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晒盐法
作者:四夕火山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最新章节     
    徐妙云目光定格在姬阳身上,轻柔得问道“瞻壑,什么办法?”

    姬阳思考了下,组织组织语言,片刻后开口。

    “首先,食盐产量提升是必需的,唯有这样才能在大明出现危机时,化解危机”

    “而提升食盐产量,就得从现在制盐手法上着手改变,大明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煎盐法和煮盐法,而这两种方法,一废人力,二废柴火,虽然产量可观,但是成本也不低”

    “而要提高食盐产量,现今最容易的是晒盐法”

    “晒盐法?”徐妙云蹙眉,她也知道这个方法,因为晒盐法很久以前便有了,甚至宋朝就开始使用,不过最后却弃用了,甚至朱元璋也考虑过,不过也没采用。

    “晒盐法,弊端太多,恐怕不行,不然当年太祖也不会弃用”徐妙云回答道。

    晒盐法,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问题多多,因为技术原因,在不懂晒法的情况下,晒出来的海盐杂质特别多,吃了以后也容易中毒。

    所以晒盐法在宋朝使用了不久,便被弃用,依旧使用煎盐法。

    “皇奶奶别急啊,我的晒盐法是全新晒盐法”姬阳记得,晒盐法普及还是在清朝嘉庆年间才开始普及的,因为那时候才得到了改善,而这之前制盐遵循旧法。

    “全新晒盐法?”

    “嗯,现在的晒盐法太过粗糙,是直接将海水或者卤水引到盐田然后便让风吹日晒来蒸发水分,最后直接得到粗盐,可这样的盐,杂质太多,完全没法食用,甚至产量也不高”

    “但要是将盐池重新划分呢?不再是平地一片,而是多级划分,由上到下,逐个挖低,上下池留池门,用于向下流水,让海水经过多级盐池进行照晒,杂质层层过滤,海盐也更加浓,最后使海水蒸发,成为粗盐”

    这样制出的盐便能去除大量较大的杂质,不过依旧还是有许些杂质,但是在重新以少量淡水稀释,再用碱和熟石灰来沉淀盐水中的杂质,在过滤在重新日照结晶,这样后盐的品质能和贡盐差不多,甚至更好”

    “当然重要的是,也要在盐池两边开沟,一是涨潮时可以用来储水,二是排晒完盐后的杂质苦水”

    “等等,石灰我知道,可什么是熟石灰,难道还有生石灰不成”汉王问道,完全不明白,姬阳的什么。

    而石灰,早在春秋就出现了,明朝更是十分普遍,不然于谦的石灰吟是怎么来的。

    “爹,现在的石灰就是生石灰,而熟石灰就是往现在的石灰里面加水,等它发胀,然后破裂,最后变成粉就是熟石灰了”

    “这么简单”汉王还在纠结,可徐妙云已经问道。

    “瞻壑,前面你得盐池这个很有可能行得通,但是用你得熟石灰最后沉淀杂质真得能斜徐妙云知道,如果这真行得通,对大明盐业将会是翻覆地的变化。

    “皇奶奶,今这盐,就是我这样过滤出来的”

    得到姬阳肯定后,徐妙云感觉大明或许有福了。

    “皇奶奶别急,当然面对盐业改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拿下盐湖,让朝廷有备用储存盐,我通过一本奇书了解到”

    然而姬阳还没继续下去,汉王就打断了它“什么奇书,还不拿来给你老子看看”

    姬阳咬了咬牙,这叫他怎么拿,奇书是他编得,不然无法解释他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不过徐妙云简直是神助攻,瞪了眼朱高煦,然后轻斥一声“闭嘴,让瞻壑”

    这才让汉王作罢,同时姬阳开口道“蒙元那边有座盐池叫吉兰泰盐池,十分大,而且盐的品质也好,不过处于蒙元境内想要开采,除非皇爷爷能将其打下来”

    “那你甚~”汉王才开口,就感觉背后一凉,看了眼徐妙云,发现那眼神好像要吃了他,于是果断闭嘴。

    姬阳没理会继续道“不过还有一个地方得盐储量是当今整个大明最多得,品质也是最好得,那就是清海,也就是现在西蕃”

    “西蕃?就是吐蕃的东部地区”徐妙云知道,这里在元朝时被纳入了元朝版图,不过被老朱灭了元后,西藩又脱离成为了藩属,老朱又不断招抚,册封了不少人,更册封霖方政权,承认其统治,不过虽然是藩属,但是对其管理十分薄弱。

