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知府
作者:笙歌独欢   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几人俱是大惊,杭家?但凡读书人,再重视四书五经,也或多或少要读一下史的。本朝开国三公五侯自然是听说过。
    敢自称京城杭家的,除了五侯之一的扬威侯杭家别无他人!说起来,那确实算得上大魏数一数二的豪门,四代扬威侯皆任职大内禁军统领,深受帝王信任。
    有此家族,无怪杭知府而立之年便有此成就,远超苏正良了。若得了杭家的赏识和提携,不说别的,在礼部为几人捐个功名,谋个职位,或者直接举荐入国子监,何须再寒窗苦读,一步一步走得如此辛苦。
    不过……苏茂谦心道,这老狐狸!
    别说这位知府大人能不能代表扬威侯,纵是能,也没有为还个人情就摆出如此大阵仗的道理,不过是借杭家之名试探他们而已。
    面上却正气凛然道,“齐大非偶,学生们眼下不过小小童生,如何敢异想天开,肖想贵府的青睐?即便有报国之心,身为读书人,自当谨守本分以科举晋身,不敢妄生他念。”
    何轩也道,“救人之事本是偶然,何况当日也是惟生听见动静率先出手,学生不敢居功。”
    苏茂谦也跟着点头。
    曹承沛咕哝道,“当初救了就救了,谁管这姑娘什么来历?咱可从来没想过报酬啊,再说那会儿不是都收了谢礼么,早就两清了。”
    书房不大,声音再小杭知府还是听了个清清楚楚,心下不禁失笑,自己还真是,一大把年纪跟几个少年人耍什么心眼子?
    不过小子们能放弃唾手可得的富贵,足可说明心是正的,如此一来,对于自家妹妹所求之事,心里也更愿意了几分,
    “苏大人亲弟教出来的学生,果然不错!”
    他与苏正良同朝为官,虽年纪差了许多,回京述职之时也有过几面之缘。那位老大人板正严肃却素有清名,两子个个外放贫瘠之地却无一丝怨言,不想族人亦是如此出色,苏氏一族未来可期呀!
    回头与父亲多提一句,让他老人家与即将调任京都的苏老大人多些来往也无不可。
    思及此处便自顾落座,吩咐几人各自坐下来,又让杭君诺找出几份笔墨,
    “把你们府试时的文章默出来。”
    他是主考官没错,可那么多份考卷,他能一一记清楚才怪了!
    四人闻言俱是一喜,知府大人要亲自指点他们文章?这可比什么劳什子的杭家人情实惠多了!
    借人声威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且难以长久。而且投入别家门下难道不要付出代价吗?说是还人情,可杭知府能做得了整个侯府的主么?一旦承了京城侯府的情,总免不了贴上他家的标签,日后行事便会多了掣肘,四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如何能受得了做别人的提线木偶?
    得知府大人指点就不一样了,学问只要到了脑子里,就成了自己的东西,假以时日,何愁没有出头之日呢?
    苏惟生心道,所以还是这样好,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处出来的情分,比硬生生要来的“报恩”好处可大得多!
    待默完文章,杭知府一一提出了意见,说苏惟生,“功底扎实,条理清楚,可你年纪轻轻,文章却是暮气沉沉、毫无年轻人的锐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老掉牙的老头子写出来的文章呢!”
    苏惟生默:老掉牙的老头子什么的……
    说何轩,“愤世嫉俗,锋芒太过!难不成天底下略有权势的都是你家仇人?要是放到会试上,满朝文武都让你得罪光了!回去多读一读《中庸》,学一学平和之道!”
    说苏茂谦,“莫非你的志向是做个隐士不成?措辞如此隐晦,是想让以后的考官跟你猜谜玩儿么?”
    至于曹承沛,杭知府直接捂脸,“基础太差,用词太过肤浅,若非尚算言之有物,早被黜落了!回去给我把四书五经从头到尾吃透嚼烂了再说其他,务必做到倒背如流!”得知他府试只在八十九名,又道,
    “你如今这情况,院试怕是不好说。”
    “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们”纷纷耷拉下脑袋,曹承沛面上更是难掩沮丧之色,杭君诺在一旁看得好笑。
    不料杭知府斜睨他一眼,“好笑么?老子倾心教导十几年,也没见你有多出色,在场几个论文采学识哪个比你差了?不过仗着老子侥幸得了个案首,有什么好得意的!”
    他家这小儿子,名师古卷资源样样不缺,却只堪堪与几个小县城出来的寒门小子比肩,怎不叫他心中郁卒。
    杭君诺忙敛笑垂头作恭顺状,一面却不忘朝苏惟生几个挤了挤眼睛,“看吧看吧,又来了!”
    自家亲爹一见着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才子,都要嫌弃亲儿子一番的,他早习惯了!
    杭知府也板不住了,他本就不是多严肃的性子,在京城时便最受小辈喜欢,眼下不过做做威严的样子罢了。
    博阳府出息的少年人多的是,寻常也到不了他跟前,倒让他少了许多乐趣。这几个既然入了妹子的眼,心性又还过得去,他花点时间调教调教也无不可。
    待得知四人竟想回县城去,立时吹胡子瞪眼,“男子汉大丈夫做什么儿女情长之态?家中还离不得几个毛头小子不成?”
    却仍然让他们先回去与家里商议——要不要在他身边待到院试之前,届时再直接去郡城。
    院试在八月,于南陵郡举行。
    几位亲长听说能得知府大人亲自指点,恨不得立刻把人打包送去,哪有不应的道理!苏正文早说过该教的都教了,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至于他们自己,留下胡氏与苏惟嘉,其余人都决定先回县城,毕竟还有一大摊子事呢。
    苏正武这些日子已经在城郊买了两个小田庄,除了几百亩地,屋宅都是现成的,虽简陋了些,他一家子行走江湖餐风露宿的时候多了,也不甚在意。
    他还打算回头就是坑蒙拐骗,也要把老父接来住一段日子,七十多岁的人了,做什么万事都要操心,族中又不是没人了!纵有大事,不还有几位族老么,不说别人,单有五叔在,旁人也别想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