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同乱象不止,朱元璋亲自教导朱高炽皇帝之道!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就在也先紧锣密鼓的准备进行最终决战时,另外一边,朱祁镇也率领着二十万疲惫不堪的明军主力,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抵达了大同城。】
    看着面前巍然屹立的大同城,朱祁镇的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瓦剌人呢?”
    在朱祁镇的身边,诸多大明的将领、大臣们也都是这个表情。
    瓦剌大军呢,不是说正在围攻大同么?
    可现在的大同城外,别说是瓦剌人了,连根毛都没有!
    许多质疑的目光,立刻就投向了王振。
    是你王振说,如果来晚了的话大同就要被瓦剌攻克。
    结果现在好了,大家一路顶风冒雨来到大同城,累得半死,这边却一点敌情都没有?
    几个脾气爆的臣子,已经开始直接质问起来。
    朱祁镇摸了摸下巴,也感觉有些尴尬,看向王振。
    “王先生,怎么之前没有和朕汇报这个事情?”
    王振额头冒出冷汗,心中也是无数问号。
    瓦剌人呢?
    明明就在两天之前,斥候还回报说瓦剌大军就在大同城外啊。
    王振擦了擦汗,赶忙道:
    “回陛下的话,斥候之前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回报,奴婢也不知为何。”
    “不如先请移驾大同城,等奴婢召集当地将官询问一番,究竟是何原因。”
    朱祁镇嗯了一声,伸了一个懒腰,笑道:
    “你还别说,朕这些天的赶路都有点累了,正好在大同城里洗个澡。”
    群臣闻言,都是一脸无语。
    别看一路大雨倾盆,但朱祁镇作为皇帝,那肯定是没有任何烦恼的,甚至还有心情赏雨景呢。
    但作为随行的臣子就没这种好处了。
    在家一个个都是老爷,多的是下人伺候,出门马车一坐,舒舒服服。
    可到了大军之中,谁能带下人进军营的?
    每天斗笠蓑衣,在大雨之中骑马行军,一走就是一天,那酸爽,谁走谁知道。
    许多大臣这些天都被大雨浇得感染了风寒,咳嗽声此起彼伏。
    听到朱祁镇要进城洗澡之后,在场的大明群臣心情别提多复杂了。
    画面一转,已经是大同城内。
    王振坐在最上首,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大将分别坐在左右两边。
    大同参将站在中间,有些惶恐地解释。
    “瓦剌军队昨日已经撤退,应该是往北而去了。”
    王振一听,顿时心中一松,露出笑容,对左右道:
    “诸位都听到了?咱家早就已经说了,只要陛下大军一到,也先一定望风而逃,这就是大明和陛下的神威!”
    说完,王振哈哈大笑了起来。
    张辅和朱勇等人对视一眼,毫无表情。
    王振笑了一会,见没人附和发笑,不觉有些尴尬,也就不笑了。
    张辅这才开口,淡淡道:
    “王公公,你说也先望风而逃了,那为何各地的急报还是在源源不断地传来?”
    “从辽东到甘肃,瓦剌的军队都还在不断进攻,这是用一句也先逃跑就能推脱的?”
    “如今咱们大军在外,失去了京城的屏障,补给线又暴露在瓦剌骑兵的攻击范围之内。”
    “老夫问你,若是也先不和大明主力对抗,而是绕去宣府那边断绝大军的补给线,我们应该如何是好?”
    王振闻言,心中也不由一跳。
    此刻金幕视频之中,正好出现一幅地图。
    地图上,以箭头清楚画着明军离开京师之后,一路朝着西北行进的方向。
    而大批随军物资,也正是沿着这条行军路线进行补给。
    这条路线,极其靠近大明长城。
    只要瓦剌骑兵越过长城,随时都能在这条数百里的行军路线上对大明补给部队发动进攻!
    王振脸色变幻不定,打了一个哈哈,站了起来。
    “此事事关重大,咱家要去请示一下陛下。”
    说完,王振就一溜烟地走了。
    成国公朱勇一脸忧虑地开口。
    “英国公,陛下明显已经被王振所蛊惑,如之奈何?”
