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决胜昌都
作者:星河小仙   架空民国:我从连长到大帅最新章节     
    北集团之中路部队,于7至9日在邓柯分批渡江,先后与吐蕃军在国德、生达、小乌拉山展开激战。
    吐蕃军不支,向昌都撤退。部队发起猛追,并以第156团之轻装先遣营从左翼取捷径前进,19日黄昏进抵昌都近郊。
    南集团之第53师所部,于 7、8日在巴塘以西分批渡江,以两翼迂回,钳击宁静之吐蕃军。在和平争取之下,吐蕃军第9代本主官格桑旺堆率部400余人于12日起义。
    15日,部队向邦达、八宿方向疾进,堵击可能由昌都南逃之吐蕃军。
    南集团之滇省军区部队,5日向门工发起攻击,守军撤逃。
    部队即从左右两翼实施平行追击,11日在碧土以东的杜梁地区追歼400余人。次日,部队又分两路钳击盐井守军,歼灭百余人,随后位于盐井、德钦地区待机。
    在我军迅速迫近昌都的形势下,昌都总督即率第2、第4、第3、第7等代本及总署机关、卫队等,于19日放弃昌都,向恩达、类乌齐撤退。
    当发现其退路已被我军切断后,又率军南折,向邦达、八宿撤退。、
    但青省骑兵支队已抢占了昌都西南之宗驿山,控制了吐蕃军的撤退道路。
    这时,我军第156团先遣营已于19日20时解放昌都,北集团左路主力向南追击南逃吐蕃军。
    20日,昌都总督派人与我军取得联系,21日下令2700余名吐蕃军停止抵抗,放下武器。
    此后,北集团主力转入分区清巢,肃清残余吐蕃军。
    至24 日,昌都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历时18天,进行大小战斗21次,歼灭藏军第3、第7、第8、第10等6个代本全部及第 2、第4、第6代本各一部和部分土兵,争取第9代本起义,共计5737人。
    这一次战役,由于准备充分、预判精准,因此作战进展十分顺利。
    特别是在刘子龙的多次指示、关照之下,部队储存了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参战部队普遍进行了长期的针对性训练。
    因此在整个战役当中,我军各种原因伤亡不足百人。
    同时,我军采取了大范围迂回穿插战术,这种战术别说吐蕃军没有讲过,这是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想都想不到的战术。
    如果说拼体力的冷兵器时代,这些高原的部队还可以仰仗地形和中原王朝打得有来有回的话,如今缺乏现代作战知识的他们,在身经百战的刘子龙部队面前,可以用不堪一击形容。
    当时对他的战斗力评估,只勉强相当于旧国府军三流部队水平。
    而以原刘子龙部队为骨干的进军部队,则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斗素养。
    青省骑兵支队在进军过程中,以神速追击敌人,令敌人大为震撼。
    而我军的战马也累死了三分之一,但是人员全都无恙。
    担任正面箝制任务的左路部队,于10月7日首战岗托。
    岗托是金沙江西岸的一个约有二三十户人家的村落,村中有一幢墙壁很厚的三层土质楼房;村北紧贴江边有一座高约三四十米的孤立石山岗托村位于金沙江的一个弯曲部,突出部伸向我方,那座孤立石山恰在突出部的前沿。
    突出部对面是色曲(河)与金沙江的汇合处,色曲左侧的大道,是我军向前机动的主要通道,全在小石山的瞰制之下。
    吐蕃军十代本以约两个甲本的兵力,主要依托小石山和那幢三层楼房组织防御。
    我军采取正面牵制与侧翼偷渡迂回相结合的战法向吐蕃军发起进攻。
    10月7日拂晓,侦察营三连于岗托上游约10公里外偷渡过江,但在岗托侧面迂回时却迷失道路,未能发挥作用。
    担任岗托正面进攻任务的为侦察营一连,于天亮前乘牛皮船偷渡过河两个排,但遭到敌人压制。
    我军重新组织火力,集中压制小石山和楼房的敌军,一连乘势猛攻。
    敌人不支,向村后约二三百米的大山溃逃,占据山腰,继续以冷枪向我射击,直至当日下午始被我驱逐。
    但必须看到,昌都战役也有很大困难,制约了我军的发挥。
    虽然我方大量采取迂回穿插战术,但吐蕃地形过于险峻,受地形所限,很多次战斗中我军难以实施迂回包围。
    再则吐蕃军并不死守硬拼,形势对其不利则立即撤退,而且都是以马代步,我军则是徒步负重行军,体力又不如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的吐蕃军,因而很难将其抓住。
    好在吐蕃军长期没有打过什么仗,承受伤亡的能力很差,士气很快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我军则不顾疲劳,豁出一切去追击敌人。
    每天只有在开饭前后才能作短时间的休息。许多人在10多天内连鞋子也没脱过,一连趟几条河,鞋子一直湿漉漉的,战役结束后,许多人的鞋子竟脱不下来了,两只脚胀得像发面包。
    为了提高追击速度,能提前发现和抓住逃跑的吐蕃军,一五六团用在郭堆战斗中缴获的马匹组织了一支10人的骑兵侦察小分队,由1名侦察参谋带领,走在全团的最前面。
    16日下午,他们终于在都兰多以北的小乌拉山追上了南逃的三代本主力。
    但他们完成任务心切,骑着马只顾前赶,失之大意,遭敌军伏击,7人牺牲。
    幸存的3人临危不惧,凭借手中的自动武器和丰富的作战经验顽强抵抗,一直坚持到团主力赶到。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双方实际战斗力的差距甚大。
    当团主力赶到的时候,但见吐蕃军有数百人,正在小乌拉山口的正斜面休息。
    大家对吐蕃部队这种缺乏军事常识的做法都深感迷惑不解。
    吐蕃军看到我主力到达,仍在山上不动。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看来吐蕃军将在山上过夜。
    经勘查,小乌拉山正面山势险恶,侧翼难以迂回,敌军居高临下,我如正面强攻,将有重大伤亡,敌军大约正是看到这点才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