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回来的时候,杨铭就听杨母说过,他舅替他把粉刷和贴瓷砖的活儿包工给塆里的人了,他舅只是过几天来看一下,算是替他把关。
“诶,塆里怎么一下子有这么多人在盖房子了?都是哪几家在盖呀?”杨铭好奇问道。
“哈哈哈,看来你做的那个生意真的很赚钱呀!”
杨铭觉得这话说的牛头不对马嘴,问道:“是吗?这跟我做的生意有什么关系呀?”
“除了村长家,其余的全是跟你出去在网上做生意的,你说跟你做的生意有没得关系?”
杨铭一想,在建的和已经建好的一共十一家,除去他自己家和杨俊家还有九家,那一定是阿文家和杨浩然他们八个了,不可能有其他家。
“这还得多久完工呀?”杨铭问道。
“我们瓦工的活还要个把月,装修快的话,年前可以搬过来过年。”另一位师傅说道。
“可以可以,辛苦你们了。”
房子才建设到这种程度,实在没什么好看的,杨铭道谢一声后去了隔壁。隔壁就是杨俊家,杨铭花钱给他盖的,统一让舅舅操持。
杨俊家的施工进度和杨铭家一样,不过粉刷的师傅并不是杨家塆的人,而是杨家塆村别的生产队的人。
杨铭只是看了一眼,给师傅发了烟,然后就去了村委办公室,早上他已经和杨俊约好在村委会见面。
杨俊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了,两人就养猪场的事情商谈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接着就要去看看选址的地方。
“你走来的?”杨俊没看到杨铭的车子,问道。
“嗯,车还没来得及洗,现在开不了。”
“那我们骑摩托车去。”
关于养猪场的选址,杨俊在去跑手续的时候,已经问过畜牧局的专家了,专家说得建在山上或高地。于是,杨俊选择了塆里最北边的一块灌木地。
“就这里了。”杨俊说道。
“这么大手笔呀?这不还种的麦子和油菜吗?这有多少面积啊?”
杨铭看这块地应该有十几亩,不禁问道。
“差不多两亩吧!就那块灌木地,种庄稼的不算。”杨俊赶忙解释。
“你搞笑的吧?两亩地怎么建大型养猪场呀?”
“你不是都说了猪圈只要500个方就够了吗?这里有两亩地还不够?”
“嗯,我是说了,但养猪场不是只有猪圈,得有院子吧?得有值班室吧?还得有仓库吧?还有消毒室、配电室、污水处理室……哪一样不要地方呀?两亩地只能勉强算一期的用地,还有二期、三期呢?”
杨铭的一连串问号让杨俊犯了难,塆里就剩这一块高地了,而这周围都是种的庄稼,如果需要征地,那还得拿钱出来补偿给乡亲们。
想了想,杨俊道:“就先到这里把一期搞起来吧!等乡亲们赚钱了,我们再搞第二期,到时候征地也容易些。”
杨家塆的人穷是有道理的,听说搞大棚,都要搞,但都不愿意拿地出来,那搞养猪厂肯定也一样,谁都不愿意拿自家的地出来。
“不行!那样太慢了,杨家塆的人等不起,现在如果不规划好,将来二期、三期也不好规划。”杨铭语气坚决地说道。
“慢一点怕什么?做我们没做过的事,要稳,要好,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
“你说慢一点怕什么?等第一期赚钱了起码要等到明年底,然后再搞第二期,那样啥时候才能让后加入的乡亲们赚到钱呀?”
“这不也就两三年的事吗?”
在杨俊看来,杨家塆已经发展得够快了。目前村里的路也修了,大棚也搞了,养猪场也即将开工,还有一个制衣厂……
全塆也就六十几户人家,先后种植大棚的就有三十二户,在自己家猪圈养猪的就有五十多户,首批入股养猪场的就有二十七户。基本上家家户户的收入都比之过去提高了几倍,这速度已经够快了,然而,杨铭还嫌慢。
“不行,不行,”杨铭斩钉截铁道,“你去看看阿文家就知道了……”
“他们家不是第一个盖新楼房的吗?要不是阿文跟着你混,估计还过五年也盖不了楼房。”
“我不是这个意思。”
杨俊一脸疑惑,不知道杨铭说的是什么意思,等着杨铭继续说。
杨铭接着说道:“表面上他们家住上了高大、宽敞、漂亮的别墅,但你去看过没有?在车库里养鸡,厨房里烧柴火灶,屋后面堆放柴禾,家里全是老旧的家具,这是为什么?还不是钱不够?”
杨俊被杨铭的一番话说得低下了头,讪讪一笑道:“慢慢来嘛!一年总会比一年好的。”
“听我的,回去紧急开个动员会,让这几户把土地拿出来,可以适当的给些补偿,现在账上不是有一百多万吗?”
“不是……现在人家已经种了庄稼了,如果现在毁掉,还要赔偿青苗费的。”
杨俊完全不理解杨铭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人都贪得无厌,他实在不想现在去谈。
“随着杨家塆的发展,土地会越来越紧俏,到时候再让他们拿地出来,补偿的价格就高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你可以先让他们把地拿出来,我们规划好了再施工,到时候毁了多少庄稼就赔偿多少庄稼的钱就行了。村里搞的五横一纵我就很喜欢,养猪场也是,如果现在不规划好,将来又搞得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很没有档次。”
杨铭有着太多失败的经验了,比如:樟木头的淘宝办公室、博头村的制衣厂、还有杨家塆新盖的综合楼。这些他都不满意,且都是因为前期经费紧张没有规划好,后来又改来改去。
“行,我听你的。”
既然杨铭这么说,杨俊就只好照办。
两人当即就回到村委会,杨俊去做旱地收回的工作,杨铭则是给舅舅龚志强打了个电话,让他拿皮尺过来,商量养猪场工程的事宜。