    “而在这里有一片盐湖,而这盐湖中,有个茶卡盐湖最易于开采,甚至这里的盐开采起来就能直接食用”

    “元廷有本书记载,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尽有这么大的盐湖,还不用加工就能食用”就连徐妙云都惊讶了,实在是青海以前一直未被纳入中华版图,直到元朝才将其纳入,可元朝很快就被覆灭,再次成为藩属,加上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不知道也属于正常。

    “嗯,而且传闻这盐还可以当药,有泻热,凉血,明目,润嗓的作用,甚至可以用来治疗肾病”

    “当然这里的盐,暂可不用开采,甚至不能声张,还得派兵守卫”

    “为何?”汉王不明。

    “留作储备盐,因为茶卡盐湖的盐开采容易,还不需要加工,可以用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平定盐价,或者朝廷没钱,开采出来换取钱粮等等,再是发生内乱盐路被断时,这是给大明留下一张底牌,危机关头可以救命的稻草”

    姬阳这么一,徐妙云宛若徐达附体,她都想亲自领兵,将西藩重新纳入明朝版图,不,现在是必须纳入。

    至于汉王,已经是双眼冒光,这是功劳一定得拿下,不定到时朱棣一高兴,他再一操作,给他来个废长立幼,他不就梦想成真了吗?

    姬阳继续道“这样一来,大明就有了最坚实的储备盐,继续维持盐引状态也有一定保障,不过最好得是,将盐引制度慢慢改变”

    “如何改变?”

    “首先需要一定的竞争性,由于盐引缘故,盐价一直高昂对百姓来是一种负担,同时制盐是由朝廷控制的,所以质量是好是坏,下人都得买单,长久下去就会出现乱像,贪腐问题,可能大臣会为了贪腐节约成本,导致盐质再次变化”

    “同时民间私盐不断,那么堵不如通,慢慢将盐放开,允许出现民间盐场,不过要办盐场得拿到朝廷许可,以及盐场的所有权是朝廷的,而盐商要使用需要拍卖竞争获得,同样一旦战事来临盐场一切都得听从朝廷支配,同时晒盐法或者后面在出现新的制盐法得掌握在朝廷手中,随着时间在下放出去”

    “盐到时就可分为国营和民营,再出台政策,根据当地经济来确定盐价的浮动”

    “因为晒盐法国营盐品质会变好,可以把价格根据情况来定,把民营盐的价格压一下,这样一来,民营盐就得降价,让更底层的百姓能吃更加便夷盐,也能吃得起盐,当然也得控制在民营有钱可赚的情况下,而国营盐将会卖给那些手中稍微宽裕的百姓”

    “如果这样把盐业分出去,那岂不是要损失很多收入,要知道现在国库有五分之一都来自于盐业”

    “收税,开盐商得税”

    其实姬阳想,明朝不开商税,简直就是个离谱决定。

    “而且是收重税,这样下来可能比之前买卖盐引更加有得赚”

    当然姬阳也不担心,没商人不愿意,因为就算这样,也会有商人抢着开盐场,没办法,古代的盐就是战略物资,需求量很大。

    “这样的改变,好处是,改变了盐引制度的恶行循环,盐业有了竞争,也不会一成不变,乱象问题不会太大,同时朝廷也不用太担心盐业被垄断,毕竟大半盐业江山在朝廷手中握着,同时还有储备盐,也不怕商人恶意囤盐,除非他有能力把整个青海湖盐给吃完,当然这不可能”

    徐妙云听完有所感,确实姬阳得没错,这样改变后是能规避许多坏处,开了盐商税,也不担心收入减少,当然其中没有危害也不可能。

    “高煦写个折子,明日给你父皇看看,让他定夺,就算盐业制度不变,不过这晒盐法和西蕃的盐田要让他知道,这个必须得掌握在大明手直

    徐妙云道,她看了看姬阳,心中很是惊讶,今才发现这个孙儿的眼光和才学也不低,甚至有些离谱。

    但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她一时间有点不清,皇家子嗣,有能力,能力大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啊。

    ——

    这后面盐业制度,作者查了明清制度以及现代制度,没能找到一个很完善的制度,各有各的问题,所以这里作者能力有限,就别较真了宝子们,因为我已经很较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