    泰宁侯陈瀛表情愤怒,沉声道:
    “王振派去的那些太监肆意排除异己,将士们如今都已经是满腹怨气,根本就不愿意听这些太监的指挥打仗。”
    “若是真的打起来,哪里有能赢的道理?”
    军心士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直接影响到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如今整支大军都被王振一派胡搞瞎搞,弄得混乱不堪。
    但凡知晓一点军事的人心中都在庆幸,还好也先提前撤离。
    若是也先大军还在城外,这一场决战,大明胜利的希望不超过一成!
    张辅长出一口气,环视在场的武将,缓缓道:
    “为今之计,只有先劝服陛下回到京师,重新集结各地大军并选拔精锐,才能击退也先。”
    “诸位,还请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力量,去向其他大人们陈说厉害,让他们一起劝说陛下。”
    “老夫就不相信,他王振当真能这般只手遮天,视所有文武百官的意见于无物!”
    大明世界之中,朱棣越看越是头皮发麻,怒气满溢。
    砰一声,还没等朱元璋发作,朱棣先拍了桌子,怒气冲冲地对着朱高炽喝道:
    “你看看你这个孙子做的好事!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两天集结出征,后勤补给暴露在敌军攻击范围内,现在居然连敌人都找不到?”
    “这打的是什么狗屁仗,这是猪脑子的蠢货才能想出来的打仗方式!”
    朱棣破口大骂。
    常年镇守北平,又跟随蓝玉多次进攻北元,如今的朱棣纵然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四年靖难,但对统帅之道同样非常精通。
    在朱棣看来,朱祁镇和王振,简直就是把指挥大军作战的所有大忌统统都踩了一遍。
    这就好像是一个围棋九段高手坐在台下,看着一个臭棋篓子在台上争夺冠军,然后不停地下出一步步昏招。
    最关键的是,这个臭棋篓子还特么是朱棣的直系后代,将来的皇位继承人!
    朱棣骂得正起劲,突然有一只手伸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朱棣大怒回头,喝道:
    “你……咳咳,父皇,儿臣在帮您教育这个不成器的臭小子呢。”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瞬间变脸的朱棣,淡淡道:
    “朕也想教育教育你这个臭小子,怎么办?”
    朱棣额头冒出冷汗,干笑道:
    “父皇,儿臣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自省,绝对不会让您生气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道:
    “你现在还只是太子,别在朕和群臣面前大喊大叫的,像什么样子?给朕坐回去!”
    朱棣无奈,狠狠地瞪了朱高炽一眼之后,坐了回去。
    朱元璋看向朱高炽。
    此刻的朱高炽已经是满头大汗,坐立不安。
    朱高炽的心情用一个词就能表明,那就是后悔。
    非常地后悔。
    好端端没事干嘛要跑来看什么金幕视频啊?
    偏偏这金幕视频的主角,还是朱高炽的孙子。
    现在好了,朱祁镇他爹朱瞻基还在张氏的肚子里呢。
    当爹的背不了锅,那可不就只能朱高炽这个当爷爷的背锅了?
    总不可能指望皇爷爷和父亲来背锅吧。
    朱高炽见朱元璋看来,忙道:
    “皇爷爷,孙儿真的知道错了,今后一定好好教导朱瞻基和朱祁镇,绝对不会让他们弄出这种大乱子。”
    朱元璋嗯了一声,淡淡道:
    “朕知道,你是一个心地好的。”
    “但朕也有几句心里话,想要和你说。”
    朱高炽忙道:
    “孙臣恭听皇爷爷教诲。”
    朱元璋带着朱高炽来到偏殿。
    看着面前的朱高炽,朱元璋缓缓开口。
    “你觉得,朕喜欢杀人吗?”
    朱高炽欲言又止。
    朱元璋呵呵地笑了起来,道:
    “朕其实一点都不喜欢杀人。”
    朱高炽露出惊讶表情。
    朱元璋杀的人,那可一点都不少。
    统一天下就不说了,就算是大明建立之后,洪武朝三大案就杀了好几万人,再加上日常对贪官们的“拨皮实草”,死在朱元璋手下的官吏数量,多得惊人。
    这叫“不喜欢杀人”?
