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穷亲远戚
作者:鹿台歌   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最新章节     
    乌鸫鸟在枝头叽叽喳喳,时不时便有几只燕子从上空掠过,细叶被春风裁剪,春日乍暖,原本枯败荒凉的野地也变得鲜活起来。
    徐令爱极了这样的新绿,赶着牛车走在乡间小路上,只觉得什么烦恼都没了。
    温和的日头晒在身上,不会太热,刚刚好,舒服的让人有些想睡觉。
    呼吸之间,满是轻盈的花香草气,泥巴路上,路两边的沟坎里,不远处的小丘陵上,爬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有蓝色的婆婆纳,黄色的蒲公英,大片叶子的鹅头草。
    时不时就能看见三两个妇人提着篮子,带着孩子,在草丛里忙活,蒲公英晒干后可以泡水喝,鹅头草可以用来喂家禽家畜。
    不是没人注意到徐令,她们抬眼看一眼,又看一眼,却又不敢相认。
    直到有一个妇人叫住他,“是阿令吗?”
    徐令拉住绳子,眯着眼睛逆光看过去,是个不太相熟的妇人,估计是村里的谁。
    “是我,徐令,我从外头回来了。”
    “哎呀!真是徐令啊!”
    那几个妇人放下篮子,连忙跑了过来,问话的妇人年逾四十,两鬓斑白,笑起来脸上满是褶子,她亲切地拉着徐令的手,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这人谁啊?也太自来熟了吧?
    徐令有些尴尬,想把她的手拂下去,妇人却张大嘴惊讶道:“阿令,我是你亲婶娘啊!难道你不认得我了吗?”
    徐令:“?”
    他在脑中努力翻找,逐渐把眼前的妇人和脑海中的一个人对应起来。
    他爹有一个亲弟弟,徐令他爹去世后没多久,他叔叔也因病去世。
    叔叔的妻子姓沈,沈氏也生了两个孩子,一个男孩,比徐令小五岁。他叔叔去世时,最小的那个女孩才三岁。
    徐家祖上逃灾来到莲花湾子,都是外姓人,融不入何家庄和冯家村,一些逃灾之人便在莲花湾子定居,渐渐成了一个村。
    徐家人丁不兴旺,徐令他爷爷死的早,奶奶给徐令老大也就是徐令他爹讨了个童养媳回来,就是现在的徐氏。
    她到徐家来时年纪小,也不记得自己的姓氏,徐奶奶便让她跟夫姓,姓徐名慧。
    徐氏十五岁时和徐令他爹成了夫妻,差不多二十才有的徐令。
    家里穷,徐令他叔叔娶妻更晚,娶的就是沈氏,生了俩孩子没多久人就生病没了。
    徐家没亲人帮衬,又穷,沈氏的孩子又不像徐令那般大,在这边活不下去,便带着孩子回娘家,听人说又嫁了个鳏夫。
    一转眼也有六七年没回来,徐令差不多都把她的脸给忘记了。
    “婶娘?!竟然是婶娘啊,我多少年未见到你,弟弟和妹妹呢,也都回家来了吗?”
    沈氏见他态度亲切,嘴都快笑咧开了。
    也不顾着揽野菜了,一屁股坐到牛车上,“阿令,赶紧回去,你娘要是你知道你回来,肯定高兴!”
    徐令笑了笑,没说话,和村里人打声招呼,便赶车离开。
    一路上,沈氏的嘴就没停下来过,都不用徐令问的,她便把自己为何回来给说的一清二楚。
    沈氏回娘家之后,没待多久就被娘家催着嫁人。她带俩孩子,娘家人养不起,嫌弃他们娘仨,那时候沈氏自觉可怜,也不想在娘家待,可要回夫家,更不可能。
    只能嫁给村里一个死了媳妇的鳏夫,那鳏夫无儿无女,比她还小五岁,两个人一开始过的还算顺意,后来因沈氏没怀孕,鳏夫不乐意给她上一个男人养孩子,两个人没少拌嘴。
    不过夫妻之间哪有不拌嘴的呢,只要能填饱肚子,沈氏忍忍也就得了。
    谁知道去年秋里鳏夫生了一场病,熬到今年开春,人没了。
    提起死去的第二个男人,沈氏开始落泪,嘟囔着村里人都骂她是克夫命,扫把星。
    就连娘家都不乐意她回去,她没办法,这时候听人说,莲花湾子有个徐令,是个了不起的商人,听说赚了不少银钱,小有家产。
    她听到徐令的名字,只觉得熟悉,回去想了好久,这不是她亲侄子么!
    沈氏一开始还觉得是同名同姓之人,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便趁着年关回来给大嫂徐慧拜年,发现那个赚钱的商人就是徐令!
    沈氏和徐氏聊起往事,两个女人都是悲惨的,早早死了丈夫,颠沛流离,徐氏因是童养媳,连个娘家都没有,带着仨孩子在莲花湾子过了这么些年的苦日子,如今也是熬出头了。
    徐令听到这里,已然明白,估计是他娘聊嗨了,一时嘴快让沈氏干脆留下来,本来客气话,奈何沈氏无处可去,还真留下来了。
    沈氏说一句,徐令就应一句,不至于太热乎,也不至于让沈氏冷场。
    弄的沈氏都有些尴尬了,怎么大侄子不说留她的话?
    当初她离开莲花湾子,是把夫家分到的地都给卖了的。
    如今再要回来,没有徐令开口,她怎么也不可能留下来。
    见徐令态度莫测,沈氏一时间心里有些打鼓。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徐令能够理解沈氏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命运多舛,促使她做出种种举动,她对徐家无害,也没帮助,如今凑上来亲近,估计心里也有诸多忐忑。
    要是人品还行,对家中有益处,无非是添几双筷子的事,若是人品不行,不讨人喜欢,徐令也不想留她在家添麻烦。
    所以才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至少要问问顾迢的态度再做打算。
    沈氏把话都说完了,只觉得气氛有些尴尬。
    这时徐令问道:“磊弟今年多大,该有十五六岁了吧?在做些什么?可曾娶妻了?”
    沈氏连忙又堆笑道:“亏你还记得磊子,他今年十六,原先在家里种地,家里穷的叮当响,去哪给他娶媳妇?现在我们娘仨连块地都没有,愁啊。”
    “倒是你,你真是个有福气的!”沈氏诉完苦,还不忘夸夸徐令,她倒是个聪明的,夸起大丫来都不带重复的,话一转,又道:“如今你媳妇又怀了一个,肯定是个大胖小子!”
    徐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