地啊,如此要地还是在自己手中更好一些。”
桓范点头道:“丞相说的是,如此重要的地方当初武帝称其为鸡肋也实属无奈之举啊。”
曹爽想了想接话道:“也不能这样说,毕竟如今时移事易,三方的形势变化,汉中大战之时是蜀强魏弱,
而如今则是魏强蜀弱,便比以往更需要汉中这块地方,拿下来也能将其稳稳控制在手中。”
建安二十年张鲁投降,曹操从张鲁手中接过汉中之后,到了建安二十二年便与刘备展开汉中大战,
汉中大战的后期,曹操口中的鸡肋便是“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算是一种实力不济的无奈了,
曹操拿下汉中之后,主簿刘晔、司马懿等人都劝过曹操继续向蜀地进军,因为刘备在去年拿下益州,本地人心不稳,而且本年,孙权又在荆州发难,刘备为了解决荆州归属问题,亲自率军抵达荆州与孙权谈判。
刘晔等人认为蜀地空虚,人心思变,正是入蜀的好时机。曹操却否定了这个想法,延误了时机。
身在荆州的刘备得知汉中失守,还派黄权前去迎接张鲁,结果也晚了一步,张飞和黄权在巴地备战,防备曹操军南下,刘备则与孙权达成平分荆州的和平协议,匆忙赶回益州。
等到刘备回来后,杀了一些试图联络曹操的人,勉强让益州的人心平定下来,曹操后来在临走前又犹豫了,问刘晔能否再去打刘备,刘晔说:“已经晚了”,曹操这才决定正式撤军。
曹操在撤军的时候,把汉中的人口,财物都迁入关中,又把巴地的少数民族迁入汉中来,曹操这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把张鲁经营几十年的汉中翻了个底朝天。
等到曹操班师之后,屯兵汉中的夏侯渊又派张合入巴郡继续迁民,刘备派去的张飞在八蒙山击败张合,双方的摩擦加剧。
建安二十三年末,刘备稳定巴蜀之后,就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意见,开始用兵汉中,
刘备先派张飞、马超、吴匡、雷铜等人攻入武都郡,结果被曹洪击败,此后,刘备亲自率军进驻阳平关,与夏侯渊、张合对峙。
此后,夏侯渊被黄忠所斩杀,曹操听闻变故,赶紧率军进驻汉中,试图与刘备决战。
刘备则是据守阳平关,以防守为主,曹操占不到任何便宜,最终再次选择撤军,于此,刘备留下魏延经营汉中,刘备集团的地盘达到顶峰,实力一举超过曹操。
在刘备与曹操对峙的时期,坐镇成都的诸葛亮接到刘备书信,要求速速增兵增援,诸葛亮问计于蜀部从事杨洪,杨洪说:汉中乃是益州咽喉,这是益州存亡的时机,若没有汉中,则没有蜀地,这是家门之祸。
因此,汉中的战略意义对于刘备来说,是高于曹操的。
没有了汉中,刘备的益州可能面临存亡危机,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一方战略受损。
何况曹操在建安二十年撤军时,也是留下了夏侯渊、张合等人坐镇汉中的,并没有真正放弃汉中这块“鸡肋”,
只是奈何这时曹操的实力已不是统一北方之后、赤壁战前的那般实力了,即便是他想死守也耗不过刘备了,便只能最终无奈的放弃,
毕竟以那时曹操的实力守不住、打不过,以鸡肋放弃之还能给自己留点面子,从容的将汉中的百姓全部迁走。
桓范感慨道:“若是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大魏胜了、一举渡江南下,又何来延续至今的三分之势,可惜啊,时也势也。”
曹爽继续翻看着桌案上的竹简道:“谁说不是呢,但这也是无法扭转的事实了,但好在今年已把荆州和江北之地都收了回来,
下一步便可图谋汉中了,时机已经快到了,再过最多两三年便可再与蜀国会猎汉中,如今还得再继续些实力啊,因此寻矿一事卿一定要办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十五六万大军,从邺出发攻荆州。
九月抵达新野,新任荆州牧刘琮(刘表之子)迫于曹操大军的威势投降。
当时刘备屯驻樊城,知刘琮投降后南撤,退至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市)一线,另派关羽领几百艘水军战船前往江陵。
曹操考虑到江陵囤集大批军用物资,惟恐刘备抢先占据,便放弃粮草辎重,轻装急行赶到襄阳。
亲率五千精锐骑兵急速追击,一昼夜行进三百余里,至当阳县长坂时击溃刘备部队。
逼得刘备放弃了退往江陵的计划,江陵也由此被曹操袭取。江陵为荆州的水军要塞,贮有大量军用物资,既是大江南北的一个要津,也是顺江东下的上游军事基地。
曹操此举破坏了刘备想与关羽会于江陵的计划,是战略部署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刘备自长坂(今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惨败之后,逃向樊口,手中仅有二万兵力,实力对比悬殊,难以抵抗曹军。
孙权听闻曹操率军南下,便遣鲁肃出使,游说已败的刘备与其结盟。
诸葛亮认为只有与孙权联合才能抗曹,刘备亦认同。
于是诸葛亮奉命随鲁肃到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见孙权,分析了曹军的不足,认为曹军远来疲敝、水土不服、不习水战,且荆州人只是被迫投降,并非真心顺服。
这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
孙权将书信交给臣下讨论,张昭等被曹操的威势所震慑,认为曹操在政治上和兵力上都占据优势,主张投降;
鲁肃、周瑜等则知己知彼,颇有胜利信心,分析曹军情况,力劝孙权下决心联刘抗曹。
最终孙、刘决定了联合抗曹的战略方针,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水军三万,与刘备部队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