    朱元璋显然预料到了朱高炽的反应,笑道:
    “朕当年在皇觉寺当过和尚,走投无路讨过饭,那些年朕见识到了太多人的死亡。”
    “那种凄惨是你作为皇孙,从小锦衣玉食的生活中完全见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所以朕很体恤百姓,从来不会滥杀百姓。朕也很照顾你们这些后代,因为不想再让朱家当年几乎饿死满门的情况出现。”
    “但你要明白,作为皇帝,仁慈的定义在哪里?”
    朱高炽知道这是朱元璋在考较,思考了一下之后道:
    “体恤臣民,少动干戈,励精图治,休养生息。”
    朱元璋笑了起来。
    “你的四句答案,有两句是错的。”
    朱高炽闻言,不由愕然。
    “皇爷爷,可孙臣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上面都是那样说的呀。”
    朱元璋嘴角翘起得更加厉害了。
    “孔夫子和孟子、荀子,当然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圣人。”
    “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你知道吗?”
    朱高炽茫然摇头。
    “孙儿不知。”
    朱元璋淡淡道: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这三个人从来没有当过一天的皇帝,哪怕是连丞相这种职位都没当过。”
    “他们根本就不了解皇帝的思维,他们只是站在一个臣子的角度去建议皇帝怎么当好皇帝。”
    “人都是有立场的,立场决定利益和说话方式。孔孟荀既然都是用臣子的立场说话,那么他们的言论理所当然的就会偏向臣子,明白吗?”
    朱高炽点头,这倒是很容易理解。
    朱元璋继续道:
    “你刚刚说的第一句,要善待臣民。善待民众老百姓,这是对的。百姓是大明真正的核心,皇帝要时时刻刻站在百姓一边。”
    “只要百姓支持皇帝,那么皇帝的江山就会永远稳固。”
    “但臣子是不一样的!”
    朱高炽听到这里,心中不由一凛。
    “敢问皇爷爷,为何不一样?”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道:
    “臣子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皇帝一个人统治不过来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必须要有人来帮忙分担处理国家事务,这才出现了大臣,让大臣们来辅佐皇帝。”
    “臣子多了,自然就形成了官僚集团。”
    “官僚集团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从皇帝身上分割出来的。那官僚集团如果想要更多的权力,他们会怎么做?”
    朱高炽心中一动,开口道:
    “他们会抱团起来,想要从皇帝那里争夺到更多的权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
    “正是这个道理。但国家就那么大,老百姓就那么多,所以整个国家的权力架构是固定的。”
    “皇帝的权力多了,官僚集团的权力就少。反过来,官僚集团的权力多了,皇帝的权力自然就变少了。”
    “皇帝是需要官僚集团来帮忙治理国家不假,但若是官僚集团权力太多,岂不是反过来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这些官僚集团的成员,都是大明的臣。你口口声声说要善待他们,这岂不是拱手把更多的权力让给他们?”
    “权力这东西,让出去了就很难拿回了。你一让,你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只能变成权力更小的皇帝。这样一代代下去,大明的皇帝还是皇帝吗?”
    朱元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平静地注视着朱高炽。
    “现在,你还觉得善待臣子是一个好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吗?”
    朱高炽满头大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元璋所说的这些话,对一直接受儒家教育的朱高炽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
    朱元璋伸出手,点了点朱高炽。
    “臣是臣,民是民。”
    “民是大明根基,是皇权的根基。”
    “但臣,只不过是皇帝的工具,是依托在皇帝身上吸血的寄生虫!”
    “对这些寄生虫好有什么用?你对他们越好,大明的江山就灭亡得越快!”
    “对皇帝来说,臣的重要性,根本无法和民众百姓相提并论!”
    “明仁宗,呵呵,好一个明仁宗。这谥号谁给你的?哦,臣子给你的。”
    “是啊,你朱高炽受儒家理论教导,对臣子那么好,不舍得和朕一样将他们拨皮实草,让渡了那么多的权力给他们,他们怎么不对你好呢?”
    “但你可知道,每一个朝代之中所谓的‘仁宗’,都是导致这个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这些仁宗们的治下,官僚集团夺取了皇帝的许多权力,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竭泽而渔。反正江山是皇帝的,垮了这个朝代还有下个朝代,在刘氏、李氏和朱氏麾下当官又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一拍桌子,沉声道:
    “什么狗屁仁宗,应该是蠢宗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